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就任總統後首度出訪行程,實際只花153個小時,總計停留四個國家,正式會晤六國元首;就算不計轉機、技術性加油的時間,總飛行時數也達51小時又50分鐘,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被關在狹窄機艙裡,把大家都累壞了。

隨行的資深外交官表示,這次訪問團隨行官員只有45人,遠比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時代來得少。陳前總統時代,大多使用總統專機,隨行人數動輒衝上百人;李前總統時代,甚至還有按摩師、氣功師隨團出訪,為總統調理身體。

這次的行程也是最緊湊的,把隨行官員整得很慘,每天晚上老馬行程結束後,總統府、外交部、新聞局等各單位的隨行官員,還得另外開會檢討、跑行程。外交部禮賓司長李世明私下透露,這七天他睡不到20小時,平均每天睡三小時。

媒體數度詢問老馬累不累,老馬標準答案是「還好」,但依小記觀察,這都是在逞強。在這方面,老馬有點「變態」,他喜歡享受「大家都累垮了,只有我精神奕奕」那種感覺,每次出訪都要「自虐」,把行程排得滿滿滿,最好大家都累垮,他一點事都沒有。

如果老馬這次出訪,真的說出一個「不累」,小記一定會建議他看醫生:「總統閣下,您是不是感覺神經有點失調?」

就是這種情緒,讓眾家記者等著看鐵齒老馬的好戲。多明尼加就職典禮上因為場地限制,除了值月台與中央社外,多數媒體都無法到達現場,只能在新聞中心監看多明尼加媒體的實況轉播;當畫面播出老馬「杜姑」時,記者們竟鼓掌叫好,彷彿看到第一名模走光:「馬睡著了,馬睡著了!」

記者們歡聲雷動、爭相走告,還驚動了總統府新聞官,她一開始死不承認:「沒有啦!應該是你們看錯啦!」後來發現值月台拍回來的畫面,也清楚顯示老馬瞌睡,她開始道德勸說:「不要傳回台灣啦!拜託啦!」

不過,具有高度正義感的記者們,怎麼可能讓渡國內閱聽人知的權利呢?大家嚴正拒絕。新聞官只好頻頻拭汗:「那你們新聞要怎麼做?不要做太辣啦!」

比起馬總統的隨行官員,其實隨團記者更累,白天有跑不完的新聞與忙不完的採訪,晚上有寫不完的稿子跟傳不完的帶子,睡個兩小時就謝天謝地。馬總統問記者有沒有時差問題,一名資深攝影記者回答得最經典:「時差不是問題,沒覺睡才是問題。」

小記回台灣就發現根本沒有時差問題,晚上要睡完全沒問題,白天很睏倒是真的。凝神一想,才發現所謂「時差」,是對那種可以真正晚上睡覺、白天工作的人才存在的,記者根本沒得睡,作息從未調成中南美洲時間,哪有時差可言呢?

在飛機上,總統與官員把頭等艙或商務艙全包,記者只能擠在經濟艙工作。搭包機還好,座位較鬆,部分空位可放攝影機具;坐班機時慘到不行,來回兩趟都碰到不睡狂哭的嬰兒,這真是「墨菲定律」!

想到老馬跟官員都在頭等艙、商務艙裡爽,為了營造省錢假象刻意坐班機,絲毫不管記者發稿困難、同班飛機乘客的困擾,就覺得這個團隊的沽名釣譽實在到了極致。攝影記者們都很大支,大家擠在狹窄的空間,還要擔心飛機上有沒有新聞發生,真是苦不堪言。

更可惡的是,外交部有某官員,一人占四位,有民眾過去問可不可以分一個位置坐,他還大剌剌宣稱是華航給外交部的保留位:「這是華航與外交部的默契」,讓已經擠得半死的記者又氣個半死。

這七天中,因為行程太過緊湊,記者多半只能靠泡麵或新聞中心的點心,邊工作邊吃;多明尼加僑宴因為老馬遲到,讓僑胞空等了一個半小時,老馬到了後,大使館又安排一堆節目表演不上菜,記者一口菜都沒看到,就得匆忙離去趕稿,結果又是泡麵裹腹。

總統沒到,就不能先上菜嗎?我覺得老馬實在太「不食人間煙火」,大使館馬屁也拍得太誇張。如果我是總統要請僑界吃飯,自己遲到一定很不好意思,趕快請客人先吃,我晚點再到,哪有這樣要幾百個人等我的道理?

最後一天過境舊金山,記者團難得坐下來吃頓好的,但上菜沒多久,一名女記者人還坐得直挺挺的,頭一點就沉沉睡去;不久嗜睡病快速傳染,五、六名記者或東倒、或西歪,或前俯、或後仰,鼾聲與餐廳音樂共譜悲涼的交響曲,剩下的「茍延殘喘」記者眼皮沉重,連叫醒同伴的力氣都沒有。

說真的,這是唯一一頓好的,但竟然有這麼多伙伴是半張眼睛吃,我真的覺得很辛酸。有必要把出訪搞成這樣嗎?誰不是爹生娘養的?

老馬當選前出訪各國,因為行程太過恐怖,記者自嘲為「鐵馬團」,不少人回國後成為「廢鐵」,直接送醫院維修;這次馬總統變本加厲,自虐虐人拚外交,最後鐵馬累了,官員與記者也癱了,有記者稱呼此行為「爆肝團」,建議飛機免稅品可加賣保肝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