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不會賺錢的性格
在證券業近三十年的從業資歷,在接觸過的客戶裡整理出了幾種失敗者的特質。這些客戶可能會偶爾賺個小錢,但絕對會賠大錢。希望藉由他人失敗的經驗,作為你我投資與處事修身之參考:
五個成功投資重點Key Lessons from Top Money Managers - Scott Kays
1. 投資而不投機
2. 發展出自己有明確定義的投資哲學
3. 每次都依據相同一致的方式來分析股票
4. 祇投資在高品質的公司上
零股、鉅額交易是否可以申請融資融券交易?
:零股、鉅額交易不得申請融資融券交易。
投資人欲從事融資融券交易,應如何辦理?
:投資人應先與證券商簽訂融資融券契約並開立信用帳戶後,始得向證券商辦理有價證券買賣融資融券之委託。
投資人在同一家可以辦理融資融券業務之證券商,可申請開立多少信用帳戶?
何謂股票?
:股票是一種憑證。當你決定投資一家公司,並取得這家公司的股票之後,你就是該公司的股東,有權利分享公司的利潤及資產。
一般而言,在證券市場上股票的交易單位是以「張」來計算,1張股票=1000股。
你所能分配的利潤有多少,必須視公司盈餘的狀況,舉例來說,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總共1000股,那麼當公司每賺1000元時,每一股就可分得1元。
何謂手續費?
如何開戶?
:(一)選擇證券公司
選擇一家大規模的公司:大規模公司提供較多的服務如自辦融資融券等服務
離家近:對於以後辦理一些手續比較方便
多樣理財工具:提供許多先進的理財工具,如網路下單、語音下單、行動下單等下單工具
理財是場馬拉松賽跑 | |
美國一家研究分析公司於1984到2000年之間,針對美國投資人投資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報酬率和同期間美國股市的報酬率做比較,發現該期間股票市場的年均報酬率大約是16%,但是投資人的年均報酬率卻僅略高於5%。此一現象各國均然,台灣也不例外。 長期下來,許多投資人連市場報酬率都賺不到的主要原因,是投資人過於頻繁地變換投資標的物。一個好的股票型基金,投資人應該長期持有才對,投資人卻往往會因為該基金短期間的虧損就立即贖回。但是投資人贖回這支基金後,往往就錯過了這支基金淨值反彈以及長期投資增長的機會。更糟的是,投資人會把從虧損基金贖回來的錢,轉投資到最近一段時間績效較好的基金去,而通常這個時候都是該基金淨值的高峰,當這支基金淨值開始下跌時,投資人就再一次遭受投資虧損。 問題是,長期投資股市就夠了嗎?不賣就不賠,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是國內人盡皆知的名言,目的都是提醒國內投資人要長期投資股市。問題是為什麼投資人真的長期投資以後,還是虧損連連?理財規劃顧問需要發揮的功能,絕不是僅止於建議投資人長期投資股票而已。 |
行業性質比經理素質重要 | |
對於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過去的輝煌事跡、和今日的妥善經營,雖是好事,但它們都已反映在今日的股價上了。因此,對於投資人而言,能否為我們賺錢的,是未來的成績。巴菲特也曾說過,真正決定投資成敗的,是公司未來的表現。 試想,如果投資成敗是決定於過去和今日,那任何人都能投資致富,根本也不需要很強的分析能力,因為過去和今日的業績都是公開消息,人人都知道的。 就因為投資成績是由未來而定,所以巴菲特認為,行業的性質比管理人素質更重要。畢竟,人心莫測,管理人可以「變質」,但整體行業情形一般不會那麼容易變相。 |
結構型商品
結構型商品﹙Structured Notes﹚俗稱連動債,商品設計上就是可以連結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
如連結一籃子股票、利率、外匯、黃金、個股、股價指數、原物料期貨、避險基金或不動產基金等,利用金融市場中各種投資工具,搭配來搭配去,架構起操作規則、計算賺賠條件,就像把許多材料架來架去,蓋出房子一樣,是有「結構體」的。
因連結標的多元,可因應不同投資人對市場不同預期,打造或量身訂做各類型態,相較於一般股票或基金投資工具,屬穩健保守類型商品,一般銀行賣的結構型商品,多以「保本」為主,收益率以高於2%定存為目標,平均1年收益率若有5%以上,就算不錯。
操作者為何要認清自己呢?有些人不認同,或者認為不重要,只要賺錢就好了,想那麼多幹嘛!若各位想做一位操作者,並以它為事業時,它就很重要了,它是操作心態上最主要,且最基本的一課,試問連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幹什麼時,如何在這市場生存呢?大家都了解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不是別人,且朗朗上口,但試問多少人懂得去認識自己,看清自己呢?
為什麼金融操作,贏家只有不到百分之十,其中期貨、選擇權更是不利百分之五是真正的贏家呢?(長時間統計) 因為它們都已經認清自己、了解自己、檢討自己( 心態與方法 ),並由錯誤中學習成長,慢慢的累積成果,進而成為贏家,一路走來,有多少的辛酸、痛苦、困惑、黑暗、無助,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市場是公平的,您付出的愈多,當然得到的會比別人多一點,運氣、感覺它不可能一直好,那是不會長久的,您說對吧!
|
||
你一定知道許多戰爭中以少勝多的例子,小的一樣能戰勝大的。如果你仔細分析這些戰例,可能會發現,其中只有極少部分才是劣勢兵力與對方的優勢兵力正面決戰而獲勝的,這種勝利又往往取決於某些特殊狀況,如天時、地利,或對手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或自己一方戰鬥力超強,這方面比較經典的例子是楚霸王項羽的鉅鹿大戰,項羽是一個公認的英雄,但作為一個軍事家並不合格,因為他的勝利大多是靠蠻力,而不是智謀。 劣勢一方的統帥善於高效率的使用他的少數部隊,他往往利用巧妙的設置假象使對手判斷發生錯誤,分散兵力,然後個個擊破。也就是說,雖然從雙方總體實力對比來說,勝利一方處於劣勢,但在每一場具體的戰役中,卻都是以優勢兵力擊敗對方的劣勢兵力,這正是<孫子兵法>所說的「倍則分之」。 |
|
||
1. 證實收到的資訊是否屬實 操作股票、期貨,國內交易人都會注意到財經及政治新聞,尤其是政治消息,每當選舉接近時,交易人都有很大的聯想空間。這時多空雙方下了賭注,等待選舉過後行情的揭曉。雖然短期的基本面消息無法影響盤面,久而久之檯面下的影響力就會逐漸去把趨勢調整出來。像國內目前市場由以前散戶比重較高的投資環境,轉變成為法人比重與較勁的局面,法人操作手法傾向於趨勢操作,一般散戶交易人在上下劇烈盤勢多慘遭修理。依靠短期消息及資訊賺不到錢,反而掉入資訊陷阱。 原則上我本身很少去接觸新聞或小道消息。大多數時間聽聽同事所知道,已被證實的資訊,再來以技術指標作為依據,該避險或該保持觀望,客觀性的調整自己手上的倉位,心情浮動與壓力自然降低許多。 |
紅籌股,H股
何謂CRB指數? |
一般所稱的CRB指數(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Futures Price Index)是由美國商品研究局彙編的商品期貨價格指數,於1957年正式推出,涵蓋了能源、金屬、農產品、畜產品和軟性商品等期貨合約,為國際商品價格波動的重要參考指標。 |
一般所稱的CRB指數(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Futures Price Index)是由美國商品研究局彙編的商品期貨價格指數,於1957年正式推出,涵蓋了能源、金屬、農產品、畜產品和軟性商品等期貨合約,為國際商品價格波動的重要參考指標。CRB指數最初以農產品的權重較大,為能更正確地反映商品價格趨勢,CRB指數歷經多次的調整後,能源價格走勢愈來愈重要。2005年,路透集團與Jefferies Group旗下的Jefferies Financial Products進行合作,第十次調整CRB指數,並更名為RJ/CRB指數。
CRB的現貨指數與期貨指數不同,是由23種商品所組成,工業物料約佔59.1%,食用物料佔40.9%,相較起來,CRB期貨指數包含的工業物料比重較低,包含了17種商品,每種商品的權重相同,以算數平均和幾何平均的方法計算,為了使CRB指數不會因某商品價格的反向變動而出現劇烈的波動,還以每種商品在不同時間的價格平均數來計算,各商品價格的變動也都不會改變其在指數中的相對比重。 CRB現貨指數所包含商品: |
庫藏股小辭典
民國89年台股自10393高點向下拉回,空頭走勢持續近一年,立法院遂增訂證券交易法第28-2條關於公司庫藏股實施方法,規定股票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於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之公司,經董事會同意通過,可由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或證券商營業處所買回其股份。
量價關係與逆時鐘曲線
逆時鐘曲線即是依量價關係所繪製的一項技術分析指標,由於量價的多空循環呈現一個逆時鐘的走勢,因此稱為逆時鐘曲線。但也因為量價的變化可能相當迅速,因此在繪製的時候多以均量與均價來表現。
量價的多空循環以座標方式繪製之後,形成逆時鐘的八個階段,分述如下:
股票是一種很奇怪的商品,每一支股票的價值都是獨一無二。甲公司每年獲利一元,老板努力經營,它的股價是10元。乙公司連賠三年,今年轉虧為盈賺0.5元,它的股價也可能是10元。影響股價的原因不勝枚舉,公司獲利是原因之一,股權問題及未來的轉機也是原因,有沒有人炒作,則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下面就是我對股票炒作的看法。
炒作的條件
股票要被主力大戶看中,他必須要有一定的條件。有資產的價值股,因為進可攻退可守,故比較容易受到主力的青睞。但有價值並不表示就一定會被看中,還要它的股價夠低,市場的籌碼夠多。如果公司的獲利還有改善的機會, 那麼這支股票被炒就是時間的問題。
炒作的人物
反向投資的大道理散戶都會,原理既簡單又容易,也適合消息面最弱的散戶,大部份的散戶也都努力想照做,但奇怪的是大部份的散戶都做不到… |
號子人山人海時賣出 門可羅雀時買進 隨便翻閱一本股票書,就看到了上面一堆反向投資的大道理,隨便問一個散戶,他也會告訴你什麼是反向投資,並且都是標準答案。反向投資的大道理散戶都會,原理既簡單又容易,也適合消息面最弱的散戶,大部份的散戶也都努力想照做,但奇怪的是大部份的散戶都做不到。 在證券市場中,歷史的經驗加上慘痛的教訓,讓所有的證券主管單位,都會制定一套標準的遊戲規則,他的目的是防止人為的弊端,建立一個穩定健康的投資環境,讓所有的人都能在公平透明的情況下安心投資。這些規定限制,固然能讓弊端減少,但也造成一項事實--消息的延遲效應,也就是說所有的消息,無論好壞,當他被公告週知的時候,對散戶而言都是遲來的消息。所以如果你認為你是個散戶,想要實踐反向投資的第一個觀念就是--好消息就是壞消息。 |
研究股票投資的人很多!一般來說,可分為基本分析派及技術分析派,我是屬於基本分析派。基本分析派的做法是由價值分析著手,配合成長及反向投資,再加上足夠的經驗,目標是賺取波段或是長期的獲利。由於需要長期的資金及專業的財務及會計知識,故基本分析派一般多為基金經理人、專業投資人士及少部份的散戶所使用。另一派是技術分析派,以分析股價線形為基礎,配合領先的市場消息面及成熟的操作技術,以積少成多的方式,取得足夠的獲利。因為多為短期的資金,加上需配合消息面及技術面的優勢,故多為投顧及券商所使用。
大部份散戶的專業知識不足,基本分析的理論不易著手,又受到券商及投顧的影響,故多偏向技術分析,麻煩的是散戶只知道劃線形,其他的配套完全無法掌握,自以為是又胡亂進出的結果,當然也就輸多贏少了。
日本股神是川銀藏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單聽別人的意見, 或只憑報紙的報導,或只憑預想的線形就想賺錢,這種心態本身就已經是失敗的根源」。對於很多人想用線形圖表尋找績優股,巴菲特的看法是:我的回答早就準備好了,「閱讀圖表是徒勞之事」。但是無論忠言再怎麼多,對散戶來說,還是比不上投機的誘惑。在多頭市場,股票天天漲,什麼分析都有效,只要敢買就有賺。在空頭市場,基本分析派的領股利等待機會;技術分析派的就麻煩了,斷頭認賠不說,還繳了一堆的稅,這時候你就可以看到,有線第四台的股票分析師面孔,就像走馬燈一樣,每天不一樣。
我也常看日線、週線、月線、移動平均線,這些資料是我買賣股票前的必修重要功課,也是我評估買賣的重要指標,基本上就是研究歷史資料,然後由歷史資料中,評估出未來的趨勢。散戶的問題是走火入魔的以劃線為根本,誤以為劃線就是全部的技術分析,殊不知專業的技術分析專家,他們除了了解線形掌握趨勢之外,還有消息面及技術面的優勢,大部份甚至於也擁有堅強的基本分析實力;他們專攻技術分析,不但獲利機會遠遠大於散戶,也可以提高業績降低手續費,是一舉數得的工作。散戶則完全沒條件,這就像臨時來攪局插花的選將,大家都知道你沒機會,票當然不會投給你,你也一點把握都沒有,只是想花小錢試一試,順便打個知名度,失敗其實是早就已經註定了。
選股很重要,不用我說大家也都知道。每次告訴別人我一年最多只買2~3支股票,聽到的人第一個反應,不是問我要怎麼選?而是問我今年選那支?這就是最簡單的二分法,困難的及容易的,大腦在第一時間就做了正確的判斷。如果選擇之後,結果就會出現,我認為問我今年選那支,是個正確的選擇,因為我選擇的成功率,應該會比較高。問題是選股只是投資股票的開始,未來有機會漲,並不代表明天、下個月、或明年一定會漲,你還要經過許多的選擇判斷,才會產生結果,所以你自己的實際參與,才是未來能獲勝的關鍵。
公開發行公司有幾千家,如果每一家都要仔細研究,恐怕你是瘋了,基金經理人也做不到。為了快速且正確的選擇一支好股票,我都是用共產黨的二分法來篩選。下面就是篩選的方式及原因,供大家參考:
1. 只選上市股票,數千支變900支
管理越嚴格、資料越透明,這個企業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就越高,政府當局對上市公司有較嚴格的規定,即使規定嚴格,三不五時還發生倒閉掏空事件,管理不完善的上櫃或未上市公司,情況就更複雜。散戶投資股票,安全永遠是第一考量,所以我只選擇900家上市公司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