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大舉買進美國國債,一舉躍升成為美國最大「債主」後,台灣也悄悄跟進。昨天在立法院財委會上,立委賴士葆質詢央行總裁彭淮南是否買進美國公債以助美國度過難關,彭淮南說:「美元仍是大部分國家的選擇,因此去買美債也很自然,我也被告知他們(美國)金融市場很健全。」暗示考量美國市場健全,台灣也買進了美國公債。


中國成美國最大債主
外電報導,美國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華爾街股市9月重挫、掀起一波金融風暴時,中國積極買進美國財政部短期債券達436億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是安全性高的3月期或6月期短期債券,使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額攀升到5850億美元、佔美國國債比率超過20%,一舉超過日本,成為美國最大債主。
賴士葆會後更續追問彭淮南,美國籌措7000億美元紓困案的財源時,中國都買了上百億美元,央行應該也買了美國國債,估計台灣至少也買數百億美元,彭淮南僅苦笑二聲,並未否認,賴士葆立即答話說:「你沒否認,我就說你默認了。」據悉,央行外匯存底資產配置中,持有美元資產約6成,其中多以美國公債為主。
據央行最新統計,外資第3季淨匯出152.3億美元(約4900億元台幣),創歷年單季新高,加上經常帳順差剩20億美元的近3年新低,使第3季國際收支由順轉逆差26億美元,也是連續3季順差後,首度轉成逆差。


上季國際收支轉逆差
國際收支如同一個國家的帳簿,衡量一國在一定期間內對外商品、服務、所得、移轉和資本交易等資金移動紀錄,主要包括經常帳和金融帳。國際收支逆差代表資本外移、或對外商品貿易減少,顯示新台幣可能因資金匯出而貶值,也暗示國家競爭力下降。昨日新台幣大貶1.4角,來到33.405元的1個多月來低點。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葉榮造說,第4季國內進出口都是負成長,進出口相抵後,經常帳應會維持小幅順差,惟今年前3季國際收支仍有高達133億美元順差,因此今年國際收支應會維持順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