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延續到第四季,指數到七千五百點以上,該是可以期待的……」現階段也來到了第四季,加權指數不僅突破七千五百點,更站上七千八百點,就是說無論是時間或空間其實都得到滿足。

現階段操作難度大增

接著行情要再延續到明年第一季,還是指數進一步上攻至八千點還是九千點,平心而論,筆者也沒有太多的想法,因為在基本面、技術面皆滿足之下,只能說「今年最大的行情已經過去,後續的操作應該量力而為。」

不過向來受政治因素干擾的台股,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後,政治意味更加濃厚,經濟學上的那隻「看不見的手」和「另一隻黑手」的角力,讓人難以適從;因此明年立委選舉前哨戰的縣市長選舉,這個政治議題成為主導未來行情發展最重要的變數之一。

在此層面下卻又牽絆著兩岸簽署MOU、ECFA等攸關經濟的議題,這個本質上又不能以單純「政治」一詞帶過,在彼此交互羅織下,形成這段期間行情的特色:「消息─多、輪動─快、指數空間─小」。

這種特色的行情,操作難度很高,作起來也很辛苦,唯有「Trader」及「Insider」最能如魚得水。儘管如此,未來行情將延續此種特色下去,還是即將出現「變盤」;變數雖多,我們還是簡單歸類為基本面、政治面與技術面等三個面向逐一釐清。

首先從基本面談起,目前不僅台股,尚包含全球的股市,都呈現股價超越價值的現象,這是讓長期投資客望而怯步的地方,但是景氣的逐漸好轉與游資充沛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利率依舊低檔的環境下,對各種資產的配置作比較,股市似乎享有的潛在報酬率還是優於其他金融商品,這便是資金持續流入股票市場的原因。不過由澳洲首先發難的升息,對股票市場投下一記震撼彈,擔憂就此啟動新一波全球性升息循環,將經濟成長的火苗澆熄。

從歷史資料統計,過去的幾次升息循環,確實在升息之初(約四~五個月)容易造成股市回挫,不過回檔幅度大多在一成以內,嚴格說應稱為盤整格局,然後經濟體若是順利度過政策性降溫階段,重啟多頭行情,接續而來就是一波以景氣為主軸的基本面行情。

至於何時開啟新一波升息循環,以一九九四、一九九九及二○○四年這三次的經驗為例,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達到二.五%以上、產能利用率達到七八%以上且失業率開始下降,才算達到FED升息的條件,以目前距離上述三個條件尚有一段空間的前提下,估計最快在二○一○年第二季才有機會開始升息,在此之前依舊會以低利率提供市場豐沛的資金。換言之,這波以資金為內涵的漲升,在未退潮前,是沒有崩跌的危機。

台股基本面得天獨厚

除此之外,台股居於亞洲的特殊地位,兩岸關係空前的友好,當然也是得天獨厚,這對經濟面是實質的助益,絕非一次性的題材,也是基本面上非常重要的一股支撐力量。

從政治面的思維分析,縣市長選舉堪稱為明年立委選舉的前哨站,尤其馬英九甫正式接任黨主席、吳敦義接任行政院長一職,選舉結果也等同黨、政改組後民意的風向球,以馬政府非常重視民意的前提下,自有輸不起的心態,應是偏多操作。

而統計一九八九年以來五次的縣市長選舉,儘管不同期間景氣狀況不同,但都指向選前半個月加權指數以盤整居多,選後無論藍綠勝敗,時間拉長至一個月與三個月,都有兩成左右的漲幅。換言之,選舉過後無論勝負,賺飽荷包才是雙方的共識。

再從技術面作分析,當加權指數彈幅超越○.六一八的七六○三點之後,行情的定義就從反彈轉為回升的格局,尤其加權指數在十月中旬越過七六○○點後,迄今也有一個多月時間,近期指數甚至進一步超越七八○○點,這已可視為有效突破。所以對於行情的研判,必須重作定義,無論背後是否透過人為操控,趨勢被扭轉是既成的事實,行情往正面方向發展。

未爆量噴出便有驚無險

所以新的滿足點要再重設,以四一六四點作為A波起漲點,到達七○八四點為滿足,接著進行B波修正至六一○○點,再展開C波主升的行情,大A波的行進是以三小波(a、b、c)的方式,大C波則是以五小波碎步前進的方式,化解金融海嘯前的沉重壓力區,目前正進行至第五小波的階段。

配合十二月縣市長選舉及金融MOU、ECFA等議題向上推升,若依等幅測量新的指數滿足點,加權指數有機會來到九○二○點的位置,推估時間應該落在農曆年前,正好可以搭配年底作帳與元月效應,加上前面所統計選舉過後常有兩成不等的漲幅。

除此之外,從產業端得到的訊息分析,在十月、十一月業績普遍下滑之後,由於大陸十一長假銷售情況不錯,美國公布零售銷售數字亦優於預期,加上存貨數字普遍偏低的情況下,估計十二月至元月應該會出現一波季節性存貨回補的需求,有助於將行情推升至最高峰。

不過短線乖離率位於歷史高檔,加上由九八五九點與九三○九點兩條連線的下降壓力線正好在八○○○點附近,未來行情的行進,恐怕還是以碎步反覆的方式居多,等到選後,環境各項條件成熟,市場出現爆量噴出才會落幕;在此之前的回測,該都是有驚無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