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2008年底感恩節、聖誕節消費雖面臨考驗,但也讓大家有期待,期待結果不管是好是壞,都會有對策,有對策事情的明晰度就能增加,對股市不是壞事,因為經濟前景不確定性是造成全球股市低迷的最大因素。


中國拼經濟台灣受惠
再過6周之後,聖誕節銷售旺季即將結束,但也是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執政團隊開始運作,不論是政府紓困餘款4100億美元或可能再次推出新一波刺激景氣的政策,實施細節應會有明確方向,有方向,便有期待,股市也會開始編織想像題材。
就如同11月9日中國政府明確宣布將推出高達人民幣4兆元的10項擴大內需重大措施,以促進經濟平穩較快成長,台股連動到這重大措施的相關類股如水泥、中國內需類股等,瞬間成為資金引爆的缺口而大漲,顯示了當股價被壓縮一段期間後,當曙光出現時,瞬間股價爆發將超過預期,當下最要緊的是多觀察產業變化並仔細研究各國政府的刺激景氣措施,無須太過悲觀。
除了金融業之外,全球政府也開始注意部份產業龍頭營運現金出現困境並給予援助,如美國汽車業希望獲得250億美元貸款,歐洲汽車業也提出400億歐元紓困金額,然而上游零組件中小型供應商營運也一樣出現危機,但最近幾家歐洲車廠如福斯汽車、BMW等,陸續出手拯救上游供應鏈的小型企業,給予較短的付款期限,幫助它們度過財務難關,攜手共度寒冬。
這種上下游供應鏈相互依存氣氛將逐漸蔓延至其他產業上,這對提升全球投資信心是非常重要陽光線索,台灣也會在這樣的內容中展現奮進。
今年台股股價高於100元公司,熱絡時曾超過80家,但目前高於100元的家數僅剩9家,另一方面2008年前3季有賺錢但股價跌破10元的公司大約為370家上下,佔台股近3成的比例,已打破一般對於「有賺錢公司股價應高於10元票面」的投資思考。


電子洗浮額逢低布局
對於這樣的現象,不論是經營者、員工、股東以及政府有關單位,都應同心面對,尋找對策,先讓有賺錢公司股價回到票面,慢慢的獲利與股價對比倫理才能回復正常評價機制。
目前雖然市場全部聚焦在中國的擴大內需公共支出相關內容,但電子產業主角地位不會如此消失,在當下股市調整期雖被無盡的殺戮,但以台灣在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及財務狀況的健全,短期產業前景的雜音,不也就是清洗短線交易浮額的好機會嗎?
投資人目前在意的不應是投哪一種產業,而是要收拾悲傷,克服恐懼,以明確思考迎向市場,以台灣及全球政府目前的積極政策,每一個產業都有大機會,不需一窩蜂的人云亦云,自己拿定主軸入市,只要烏雲一散,股市開始回升,都將會有大驚喜投資報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