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另纇財富 (176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翻新一個老舊傳統的品牌,很難;要是這「剛好」又是老爸留下的事業,就更難。

美林證券曾做過一項研究,東亞地區的家族企業交給第二代接班後,失敗的比例高達85%,而且只有13%能成功傳承到第三代手中。前美林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程淑芬曾公開表示,她衡量金融股的標準之一,就是第二代或接班人選的表現,足見好的傳承者對企業存亡的重要影響。

《企業接班人》一書中也提到,企業接班人必須具備幾項特質才能成功接班,包括:1.應變力,懂得從危機中找到新契機;2.創新力,從傳統中找到新價值;3.領導溝通力,懂得對內與家族溝通,對外領導員工和客戶認同新企業策略。

台灣經濟中,95%以上屬於中小企業,很多人都可能面臨這樣的課題:老爸的事業到底是「草」還是「寶」?到底該「子承父業」還是要「走自己的路」?而在管理上,老舊品牌又如何在第二代手中新生?

如果你也面對這樣的問號,不妨看看以下的故事。     

1981年次的陳炯福堪稱是飯店界最年輕的副董事長。去年他的一連串大動作,也跟他的年紀一樣引人側目,包括宣布將斥資數億元進軍精品outlet市場,並成立HOTEL QUOTE Taipei新飯店品牌,讓人在華泰王子大飯店這塊40年的老招牌底下,嗅出年輕與創意的味道。

結合新一代的思考模式與生活品味,陳炯福與弟弟陳昶福打造的HOTEL QUOTE Taipei,時尚感與華泰王子截然不同。門面的黑色玻璃牆搭配木質厚門,經過的人都以為這是一間lounge bar,而且走的是台灣少見的Boutique Hotel(精品飯店)路線,每間客房各具不同風格,沐浴相關用品還是精品品牌,成本平均高於一般飯店10倍。

為了服務日益增多的女性高階主管,HOTEL QUOTE Taipei還特別設計了男賓止步的女性樓層,企圖搶攻注重個人隱私的頂級商務客。

不亂燒錢,一定要精算

開幕5個月,雖然HOTEL QUOTE Taipei的業績尚未達到陳炯福的目標,但旺季時天天客滿,淡季也有近5成的住房率,讓陳炯福對於新市場相當有信心,畢竟,這項新產品是他仔細「算」出來的。

頂著大光頭的陳炯福跟一般人印象中的二代少爺很不一樣,非常務實、老成,大學在美國讀的是數學系,畢業後曾經當過高中數學老師,回國後在德意志銀行擔任衍生性商品協理。陳炯福從求學到工作,都跟數字脫離不了關係,因此他很重視數字管理:「我跟父親最大的不同是,他憑著經驗與直覺就可以下判斷,我一定要算。」

的確,第二代經營者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沒有經過創業維艱,感受不到掌控成本的重要性。陳炯福卻是標準的生意人,開口閉口都是「市場機會」、「獲利空間」。加入集團後,他不高談個人理想,第一個目標都是:「到底做這件事能不能賺錢?」

除了精算,陳炯福的膽識,也是他能創造出華泰新格局的重要關鍵。他高中剛到美國念書時,雖然英文不靈光,照樣出來競選學生政府,站在大眾面前以英文演講。「韓國室友不斷問我,John你怎麼敢?」陳炯福笑著說。

他的膽識還包括HOTEL QUOTE Taipe的概念只花了兩天就成型,那兩天裡,他與幹部不斷開會,把過去到國外參訪的資料整理出來,逼著所有人去算,未來10年要怎麼賺錢?住房率多少?區域的成長機會多少?多久可回本?每個問題都要有精準的數字,他才做決策。旁人笑他真有數學家精神,他卻不以為然:「這是做生意的精神。」

第二代成功接班的關鍵,除了守成,還要適時開創新格局。陳炯福之所以另創新品牌,是因為察覺華泰王子在激烈競爭下,很難再大量擴充客層,必須另闢新客源,才有更大的獲利空間。

當時父親並沒有反對,只是提出疑問來挑戰他。例如他告訴父親一層樓幾坪、要做幾間客房後,「父親一聽就說,不可能做那麼多間。」陳炯福立刻修改設計圖,因為他相信父親的專業經驗。

其實,創新不代表要完全推翻家族傳承百年的智慧,而是從傳統中找到新價值,重新找到產品與現代消費者對話的方式,這也是另一個決定第二代接手成敗的要點。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都想做好人,但是往往不是想當好人就是好人,超出自己的能力時就有可能變成濫好人,到最後累死自己又惹了一身腥。濫好人總委屈自己,順著他人,事事答應,答應過了頭沒辦法做到。濫好人最大的罩門就是想要討好每一個人,不想讓人失望,所以不知道如何說不,於是往往給人過度期望,也造成讓人過度失望。

我父執輩的一位親戚年輕的時候就是一位典型濫好人。我常常看他在職場上答應所有人的請託,花時間也就罷了,還常常自掏腰包幫助別人,到最後,借出去的錢沒有一個人還,還理所當然覺得這是我親戚的職責,最後連整個家都拖累了。

我們不可能滿足世界上所有的人,讓所有的人都喜歡我們,所以我很早就放棄去討好所有的人,學習做自己。儘管會得罪一些人,但是真實呈現自己也是年輕時一項很重要的學習。喜歡和討厭我的人各有比例,但是過得自在而真實,卻是此生最寶貴的獲得。

有位同事年輕的時候很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只要別人對她有一絲絲微言,就足以讓她難過半天。主管及同事的事她都儘量幫忙,別人不快樂好像也都是她的責任。好不容易當了小主管,也是戰戰兢兢儘量滿足部屬的需求。工作做不完的,她跳下去接手;心情不好的,她也樂於當垃圾桶;別人家的感情問題,她也熱心介入處理。

結果部屬跟她沒有距離,她在工作上的要求無法被貫徹,有時讓人搞不清誰是主管。部屬不僅很容易在繁忙的時候把燙手山芋交給她,還怪她介入太多私人事物,以至於他們很有壓力,離職時部屬更抱怨學不到東西。

那一段時間她不但不快樂,還懷疑自己,總覺得不管怎麼做,別人還是不滿意。我告訴她過度的付出是剝奪別人成長的機會,有些時候該放手讓小孩跌倒,他們才能學會走路。

學習不要太在乎他人對我們的看法,是解放自己無形緊箍咒的方法之一。濫好人不是真好人,是委屈自己又扛下不該扛的責任,讓別人學不到該認知的事物。真好人懂得量力而為,不過度承諾,關鍵時刻助人一把又懂得讓人成長。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企業要懂得排隊快樂設計,來提升產品的價值與客戶快樂的感覺。

今年在美國的春假,大家決定要去佛羅里達州的迪士尼去玩。我的媽呀,我已經去過迪士尼三次,印象就是排隊、排隊、排隊。

真的要去嗎?機票已經買好,七天六夜,即刻出發,原來我的任務就是幫大家排隊與背包包。

佛州的迪士尼有四個主題樂園,我們玩了五整天,每個主題樂園都待了近十個小時,因為是美國春假,果然每個樂園都是人山人海,註定是個排隊假期。

可以帶來價值感

第一天到Magic Kingdom,第一個ride(遊樂設施)就排了40分鐘,小孩直喊好玩,我們才玩了兩個rides,怎麼就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

接著,好玩的設施在排隊處都顯示著等待時間約30到120分鐘不等。一路玩下去,到了晚上9點,想玩的大概都玩到了,玩得很累,但是說真的,還滿快樂的。孩子們直說好玩,我覺得也不錯,感覺滿有價值的,排隊並沒有想像的累。

後來想想,這就是迪士尼的排隊快樂設計。

排隊可以帶來價值感。有一次我經過台灣萬里,看見街上有人在排隊買蛋糕,很好奇,忍不住就下車去排隊。蛋糕是滿好吃,但是訂蛋糕的動線真的有待改善,這樣大家都不需要排隊。不過聽說這家蛋糕很有名,是因為有人在排隊。我為什麼去排隊?不正是因為有人在排隊。

聚攏人氣好消費

台北公館商圈以前也有一家賣車輪餅的小店,每次經過都是大排長龍,有一次忍不住去排隊,原本只想買兩個的,但是覺得得來不易,所以買了一打。我看到其他的人想法大概與我一樣,也是一打一打地買。老闆老神在在地慢慢做餅,讓我不禁想到,難道這也是排隊設計。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一年,麥當勞在全台灣賣出上億個漢堡。全台麥當勞餐廳共1 萬6 千個員工,平均每個人服務超過6,250 個人次。6,250 個客人,有6,250 個不同的身分,6,250 種不同的心情。

下一刻推開門走進來的,可能是一位正急著為孩子張羅午餐的上班族母親,一群想找個地方和同學一起念書的學生,一個整夜加班想喝咖啡提神的忙碌上班族,或是一對正在熱戀中等待看電影約會的年輕情侶...。

「麥當勞的員工只要聚焦一件事情:讓任何走進麥當勞的客人,感受到最好的用餐體驗。」這是麥當勞創辦人克洛可(Ray A. Kroc)定義的麥當勞服務精神。不管站在櫃臺前的客人,心裡正上演什麼人生大戲,服務員都要有把握,用最快速便捷的方法,讓他們吃得快樂、坐得舒適、玩得盡興。

一份麥當勞套餐大約100 多元新台幣,但是「快樂、舒適又盡興」,在高壓又繁忙的現代社會,卻是無價。賣一份速食餐點,從第1 秒鐘點餐到打包送餐,大約只有60 秒的時間。要在60 秒內,讓上億種顧客感受到100 分的服務品質,獲得無價的快樂,並不容易。

60 秒內100 分的服務

然而,讓麥當勞在高度競爭的餐飲服務業中,一直保持翹楚地位的,就是在1 秒鐘內辨識客戶,然後在60 秒內完成100 分品質的要求。

台灣餐飲業家數超過10 萬家,年產值至少3,500 億元,但是年營業額超過10 億元規模、可稱得上「企業」的公司並不多,關鍵就在很多公司無法把服務精神有系統的內化,而且可以有效率的完成。

麥當勞有1 萬6 千個員工每天在第一線面對上億個客戶,怎麼讓每一個服務員,都擁有變魔術般的能力, 維持超高的顧客滿意度?是靠SOP 嗎?麥當勞台灣區總裁李明元給我們的答案是:「 NO ! 」

一般服務業都習慣制式的標準化流程,李明元說,「顧客接待,是『人』的事情,即使是同一個人,今天和昨天來用餐的心情都不一樣,怎麼可能標準化?」麥當勞沒有教戰守則,強調的是「家庭」氣氛,如果員工有家的心態,服務自然溫暖。目前整個麥當勞的訓練是用情境練習法。他們有一個STAR「演練」法,訓練第一時間的即時反應能力。

麥當勞的馭客心法

要在60 秒內讓顧客發出會心的微笑和感動,又不能依靠SOP,麥當勞馭客術第一課,讓服務出自真心。

第1 課:真心服務

在第一線服務,一定會遇到很多不開心的狀況,麥當勞深度了解第一線的高壓,他們的方式讓員工把工作當成「家」,因為家會給你第二次機會,所以他們養成尊重別人的習慣,尊重員工、也尊重客人。

第2 課:STAR 情境演練

真心期待顧客賓至如歸還不夠,關鍵是知道怎麼做。麥當勞的STAR 情境訓練法:S 是了解情境(Situation)、T 是確認任務目標(Task)、A 是採取行動(Action)、R是獲得結果(Result)。

下面就是可能發生的狀況題:中午用餐時間客人很多,供餐區人手不足大排長龍,這時候有一個媽媽跑來抱怨,「我的小孩在遊戲區跌倒了,你們都不管的嗎?」

一位麥當勞員工的答案可能是這樣:

第1 步,了解情境。

這個顧客是哪一種類型?生氣又焦急的媽媽,處於爆發邊緣,應該是一個老虎型消費者。

第2 步,確認任務目標。

中午尖峰用餐時刻,一定要先安撫顧客的情緒,才不會影響其他客人。

第3 步,採取行動。

趕緊向這位媽媽道歉,到遊戲區看看小朋友是否有受傷,拿玩具和氣球陪小朋友說話,安撫小朋友的情緒。

第4 步,確認結果。

確認小朋友安全最重要,之後一定要確認媽媽的情緒也平復,不能讓生氣的不愉快氣氛擴散到其他客人身上。

不過,這也不是唯一的標準答案。李明元強調,既然客人有這麼多種類,好的服務更需要隨機應變的創意,「所以我們只談什麼不能做, 其他的,就留給服務員一個創意發揮的舞台。」

什麼不能做?第一,為了食物乾淨衛生,絕對不能違反供餐標準流程。第二,不能欺騙顧客,不能讓顧客感覺不舒服。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者肩負著創造社會意識的重要任務,他們是社會道德統一的表徵,且具有使社會團結的價值。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周密地構思,並清楚表達他們的目標,引領大家跳脫瑣碎的格局,超越撕裂社會的衝突,共同為值得付出的事業盡最大的努力。」

據說領導學之父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在約20年前出版《領導,不需要頭銜》(On Becoming a Leader)時,一開始引用的這段話,是帶著生氣的心情下筆的,因為當時正逢美國政商醜聞不斷,政治陷入兩黨惡鬥的困局。那段時間,社會上看不到榜樣。《時代》(Time)雜誌更直言「國家需要領導者,但我們沒有。」

時至今日,反觀我們所處的環境:政治上,同樣是政黨惡鬥、口水不斷,卸任領導者身陷醜聞,現任領導者被質疑領導力不足;企業界也普遍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情況,上有老驥伏櫪、接班人遭「撤換」,下則招募不到好人才,埋怨學校教不出企業能用的人……。

如果說國家需要領導者、企業需要領導者,他應該具備哪些特質?又該做些什麼?

時局愈艱難渾沌,愈需要領導力

2009年,在全球仍未從金融風暴肆虐後的嚴重災情復原之際,《麥肯錫季刊》〈McKinsey Quarterly〉採訪了14位知名企業執行長和董事長,彙整成〈艱困時刻的領導啟示〉(Leadership Lessons for Hard Times)一文,揭示了在困境時,引領企業度過危機的領導原則。

文中強調,其實無論景氣好壞,領導者的領導力都在組織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只是,當風險愈高、時局愈是艱難,更加凸顯領導力的重要性。

面臨困境,領導者要能在資訊模糊不足的情況下,迅速果斷地做決定,凝聚喪失信心、甚至已然潰散的人心;即使等到安度風暴,組織開始走上坡時,領導者也不能稍有懈怠,必須著手布局中長期策略,早市場一步投入研發,以及預先管理風險。

或許是因為「領導者」這個字,總給人位高權重的感覺,促使許多較為年輕、基層的工作者,自動將領導力劃歸為「高層所需具備的能力」。然而,格局無須爬到一定的位階才開始培養,而在目前的工作上,就能思索:如何在身上背負的責任大於權力時,發揮溝通協調的本事,影響工作夥伴,讓大家心甘情願為同個目標努力?

本期封面故事便是要探討,當景氣開始出現復甦跡象,能夠帶領大家迎向變動快速的市場、繼續向前的領導者特質會是什麼?工作者又該如何在仰望領導者的同時,對自己寄予更高的期許,培養自身的領導能力?

領導力究竟是什麼?歸納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杜拉克談領導未來》、領導學經典《模範領導》(Leadership Challenge),以及《領導,不需要頭銜》等著作後發現,好的領導者通常具有下列特質:

1.塑造願景:具前瞻眼光、能為組織設定對的方向,並定出目標與優先順序

2.勝任專業:能充分掌握所在產業環境、專業領域現況,有能力作策略思考

3.膽識擔當:能挑戰舊習、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決策,並願意承擔風險

4.用人與授權:藉由授權和責任分擔,培養出新的接班人

5.溝通協調:具清晰表達、傾聽不同意見,營造說真話環境的能力

6.鼓舞人心:提振士氣、肯定同仁貢獻、讓工作夥伴樂於加入行列

最後,上述特質都必須奠基在7.誠信正直的人格特質之上,才能確保領導者帶領組織和工作夥伴走上正向的道路。

魅力天生,領導力則可後天培養

關於領導力,始終有「魅力天生」(charisma)與「後天養成」的爭辯。前者令人挫折,因為想學也學不來;後者則是班尼斯在訪問各界領袖之後得出的結論:領導力是可以靠個人不斷練習、培養而成的。杜拉克曾說,許多人都認為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是憑藉他演員出身的魅力,而贏得人民的心,但其實他最大的強項是清楚知道自己能夠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想要修練自己的領導力,首先要下定決心,誠實面對自己的優點和短處,進而和別人展開合作。誠如班尼斯所說的,領導人不是天生就是領導人,而是他們選擇領導、選擇讓自己成為領導人。再來,藉由進入好企業,從跨國的合作對象、以及多元的工作團隊中,磨練眼光和個性,並學習從創意解決問題。接著,由逐漸摸索、歷練的工作經歷,以及多方獲得訊息和知識,累積決策能量,並從「將直覺實現」的行動中,磨練洞察力。下一步,運用溝通協調、鼓舞人心的能力擘畫願景、感染別人,使工作夥伴願意為了同一個信念打拚;最後,透過自我反省,修正做事的方法,進而發現新的機會。

從工作者到領導者,不論領導的是自己、團隊甚或龐大的跨國組織,只要能夠訂定明確的目標,堅持地走下去,就是領導力;而這樣的能量將促使我們相信未來、堅持信念,即便前方視線不清,仍能穿越迷霧,找到正確的路。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問問題,才會帶人》作者克莉絲‧克拉克─艾普斯坦(Chris Clarke-Epstein)建議,在溝通時,提問者若精通以下5種提問技巧,就能引發質量兼具的回答:

1.一次只問一個問題:缺乏經驗的提問者,常會因為沒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問什麼,而一次提出一大串問題。聽聽這句話:「莎拉,我很想知道顧客最近都提到些什麼事?我的意思是,為什麼一通電話還要勞駕妳接?我們上周實施的新政策,真的有引發負面效果嗎?」

如果你是莎拉,到底該回答哪個問題?如果發問的人最想知道的其實是「顧客對於新政策的反應」,就該直接問:「莎拉,妳覺得顧客對我們上周實施的新政策反應怎麼樣?」這樣才是一個直截了當的問題。

2.問題結束時,停頓10秒鐘:提問完畢後,稍微停頓一下,是為了讓回答者有時間去思考、設計並說出他們的答案。所謂的「停頓」,不是只有暫停說話而已,連肢體動作也要停止,但是過程中仍要維持目光接觸,並且對於停頓狀態安之若素。

許多人自認在提問之後停頓得夠久,但其實不然。如果你是提問者,問問題後停個兩、三秒,或許會覺得已經很久了;但如果你是回答者,兩、三秒幾乎只是轉瞬之間而已。因此,提出問題後,至少留下10秒鐘的停頓時間,你所獲得的答案品質將大大改善。

3.學習聆聽:我們大多數人都沒學過傾聽,也不知道別人對自己傾聽技巧的評價,甚至從未花時間思考傾聽的重要性。從現在起,就是做這3件事的好時機。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會協助你找到與傾聽相關的訓練或課程;你的配偶或身邊重要人士也會回饋你所需要的意見。

4.後續追問:試想你是否碰過以下情境:提問者請你說明或澄清某事,你給了一個答案,提問著並未針對你的答案往下追問,反而又開闢了一個新話題,提出另一個毫不相干的的問題。

這種不繼續追問的行為,形同告訴受訪者:提問者顯然對「問問題」比較感興趣,只在意訪談過程,而非受訪者說出的答案。不過,繼續追問有時候很可能會讓對方感覺像是法官審案。為避免這種情形,可以運用「口語鼓勵」,讓回答者主動釐清答案中的論點,例如「我不是很了解這件事,能不能請你再多說一點」「那之後又發生了哪些事呢」「那個人(事、物)又出現了嗎」等等,並以尾音下降的方式結束對話。

5.道謝:無論人們多麼常說不必言謝,衷心感謝始終都是必要的。

向那些花時間回答你問題、協助你的人致謝,下回提問時,你將能獲得更多、更深入的答案。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裏的大小東西都在網路上買了,吸塵器的集塵袋缺了好久了,終於下單買了。

中國網購第三方支付的公信力是個人覺得比較有信心。買方不需要直接把錢匯到不認識的賣方帳戶,而是放在有公信力的網上第三方支付單位,等到買方簽收快遞的貨物,確定無誤後,費用才會實際支付給賣方。

而賣方也可以在確定第三方支付中心扣到錢之後才出貨,保障賣方出了貨,但是收不到錢的情況。

這個急著用的吸塵袋,原本一,兩天就可到貨,眼巴巴地等待了三個星期,直到忽然發現網上的記錄寫著已經簽收,貨款已支付,才覺得,哇!受騙了嗎?

肯定要檢舉這個賣家,這種店還要繼續讓別人受騙嗎?為了在判他死刑之前再次確認,我還是打了個電話過去,沒有想到電話遲遲無法接通,更是進一步符合了黑店的特徵。

急著出門,也只能在網上留言給老闆,結果在車上就接到了快遞公司的電話。快遞員氣急敗壞地說我在找他麻煩,害他工作不保,明明簽收了;我說確實沒有收到,請他把他說的簽單給我看一下。

掛了電話,更確定這個快遞員搞錯了,他不可能有這個簽收單的,不要到時候他為了圓一個謊,又編出另一個謊,到時候萬一又去仿冒客戶簽名,這下子不是陷人於不義了嗎?如果真的害他失去了工作,那可不好。

一想到這個,我就想打電話去給賣方說算了,就當沒有這件事吧!電話還沒撥出,就接到賣方打來的電話,說他們跟快遞了解情況後,跟我的感覺一樣。為了不使我受損,賣方重新發貨給我。

其實賣方的積極處理態度,已經讓我不但怒氣全消、而且印象極好,居然還主動換個快遞公司重新發貨,換成我不好意思,以後不去這家網店光顧都不行了!

是什麼改變了客戶?

賣方不因金額大小積極處理的態度,改變了怒氣衝天的我,以後非他的東西不買;犯了錯誤態度惡劣的快遞公司也改變了他的客戶(賣方),換了另一家快遞公司配合。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跨年時,在家裡電視機面前觀看101大樓的煙火秀。

在長達二分多鐘的煙火施放過程中,沒有任何興奮的感覺,因為遠距的接觸,只讓我感覺像雞毛撢子揮舞罷了。

如果在101大樓現場,那感受絕對會截然不同,因為有臨場感、有立體感,還能感覺身旁數萬人驚呼尖叫的沸騰熱度!

【心得分享】

這就是「體驗」,有親身接觸,才有感覺。有親臨現場,才有溫度。否則透過轉播、照片或轉述,那種亢奮的情緒是無法喚起來的。

「行百里路勝讀萬卷書」,「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都是告訴我們「體驗」的重要性。任何文藝活動、參與演講都是鼓勵體驗,否則光說不練、隔靴搔癢又如何能把人生過得淋漓盡致呢?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問主管喜歡的部屬是墨守成規、循規蹈矩?還是行事創新、快速修正?相信在現今時代,許多主管的答案會讓你耳目一新。我就聽到一位教育訓練部門的經理說:「我寧可要一位勇於嘗試的員工,也不要一位固步自封的員工。」

還有一位帶領業務團隊的主管,她自己本身做事快捷、思想敏銳,她說:「我簡直不能忍受部屬因為害怕犯錯而遲遲不敢行動。」

創新已經是這個時代的新需求。

創新已經是目前職場上的新目標。

創新本事總體檢

創新型員工往往有如下特質:

1、懂得舉一反三,彈性應變。

2、常主動提供新點子給主管。

3、碰到困難會請教有經驗的人。

4、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例如:高空彈跳、攀岩泛舟等。

5、思考模式是跳躍式,隨時有笑點、有賣點。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你試圖說服客戶簽下合約,或是雙方在議價談判時僵持不下,客戶常會以「我無法做決定」,將決策權拋給某個「虛擬決策者」。這位虛擬決策者,可能是客戶的上級主管、平行單位的同事(採購員),也可能是獲得授權的部屬。

虛擬決策者的存在,對客戶(買方)有三個好處。第一,自己不再是業務員唯一要說服的對象,許多推銷話術便失去直接的施力點。第二,購買決策的時間會被拉長,為買方爭取到更多評估、考慮的時間。第三,當雙方同意了某個報價,客戶可以假借虛擬決策者再一次施壓,要求更低的價格。

面對這樣敵暗我明、敵眾我寡的局面,業務員要避免陷入被動的防守態勢,採取主動出擊的反制之道。

首先,在雙方接觸初期,就要找機會釐清虛擬決策者的存在與否。

像是汽車銷售員在寒暄的時候,會不經意地詢問買主:「夫人今天沒有一同賞車,所以新車的選擇您自己可以決定嗎?」

若客戶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表明自己擁有完全的決定權,則代表虛擬決策者不存在,後續的談判對業務員就會較為有利。

其次,若是虛擬決策者已經被創造出來,就提出大膽的假設,來「挑戰」、「推翻」這個虛擬的角色。

例如,買方表明一定要請示上司才能決定,業務員可以試探性的假設:「如果價格低10%,同時延長付款天數,也需要您的主管同意,我們才能進一步談合約細節嗎?」

當客戶抵擋不了誘惑,將決策權拉回自己身上,就拆穿了虛擬決策者根本不存在的事實。

或者,業務員可以直接要求與這位虛擬決策者見面。很多情況之下,高階主管對於產品規格、合約細節不熟悉,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談判的重點,和業務員的對話反而居於被動和劣勢。

然而,許多資深業務員都遇過「頑強」的虛擬決策者。採購課長上層還有採購經理,再上層還有資材副總,每一層關卡都要求更好的交易條件。

如果客戶對這樣的策略樂此不疲,的確是一件麻煩事,不過你也不必束手就擒。每當有新的虛擬決策者又被創造出來,業務員要堅持將談判條件拉回原點,防止被層層剝削、予取予求。

更重要的是,當對手使出團體戰,別忘了你也不是一個人。

誰說業務課長上頭,不能還有業務經理、業務協理,再往上還有業務副總呢?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務管理的決勝關鍵,在於建立並細膩地實踐顧客導向經營。建立顧客導向經營架構,必須從企業整體思維邏輯出發,貫穿策略面、體系面與執行面,再鏈結策略到員工/顧客所有相關環結。完整的架構涵蓋多重構面以及執行細項。

顧客導向經營的源頭,根植於企業「創造顧客成功」的思維與理念,以及由此信念引導出顧客導向的經營策略,包括:

1.企業價值與經營理念:經營理念與價值觀、組織使命與願景、顧客導向組織氛圍塑造、企業社會責任/環境永續。

2.顧客導向經營策略:整體策略規劃、員工經營模式、顧客經營策略。由於員工(內部顧客)是服務的創造者與提供者,有幸福(happiness)的員工,才能給予顧客難忘的款待(hospitality),幸福指數高的員工,會以「增加顧客快樂指數」為己任,樂於思索:「我能為顧客做些什麼?怎麼做可以給予顧客預期之外的驚喜?」幸福的員工從何而來?影響員工工作感受、態度、行為的因素,包括:

3.工作氛圍:整體工作氛圍、企業內溝通與協調、企業團隊合作機制。

4.員工經營政策:員工培訓機制、員工獎酬制度、工作職涯與晉升制度、員工薪資與福利制度。

5.主管管理與支援:工作分配的公平性、工作的支援與協助、適當授權服務提供/處理。

6.人際維繫建立:與同事間的關係、與上司及下屬間的關係、群體間的關係等。

7.支援協助與管理:硬體設備的充足性、自動化系統的易用性、情資或資訊的充足適用、工作環境的舒適性。

8.員工經營績效:員工工作滿意度、員工職場幸福感、員工願意為組織多付出心力、員工願意留下來與組織共創價值。當上述構面的各項機制、支援系統及氛圍塑造愈完備,顧客所期望與實際接受到的款待間的鴻溝,就愈能弭平。影響顧客體驗、信任、認同及後續關係的因素,包括:

9.服務環境:氛圍營造、環境品質、社會評價。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pr 12 Mon 2010 10:04
  • 手機

2003年,大陸大腕導演馮小剛拍了一部電影叫「手機」,這部改編自作家劉震雲同名小說的電影,成了當年中國電影市場的賣座冠軍,同時版權也賣給了美國歌倫比亞電影公司。

但以上這些,都不是「手機」這部電影所創下的最驚人記錄,這部電影造就了一則史上不曾有,未來也很可能不會有的社會新聞,一對看電影的夫妻在電影院裡大打出手,因為老婆電影看了一半要求老公當場把手機拿出來讓她檢查。

「手機」這部電影演的是,我們的生活裡有太多的謊言,這些謊言都化成一個個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這些秘密都住在手機裡,於是,手機化成一顆顆隨時會被引爆的「手雷」,我們的人生也會在無法預期的瞬間被徹底改變。

當我看完這部小說和電影,第一個反應是,手機真的太重要了,想要了解一個人,只要把這個人的手機裡的資料攤開來做研究分析,很快的就能描繪出這個人的人生面目,和什麼樣的人來往,最親密的人是誰?生活作息,甚至許許多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手機是我們最貼身的朋友,裡面裝了我們最私密的人生,但是手機也是最不可靠的夥伴,只要它一離開我們身邊(甚至,不需要離開),就有可能出賣我們,我們的手機只要落到敵人(甚至,愛人)的手上,就有可能毀了我們的人生。

所以,手機是如此的重要,您願意花多少錢來為您的人生秘密買保險?

認真想來,手機的風險真的太高了,可能不小心遺失,也可能被刻意拿走,那誰來讓我們免於這些手機可能帶來的危機?

也許有那麼一天,會出現「手機保鏢」這樣的服務,當我們手機遺失時可以告訴我們手機掉在地球的那個角落,當有人想探看我們手機裡的秘密的時候,手機會很聰明的自動銷毀不想被看見的資料,甚至,手機會自動遺忘我們想遺忘的人與事。

這樣,所有手機裡的危機就馬上成為轉機了,怎麼轉都出不了問題。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場就是江湖!人在江湖,總有許多身不由己的時候,例如,拍馬屁!

或許你就是討厭拍馬屁,可是你的頂頭上司、客戶,或你需要巴結討好讓工作順利進行的某個行政助理喜歡聽,於是只好昧著良心拍馬屁。

其實,想要馬屁拍得好又響,卻又不違背自己的良心,是有辦法的。商務2.0的記者Kim Girard提出了幾種能讓人聽了舒服,卻又不是狗腿的拍馬屁的方法,在工作上有需要的上班族們,不妨參考看看。

原則1 以平靜自然語氣講 才顯真實

拍馬屁時的語氣是很重要的,愈是誇張的馬屁,愈是要以自然平靜的口吻說出來,愈像真的是如此,而不是你刻意奉承。

電視上那些扮演馬屁精的人之所以被討厭,就在於他們用太過誇張的語言來稱讚非常普通的事情。真正的做法應該反過來,用平鋪直述的語氣包裝誇張的語句。例如,我從來沒聽過這麼有創意的點子!

原則2 顯示出專心聆聽的樣子

對方更受用

拍馬屁並不一定非得開口,有時候,只需要表現出非常感興趣,專心聆聽對方的言論,並且給予支持肯定就行了。人都有表達的慾望,試想,當主管一個人在台上滔滔不絕的講了一堆,你表現得饒富興趣且振筆疾書,大表贊同,你想,他還能不受用嗎?

原則3 引述對方說過的話 歸功給他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例如政府如果和恐怖分子進行談判,就等於表示恐怖分子是有道理的,而且值得和他們進行溝通,以達成某種協議。這在某方面來說,可以看作是在鼓勵不當行為。那麼,是否該嘗試透過談判以解決一切的衝突,而不是力爭到底?答案要視各式各樣的因素而定,但是只要有一絲可能性存在,還是應該偏向採取談判的方式,這麼做,可以提高讓自己得到更多收獲的機會。

■談判與否的3項挑戰

「經過多年來協助解決許多企業和家庭的爭議之後,我相信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和敵人正面交鋒都會引發極高的談判挑戰。我所謂『敵人』,並不是指一般的競爭對手,而是指深深傷害我們、並且嚴重威脅我們福祉的人,也就是我們可能看成是邪惡的人。」——努金

在商業上,所為「邪惡」的行動是指:

● 主使者刻意要造成傷害;

● 造成嚴重的傷害。

● 沒有合理的根據或理由。

要記住,如果有人對我們或是我們的組織做出某種邪惡的行為,我們會以2種不同的方式來做判斷:

我們會根據自己對於眼前問題的情緒和感覺,做出直覺反應。我們會在決定之前分析情勢,並有系統地評估各種方案。這兩種了解現實和決策的模式,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而綜合運用這兩種模式,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根據經驗法則,直覺型決策能夠快速形成,而分析型決策則需要較多的時間和努力,才能得到答案。

在設法解決衝突時,通常會有3項挑戰,影響你能否好好判斷要不要談判:

1.你必須避免所有可能導致不智反射性動作的情緒性陷阱。

在做直覺判斷的時候,會遭遇許多陷阱或扭曲因素,可能會使你拒絕了可能該進行的談判。這些陷阱有:

X 部落主義

V 普遍主義

部落主義就是訴諸團體認同。你會認為已方是熟悉並且完全值得信賴的,而認為對方是來自於不能信任的團體,不論是基於種族、語言、宗教信仰、歷史背景或是宗族等因素。例如,當美國商人認為,日本商人做事方法不同,所以是不能夠信任的,就是部落主義在作祟。部落主義的相反就是普遍主義。這種信念認為,人類不論背景、種族、文化、興趣、歷史或是團體認同為何,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X 妖魔化

V 合理化

妖魔化表示你認定對方是「壞到骨子裡」而且「邪惡的」,而非不小心的。你會認為,可以從對方的行為和他們所作的決定,看出隱藏在表面之下的本質。妖魔化的反面就是合理化。你相信對方之所以做出不好的行為,一定是迫不得已,因此應該很快原諒他們。

X 去人化

V 改過自新

去人化意指你將敵人排除於一般的道德秩序外。在2008年,哈馬斯組織的領袖,薩哈爾稱猶太人為「豬和猴子的兄弟」。當你將敵人去人化,你就奠下了惡劣對待他們的基礎,因為他們不值得獲得更好的待遇。猶太人和部分阿拉伯人之間的態度,使中東的和平多年來一直都難以實現。和去人化相對的態度,就是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改過自新,或是「獲得救贖」,因此應該給他們機會為所當為。你根本無法相信有任何人會立意不善,反而會任為他們只是做出了不當的選擇。

X 道德主義

V 互有過失

道德主義和自以為是非常相似,當我們認為自己完全沒有過失而且是無辜的,一切都要怪對方,就是道德主義作祟。它的相反則是永遠假設各方都有過失,因此共同分擔衝突的責任。

X 零和

V 雙贏

零和的觀念是以競爭的眼光看世界,當有一方贏的時候,另外一方就是輸;對自己有利的事物,對於對方就一定有害。而它的相反則是認定在任何一種狀況下、任何一次談判中,都可能產生雙贏的結果。雙贏心態認為,都可以把餅做大,而不必爭執誰分得最大的一塊。

X 非戰即逃

V 以和為貴

在正面交鋒時,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埋頭投入戰鬥,不然就是立即放棄所爭奪的事物然後逃走。而它的相反則是認定縱使要做某種讓步,談判還是比開戰好。

X 挑起戰爭

V 呼籲和平

最後一個可能導致反射性動作的心理陷阱,可稱之為「挑起戰爭」,也就是領導人會把眼前的問題,塑造成一場聖戰。領導人可能會宣稱,這項要務是為了整個團體好,但是只要你深入探究就會發現,挑起戰爭最重要的就是為了領導人個人的政治利益。而另一端則是,領導者大力「呼籲和平」,認為避免衝突永遠是最合理的行動方案。

不論是負面的情緒陷阱,還是它們各自相對的正面情緒,都是情緒導向的,都會導致各種無益的反射性動作。通常,負面陷阱會高估談判的成本並低估其效益,而正面的陷阱則會有相反的效果。如果你能察覺自己的想法被這些陷阱所蒙蔽的時候,並加以正視,就能努力設法排除它們的影響。你也可以找來意見完全不同的人,確保所進行的辯論是徹底且詳盡的,而不會只偏重在單一面向。

2.你必須比較談判相對於其他可行方案的成本與效益

3.你必須處理決定是否和敵人談判時,所牽涉的種種道德和倫理議題。

■談判與否的決策架構

在了解了所有可能的挑戰和陷阱之後,就更能判斷是否該進行談判。運用以下的思考流程圖作為自己的決策架構,會是個不錯的起點。

1.與談判的各方,各有哪些利益和迫切的關鍵問題?

2.在談判之外,還有哪些看來可行的方案?

3.如果真的進行談判,各方分別會有哪些成本?

4.對各方而言,是否有比談判更有利的潛在協議?

5.如果達成協議,確實履行的機會有多高?

■談判與否的4項基本方針

是否該選擇和魔鬼上談判桌,總是會面臨某種拉鋸,一方面希望趕緊取得進展,一方面又懷疑是否有必要給予對方他們不應得的條件。這是原則和現實之間的衝突,而且這方面並沒有一體適用的不變真理,反而應該努力將4項基本方針銘記在心:

1.要以系統化的方法,評估談判的預期成本和利益

2.絕對不要只靠自己做分析——評估替代方案時要尋求他人的建議

3.傾向選擇談判——但也要容許反對意見

4.不要讓務實的利益評估,染上自己道德觀的色彩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與管理才能,一直是企業老闆或是專業經理所必須具備,由其是領導能力,因為管理可以靠制度、工具、方法來協助,比較偏向技術性,是「左腦」的能力發揮,也是大家較擅長部分。領導卻是藝術、哲學,是屬於「右腦」的範疇,必須透過學習、經驗、挫敗以及創意而來。

筆者擔任企業顧問輔導企業成功完成專案後,以問卷調查詢問專案成員,發現影響專案成功的「領導」有幾個要素。包括:一、能明確授權及分派職務。二、專案負責人個人要素:技術專長、人際關係溝通技巧、資訊掌握能力、溝通及尊重、明確獎懲、有誠信。三、專案工作有趣、富挑戰性,且有未來發展性。在專案成功的要素中,負責人幾乎要有成功的領導能力、創造專案合適的環境,優異的性格、及對成員的影響能力。

但筆者觀察有些企業領導人,認為成功的領導能力就是就是走在最前面,展現「魅力」,讓屬下追隨,並且「廣交朋友」拓展人脈即可。事實上,魅力和廣交朋友能力在領導能力中,只是部分,而且相當膚淺。

筆者1995年在軍中服役時,擔任特種車輛連長,要將30多輛車隊(有鎮暴車、工程車、吊車、貨車)從台中帶到嘉義,因為必須穿越城市,而且是在尖峰時段,所以將各型車輛排成一長隊,我坐在最前面的悍馬車,通信車在後面。

一個小時後剛穿過台中,我停下車觀察,整個車隊不見了,開軍車的人都是新手,大型車輛在市區橫衝直撞,已造成台中市區嚴重交通阻塞,後來我多花了兩小時才將車隊找齊再出發。

這個筆者親身經驗,說明領導人不是走在最前面,而是要授權、分權領導,若是在出發前將車隊分割成許多小隊,並且走不同路線,由小隊負責人領導,隨時聯繫報告,讓我掌握即可,就可以在時間內完成任務。

如何授權呢?領導人應能評估團隊成員接受授權和執行任務的能力,授權的過程應該從「指導」開始,從按部就班一對一指導開始,變成重點指導,成員上手後,將指導過度成「支持」,團隊成員需要時才介入幫忙,漸漸不需支持後,才適切地轉化成完全授權。

專案負責人除了適切的授權外,也要清晰表達願景,讓成員在追尋願景過程中匯聚且發揮才能;為了實現願景則創造理想專案的工作環境,就是要建立緊急問題處理制度、不迴避問題、排除各種障礙、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官僚及政治;再則創造良好溝通環境,尤其是會議,必須有效率執行會議,無效的會議是缺乏領導能力的主要象徵。

最後就是以身作則,領導團隊向前行,走在團隊之前,此時的團隊因為授權領導,會團聚在領導人規劃的願景下,順利完成專案,創造出企業的績效。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年照例要參加資訊月的展出,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援,對於許多人引以為苦的差事,有人卻覺得甘之如飴,甚至覺得有張工作證可以先行進入會場,是一種被賊予責任的「特權」,有了這張「pass」,表示必須比別人早到,比別人晚走,比別人認真顧攤位,比別人在意資訊月成效。

【心得分享】

資訊月的特權,是一種實體表徵,可以在人群到達前先進入,一窺究竟。其實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有意無意在與別人競爭,取得更多的「特權」或「pass」。

唸完大學考研究所,多一張文憑;上了職場開始考證照,比別人多好幾張證明;這些都是為了要主動替自己爭取更多往前邁進的「特權」,率先通過狹窄的通道,到達另一個寬廣的天地。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就如要到少林寺學習拳法,先學會挑水、紮穩馬步後,再開始練功,才能真正體悟拳法的精髓。」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KPMG)執行長于紀隆表示,會計師的工作要求相當精準,因此,當他從政大會計研究所畢業、取得會計師執照,進入事務所後,依舊得從基層查帳員做起,一步一腳印學習審計知識。由於基本功紮實,他在短短八年的時間就當上合夥會計師,在會計武林中闖出一番天地。

利用工讀 推銷自己

時光倒退至18年前,于紀隆甫自研一升研二,受教授推薦到安侯建業擔任短期工讀生,由於表現優異,實習結束,馬上收到事務所的聘書。他表示,工讀是求職者及求才企業提前雙向互動、確認彼此適合度的好機會。

在事務所服務初期,于紀隆主要負責工作只有校稿和資料影印,他卻能從中發掘到會計武林秘笈的奧妙。

「即使是最低階的工作,也很有價值的。」他每次協助主管列印剛校對完成的資料時,會趁機對照原稿和修正稿的差異,從小細節中,學習前輩的評核技巧,也因這樣好學不倦的工作態度,讓他在進入安侯的第二年,就晉升為負責帶領一組小團隊的領組(小組長)。

個性像個鄰家大哥哥的于紀隆,更樂於當個將所見所學分享給大家,從小到大,他一直抱持著教書的夢想,因此,雖然在事務所表現的就一鳴驚人,但他心中早已默默立下「三年」目標,期限一到,補滿實務經驗後,再攻讀博士班。

于紀隆在審計部門服務滿三年後,巧遇自美國研習回台的研究所學長,分享海外工作經驗,並建議他申請輪調,出國累積經驗,開闊視野。于紀隆決定一試,旋即被公司的國際轉調計畫列為重點培訓人員,前往美國舊金山工作一年半。

「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當時,在矽谷科技業正狂熱,吸引各國好手集聚一堂,也讓于紀隆有機會從各種不同文化、國家的同事身上,學習用更多元的角度解讀工作,快速累進專業技能。

回到台灣,他被派任種子教師,為同仁和合夥會計師上課,表現受肯定;升上合夥會計師後,再被拔擢為財務長,接著擔任策略長,負責企業形象維護、對外行銷。

于紀隆正面迎接職涯每一個階段的挑戰,並從中磨練自己的武功。他表示:「永遠都不能停下學習的腳步,任何事若從不同角度解讀,就能看到不同風景,並找到持續向前的力量。」

參與社團 磨練行銷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是大學畢業生,希望月薪是多少?

這是「希望」。接下來是三個真實世界的殘酷樣貌。

美國薪水檢測網站(pay.com)的最新調查,2009年全美國的大學畢業生起薪,月薪差不多合新台幣120,000元。而中國人力資源服務商「智聯招聘」的調查,北京的大學畢業生起薪平均值為人民幣2,655元,合新台幣是12,338元。還有行政院主計處的最新統計,台灣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是新台幣24,133元。

這些數字反映了什麼?

第一、台灣的大學畢業生期待的月薪,大概與現實有5,000元的距離。

第二、美國的大學生平均薪資,差不多是中國的九倍,台灣的四倍多。

第三、在中國,請一個大學生的成本,只要台灣的一半!

薪資遠低於美國,但卻是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兩倍,台灣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力,已經逐年亮起紅燈!

全球人才線,是平的!

有人認為,因為GDP(國內生產毛額)、物價指數以及法令的不同,不能單純以月薪薪資做為人才行情的比較,但很多高階經理人,有更通盤全面的看法。

「上海大承網絡技術」是中國屬一屬二的網路遊戲平台企業,內部有許多員工是剛畢業的本科畢業生(大學畢業生),大承網絡CEO楊震表示,他在人方面的取得,早就是用全球化市場來制定招募計畫。

「我不一定用國內的人,例如遊戲設計日本很強,行銷新加坡很強,軟體程式台灣很強,我就用當地人,如果一樣強,我用最便宜的。」楊震這麼說道。

一位曾在全球前三大零售通路商擔任人力資源顧問的主管表示,從企業的角度看,無論是大企業、小企業,用人都只有一個邏輯,就是「人事成本最大效益化」。

這位人資主管指出,人力資源當然是財貨的一種,既然是財貨就有買賣關係,大家談的是價值,是價格,企業要用最少的錢,獲取最大效益,這是做生意的ABC。

「台灣大學生的薪資至少是中國的兩倍,請問產值是不是他們的兩倍?」

「竹科有很多應徵者有工作經驗,也不乏名校學歷,但為什麼還是失業?」

人資主管拋出一些問題,認為大家都誤把「就業能力」,等同於「競爭力」來看待。他指出,學歷、工作經驗、工作態度這些指標,只能算是「就業能力」,有就業能力不一定代表有競爭力,「競爭」,講求的是與其他人做比較。

就業能力不等於競爭力

賽仕(SAS)企業才剛剛被美國Fortune(財星)雜誌評選為全球「最佳雇主」,SAS台灣區總經理陳愷新,就告訴我們一個「比較」的變化,聽得讓人觸目驚心。

他指出,不只是大學生,十年前香港高階經理人的薪水平均是台灣的1.5倍,台灣的薪水平均又是大陸的1.5倍,台灣總經理跟中國區總經理是同一個level,但薪資是他們的1.3~1.5倍。

五年前,台灣區總經理,已經跟華北、華中這些區域型的總經理差不多,而這一兩年,台灣區總經理的薪水,可能只比江蘇、浙江、廣東、山東這些大省份的總經理高一些些,但是比華北、華中的又低一些,可以看得出來,變化在往下掉。

上面的變化,顯示出台灣近10年與香港、中國「比較」的結果,這裡投射的邏輯十分簡單:如果很有競爭力,在人力市場上的價值就會高,如果競爭力高,人力市場又小,那麼就會想辦法「走出去」,不過,如果競爭力低,走不出去,那就只能留在國內領低薪。

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在比較「薪情」之前,應該先想想看下面三個問題:

1.老闆請你,划不划算?

2.什麼樣的人,薪資會高?

3.薪資低的話,該怎麼辦?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不要以為只有對你來說,35歲像是一條人生分水嶺,事實上,企業對人才的思考,也確實會因為對方跨越這條年齡線與否,有所不同。
   「35歲後,除了要有不怕死的精神,更重要的是,還要有不會死的條件,」聚陽實業人力資源部協理周文津說得坦白:「企業的速度很快,不想被市場淘汰,或者『35歲領25歲薪水』,能力就要跟著年齡『增值』。」
     究竟什麼條件,是「職場35」該有的Sense與裝備?綜合橫跨科技、金融、製造和服務業10位人資主管的建議,我們發現在職場中「『就』備戰之『位』(升上管理職)」不可或缺的4大Sense和1大準備。
Sense1:具備百萬年薪級的實力
     35歲時,你的目標收入是多少?人資主管普遍認為,一個35歲的「人才」,不是應該「已經」領到百萬年薪,就是至少也要有百萬年薪級的實力,或以此為企圖期許自己,如果落差太大,就反映出之前的累積不夠。
     聽來有些殘酷與現實,但想要當職場領頭羊,加入領先群,勢必得以高標而非低標經營自己。事實上,根據主計處調查發現,2001∼2004年,想要躋身「年薪百萬俱樂部」,平均是在40∼44歲。但自2005年開始,已有約34萬名的年輕人在40歲前達到年薪百萬水準,這樣的數字還在不斷攀升中。
        畢竟,薪水反映出的是個人工作價值與不可取代性。若偏低太多,不啻也是生涯規劃的另一種警訊。其實,「只要夠努力,應該都能做到,」周文津和統一證券人力資源處資深經理于鴻潔不約而同指出,他們自己晉升「年薪百萬俱樂部」的年齡,同樣是在30∼35歲。
     以于鴻潔來說,五年級中段班的他原本想留在學校做一名學者,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後來法令更改,規定博士才能擔任大學講師,讓他的人生在30歲被迫轉彎。已婚的他為了扛起家庭經濟,30歲才進入職場,開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儘管證券業是業務掛帥,但于鴻潔很清楚自己樂於建立制度的個性遠勝當業務,於是一開始就選擇往幕僚體制走。進入統一證券後,他從擔任企劃專員開始,再以優異表現轉任總經理特助,之後轉調到人力訓練處,開始精耕人力資源領域。不到5年時間,他也拿到百萬年薪入場券,並沒有因為起步晚或走的不是業務這條路而落後。
     「25∼30歲是摸索期,30∼35歲是定位期,35歲是生手到熟手的分野線,也是轉捩點;35∼40歲,一定要就位,浮出檯面,才有可能在人生精華期有所發揮。」這是于鴻潔的專業建議,也是他過來人的體會。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一個人看到手機基地台,都避之惟恐不及,因為大家都很怕基地台的電磁波,傷害到自己的健康。

但在人群中,也有一些是「基地台」型的人物。

這些人行為表現流里流氣、挑撥離間、動不動就要告誡別人、處處占人便宜、整天負面思考哀聲嘆氣、好為人師愛教訓人。

【心得分享】

這些「基地台人」,永遠只會對別人批評,卻沒有警覺自己的不是,因此惡性循環,成為令人厭惡的基地台。

你要當人見人畏的「基地台」,還是要作人人需要你的「服務台」。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