滿布在首爾市地底下的地鐵系統,像蜘蛛網般地緊抓住南韓首都的交通脈動。上班的尖峰時刻,一節節偌大的車廂,卻容納不下所有的通勤人潮。和台北捷運站一樣,數眾多的乘客,焦急地在月台等著下一班車。

在擁擠的車廂裡,幸運搭上車的人幾乎是人手一份報紙,仔細閱讀著;為數不少的人,則聽著MP3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裡;還有一些乘客把手機橫立,盯著高解析度的螢幕,聚精會神的看著連續劇。當台灣還在討論要不要開放手機衛星電視時,這早已是南韓民眾生活的一部份了。

南韓在全球資通訊產業的競爭力,早已眾所皆知。家庭擁有電腦,以及家戶上網比例者超過八成;84%的人口是手機服務的訂戶,這其中更有97%的人使用手機來上網。根據IMD的報告,南韓在每1,000戶中,擁有高達253戶的寬頻訂戶數,是全球第二高,僅次於冰島的260戶。

城市…天羅地網
上班族用手機上網看韓劇,計程車必備GPS…

江心靜和林存青兩位台灣年輕人,正在實現騎協力車巡迴亞洲四國的計畫。上個星期,他們剛從斧山騎到首爾。江心靜說,以前就聽說韓國全力發展線上遊戲,上網快又便利。這次親身體驗,發現南韓的網路環境比日本和台灣先進,無論多麼偏僻的村落,都很容易On-Line。咖啡館、眼鏡行、捷運,處處提供免費連線。這對出門在外的他們來說,非常方便,也見識到網路如何改變韓國人的現代生活。

下午一點多的非交通尖峰時間,首爾街上的行車速度比蝸牛快不了多少,因為所有的車道塞滿了車子。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在首爾,只有尖峰時的多塞,以及非尖峰時的少塞,但沒有不塞的時刻。」

仔細看一下計程車內,幾乎每車都配有衛星定位系統(GPS),且精細到小巷子都找得到。這兩年,GPS在南韓大受歡迎,司機開玩笑地的說:「是要躲避測速照相。」但可以看出南韓政府在推動資訊通訊軟硬體應用產業上的努力。

不只是資訊通訊,在重工業方面,南韓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國,擁有全球44%的市占率。現代重工擁有全球最大的造船場,市占率是全球的15%,現代的造船訂單更已排到三年後。浦項鋼鐵則是全球屬一、屬二的鋼鐵廠,股神巴菲特10月下詢訪問南韓,就建議買進浦項鋼鐵、現代鋼鐵,以及起亞汽車。

巴菲特投資的南韓公司約有20家,他的波克夏投資公司2006 年以5.72億美元買下349萬股浦項鋼鐵,占該公司股權4%。至2006年底止,這些持股價值已飆漲至11.6億美元,超過一倍。

為什麼南韓的資訊、通訊與重工業這麼強?答案是研發創新。歐洲著名的工業設計大獎Red Dot把LG替Prada開發的手機,選為2007年最佳產品中的最佳產品(Best of the best)

LG經濟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羅俊謙虛的說,這主要是由Prada設計,不過,符不符合生產要素,是由LG決定的沒錯。

羅俊皓說,類似這種設計與技術研發的合作模式,其實相當多。歷經1990年代末期的亞洲金融風暴後,南韓就非常重視研發與技術的提升。以LG來說,每年有6%的營收用在研發,南韓最大的企業三星更達8%。一般大型企業也都有5%的水準。

技術…名牌肯定
LG親手打造Prada手機,一掃次級貨的形象…

除了大量的經費投入之外,在研發人力與素質上,南韓也下了很大功夫。以三星電子來說,研發人數超過3萬人,而全部的員工人數才8萬人,研發部門占了40%的人力;LG擁有6.5萬個員工,其中三成是研發人員。

在歷經金融風暴後,南韓企業似乎有一種危機意識或焦慮感:如果不在研發與技術提升上下大的功夫,就趕上不先進國家,產品與競爭力就會一直落後。因此,不論是產品的設計或功能,都要提升再提升,創新再創新。這也讓南韓的企業已由過去的「衝量」,走向「質變」。

重視研發的結果是,根據IMD報告,南韓每年平均獲得的專利數目,在2003年至2005年間是3.96萬個,僅次於日本與美國,居全球第三名。在政府帶頭衝刺鼓勵研發與技術的開發下,2005年起投注研發的金額占南韓GDP的比重都超過3%,這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

在政府方面,南韓商務部產業競爭力部門主任金元圭說,政府在2000年,也就金融風暴後的第三年,就鼓勵自有技術的開發。因為南韓許多關鍵零組件,都是從日本進口,為了提升自主技術,一定要由政府帶頭做。像南韓政府近期就擬定了十大產業技術,除了給予企業補助金,也給予稅金優惠。

金元圭說,南韓政府在輔助策略性技術或產業的型態上,可分為上升型與下降型。上升型就是由政府認定,然後由政府去把企業找出來輔導;下降型就是企業把好的技術報告上來,政府認可後,就可以給資源。

工業…股神青睞
巴菲特喊進浦項鋼鐵、現代鋼鐵、起亞車…

去年南韓又選定九大產業作為帶動韓國未來先進前產業成長的新引擎,並給予支持與補助,分別是行動通訊、衛星定位裝置、寬頻與家庭網路裝置、數位電視與廣播裝置、下一代電腦與周邊產品、智慧型機器人、RFID裝置、系統單晶片與整合型零組件、嵌入式軟體,以及數位內容與軟體方案。

「台北 首爾論壇」主辦人,政大國關中心副研究員蔡增家表示,南韓政府與企業的配合相當密切。2000年後南韓就從金融風暴的陰霾中走了出來,政府當時就決定,要走研發,提升自有技術。大概在2003年左右,韓國的產品就已跳到與日本同級了。

走在今天的首爾街上,可以感覺到南韓各行產各業注重技術研發的成果。像位在鍾路區的三星大廈,22樓至33樓的十多個樓層間是空的,33樓只靠三個圓鋼筋支撐,這使得33層以上的樓層宛如浮雲懸掛在空中。這是首爾的地標之一,也是南韓建築業重視技術與設計的代表作之一。

位在明洞,由三棟高樓組成的南韓最大的樂天百貨公司,七樓電氣專櫃陳列的三星與LG家電產品,讓人以為來到了歐洲精品店,1980、1990年代,韓國貨便宜不耐用的形象,早已從櫃位上消失無蹤。

今天的首爾,不論是計程車內的GPS,人們廣泛使用手機上網與看電視,到鑲著水晶,強調品質與設計感的家電精品,或是後現代風格的建築,讓人看到南韓產業的轉變。你可以不買韓國貨,卻再也無法忽視,南韓在全球科技與重工業,所創造的質變和影響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