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在4月29日後即邁開大步,漲幅冠全球。股價從今年的低點1月21日盤中的4,164到5月19日已來到6,655,漲了近六成。基本的原因,除了第三次江陳會順利簽訂三項協議及一項共同聲明,在政經一片和緩氣氛中,台股開始去除數年來兩岸政治枷鎖所帶來的政治風險,享受兩岸和平紅利,進行價值重估外,當今政府的政策,也不能不加以提及。
首先是第三次江陳會後,金管會先在4月底宣布將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經濟部接著將開放陸資來台直接投資,第一階段包括製造業、服務業與公共工程等三大類共 99項,預計6月實施。儘管金管會主委陳冲強調,兩岸尚未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之前,陸資還不能正式投資台股。不過,人是理性的,只要人們預期有賺錢的機會,不必等到資金到位,資產價格就會開始上漲。
其次是股市最大的推手是遺贈稅及所得稅率先後調降,國外資金回流進入市場。這可以由中央銀行的國際收支金融帳的「居民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入」這一項來一窺究竟。這個數字如果是負數,代表國人證券投資資金流出,正數代表證券投資資金流入。從1990年第四季以來連續18年的每一季,這股資金出走潮始終沒停過。單只從2000年開始到2007年,國人流出海外證券資金約有新台幣7.2兆元。
但是,去年第三季對外證券投資金額首度轉正,出現41.7億美元;緊接第四季,再出現近130億美元。因此單單去年下半年,台灣人的資金就回流172億美元(約合新台幣5,800億元)。今年3月份外匯存底突破3,000億美元,第一季的金額增加84.15億美元,4月底再增45.37億達3047億美元,意味國內資金持續回流。這些資金雖不一定全部投入股市,但台股的投資機會一定是回流資金的一大投資去路。
第三,我們應不可忘記,金融海嘯以來,政府處理還算得宜的兩個股市政策。一是調降跌幅政策:我國於去年10月13日起至10月24日,跌幅限制由現行7% 縮小為3.5%。實施期間亞股中的日本、南韓、香港及新加坡等國下跌均逾10%,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中國大陸等則下跌約3%至5%,我國股市跌幅為7.68%居中,顯示當時我國股市跌幅7%降為3.5%的措施,已具穩定股市信心效果。
另一個是禁止放空政策:我國於去年9月22日起至10月3日暫時恢復台灣50指數等指數成分股共150檔股票平盤以下不得放空的限制;10月1日起至12 月31日止,全面暫停融券及借券賣出交易。當時與我國類似的政策有美國的全面禁止放空金融類股;韓國的提高擔保品比率、全面禁止放空;新加坡交易所每日對交割失敗的無券放空交易進行自動平倉,並處以罰款;香港則是對於無法履行交割的放空交易,增加一倍罰金;日本禁止無券放空。
在去年9月22日到年底的相關政策實施期間,台灣股市跌幅23.10%,表現優於新加坡(-31.16%)、香港(-25.56%)及日本(-25.68%)等國際股市,與美國(-22.94%)及韓國(-22.76%)股市相當。這就顯示此二政策穩定了市場,為上漲前積蓄了不少信心與能量。但是,這兩個政策也並非沒有可議之處:前者,延緩股市落底的時間;後者減少當沖的可能性。兩者都使得交易萎縮,造成窒息量,使得這一段時間的台股很悶。
最後,我也要提一下國安基金的護盤。過去大家對此項政策褒貶互見。但UCLA的總體經濟大師Roger Farmer教授於今年4月16日的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特別提出,為提振投資人信心,以減緩金融風暴的衝擊,政府可進場購買股票,並指出香港、台灣及日本過去採行過上開政策,可作為美國安定股市的政策參考。這正是我國國安基金的護盤精神。我國於去年9月18日至12月17日視需要動用國安基金進場,迄今年5月4日止,該基金持有股票未實現利得169 億餘元,對我國資本市場的信心及底部形成貢獻良多。
市場裡看不見的手自由運作是最好的政策。但金融海嘯下,市場失靈,如何讓資本市場跌得少漲得多,就是好的政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