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出發,三年之內,國泰人壽的大陸布局已發展到江蘇、浙江、福建,接著還要到政治中心北京去開業,由長江流域、沿海省份及大陸重要城市進軍,其版圖擴張的快速,頗令同業稱羨,甚至還有一支獨秀的味道。是國壽低調的行事風格奏效?還是大陸對台灣各大財團均衡佈局的策略,有了變化?業界都在關心後續發展。

     上海國壽快速發展的軌跡,類似早年大陸扶植台商企業的「樣板」。國內有登陸企圖心的金融業不在少數,但銀行到了辦事處階段就止住,保險公司雖絡繹於途,可申請案過了預定的核准時間,仍不見下文大有人在,國壽幾乎是唯一的例外,既可與擁有廣大通路的東方航空合資,又能快速拿到五個據點,在上海、北京兩大直轄市開設子公司,利用打下的基礎,國泰世紀產也順利拿到核准函、並為日後國泰世華銀的發展提供協助,確實不容易。

     國內保險業,富邦產險幾乎與國壽同步規畫,要進軍大陸市場,同樣也深耕多時,據熟知內情的人士透露,富邦產一度可望拿下國內產險業,赴大陸設點的第一張執照,可是富邦高層在上次總統大選前的相關發言,使對岸對其政治立場有所質疑,失去這個機會,讓富邦金要繞更多的遠路、試更多的方式,甚至不再公開對政治發言,才重新布局進軍大陸市場。

     新光人壽也對大陸市場頗有企圖心,都已找到大陸合資對象,並在去年十二月,就遞件申請北京分公司,原本依據大陸保監會的規定,最晚六個月內一定會給答覆,但轉眼已接近年底,新壽仍是一直聽到「快有好消息」,卻還沒拿到核准函。

     相對於此,還有著兩岸監理框框架架難以突破的銀行業,情況就更顯無法掌控,只能眼見花旗、渣打一步步的建構兩岸三地平台,大陸據點配合台灣的併購,客戶資料到手後,經營台商市場只是瞬間事。幾乎可以斷言,台灣的銀行業在兩岸三地的舞台,終會成為無足輕重的角色。

     國壽能夠快速佈局,或許有幾分運氣,但自身的功課做的多,才是根本原因。為了進軍大陸,國壽布局了十年,中間派員赴大陸交流、接待大陸保險公司及相關人員,一直是鴨子划水,保密到最高點,外界看國壽走得順利,其實每件申請案,所投入的心血之多之大,豈是還停留在「遞件申請後就準備收核准函」思維者,所能夠理解。

     
   據了解,大陸保監會已通過新光人壽計劃與大陸的海南航空公司合資案,並將在下周核發執照,最快今年底、最慢明年初,第二家由兩岸合資的保險公司將正式對外營業。

     另外,國泰金控十二日宣布,國泰人壽已取得大陸保監會的核准,可開始籌建北京分公司,這是上海國壽在大陸拿下的第五個據點,也是國內保險公司第一家可在北京落腳。另外,國泰金也宣布,保監會也同時核准國壽與國泰世紀產險合資,籌設一家大陸產險公司,可望成為第一家可在大陸開設產險子公司的保險業者。

     但由於國壽的投資申請案目前僅金管會初步同意,仍待投審會等同意,因此國泰金對投資內容不願多談。

     在經過長時間的篩選及談判後,新光人壽敲定海南航空集團作為合作夥伴,在北京合資籌建一家壽險公司,註冊資本金為八億元,雙方各出資五○%,已於今年年初向保監會遞交申請。

     目前,獲得台灣官方同意到大陸設子公司的保險公司有七家,包括富邦、國泰世紀及明台三家產險公司,國泰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及台灣人壽四家壽險公司。在新光人壽成為第二家獲大陸保監會同意,獲得籌設子公司的許可後,其餘保險公司也將加快腳步,搶進大陸市場。

     針對此事,新光人壽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謝文龍受訪時,並未表示任何意見,他強調相關事宜需向公司總部求證。但一位業界人士受訪時指出,台灣保險市場的飽和,多數台資保險公司已明確將今後戰略重點鎖定在中國大陸。

     而海南航空高層在受訪時則指出,近年來海南航空腳步積極,在整合海南航空、新華航空、山西航空及長安航空的資產後,今年計劃以新華航空集團的名義在海外整體上市,紐約、倫敦及香港均為可能的上市地。

     上海國壽目前在上海、江蘇、浙江、福建,都已有分公司開始營運,今年還因上海股市大好,上海國壽今年上半年獲利新台幣四千萬元,極可能在成立的第三年,就現帳上盈餘。

  覬覦中國大陸迅速成長的壽險市場,多年來,境外壽險業者磨尖了頭想擠進去,但受限於大陸發放壽險執照的規矩與「牛步」,讓執照成為業者心目中的「奇貨」。一照難求下,外商業者被迫採取與中方合資或入股的方式,搶先進入市場卡位。

     中國大陸已是全球第八大壽險市場,每年更保持兩位數的成長,這直接推升了大陸本土保險業者的業績與股價。以大陸的中國人壽與平安保險來說,近年股價都上漲不少,中國人壽昨(十二)日股價為四九.八五元人民幣(下同),平安保險更達一○九.五元,是少數能進入大陸「百元俱樂部」的企業。

     這樣一塊大餅對於外商業者來說,實在是難以抵擋的誘惑。然而,除了美國友邦保險可以「純外資」身分取得執照來推動業務外,眾多國際業者都得在大陸官方設定的與中資企業合資的條件下,乖乖排隊向大陸保監會遞交申請牌照,同官方「軟磨硬泡」。但因審批程序複雜,這樣做仍不見得能拿到壽險執照。

     特別是在去年保監會官員表示:「中國不會再允許出現具備法人地位、一○○%外資控股的壽險公司。」這讓許多起步較慢的境外業者感到著急,更迫切的希望拿到執照。

     但因「一證難求」的現況短期難以改變,為此,部分境外業者選擇同現實妥協,放棄當初的堅持,以合資或入股方式進入大陸市場。

     例如,隸屬於歐洲第三大銀行─義大利聯合聖保羅銀行旗下的歐利盛金融集團,前陣子不惜耗資八.六億元人民幣,只為了獲取大陸合眾人壽一九.九%的股權,實現「曲線進入市場」的目的。合眾人壽是前年由北京永泰房地產開發公司等六家公司發起成立的中資壽險公司。

     儘管如此,該集團CEO葛里克仍宣稱:「這是邁出進入中國保險市場第一步。」他表示,入股合眾人壽是歐利盛快速進入大陸市場的一個契機,對合眾人壽的投資是「著眼於長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