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人間萬事 (147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家庭裡,父母要讓兒女接受,兒女要讓父母接受;機關裡,主管要讓部屬接受,部下要讓主管接受。甚至於交朋友,我要讓對方接受,對方也要讓我接受;某一方讓別人不能接受,則不能得到人和,沒有人和,家庭、機關、朋友,都會吵吵鬧鬧。

現代的社會,一般人總希望別人待自己如何如何,卻沒有想到自己待人,也應該要同樣的尊重、合理,才能讓人接受。「讓人接受」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們要如何才能讓人接受呢?茲舉下列數事,提供參考:

一、我的語言要讓人接受:人與人之間,不管上對下、下對上,語言不當,例如尖酸刻薄、要求無理、說話不合時、不合地、不合身分,讓人不能接受。語言不能讓人接受,連帶的,你的整個人他都不肯接受,甚至相互排斥,如此怎麼能和樂呢?

二、我的行為要讓人接受:人和人接觸,你的行為要能讓對方接受。對人沒有禮貌,即使是年老的長者對一個年幼的孩子,孩子也會嫌他老氣橫秋。年輕人行為傲慢,態度不遜,姿勢、肢體不當,或者吃東西沒有吃相,走路沒有走相,坐下來沒有坐相;跟人來往,你的行為態度都讓人不能接受,本來需要每天在一起相處的人,為了你的行為我不能接受,日子怎麼能過下去呢?

三、我的態度要讓人接受:經常聽到有人向對方抗議:「這是什麼態度?」「你這麼傲慢,我可不吃這一套!」態度不友善,不管上對下、下對上,都讓人無法接受,這也是彼此相處常見的問題。例如,自己躺在沙發上,叫人為他拿東西;吃飯的時候,老是叫人幫他服務;別人進來,不肯招呼一聲,甚至一直嘮叨,數落他人的不是。如此即使身為主管,不斷責備部屬的錯失,不斷地讓部屬難堪;當你的態度到了讓他不能接受的程度,大家相處就成問題了。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人要明辨善惡、分別是非、知道好壞、權衡得失,無論什麼事,沒有加以審思、明辨、了解、權衡,就會出現差錯;凡事能夠權衡一番,探討個究竟,自有百利而無一害。

當然,所謂「權衡損益,斟酌濃淡」,這是因為世間法沒有絕對的利弊、好壞,所以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但是出世間法的因果、真理,則是無法權衡的,只能擺在第一位,所以本文所講的「權衡」之道,只是就世間法的一些常識略論之。

一、權衡輕重:事有輕重緩急,不能不加以權衡。每天早晨忙著送兒女上學,父母在病榻上呻吟,卻無暇顧及。送兒女上學重要,還是送父母就醫重要呢?這就需要權衡一番了。今天有重要客人來訪,因為自己要上街購物,不能在家裡等候客人到來。上街購物重要,還是客人來訪重要呢?對於事情的先後、輕重,也應該權衡一番。父母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希望全家團聚,可是兒女說他和同學約好聚餐,所謂「順了姑意,逆了嫂意」,你要如何權衡呢?一些家庭裡婆媳不和,大都是媳婦以丈夫為重,以婆婆為輕,因為輕重沒有權衡好,所以會產生不良的後果。

二、權衡是非: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明明見到了,他說沒有;沒有見到,他說見過了。「是」的,他說「非」;「非」的,他說「是」。捏造是非,傳播是非,繪聲繪影,像是煞有介事,於是一些不明就裡的人聽到這些是非,不免為是非所迷惑。是非說多了,就變成真理。有人來說:「曾子殺人」,曾子的母親絕對不信。當第二次有人來說:「曾子殺人」,母親仍然不信。但是第三人再來傳播這種訊息時,連對兒子最為信賴的母親,也不禁動搖了信心,問道:「在那裡殺人?」是非謠言就是這麼可怕,如果沒有判斷、權衡是非的能力,本來是「一架」飛機轟炸重慶,第二個人說成是「十一架」,到了第三個人就被說成「九十一架」。所以對於是非,必須懂得權衡判斷,才不會被人牽著鼻子走。

三、權衡利弊:人出生到世間上來,有個人的「別業」,也有與大眾的「共業」關係。家人的共業、社會的共業、整個人類的共業,所謂「共業」,就是說明人與人之間,彼此不會沒有關係。我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都與別人有關係,因此我就不能不權衡我的話,對人是有害、無害?我的一件事,對人是有利、無利?懂得權衡利弊,才不致於讓我們的言行失之偏頗。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都很講究飲食均衡,重視營養攝取。初生嬰兒要靠嬰兒奶粉輔助幫助發育,園中的花草要靠補充施肥茁壯。房屋家具需要油漆來保養,衣服用物也要加以適當的保護。所以一切事物,彼此依賴,相互依存,互給營養。

萬物需要營養才能存活,包括人類也是一樣;但是人與萬物不同的地方,在於人需要物質的營養以外,尤其需要精神、心靈上的營養,例如:

一、樂觀思考是消除憂鬱的營養:人的性格,有的人樂觀喜悅,有的人悲觀憂鬱;人如果不懂得製造喜悅的養分,慢慢就會被憂鬱的情緒所湮沒,身心都會出現毛病。所謂「喜悅」的性格,就是樂觀進取,凡事往好處想,每天都充滿希望。人是為了歡喜才來人間的,悲苦的人生沒有意義,有樂觀的思考,可以增加營養,可以消除憂鬱。

二、適當運動是身體健壯的營養:人是動物,要靠「動」才會健康,「靜」才能養性。健康的身體,需要有適度運動。運動並非運動員的專利,也不是一定要做賽跑、跳高、跳遠等激烈運動。一般人每天只要能做做體操,動動身子,至少走走路,都能有益健康。所謂「飯後千步走,活到九十九」,可見運動對健康的重要。

三、閱讀旅遊是思想眼界的營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旅遊,都能增加思想見聞。思想也像流水一樣,必須要有源頭,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的思想也要有源頭,思想的源頭,就是要靠讀書,要靠旅行。佛教主張「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所以見聞、思考、實踐,是啟發思想、開拓眼界的重要源頭。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9 Mon 2008 08:29
  • 策略

現代的社會團體,行事作業都講究策略。軍事要有策略,才能致勝;商場要有策略,才能賺錢。即使一個擺地攤的小販,也要有策略,才能引起路人的注意。現在的學校招生,更是講究策略,才能吸引學生注意。

人生行事,需要提出許多策略,但策略的推動,也要注意以下事宜:

一、策略要眾議才有共識:策略當然是有智慧的人做出來的計畫、方案,但是總要經過大家的會議,達成共識,策略才能順利推行。也許有的策略具有機密性,但也不能不公開一些策略的大政方針。策略的細節可以由少部分領導者掌握,但策略、方案的執行,不能不在大家的共識下進行。

二、策略要易懂才能執行:策略太專門,大家不懂,窒礙難行;策略太過專精,大家不能了解,不容易達成共識。策略固然要細密周全,但也要簡單易行。

有一個牙膏工廠,在同業競爭下,不容易開發市場,於是公開徵求促銷的策略,獲選者可得十萬獎金。有個員工說:只要把牙膏出口做大一點就行了。因為這一個小小意見,使牙膏用量大,產品的銷售量隨之增加,所以策略者,就是這麼簡單易行。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8 Sun 2008 08:42
  • 出路

人生要有出路,沒有出路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身處世。如何才能找到人生的出路呢?

一、學有專精容易找到出路:一個人要有出路,先要有學有德,學有專精。人在世間,要有用,才能被人賞識;要想被人賞識,就先要有學問道德。一所名校畢業的學生,大家都希望爭取,因為一般人總認為,名校的畢業生學問一定很好;再加上品行道德被人肯定讚歎,人生就不怕沒有出路了。

二、盡心負責容易找到出路:一個人縱使學問好,品德也受人稱譽,當獲得別人重用後,還要能夠盡心負責,才能真正受人賞識。如果遇事不肯負責,不能盡心盡力,要想獲得他人的重用,此實難矣。做人要有「在一家保一家,在一國保一國」的觀念,在一個團體機構裡,就要盡心盡力保護這個團體機構,要能負起責任,不推諉,不因循,一切以「把事做好」為優先,則人生必有出路。

三、腳踏實地容易找到出路:在社會上,為國家也好,為人民也好,為朋友也好,為家人也好,做事要腳踏實地,每天的工作都要講究效率,不能只是喊喊口號,尤其切忌說的一種,做的又是另一種,言行不一,只會自毀前程。反之,若能腳踏實地的工作,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有成績表現,還怕人生沒有出路嗎?

四、謙卑待人容易找到出路:人生的出路,有時候是自己阻礙了自己的出路,例如傲慢自大、虛浮不實的人,不懂得尊重別人,不肯與人為善,遇事喜歡刁難別人,甚至以磨人為樂,都會自絕人生的出路。反之,做人謙卑,待人和氣,凡有不懂,都能不恥下問,虛心請教別人,能夠跟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自然人生的出路就會寬廣無比。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樣的度量衡,在這裡量一斗米,但是同樣的一斗米,到那裡一量,可能多一些,也可能少一點。一把秤,在這裡量是三公斤,到別處一秤,可能多個一兩,或少個半毫,因為即使再標準的度量衡,都有彈性。

一塊土地,在都市裡一公頃價值數萬元,但在鄉村山野,一公頃只值幾千元。土地貴賤有彈性,甚至今年是這個價錢,明年是漲是跌,又是另一個價錢,這都是說明世間萬物的彈性。

現在就以植物來說,品種改良就是植物的彈性;動物有基因改造,動物的成長就有彈性。一棟房屋,價值是高是低有彈性;一包禮品,是貴是輕也是有彈性。人世間都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不要那麼執著,有彈性才好做事,才能成功。

世間上除了因果法則以外,情理、物理、事理、心理等,都有彈性;把握彈性的原則,只要是善良的、合法的,在彈性的空間裡應該凡事都可以商量。所以世間上各行各業都要開會,意義就是在一件事裡,尋找彈性的公平和公道。

人間有些什麼彈性呢?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誤會朝朝有,沒有現在多」,由於現代的資訊發達,人事接觸頻繁,因此增加了更多的誤會。一通電話,可能產生很大的誤會,一次會談,沒有增加互信,反而造成彼此的誤會。不但誤會,甚至誤時、誤事、誤人、誤國,誤的事情可多了。造成誤會的原因不外乎:

一、語言的誤會:說者明明不是這個意思,聽者一定硬要把話解釋成別的意思,就會產生誤會。所以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解釋:我不是這個意思、我不是那個意思!經過解釋能消除誤會倒也還好,就怕愈解釋愈增加誤會。人事的誤用,增加猜忌,更加誤會;資訊的誤聽,增加錯誤的訊息,更加誤會。有很多的語言,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甚至明明是好意,對方偏偏聽成惡意,這是最傷感情的事。例如,你讚嘆他「你很有福氣」,對方一聽很不高興,莫非你覺得我沒有智慧;你說「你歌唱得很好聽」,他說「難道我說話不好聽嗎?」這種多心就會產生誤會。

二、表情的誤會:你用眼睛看他一眼,並不是惡意,他說「你為什麼看我?」因此給你一拳、捅你一刀。有的人,你看他一眼,他誤以為你在跟他眉目傳情,對你窮追不捨。一個點頭、一個搖手,不能會意,更增誤會。你跟我點頭示意,你對我含笑示好
;你曾經搖手拒絕,你曾經搖手制止,表情的誤會真是可怕。當初佛陀在靈山會上拈花示意,迦葉尊者微微一笑;一個表情能如此獲得對方的會心、領略,真是難得的美事。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這也是表達情意,因為是在愛人面前,不至於產生誤會。婆媳妯娌,卻經常為了彼此表錯情、會錯意而起爭執。表情是很難的,因為表錯了情,後果不堪設想。有的人面無表情,也容易遭人誤會。例如說「某人一點表情都沒有,我不願意和他來往」,因此也會造成人際關係的阻礙。

三、疑心的誤會:誤會是從疑心產生的,所謂「疑心生暗鬼」,疑心就會生起種種的猜忌。曹操落難時,投靠呂伯奢,伯奢想要殺豬請他,曹操反而疑心他磨刀不懷好意,因此先下手殺了他們全家,還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能讓天下人負我!」甚至曹操後來患了頭風病,華陀要幫他開刀,他因為疑心華陀要謀害他,因此把一代名醫殺了。疑心造成誤會的可怕,由此可見。

四、執著的誤會:誤會能夠解釋、消除還好,有的人一意孤行,你愈解釋,他愈執著,你愈說明,他愈反彈,這種誤會就教人難以消受了。自以為是的人,容易產生執著;重視己之益者,容易生誤會。歷史上,許多自以為是的帝王誤殺功臣、自以為是的法官誤判之實例,多不勝舉,誤會害人之大矣,人生不能不消除誤會!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教講究修行要「中道」,不偏左、不偏右,是為「中」;不執著、不鬆懈,也是「中」;不空不有、不苦不樂、不冷不熱、不多不少,都是「中」。凡一切事,如果超越中道,就是過分;過了分,就會出毛病。

飯菜好吃,吃得太多,過分暴飲暴食,當然會產生疾病;即使滿漢全席,奢侈浪費,也會吃出毛病來。正常的睡眠,是為了補足精神,恢復體力;但是睡得過分,造成精神懶散,萎靡不振,甚至還會睡出許多毛病來。

不只吃、睡過分會產生問題,有時候用力過分、用腦過分、用計過分,都會有不良的後果,所以凡事不能過分,是為上策,例如:

一、用人不要過分:世間事情,都要靠人而成,尤其要靠集體創作,所以人要有組織、有安排,要能因才適用。一般「大才小用」,力有過剩;用人太少,事情不能辦成。用人不當,不管太多、太少,所謂「七個廚子八個客」,或是「忙死了廚子餓死了客」,都是過分不當。

二、說話不要過分:人與人之間,不能不說話,但是說話太多,說了過分的話,只會壞事。有的會議,簡單的問題,由於說話不當,想法複雜,即使集思廣益也不能解決問題。一場國際交涉,使臣的說話,有的「一言以興邦」,有的「一言以喪邦」。語言低調,事情能成;語言過分尖銳、傲慢,不但傷人,而且事情不能成功。春秋戰國時,出了不少說客,如蘇秦、張儀、范睢、李斯,都是一流的優秀說客,都是善於說話者。再如「觸讋說趙太后」與「馮諼客孟嘗君」,觸讋把已經決定不讓長安君到齊國當人質的趙太后說動,讓她改變心意;溤諼替孟嘗君用巧計說動齊泯王,得以重回朝廷執掌相印,都是因為善於言詞,所以說話要善巧,但不能過分。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4 Wed 2008 06:55
  • 感應

社會上一般人信仰宗教,都希望求得感應。感應不是只有宗教信仰才有的特殊經驗,在平常生活裡,事物也是「有感則應」,例如穿衣能暖,吃飯能飽,這不就是感應嗎?

感應也要因緣具足,不是任何事物都有感應。同樣是風,春風、秋風,吹拂在身上的感覺就有不同;同樣是水,茶水、飲料,喝在口裡的味道就有差異。所謂感應,就像酸甜苦辣,各有感受。

感應是雙方的,是對等的,你吃辣椒,美味可口,我對辣椒,絲毫不能沾;你喜好甜食,我忌甜味。由於各人主觀、客觀,各有感受不同,感應也就有所謂「同中有異」。

感應的道理,從以下事例可見出:

一、空谷回音:偶爾遠足,旅行到山谷裡,對著山谷高喊一聲「你好」,它也即刻回應你一聲「你好」。同樣,你對山谷大叫「討厭」,它也會回應你「討厭」。你喊「你好」,你喊「討厭」,它不假分別,都會給你同樣意義的回應,這不就是感應嗎?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社會重視個人的隱私權,但是做人還是要講究坦白。人,不要故作神秘,說話不明說,做事也隱藏玄機、細節;過分不誠實、不坦白的人交不到朋友,因為你防人,人也防你。現代的社會重在彼此要「講清楚,說明白」,因為你先講清楚,免得以後有紛爭;你先說明白,免得別人誤解你。而講清楚、說明白,就需要有坦白的性格。例如:

一、坦白心路歷程:每一個人都有往事經過,凡事都有心路歷程,能和自己的朋友說說心路歷程,聽聽善知識的意見,必定對自己有加分的作用。每一個人經過一些事情,從最初的想法,中間的變化,經過一再改進,最後走上實現的事實。心路歷程值得檢討,也值得坦白,凡事攤在陽光下,表達有所為、有所不為,參考別人的看法、意見,對自己的決定必定有所增分。

二、坦白善心美意:人總有一些慈悲的想法、陽光的心理,可以把自己的善心美意,坦白說出來。我想到醫院做義工,我想幫助孤苦的殘障人士,我想為失學的兒童補習功課,我想照顧中輟生,我想捐一點善款幫助修橋鋪路。縱使一點點的微意,不過經過你說了以後,會增加力量,經過自己的坦白,會增加勇氣去實踐。人人都有善心美意,既然說了,就要去做,善心美意還有什麼不能坦白的呢?

三、坦白計畫細節:留學生有出國留學的計畫,不妨把留學的計畫與細節,都和朋友商量,聽聽朋友的意見;青年男女結交異性朋友,都喜歡找年長一點的人諮詢意見。經驗是不容易獲得的,你肯坦白、直言,必能博得別人的同情,真心好意地貢獻你一點意見。現在很多企業都有顧問團、智囊團,就是重視集體的智慧,重視別人的意見。我們坦白一些事業的計畫,不必怕被人學了去,也不必怕人家破壞。甚至正因為怕被人捷足先登,怕被人破壞,所以要趕快把自己的計畫說出來,表示自己先行一步。能坦白自己的計畫,必能有所為,必定能付之於實現。

四、坦白理想願心:一個人能做出轟轟烈烈的事業,他必定先有理念,有理念然後才會付諸實踐。所謂「理想是現實之因」,我們的願心就是發展的動力,所以不必埋藏自己的想法,也不要不敢說出自己的願心。坦白是一種坦蕩蕩的行為,坦白是訴求因緣的幫助,坦白是獲得更多志同道合者的途徑,坦白能增加自己成功的助緣。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間萬事,有的單純,有的複雜;單純的比較容易處理,複雜的處理起來就棘手多了。所謂「複雜」的,例如,風雨交加就是自然界的複雜,冷熱無常就是氣候的複雜。

當然,複雜不是完全不好,彩色繽紛就是複雜,多種語言也是複雜。但是有時候會講多種語言,更加方便;多種色彩,更加美麗。只是一般講,凡事還是簡單化,不要太複雜為好。例如:

一、感情不要複雜:家庭裡的分子,雖然講究感情和睦,但仍注重男女有別、長幼有序的倫理。時下的社會,兩性的交往,太過複雜,處理起來倍感困難,不如愈單純愈好。

二、工作不要複雜:古代工人建房屋,從砌磚蓋瓦、木工油漆、門窗地板,一概都由一人負責。現在的社會,講究分工,板模工人、紮鐵工人、土木工人、水電工人,甚至管線安裝、室內裝潢等,各有所司,各有專業,不會複雜,因為愈是單純的工作,愈能精細。現代人不時興「樣樣皆通,樣樣稀鬆」,而是重視專業,每個人只要配合大家,把自己負責的一件事做好,就是完成任務。

三、程序不要複雜:現代人做事,很講究程序,開會有開會的程序,教學有教學的程序,工程有工程的程序,宴會有宴會的程序。甚至寫一篇文章,組織、架構、論述,都要講究程序;做一道菜,油鹽佐料,那樣先、那樣後,也有程序。你不依程序,或者沒有程序、亂了程序,凡事都會複雜,事情一旦複雜化,就難以有圓滿的結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北市有一條街叫徐州路,約莫三百公尺的長度,街道兩旁有台大法律學院、社會學院,有一所高中、醫院、博物館,還有市長官邸、出版社、宴會廳、教育部辦公大樓,可說人文薈萃,學風鼎盛,儼然是台北文化的縮影。

我們並不在意它有多少設置,儘管我們一群早起的人,每日繞著學院走步,卻是百感交集,想在學習園地,師道諄諄,究竟何為?便有無限的感懷,但是啊!除了步履蹣跚,夫復何言。

倒是沿路的老樟樹,卻引發這一群人的不言興趣,除了聞聞它舒放出濃郁的香氣外,一種消災避惡的氛圍出現,於是在陣陣薰人晨風中,帶給早起者一絲希望。

說老樟樹,是因為看它的樹影,至少在百年左右,因為有一兩棵重栽的樟樹,種了十年才有人高模樣,而老樟樹的樹圍卻需一個人的臂長才能環抱,尤其老根盤纏在地面的造型,有如老僧入定的美姿,根枝之間也如龍蟠虎踞般,左右相應,遠近取勢,有的如祖孫牽手、有的卻是八仙招式,在微風中更覺得根老葉茂的優悠美妙。

此外,那不經意的樟樹香濃,不知是從哪兒飄散來的,一股清新沁人的感受,隨著一群群吱呀的小喜鵲、咕咕的臺灣斑鳩跳躍後,晨間的徐州路,是那麼有氣質、有氣度,尤其晨光投射在樟梢新葉時,是青翠嫩綠,反射在眼簾的,是成長新生;相對於樹梢後的紅磚墨瓦,巍巍威儀,該是個金馬玉堂。怎奈樹影風息依在,而人心思慮,已然仕宦之責否?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的進步,「改造」是很重要的過程。房屋壞了要改造,衣服不合身,也要改造;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不適用的時候,都需要加以改造。學生開始學習寫文章,都要經過老師許多的改造;一個人不當的語言、習慣,也要經過改造,才能為人接受,所以改造有重要的意義,略述如下:

一、改造能使萬物再生:過去日本人身材矮小,有優生學概念後,現在日本人身高與世界其他種族不相上下。現代的農產品也講究品種改良,經過改良過的農作物,確實產量增多,品質優良,所以世間要靠改良,才能使萬物再生。例如各種樂器,也是經過改造,才有現在中西優美的音樂;政治上的黨派也要改造,科學上的很多定律,也都經過改造,才會更新。

二、改造能使言行進步:嬰兒牙牙學語,父母不斷地糾正、改造,才能使孩子的語言日漸完美;學生求學,從幼稚園開始,老師也要不斷改造他的語言,才能讓他說話更有內容。同樣的,一個人的行為也是需要改造,例如吃飯時不可以邊吃邊說話,走路時不可以左顧右盼,甚至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這些都需要經過父母、師長,乃至朋友的不斷改造。人的一生,就像一尊木刻佛像,鼻子太高了,要削去一些;眼睛太小了,要挖大幾分。總要經過千錘百煉、千刀萬剮的艱苦改造,才能成為一尊莊嚴的佛像,所以改造才能使言行進步。

三、改造能使思想更新:現代人經常被人批評、詬病的,就是思想落伍。一個思想落伍的人,墨守成規,趕不上時代,不但周遭人等不樂於親近,久之也會被時代淘汰。反之,有新思想的人,才能與時俱進。社會和時代的進步,都是靠有新思想的人不斷創新、發明,才使人間增添光熱。我們看許多科學家不斷在發明新科技,以及宗教家開拓了人類的精神世界,他們的思想造福人類,功不可沒。

四、改造能使習慣良好:在我們生活周遭,常見一些人有抽菸、喝酒、賭博,甚至吸毒等不良習慣。一旦染上這些壞習慣,不但有害身體健康,嚴重的話還會破壞家庭幸福,因此不能不改造。有了壞習慣而勇於改造的人,會令人尊重;如果堅不改進,家法、國法、社會輿論,都不會容許壞習慣在社會上蔓延。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一定跟我一樣,因為閱讀白先勇的小說而踏入文學殿堂,開啟了對文學的熱愛,一往而深,終生受惠。

《現代文學》、《臺北人》、《紐約客》、《孽子》,都是千萬人共同的回憶與珍愛,而崑曲青春版《牡丹亭》更是如今兩岸三地青年學子的新時尚。

很多作家寫出了傳世的作品,很多文學名著也被改編為電影電視。但是放眼當今中外文壇,很少有作家能夠集小說、散文、論述、舞臺劇、電影、電視、戲曲於一身,還加上創辦文學雜誌,而且樣樣專精,每一出擊必然造成轟動,影響所及跨越世代、跨越兩岸,甚至跨越中西,他的文化影響力是全方位的。

我自小崇拜大文豪白先勇,第一次見到他本人,卻是三年前的事。因為聽演講與看戲劇,巧合地坐位緊臨而有機會深談。一個月內連續兩次的會面,似偶然,又似老天巧意安排,從此我得以親炙大師,追隨訪問他,出版他的書,贊助他製作的崑曲。

偶像,往往在近距離接觸後產生幻滅。白老師卻讓人愈親近愈景仰。他的人格甚至超越他的文學成就,不僅在作品中呈現,更在日常生活中不時體現悲天憫人。經歷過那麼多大風大浪,創造過那麼多文化趨勢,得到過那麼多讚美崇敬,卻始終真實誠摯,沒有一絲虛矯。除了對文學、對美,他堅持最高標準之外,他灑脫不羈,心中沒有任何界線,能夠包容萬物而無分別心。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0 Sat 2008 09:39
  • 傳承

人類的繁衍,就像燃燒的木材,一根燒完再接一根,新的一根燒完又再接續下一根,如此接連不斷,叫做「薪火相傳」。因為人類的生命有階段性,一期一期的不能間斷,必須相繼持續,才能生生不息,所以生命之火要有「傳承」。傳承在佛教裡叫「傳燈」,一燈之光可以分燈無數,燈燈相映,不但燈火相傳,也燈光普照。

生命要有傳承,才能代代相傳;事業要有傳承,才能永續經營。世間凡事都要有傳承,傳承的意義,略述如下:

一、傳承傳統技藝,可以保護文化遺產:中國是一個文化古國,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火藥、印刷術、蠶絲等,都是中國文化的產物,不但在中國流傳,並且傳播到外國,所以今日全世界之文明,都受中國文化的孕育、貢獻。中國近代的工藝也發展迅速,如磁器、陶器、木器、針繡,甚至最新的科技產物電腦、傳真機等,都是日新月異的在發展,並且由於傳承,所以進步神速。其實,長久以來中國民間還有很多的秘方,可惜擁有者往往秘而不傳。假如政府能邀集有秘方的人士,鼓勵大家大公無私的將之傳承開來,不但能保護文化遺產,並且能讓中國文化更加益世利人。

二、傳承道德倫理,可以提升社會素質:中國文化最可貴的,就是講究道德倫理,諸如「禮義廉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四維八德,甚至進一步延伸到現代的社會禮儀,重視人文思想。乃至倫理方面,也從「天地君親師」等五倫,進而擴展開來,有所謂「工作倫理」、「政治倫理」、「社會倫理」等。

倫理道德很重要,因為有道德才有標準,有倫理才有秩序。道德倫理就是文天祥先生所說的「正氣」,天地間能有一股浩然正氣,就是靠著道德倫理在撐持,在散播。能把道德倫理融入到生活裡,就能提昇社會素質,所以要加以傳承、發揚。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社會工商發達,公司行號不斷增多,尤其加工廠到處林立。台灣的加工出口業,曾為台灣帶來繁榮的經濟。任何產品經過加工以後,品質會更精緻、更完美,所以社會人生有許多需要加工的,試論如下:

一、食品的加工:在加工事業中,食品加工與民生關係最為直接而密切,例如奶粉、乳酪、蔬菜、水果等食品加工。經過加工後的食品,不但保持新鮮,而且增加美味,所以極受消費者歡迎。尤其食品加工,對季節性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有調節供輸的功能,對人民生活的改善,可說功不可沒。

二、產業的加工:現在的加工品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產業加工了。過去水泥廠只出產水泥,現在水泥廠還出產水泥磚塊、水泥爐灶、水泥桌椅、水泥消波塊等。另外,木材加工廠不但替人製造傢俱、門窗,甚至整棟房屋都可以利用木材加工完成。現在的社會,所謂產業起飛,不能忽視這些產業加工廠的貢獻。

三、自然的加工:現在自然界需要環保,環保就是替自然界加工。為防止土石流,不但不能濫墾濫伐,而且還要為山坡造一些強化格網,就是為環保加工。河川保持通暢,不能亂丟廢棄物污染河川,這也是為山水加工。保護飛禽走獸,不破壞生態,使牠們能自然生存。凡此種種,為大自然環保加工,大自然才能與人類長久共存。

四、教育的加工:「人非生而知之,乃學而知之」,教育、學習,就是為自己加工。現代的教育,不比過去的私塾,只有一個老師教你認字、背書;現在的教育,各種相關的知識,要互相均衡學習。不但如此,現在尤其注重教育加工,例如增加圖書設備,增加戶外教學,讓學生到外地,甚至到國外參觀、見習,乃至邀請特殊的社會精英來校講演,這不都是教育的加工嗎?當人生受到教育的加工,當然學習的智能必定增強。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叢林裡,其中一棵樹長得比其他同類來得高大,就可以說這棵樹「出類拔萃」;山嶽在群山中顯得高峻特出,這也算是「出類拔萃」。人群裡,才華出眾,優點很多,不同於一般人,也是「出類拔萃」。

人都希望自己能出類拔萃,受人賞識。但是人要具備怎樣的條件,才算出類拔萃呢?

一、儀表不凡:佛教裡,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就是儀表不凡。現代人說,某人身高七尺,五官端正,英俊瀟灑,長得儀表不凡;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俊男」,或是「帥哥」,都是儀表不凡。當然,也有些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徒有外貌儀表;假如裡外一致,不但相貌堂堂,尤其腦筋清楚、思想周全,才算名符其實。今人每說到關雲長,就覺得他有「英雄氣概」,說到李世民,就稱讚他是「標準的帝王」;近代的汪精衛,也有人稱他是「美男子」。應該說,他們都是儀表不凡,所以出類拔萃。

二、智慧超群:在一個公司裡,某人特別有辦法,再困難的事到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大家就稱讚他智慧超群;因為他的巧思過人,這就是出類拔萃。春秋戰國時代的莊子,雖然官卑職小,不獲重用於當時,但是他對人生的思想豁達遠大,他就是智慧超群。孔子曾自謙「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因為他的謙卑,更顯出他智慧超群。在佛教裡,阿難尊者能把佛陀數十年的說法背誦出來,供大眾結集佛陀的言行,所謂「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這當然也是智慧超群。現代世界上有很多過目不忘、辯才無礙的人,他們也可以說都是智慧超群、出類拔萃的人了。

三、膽識過人:所謂「膽識」,就是不光有「膽量」,還要有「識見」;膽識俱備,才能稱為「出類拔萃」。像「完璧歸趙」的藺相如,就是膽識過人,像「不辱使命」的晏嬰,就是膽識過人。晏嬰代表齊國出使楚國,他不因自己身軀矮小而有辱大國風儀,嚴詞拒絕從小門進入,並且機智勇敢地發表一席談話,終讓存心羞辱他的楚國不得不開大門迎接,他就是因為膽識過人而出類拔萃。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古以來,人類無法逃脫天災人禍,面對天災,只有預防,無法抗拒;對於人禍,只有逃避,難以預防。例如,面對人心的奸詐、瞋恨、嫉妒,各種的陰謀詭計,各種的毒辣手段,真是叫人防不勝防。

人間到底有些什麼人禍呢?

一、戰爭是人禍:世界的侵略者,經常以各種理由發動各種戰爭,有的要擴張土地,有的要伺機雪恨,有的要搶奪資源,有的為了發展勢力。所有這些侵略的野心家,為了逞一時之快,或為了一己之利,發動戰爭,造成彼此傷亡。總之,由於在上位的領導者,打著漂亮口號,造成文化破壞、生命傷亡,從古至今,這種至殘至悲的人禍,還不斷上演。

二、暴力是人禍:世間上,從家庭暴力,到政治暴力、軍事暴力,甚至土匪、黑道,都會施加暴力。過去專制時代,用各種刑具逼取口供,這是最嚴重的暴力。現在民主時代,有些警察憑藉權力,對無辜百姓施加各種暴力,甚至流氓以蠻橫手段,欲達其目的,不惜施加暴力。其實,莫道暴力不能抗拒,所謂「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施加暴力者,一旦因果報應來臨,那就是最大的制裁。

三、酒鬼是人禍:社會上,經常有一些人藉酒裝瘋,三杯黃湯下肚,他就藉著酒意對別人胡言亂語,或者戲弄他人,甚至拳腳齊來。我國的法律,對於酒後所犯的過失,總給予寬諒減刑,這無疑是在法律上替酒醉者的犯行公然脫罪,讓他們更加肆無忌憚地胡來。因此,仔細推敲,酒害之不斷,良有以也。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經說,人生有十種性格:佛性、菩薩性、緣覺性、聲聞性、阿修羅性、天性、人性、地獄性、餓鬼性、畜生性。人間固然有許多地獄、餓鬼、畜生,但也有許多如佛、菩薩的聖賢,例如:

一、為國忘家:在人間的聖賢當中,為國為家的人算是最難得的了。例如,為了發展國家憲政而犧牲生命的清光緒六君子,以及一九一○年殉難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他們都是為國為家,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另外,最為人稱道的大禹王,為了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為國為家的精神,其心可昭日月,吾人不可因為時代久遠而遺忘他們。

二、為公忘私:每一個時代,都有許多為公忘私的聖賢,例如創立民國的孫中山先生,倡導「天下為公」。再如抗日時期,陸軍的張自忠、空軍的高志航,他們都是為國捐軀,為公忘私,以聖賢稱之,當之無愧。其實,歷代皇朝都有許多賢臣,他們為了奏請民生富樂之計,不惜冒死直諫,雖然皇帝要砍他們的頭,他們仍然毫不畏懼地說:「請陛下聽臣說完再砍不遲!」這種以死許國,因公忘私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三、為人忘我:每一個時代,為人忘我的聖賢豪傑也是不計其數,因此能維護天地間的正氣。例如佛陀時代的摩訶男,因為琉璃王要消滅迦毘羅衛城。當要血洗殺戮的時候,身為城主的摩訶男對琉璃王說

:「這畢竟是佛陀的故鄉,請你接受我最後一個要求!」琉璃王問:「什麼要求?」摩訶男說:「現在你要殺死這麼多人也不容易,請你讓我潛到水底下去,你就讓他們逃命,等我從水底浮上來的時候,沒有來得及逃的人,再請你去殺!」琉璃王覺得有趣,於是答應。當摩訶男潛入水中的時候,即刻把頭髮縛在樹根上,他犧牲自己的生命,爭取城民逃命的時間,這就是聖賢可歌可泣的行儀。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15 Mon 2008 07:14
  • 開光

在佛教裡,舉凡雕塑的佛像、木刻的佛像、銅鑄的佛教,當要供奉之前,都會先舉辦一個「開光」儀式。

開光,是把自己虔敬之心,融入到所供奉的佛像之中,以心光來開啟佛心,以虔誠之心來祈求諸佛菩薩的慈悲靈感,所以開光在佛教裡是不可少的典禮。

開光典禮在佛門裡非常盛行。就如社會上的房屋落成典禮,橋樑通車典禮,德高年長者之壽誕典禮,尤其年輕男女的結婚典禮,經過了這個公開的典禮儀式,就能獲得公眾的認可,就具有法律上的合法性。

其實,佛像那裡需要人來替他開光?所謂「開光」者,乃人們為自己的心開光耳!甚至不只為自己開光,今天普世人事物都需要開光,例如:

一、開人我因緣之光:世間上人相、我相,人我之間的鴻溝難以填平,假如有個因緣,能夠視人如己、視己如人,立場加以調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我、無人 不就成為「眾緣一體」了嗎?佛殿裡,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但是你把他當成阿彌陀佛,佛與佛之間會計較嗎?不會的,因為佛佛道同,光光無礙。你在室內點了一盞燈光之後,又再點亮一燈,光和光不會互相排斥。所以一即是二,二即是一,人人是佛,你我皆佛,開了人我因緣之光,大家同體共生,互相道交,不亦宜乎。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