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股林高手過招 (7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年關將近,為了讓家裡有點「年味」,一般人再怎麼縮衣節食,也會採買一點年貨應景。這兩天就爆發了兩件採買年貨的問題。一件是年貨產地標示的問題,另一件則是有業者將豬肉乾當做牛肉乾銷售。

首先有立委發現,有些年貨包裝根本標示騙人!像是有一款枸杞標示苗栗公館農會輔導,但公館農會根本沒生產枸杞和黑棗,立委批評「這根本是詐騙行為」。

根據電視台記者的了解,台灣每年從大陸進口的枸杞,將近4000公噸,黃蓍將近3000公噸,佔市場大宗,至於包括民眾搶試喝的杏仁茶還有瓜子,台灣根本沒有生產,去年從大陸進口的5千多噸,也佔市場9成。

產地標示著「台灣」的年貨,似乎無法百分之百相信。電視記者實地走訪南北貨市場中發現以瓜子為例,雖然標示著「台灣」,但旁邊小小牌子卻寫著「蘭州」兩個字。

瓜子不標「中國」,而標示「蘭州」,小販在接受電視台記者採訪時的回答很妙:「如果說寫中國也是可以,只不過寫中國,大家都會敏感啦!」言下之意,似乎不直接寫明,消費者就不會做相關的聯想,也才會「放心地購買」…。

其次則是用豬肉乾混充牛肉乾的案例。消保官抽查5個縣市,共40件牛肉乾產品,結果有6件商品,驗出來根本就是「豬肉」。其中有的業者喊冤,說是工讀生搞錯了。

但是,記者拿著這些肉乾找專家品嘗,結果就連牛肉專家也分不出來,原來不肖廠商不但將豬肉染色,還加入牛肉精味提味,調味料太重,讓肉乾真假難辨。不過,由於豬肉及牛肉的成本不同,如果拿豬肉乾當牛肉乾賣,價格馬上就翻了2倍之多。

另外一則消費新聞則是:立委黃淑英4日陪同多名民眾,出面控訴知名健身中心TRUE YOGA設消費陷阱,指業務員告訴消費者可先簽約,事後經確認才生效。但消費者收到信用卡帳單被扣款,要求解約也不被受理。TRUE YOGA林姓副理說,可能是業務員「話術疏失」,會調查後再做處理。

事實上,不管是消費或投資,凡是與「金錢」有關,它就是投資理財議題當中的一環,只是受影響的金額大小問題。為了避免投資理財時造成財富上的大縮水,以下這眼、耳、口、手、心的「五感」檢驗法,值得一般大眾參考。

一、耳朵聽。行銷學中,運用口耳相傳的強大威力,達到廣告宣傳效果的「口碑行銷」,是近幾年一大熱門「顯學」。口碑行銷就像是街頭巷尾、三姑六婆式的耳語。藉由耳語間的散佈,它可以讓要傳播的內容在一夕之間,就達到驚人的效果。

事實上,從股市明牌到市場熱賣商品,傳話的人或許不乏「好康道相報」的情形。但是,沒有經過證實或刻意散佈的消息,也可能讓投資人受傷慘重。為了避免自己成為「抬轎之人」,或是「最後一隻老鼠」,純粹聽說之下還要做好查證的動作。

二、眼睛看。眼睛看仔細,多一個字與少一個字,或是容易混淆的字詞,都要再三注意。例如保險中的「預定利率」≠「投資報酬率」;基金的「預估報酬率」≠「保證報酬率」。

為了便於銷售,沒有金融機構會在DM或文件上標明自己的缺點。就算是金管會規定不能省略的警語,則多半會用「小字」來解決。因此,投資人在閱覽相關文件時,不能「只看大字而忽略小字」,有時反而更應該重視「小字」所代表的訊息才是。

三、嘴巴問。不管是道聽塗說、業務員三寸不爛之舌的介紹,甚至是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最好都能「動動嘴巴」再三確認及證實。

四、動手算。接著,親自動手算一算相關的數字是否正確。別以為白紙黑字的廣告文宣或DM上,就不會出現錯誤的數字及訊息。特別是攸關投資人權益的投資報酬率上,用不同的計算基礎,算出來的數值可能會出現天差地別。

五、用心想。最重要的是,投資人應該對於所有收集到的資訊,整體性地思考一下數字合不合理?業務員所說的與文件上是否相符?前後說辭是否合邏輯?…。假設以上幾大要件都無法「兜得攏」,一般大眾在下定決心購買或投資前,還是暫緩為妙嘍!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講過一個千古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對所有想要在股市投資中獲利的人來說,了解股票的過往歷史,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課之一。

筆者有一位在股市打滾多年的朋友,因為常常能夠精準地抓住個股的買點與賣點,或是大盤的高點與低點,而在朋友圈內建立起專業的形象。有一次,大夥忍不住問這位朋友「為何能如此準確預估」時,他的回答則是:「熟讀個股及台股過去的歷史」。

投資過基金的人都知道「基金過去的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的獲利表現,更不保證最低投資收益」,儘管如此,但依照「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道理,想要靠投資股票獲利的普羅大眾,就不得不特別注意個股過去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事實上,歷史首重「精」而不在廣。這是因為歷史的紀錄龐雜而繁瑣,一般人也沒有電腦般的超強記憶,能夠記得所有的大小資料。再加上每個人的時間有限,不可能針對所有股票進行深入了解。

所以,選擇性地針對某幾支股票,並且做有系統地整理、分析,才能發揮投資獲利的「事半功倍」效果。筆者想在此與眾多讀者一同分享這位股市能手的操作心得:

一、與「數字」有關的歷史。一般來說,評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主要是看它「未來有沒有賺錢的能力」。因此,與「業績」有關的歷史資料,是最值得投資人注意的部分。只不過,「營收成長」恐怕還不如「淨利成長(代表真正賺錢與否)」來得實在得多。

此外,有鑑於「真相必須經過事後的驗證、業績是大股東說了才算、股價是買賣雙方的拔河結果、消息更只是散戶之間的耳語傳播」的道理,投資人在解讀公司發佈的業績數字時,還應該搭配業績利多、利空與股價高、低點間的關係。

二、與「時間」或「地點」有關的歷史。有時候,最了解公司運作的大股東,在不同時間或地點所「顯現」出的歷史真相也會不同。舉例來說,股價過去的歷史高點與低點、其相對應的成交量及發生時點(大股東一年會「做」幾次股票?大約都會在一年中的哪個時段?)、大股東申讓轉報張數以及慣常進、出貨的券商…等資料。

三、與「人」或「公司」有關的歷史。這部分常常與「個人或公司誠信」有極大關聯。例如:大股東在每次發佈利多或利空訊息時,是否常常藉此機會高檔出貨與壓低進貨?是否常常刻意散佈業績大好或大壞的消息?公司有沒有作假帳的記錄?…

四、關於「地位」或「評價」的歷史。就像社會是由不同角色所組合一樣,每一家公司在股票市場中的地位與評價也有很大的差異。有些股票是「大盤上漲的先行者」,也就是說,其股價表現,永遠在股價指數大漲之前。

而有些個股則扮演著「控盤」的角色,指數想要大幅上漲,必須靠這些個股的「共襄盛舉」才行。除此之外,有些股票的走勢溫吞,常常讓人摸不清楚底細;有的則是大漲、大跌,輕易就能甩開想要「搭轎」的投資客…。所以,投資人如果不能認清這一點事實,恐怕也很難達到切實掌握波動操作的「低買高賣」結果。

總而言之,不管歷史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真實反映,還是「歷史是少數人書寫」的殘酷現實,投資人想要在爾虞我詐的股市投資中出奇致勝,這一堂堂的過往歷史,恐怕是未來必修的一門重要功課。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洲股市教父胡立陽表示,上證綜合指數3,100點是A股的合理點位,近期反覆整理後將震盪上行,估計A股明年第一季結束前,有機會見到3,800點;他建議投資人可以關注低價績優股與轉機股。

胡立陽最近講「股」方式很另類,開講前都會先來一段森巴舞,隨著世界盃主題曲的節奏用力擺動,從來沒有一位投資大師是用如此激情方式出場。

胡立陽上周末赴南昌出席國盛證券2010年投資策略報告會,他在會上表示,「A股的下一個目標是3,800點」。

胡立陽表示,根據他對全球12個新興國家股市25年的研究,上海A股在3,100點是合理價位。

根據他對各大市場的研究得出結論,合理價位的1.2倍是下一個目標點位,在上海股市來說就是3,800點,時間是三到六個月,不過3,100點到3,800點間將是震盪上行的局面,滬指將在明年第一季結束前達到最高點。

胡立陽稱,滬指攻上3,800點後,A股就進入了牛市下半場,牛市下半場絕對不可存著僥倖心理,一定要選擇優質的股票,因大盤起伏將更加劇烈,群龍無首、類股輪動、賺指數不賺股價的情況很容易出現。

胡立陽表示,現在可以進場,但一定要換股操作,把沒有業績的個股,換成未來業績有潛力股和有題材的個股,即使是題材股也要有業績支撐。他說,在這個原則下,如果能買到有題材的轉機股,潛力更大。

「每個股市都有自己的節奏」,胡立陽說,「每個國家的股市都有自己的節奏所在,都蘊含著本國的民族性,巴西的股市必然與森巴舞有神似之處。」

在談到A股的節奏時,胡立陽說,A股從6,124點一口氣跌到1,664點,很多人跌得頭昏眼花就放棄了,因為他們不懂音樂有高有低。

胡立陽說,A股投資人非常豪爽,再加上三分賭性,股市就會上天下地,因此他播了一首進行曲,來詮釋A股的特性。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股票都是有理由,如果你要問原因,買他的人會講出一堆的大道理。大部份散戶懂的不多,再加上喜歡走短線,常專注於過去及現在的情況,對未來的機會興趣不大。其實股票漲價的原因很單純,主要的原因就是未來有機會,知道有機會的人不願意賣,股價自然就會上漲,要如何找到這些股票,下面是我的看法。

業績的夢要怎麼做

大部份散戶無法準確的由業績來做夢,因為根本就看不到現在或未來可能的狀況,但觀察業績是投資股票一項重要的項目,胡亂瞎猜是不行的,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我會用下面兩種方式處理:

1.以過去的業績推算未來

正常公司業績通常變化不大,只要留意淡旺際的差異,標準正常的獲利應可由過去的業績推算出來。然後再逐月根據公佈的業績,再評估未來業績及獲利的可能變化。

2.反向思考

股價通常會比業績先反映,所以業績的夢也可以用反向思考來評估。也就是說如果業績差但股價一直漲,這裡面一定有原因,代表未來有可能會變好,持股多抱幾天或許賺更多。反之如果業績好但股價卻下跌,可能代表未來會有變差的可能,可以分批減少持股,以避免突然遭到空襲不及脫身。

題材的夢要怎麼做

上市公司除了單純的做生意賺錢之外,有時還會有一些附帶利益,有資產的可能有增值利益,有轉投資的可能有出售利益,我們可以由報表資料中看到資產或轉投資的原始價值,再去了解他們目前實際的價值,就可以計算出未來的夢(機會)有多大。例如士林紙業十幾年都沒賺什麼錢,但股價一直都不便宜,幾次股市大災難,都沒受到什麼影響,股價跌不下去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他未來的夢很大,老闆大股東當然不會便宜賣股票。今年雖然還是處於全球金融風暴威脅之下,不過士紙的股價飆到近百,看起來不少人的夢已經實現了。

除了有形的價值之外,上市公司還有隱形的價值,商譽好的光是公司名字就值不少錢,以前頂新為了拿下味全,砸了幾十億買股票,看上的就是味全這塊招牌。董監事、董事長當然是個好缺,近水樓台先得月,要炒股票最好先卡個董監的位子,這樣才有源源不絕的內線消息,所以董監事、董事長的位子,當然也是有價值,有選舉行情的股票,也有夢可以做。

本益比不是本夢比

很多散戶時常把本益比掛在嘴上,說實在的我認為這個東西是過去的事實,不值得花腦筋研究,本益比很高或媒體報導頻繁的股票,這種公司股價通常不便宜,大股東正拚命股票換鈔票,長期維持股價在高檔有困難,很容易就是賺到股利但慘賠差價,不小心就會長期套牢。

本夢比則不一樣,未來的機會,才是股價上漲的最大動力,就好像是川銀藏一樣,選擇以前獲利不錯但最近意外表現欠佳的公司,這種公司本益比低但本夢比很高,股價又在合理的範圍,領股利不會吃虧,有機會就是股利差價一起賺。本夢比是未來股價漲跌的關鍵,買股票之前我們要先把公司認識清楚,小心的做好評估,只要你的計算推斷都是有憑有據,未來賺錢的夢一定會實現。

散戶常被本益比的高低迷惑,總以為高就是好,低就代表不好,但事實上未必是竟然,這裡面牽涉到股價的高低,籌碼的數量,本益比太高或太低的股票,我認為都有看不見的手在控制,這種股票不適合散戶投資。最正確的做法是選擇合理的本益比但本夢比不錯的股票,以進可攻退可守的態度長期抗戰,獲勝的機率會很高。

我已經專職投入股市十多年,一直都只專注於觀察本夢比,十幾年來我賺的股利比買連動債都要高,也比以前上班領薪水要好,再加上每隔幾年就有一次大行情,股票放久了本夢比自會變成本益比,賺到差價是理所當然。本夢比很重要,投資股票就是在做夢,不過這個夢必須是有事實為依據,所以只要你方法對有做功課,本夢比都會成為事實,賺錢的夢自然就實現了。

註:既然是做夢,只能自己做,不能講出來,如果看到有人把本夢比講出來,肯定是主力作手要出貨,如果說出來的是老闆,那裡面一定有鬼,有股票的人就要盡快賣了。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利率走勢抓出景氣位置、找出有成長前景的產業後,接下來,你必須挑出「好」股票。操盤高手黃國忠、張繼聖及諶言3人能久抱一檔股票不賣、締造長期高績效,就是懂得挑好股。

針對沒時間盯盤的投資人,他們3人建議,可從產業龍頭股找起,因為這樣的股票在產業中競爭力最強,營運也比較穩定。

挑出產業龍頭股,並不是就高枕無憂了。除必須定期檢視投資標的營收、獲利是否穩健成長之外,還要看個股的負債比率、現金流量、股東權益報酬率,這3項指標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能力及獲利能力的重要數字,必須定期檢視。

步驟1:挑產業龍頭股

用「營收」當指標,挑出產業龍頭股。投資人可以在不同產業中,根據營收數字大小,選出該產業規模較大企業。依經理人明年一致看好的iPhone手機、LED(發光二極體)電視,及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激勵金融業成長等3大看好產業,挑出值得長抱的產業龍頭股。

步驟2:定期檢視營運體質

負債比,不能超過45%

負債比率(Debt Ratio)為一家公司的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負債比愈高,代表一家公司的負債情況愈嚴重,股東必須承擔較大的財務風險,尤其在景氣不佳時,負債比高的公司,營運壓力就會比較大。所以,在經濟情況不好的時候,投資人應該遠離負債比高的公司。

一般來說,產業因屬性不同,負債比率平均值也不同,投資人在比較時,最好是拿同產業公司的均值來比較;不過大體看,不管什麼產業,要長抱的股票,負債比都不應超過45%。

營業活動產生的現金最好為正數

被譽為「歐洲股神」的富達國際投資總裁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以操盤25年經歷告誡投資人:「能創造現金的企業,會比消耗現金的企業優秀。」

檢視這項指標有兩大標準:1.本業產生的現金流量必須要為正數,2.最好還要能大於稅後淨利。這除了代表企業現金流量充足,而且相關流動性資產變現性也比較高,足可應付可能的支出。

哪裡可以找到營業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以及稅後淨利呢?到公開資訊觀測站找每家公司的現金流量表,查現金流量;再看損益表,查稅後純益。這些財報同樣可以在其他理財網站上查到,在前述鉅亨網的「財務面」頁籤分別選擇「現金流量表」及「簡明財報」,可以查到現金流量與稅後淨利。

股東權益報酬率,要與同產業比較

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 ROE)為稅後淨利÷股東權益總額。股東權益為一家公司的資產減去負債,就是股東們投資這家公司可以享有的權益。從ROE變化可以看出一家公司的收益能力,數字愈高,代表公司在產業中獲利能力愈高,也比較有競爭力。

通常,股東權益報酬率高於15%可被視為體質不錯的公司,不過,還是要跟同類股比較,才客觀。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大自然的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都有其扮演的角色與定位,有的是低階草食性動物,例如小花鹿,有的是高階獵食者,例如獅子或老虎,最高階獵食者則是人類。在物種淘汰演化過程中,只有同種中的強勢者可以不斷繁衍。如果把投資市場各種不同身分的參與者比擬為大自然生態,大家就會發現,不同族群的投資者,在市場的定位就好像自然界的食物鏈。

其實,再弱勢的族群中也可以找到與生具備求生優勢的個體,否則早就消跡滅種了;相對地,再強勢的族群中也存有弱勢病體,隨時慘遭低階獵食者蠶食鯨吞。

我的家鄉是一個大部分居民以農為業的鄉鎮,農產品價格常常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諸如天候、政府政策或市場供需量變動等影響,農民不僅要看天吃飯,某些時候,縱使農作物大豐收也不見得可以增加所得,還得看農產品市場當時是否供給過剩導致價格大跌,間接使得所得反向降低。

農民往往搞不清楚何以同樣的東西在不同期間,價格有如此大的差異。為了確保收入的穩定,他們學會在不同農地種植不同的作物,避免單一農產品價格變動風險。然而,台灣夏秋兩季颱風頻繁,常使得來不及收成的農作物毀於一旦,農民心血付諸東流。

農民發現,若在作物採收完畢後,馬上找中盤商議價賣出,農作物往往賣不到好價格,所以他們在住家周邊建造大型穀倉,先把已收成的農作儲藏,等待市場供應量減少,價格回升時再分批賣出。

這樣一來,農民面對農作物價格變動風險就大為降低,他們所要面對的,只剩當期尚未採收的農作物未來因應天候變動的風險。

較聰明的農夫甚至學會判斷農作物價格變動的方向,從建造自用穀倉到大型儲貨倉庫,搖身一變成為農作物的中盤商。當年,台灣農村主要交通工具只有腳踏車及往返城鄉之間的客運車,農民活動空間受限。

民國60年後,機動車輛逐漸普及,聰明的農夫會在新作物播種後,騎著摩托車穿梭在大嘉南平原,調查各種作物栽種多寡,等到農作物長成接近成熟時,若判斷農作物栽種面積低於預期,便提早與其他農民訂約買下尚在農田裡的農作物採收權,這跟目前期貨契約的原理一樣。台灣尚未開放農產品大量進口前,聰明且勤快的農夫往往因此成為富有的商人。

農夫之所以能成功轉變為成功的中盤商有三項特質:第一,善用本身對所處環境的熟悉度,伺機轉換為自己投資理財的競爭優勢;第二,明瞭商品供需原理,便宜低價買進儲藏,耐心等待有利的時機出現;第三,做投資決定前,勤快的資料收集與分析。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範圍與周邊領域尋找,定焦在熟悉的相關範圍,抓住機會、耐心等待,相信也可以使自己成為在產業中的長線投資理財贏家。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線」很有趣,可彎可直、可長可短,縫衣服一定要用到,以前我家有台縫衣機,我老媽最喜歡縫縫補補,對她來說,能把布變成衣服,應該是件很有成就的事。小孩都喜歡玩會動的玩具,我小時候那有這種東西,縫衣機當然就變成我的最愛,趁我媽不注意,有機會我就會把縫衣機穿上線,把皮帶綁好,用腳前後踩動,達、達、達、達、達,布就被縫在一起。只是我時常會異想天開,把一堆布縫在一起變個花樣,不小心就斷針線打結,常被我老媽唸。雖然常把縫衣機整到當機,不過跟股票一樣,玩久就通了,我應該是少數會使用而且喜歡縫衣機的家庭主夫。

線形隨時會轉彎

線的形狀有很多種,有直線、曲線、拋物線等等。通常我們會以過去的數據把線變成圖形來研究,原則上只要有規則可循,就可以推測未來的趨勢。如果資料無規則,而且還可以人為控制,恐怕就不容易觀察了。大部份線形都是穩定的多,只有股票的線形是例外,不但都是鋸齒狀,而且會瞬間跳上跳下,有時還會像火山一樣爆發,想要找到適當的進出場時機,我看比空手抓條眼鏡蛇還難。

我常看日線、週線、月線,主要的目的是了解一下這家公司過去的股價變化,有時也會「感覺」到未來的可能情況,不過總覺得沒什麼把握,所以我通常只會把過去的線形當成是個參考。按照科學的做法,只要數據是按照規則或定律產生,就可以百分之百判斷出結果,所以砲兵可以算出彈著點,先鋒號太空船也可以飛到外太空,但如果數字無規則可循,基本上就代表變化是無法預測,未來的線形隨時會轉彎,預測也就跟瞎猜沒什麼差異。

長短線的不同

股票市場執迷於線形的散戶不少,裡面肯定也有人贏,如果說他們都在瞎猜,恐怕有一堆人要抗議。線形的原理,有些部份可以用心理面或籌碼面來解釋,一般玩股票的老手也知道這些基本道理,所以用線形預測短線股價的變化,還算是說得過去。只是投資不是用嘴說說了事,要實際去執行才算數,有時趨勢看起來可以買或賣,真下單你未必買得到,也未必能賣掉,短時間想買賣較多的數量也有困難,按照線形進出,很容易就掉入散戶失敗的死胡同–短線少量殺進殺出。

至於更深入的長期線形理論,由於市場可以人為控制,數據又無規則可循,基礎就顯得薄弱,硬要弄條線讓自己相信股價未來會照著走,實在是有點牽強。還好股價不是漲就是跌,瞎猜的命中率也有五成,有人要相信也不能說他錯,所以第四台鍾情於線形一派的老師,一直都是主流。

以前我從未仔細的研究過股票線形,總覺得他會跟我家的那台縫衣機一樣,我使力大了點,它不是斷針就是卡線。最近我突然想通了,縫衣機的線要怎麼彎,都是人在控制,我媽以前東彎西轉,出來的是件衣服,我去亂踩,結果當然就是災難。股票的線形應該也是一樣,基礎夠經驗足,或許真的可以看出天機預測未來也說不定,以我目前的實力,發財的機會應該不小。過幾天我想下點功夫練練股票線形的變化,然後實際進場殺進殺出,如果有幸還能活著,我下年度再來跟大家報告。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融海嘯來襲前,為什麼有人能全身而退?景氣大蕭條預言不斷時,為何有人敢進場?關鍵就在於是否看得懂景氣循環的秘密。

超複雜的景氣循環,其實有超簡單的觀測指標,懂得運用指標、順著景氣循環加碼或減碼,就能比別人多賺數倍獲利。

我們一生至少會遇到1、20次的景氣循環,如何讓景氣循環幫助我們更輕鬆的擴大財富?這是你我都要學習的一堂課,縱使連「股神」巴菲特也不例外。

去年是全球財富蒸發年,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交出主掌波克夏40多年來最糟的成績單,獲利比前一年衰退62%,導致他在今年2月28日致全體股東的信中坦承,「因為去年我在投資上做了些蠢事,致使公司去年第4季淨利驟減96%,創下歷年來最糟紀錄。」巴菲特是眾所公認的「股神」,但是當他誤判景氣時,一樣也得低頭認錯。

而距離美國有半個地球之遠的台灣,卻有人因為看對景氣動向而守住了財富,那就是知名的部落客「總幹事」黃國華。黃國華從2007年夏季次貸風暴爆發、9月美國聯準會(Fed)降息等一連串事件中,研判空頭即將來臨,於是在2007年底時底出清了他手上所有的股票部位。

這一年,股神與總幹事的境遇大不相同,關鍵就在於「景氣循環」。事實上,在我們的一生中,至少會遇上1、20 次的景氣循環,每次循環都是一次獲利契機,如果懂得掌握景氣循環,在擴張期加碼布局、在收縮期時減碼收割,就能減少虧損、甚至賺到最大的獲利。

但是,要一般人學會數十種跟景氣相關的指標,就像是學開飛機得看懂駕駛儀表板上密密麻麻的燈號,實在太難了。而且有些官方公布的指標也落後太多,例如經建會統計的景氣循環,第12波循環的高峰是去年3月,但直到今年3月間,經建會才正式發布認定第12波循環的高峰月分,投資人如果等到官方認定高峰已經出現、再減碼股票或基金的話,股市已經跌掉好幾千點了。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裡,有許多簡易指標,股市也有不少訊號,都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大約的景氣方向。

8個股市訊號
可以研判景氣榮枯

股市是景氣櫥窗,當景氣要轉折時,股市會領先出現許多訊號,這些訊號是一般投資人容易觀察與了解的,就像股市中有著名的「擦鞋童理論」,即如果連擦鞋童都開始侃侃而談股票時,就是要趕快賣股票的時候。在台股擁有20多年經驗的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則用以下5個重要訊號,來觀察股市動向與景氣趨勢:

1.散戶是否熱切詢問明牌?

2.飯店或是高檔餐廳,股市收盤後的下午茶時段是否不容易訂到座位?

3.非專業投資人是否也紛紛賺大錢,藝人變達人?

4.股市相關新書是否頻頻上架與熱賣?

5.股市、基金相關講座是否經常客滿?

如果以上答案為「是」的比例居多,就要開始提高警覺,景氣與股市都有過熱跡象。

如果是顯現在股市交易面的訊號,還包括大漲數年之後出現的:

1.股災頻率升高。回顧2007年2月、8月及11月,都曾出現全球性的股災。

2.落後產業與落後股市補漲,譬如2008年的農糧與台股。

3.領頭高價股突然重挫,譬如聯發科(2454)從2007年11月650多元起跌,不到4個月就跌到270多元。

4個另類景氣指標
日常生活看得到

1.庶民消費→口紅、裙子、髮型、男性內褲

景氣好不好,看女性的消費力最清楚。廣為人知的口紅與裙長理論,就是指景氣好時,女性會大肆採買服飾與高檔保養品;不景氣時,女性消費力減退、只好轉買口紅,讓自己的氣色好看一點。這一波不景氣,雅芳、佳麗寶等化妝品大廠確實出現口紅效應,銷量比往年明顯竄升。

短裙象徵炫耀,長裙象徵低調,女生的裙子愈長,代表經濟衰退。因為不景氣時,女生不敢太招搖,減少穿短裙、露美腿。但是,女生的髮型剛好相反,剪短髮是不景氣的訊號,推測是短髮俐落、好照顧,女性傾向將精力與預算拿來拼經濟較實在。

而男性內褲是必需品,一般來說銷路很穩定,但不景氣時,男性會將購買新內褲的時間延長,使內褲銷路大跌。此外,也有統計發現,景氣不好時,男性會捨棄乏味的內褲,改為選擇鮮豔顏色的內褲,變點新花樣,讓自己心情好一點。

2.房市動態→夾報廣告、店鋪空置率

房市是百業火車頭,翻開報紙如果接連看到大篇幅的預售案廣告,以及一堆夾報廣告時,代表房市大好、百業興盛。在消費信心高漲刺激下,創業者也會勇於投資開店,一流地段很難看到店鋪長期空置著。

3.交通運輸→交通工具載客率

景氣好時,消費者會優先選擇飛機、高鐵與計程車代步;反之,就會選擇台鐵、公路客運、捷運等大眾交通運輸。因此從交通工具的載客率,最能清楚看出當地的景氣興衰。

4.富人動向→紅酒指數、蘇富比股價

富人喜愛頂級葡萄酒,名畫。以頂級葡萄酒的每月交易價格變動所編製的「紅酒指數」被視為景氣同時指標。而蘇富比拍賣冷熱況也顯示富人對景氣的看法,例如2007年11月,蘇富比拍賣梵谷名畫,卻以流標收場,第2天,蘇富比股價在紐約股市重挫,因為連梵谷名畫都沒有人敢接手,明眼人知道「富人開始縮手了」,當富人不再熱烈追求各種奢侈品時,往往是景氣盛極而衰的徵兆。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提到,生理需求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飢餓、口渴、溫暖等要得到滿足。人類之所以工作賺錢,最基本的也是要得到溫飽,只有溫飽了,才有餘力考量到其他更上一層次的需求。

這些為了滿足基本需求努力打拚的族群就是「普羅大眾」,從普羅大眾晉升到富人,除了賺錢跟投資別無他法;當然,買彩券中樂透也算是投資的一種。

富裕並不僅僅只是收入超過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千年來,人們的收入一直在穩定中成長,上個世紀中成長的速度更快。

一般說來,在富裕之前,先達到中產階級生活水準是一個很關鍵的轉折點,一般的標準大概是個人年收入在3萬到6萬美元間,成熟國家則要在7.5萬到10萬美元。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關鍵點?因為在達到這個標準後,才會有足夠的剩餘收入儲蓄和做重大投資;在那之前,收入往往要用來支付生活費用、房貸或者子女的教育費用,然後就所剩無幾了。

在過了這個關卡後,就會有多餘的收入規劃未來,不僅可以計劃舒適的退休生活,更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用再為了生計而奔波。

此時,資產成長的速度也會遠大於收入的增加幅度,因為大量金融證券帶來的財富,使你有能力投資,也有能力自行創業和進行慈善活動。隨著社會經濟的進展,富裕的標準也不斷地在提高。以美國為例,2000年時,在美國擁有百萬美元以上淨資產的家庭,每年的成長速度是窮人的16%,與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指數的長期增長率一致。富裕和股票投資的關連性在此可見一斑。

相關統計數字指出,1900年時,在美國只有1%的家庭擁有股票,到了50年代早期,擁有股票的家庭是7%,到了80年代早期,數字來到13%,到了1998年時上升到52%,專家預估,2009年應會到達70%-80%,股票投資已愈來愈普及。

在投資共同基金的6,500萬美國人中,70%的家庭收入少於7.5萬美元,所以,擁有股票並不是富人的特權,但要成為富人,利用股票投資產生資本利得卻是一條必走的路。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事實我們必須去正視,那就是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由於器官移植和幹細胞的研究已有跨世紀的進展,不久的未來,活到百歲以上將是稀鬆平常的事。

當人類的壽命提高,代表我們消費的時間也拉長了,花的錢也會更多,因此需要更多的財富來因應多出的「生活時間」,為漫長的退休期做好準備。相對地,我們也有更多的時間來累積財富。

成為新富裕家庭並不難,就是要學好投資理財的知識,運用投資理財工具,掌握對的投資時機,在自己的工作生涯中創造財富,就能在退休生活中享受財富帶來的美好生活。

好的投資時機掌握不易,台股從去年底3,955點起漲至今,最高點為7,337,漲幅近86%,如果投資人能掌握這一波行情,也就等於抓住財富重分配的最佳時機。

今年以來,台股從上一波低點6,655點起漲至今7,337點,也有10%的漲幅,近日電子、金融領軍起漲,台股後勢可期,投資人可多加留意。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多人以為從股票或房地產、基金、外匯等金融市場得到超額正報酬者,必定是聰明絕頂,甚至接受過高等教育者。其實,未必盡然。除非想要在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或資產管理業中工作,否則,在投資市場中,長期輸家與贏家的差別,跟投資人所受教育程度高低,不盡然存在顯著的關聯性。

金融市場的投資交易,與個人獨資經營事業,兩者雖均存在投入本金、風險、報酬等因素;但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金融投資市場,常常具備一個公開競價交易機制,即公開交易市場;而獨資股權擁有者,股權價值並不存在市場交議價格。

因此,金融資產或房地產市場的市場參與交易者,尤其是短期交易者,其投資交易心理,極容易受市場所共同營造出的投機氣氛影響,進而使其對投資標的主觀價格預期,與真實內涵價值,產生程度不等的心理折價或溢價,這也是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

華倫‧巴菲特說:「想要一輩子都能投資成功,並不需要天才的智商、非凡的商業眼光或內線情報,真正需要的是,有健全的知識架構供你做決策,同時要有避免讓你的情緒破壞這個架構的能力。」

對先天智商平庸而當不了科學家、醫師、大學教授等高尚職業的人而言,當一個快樂的投資人可能更適合他,因為要從投資市場中賺取長期穩定超額利潤,顯然遠較不斷在學校各式考驗中過關斬將,來得容易許多;因為,能從投資市場中得到超額利潤者,並不必然需要或具備近似天才般的智商,更不一定要是商學院名校畢業的高材生。

如果在投資市場成功與否,可以從學校成績高低或智商高低來決定,那大學教授與科學家早就可能成為稀有族類了,因為投資獲利的高額報酬恐怕早就讓大部分的科學家與教授遠離現職。

真正能不靠騙術及操弄市場資訊或以公資源影響短期多空力量,而長期得到超額投資報酬者,必定在內心深處已建立牢不可破的信仰;信仰的養成必須從長期經驗累積正向的省思回饋,及不斷向操守良善、投資績效卓越的投資者學習,方能做到處暗夜而心不驚,居華室高堂而意不亂境地。

情緒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占領我們原本雜亂的投資思維,使我們在繁複思考投資決策後更不知所措;信仰可以安撫不安及貪戀的情緒,唯有找一處值得信賴的正派信仰,才能讓我們免於在市場載浮載沉,終致滅頂之運。

不要再相信投資市場中有所謂「大師」與「先知先覺」,真正的大師原在你自己的心中,先知先覺者則泰半是善於演說表演的市場騙徒;在你對惡毒資訊還無足夠免疫力前,請遠離資訊提供者的無情殺戮場,為自己保留下清靜的投資思考空間,若捨此而不為,終將使自己成為惡毒掠奪者的鮮美獵物。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scovery頻道有句經典名言:「物種會自己找出口以延續其生命力」;西方世界也有句激勵人性堅持不棄的名言:「當人生之門關閉,上帝會再為你開一扇窗」;中國則以「柳暗花明又一村」形容絕處逢生之理。

物種如此,人生亦如此。當人生的缺口過大,一股平衡的自然力量,總會將之拉回正軌。反應人性的股市何嘗不是如此,當多頭飆升至極致,空方心魔悄然壟罩市場;而當空方悲情至極點,多頭希望種子也悄悄萌芽。

股市就在「否極泰來」與「樂極生悲」中永無止盡的多空循環。股市多頭永遠是超漲,空頭極點也必然是超跌,多空過度偏離,股市的「缺口」過大時,股海中出現的自然平衡力量,多頭稱之為修正,空頭稱之為反彈。

股市中的缺口理論,大家率先想到的必是K線的「跳空缺口」。

一般K線缺口出現在日K最多,周K次之,月K線則極罕出現缺口。缺口是否回補見仁見智,但台股以往的跳空缺口幾乎全部補齊則是不爭的事實,也顯示股市中無名的自然力量。

K線的三種缺口分別為:

1.突破缺口:通常發生在一段整理時間後,空方或多頭籌碼消化殆盡,多空一方擺脫另一方糾纏。如果帶量突破就是一個強烈的的買訊或賣訊,代表一段新趨勢的開始。

2.逃逸缺口:一般出現在指數快速漲升或下挫趨勢的中途階段,故又稱為連續缺口,多頭時期代表空方認輸或空手回補。

3.竭盡缺口:代表一段趨勢的尾端,多方或空方後繼無力,股市將出現轉折或陷入整理,缺口也會快速回補。島狀反轉就是由一組竭盡缺口與突破缺口組成。

其他技術指標也常出現缺口:

1.K值與D值的缺口,當股市經過一段時間的急漲急跌,K值與D值的缺口(又稱開口)擴大,股市就會修正過大的缺口,而KD值在高檔或低檔缺口收斂,常代表長期底部的曙光或頭部的警訊。

2.指數與平均線的缺口,稱之為乖離率;當指數偏離中期平均線太遠(±12%-±20%),股市自然修正的力量將非常巨大。

3.短天期與中天期乖離收斂之際,也常是短線拔檔修正之時。

除了技術面缺口理論,經濟指標中的貨幣供給也有缺口理論。經濟學大師凱因斯在巨著中提到,貨幣持有的三種動機為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及投機性動機,股市投資屬於其中的投機性動機。

在央行的貨幣指標中,M1B活期性存款最具代表性,而一般國人的資金不是放在M2的定存,就是在機動性的M1B,資金在兩者之間移動,M1B-M2造就了筆者所謂的「貨幣缺口理論」。

1.當股市大漲、市場樂觀之際,資金放在M2定存好像呆子,於是定存甚至放在保險櫃、床底下的錢都拿出來,M1B成長率飆升,與M2正缺口擴大,筆者稱之為「貨幣貪婪缺口」。

貪婪缺口的極限就是資金封頂的時候,資金行情也將出現竭盡缺口。反之,當股市悲觀之際,「現金為王」言論充斥市場,大家死命將資金往定存擠,M1B與M2負缺口擴大,筆者稱之為「貨幣恐懼缺口」,恐懼缺口的極點也是股災入市之時。

2.1985-1991年金錢遊戲期間,貨幣恐懼缺口從1985年的負13.55%,一路飆升至30.56%的貪婪缺口最高記錄,股市泡沫破滅後,貨幣恐懼缺口也回到保守的負21.37%最低水準,台股1萬2,682與2,485點,就是貪婪與恐懼缺口的歷史見證。

3.1992-2004年期間,貨幣恐懼缺口出現四個低點,分別是1993年波灣戰後的負1.5%、1995年兩岸飛彈危機期間負10.9%、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負10.6%,及2001年網路泡沫的負10.77%。

貨幣貪婪缺口也出現四個高點,分別是1997年股市1萬256點時的8.68%、2000年1萬393點時的10.79%、2002年6,484點時16.6%,及2004年7,135點時的14.9%。

4.2004-2007年期間,由於兩岸關係緊張、朝野惡鬥,導致每年平均兆元資金嚴重外流,M1B年增率從來不曾逾10%,M1B-M2缺口呈現失真的窄幅整理。

5.2007年後,金融海嘯時大家死抱救命錢,貨幣恐懼缺口於2008年11月及12月到達最低的負8.6%,也幾乎是股市最低4,000點之際。

今年6月,M1B年增率已到達過熱的17.03%,貨幣貪婪缺口擴至8.88%,遺贈稅調降與兩岸和平紅利加持的台股,資金行情會讓貪婪缺口飆到歷史的30%嗎?

股市噴出時,市場總是有千百個理由持續貪婪,股市崩跌之際,市場也是有千萬個理由持續恐懼,也許「貨幣缺口理論」正是擺脫貪婪與恐懼的一帖苦口良藥。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失業率意外降低至9.4%,優於市場預期,歐巴馬隨即樂觀表示他的團隊已經讓美國經濟免於陷入更大的災難,且景氣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同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也指出,由於就業市場改善,美國這波經濟衰退可能於7月宣告結束,經濟已經出現綠芽,預期第三季經濟成長有機會由負轉正。

美國經濟指標觸底彈升與企業財報錦上添花,成為美股頻創波段新高的主要推手,然而上半年由於過度悲觀的氛圍,無論對總經數據或企業獲利的預估皆過度保守,如今,在強勁的資金潮推動下,股市因財報報喜而看回不回,正是反映市場從絕望到希望,從悲觀到樂觀後的激情演出。

然而,一旦消費引擎熄火,經濟復甦力道趨緩,股市又因基期提高和過度期待而出現漲多之後的回檔修正,投資難度將會相對提高。

占美國GDP比重高達七成的民間消費,儘管政府增加移轉性支付與實施減稅,但第二季對GDP的貢獻仍由前季的正成長0.44%驟降至負0.88%,其中以耐久財衰退最大。美國七月ISM服務業指數也意外下滑至46.4,加上持續請領失業金總人數仍攀高,預期未來失業率仍有跨越10%的疑慮,而就業市場的疲弱更加壓抑民眾實質購買力。

此外,近期美國房市因建商投資保守,供給不再大幅擴增,但住宅市場能否改善卻仍未可知,而金融業因高逾放比而提升授信門檻,將導致商用不動產需求持續疲弱與投資客進場意願低迷,房市見到的曙光依然微弱。

受到金融海嘯侵襲,美國電子IC大廠資本支出萎縮,紛紛轉單亞洲國家,以提升毛利率,加上新興市場需求增溫,製造業庫存回補的帶動,企業的財報因而表現更加亮麗。同時,台灣電子大廠因具製造成本的競爭優勢,上下游供應鏈完整,資金也較寬裕,反而成為這波美國科技廠釋單的主要對象,台灣科技股在庫存回補與訂單移轉下,全球市占率得以提升,本益比隨之調整,電子股股價自然呈現大漲。

台股上半年題材雖聚焦於兩岸開放,但實質效益並不顯著,歐美景氣興衰攸關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能否恢復成長,庫存回補雖能啟動經濟復甦的引擎,但是勞動市場若持續惡化,將會澆熄終端消費需求的動能,經濟成長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將會受到質疑。此外,出口、企業投資與工業生產仍是景氣復甦的關鍵,千萬別因為颱風過了,就忘了豪雨也可能帶來災害。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全球經濟十年來遭逢兩大泡沫荼毒,一次是千禧年的網路泡沫,另一次就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泡沫後經濟大衰退、產業大蕭條、股價大崩跌,是從未改變的宿命戲碼。

經濟大衰退後何時再起,是全球矚目焦點,經濟學家、財經官員、企業大老、甚至市井小民都有各自一套說法。景氣循環有歷史背景、有專業素養,不是隨口說說而已。

2000年網路泡沫,台灣的季GDP從2000年第一季的正8%,下滑至2001年第三季的負4.6%才見底,2001年4月份台積電的法說會中,董事長張忠謀說春天的燕子回來了,華通董事長吳健則說看到一群吵雜的麻雀,開啟多位產業大老,以動物預測景氣回籠的有趣譬喻。

但事實上,那波景氣衰退直到該年第三季才落底,台股從當年5月的八千多點,重挫至9月的3,411點。台積電股價也從5月的90元,腰斬至10月的43.6元才落底,可見景氣預估難度之高,就連企業主也會誤把「迷途的燕子」當成春燕,把「吵雜的麻雀」當作報春的知更鳥。

噩夢初醒的金融泡沫,台灣季GDP從2008年第一季的6.25%,大幅衰退至2009年第一季的負10.24%,刷新台灣景氣50年來的最大衰退記錄,台股也從9,000多點,重挫至3,955點才止跌。

於是社會賢達人士又拿起水晶球透視未來,有別於2000年以動物比喻景氣,此次大家則化身文字符號專家,雖然文字符號較動物容易描繪,但對景氣的看法依然撲朔迷離莫衷一是。

首先,我們來看幾位國際重量級經濟學家的觀點。曾任美國國家統計局長的哈佛大學教授費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7月初提出美國經濟將呈「W型復甦」,2010年初恐面臨第二階段衰退,景氣走的是比較劇烈的翹翹板狀。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席勒(Rob rt Shiller)5月底時預測英國經濟將重演W型衰退,他以夫妻口角妙喻:「你不知道妻子吵完架沒?舊帳會不會再被翻出?」

「新末日博士」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Roubini )7月底預測,高赤字、高利率及高油價,將使全球經濟呈現W型衰退(Double-dip recession),即在2010年底或2011年全球會再次陷入衰退。

此外,包括英國經濟學人雜誌(EIU)、世界銀行副總裁林毅夫、野村研究所辜朝明等,也預估全球經濟為W型復甦;摩根史丹利亞洲區總裁羅奇(Roach)也警告,景氣突然顯露復甦後,可能再度大幅退。國內部份,經建會預估台灣經濟景氣為長U型,前政院委員朱雲鵬則預測是「魚鉤型」,寶華經研院梁國源院長則提出「半V型復甦」,中研院研究員吳中書則說是「淺碟型」復甦。

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預測景氣左半邊為V型,右半邊為上上下下的往上斜線,不過市場較關心的是張董對半導體及台積電的看法,而非轉換為經濟學家角色;矽品董事長林文伯更在股東會上說,「中國訂單淹台灣,台灣股市上萬點」,顯然已化身為股市分析師。

去年市場尚充斥極度悲觀氣氛,大部分經濟學家都以L型或長U型解釋本波景氣,筆者依中外歷史泡沫經驗,在去年底提出W型或N型復甦的淺見,與多位國際經濟學家今年提出的見解不謀而合。

W或N型復甦的第一波,通常多是由資金啟動,包括各國央行大力降息,超跌的資產價格吸引資金進駐。此次各國政府史無前例的振興經濟,財政政策規模彌補部分民間投資與消費的退潮,廠商獲利成長仍有限,所以海嘯後第一波補庫存行情,定位為資金帶動無利潤或低利潤復甦期。

然資金行情還是有其極限,實質復甦仍有等待民間自主性投資及廠商利潤回升。

為什麼台灣可望呈現N型復甦?台灣經濟主要依賴傳統的歐美訂單,及新興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帶動,亞洲開發銀行日前表示,東亞經濟為V型復甦,包括中國、南韓、印尼、越南等東亞經濟,GDP將從今年的成長3%,明年倍增至6%。

尤其,中國今年首季GDP為6.1%,第二季躍升至7.9%,第三及四季預估分別為8.5%及9.5%,中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四個月高於榮枯點的50,中國的採購團及陸資陸客來台,對台灣經濟具拉升作用,中國的V型復甦及歐美的W型或U型復甦,將架構出台灣的N型復甦,N型復甦的第二個底,將高於W型復甦的第二個底。高盛證券亞洲科技主管近日提出2010年科技股將是「N型」走勢,似乎呼應筆者的觀點。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爆發已歷二年,經濟陷入衰退也逾一年半。在近代史上,這次的經濟危機實僅次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至今絕大多數國家仍未能脫離衰退。在各方因危機以及衰退感到驚恐、悲觀,轉而互相責難、追伐罪魁禍首的同時,這場危機也給了全世界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並為未來可期的榮景預做準備。

經濟危機實非大眾所願,一旦發生往往災情慘重,輕則百業蕭條,重則民不聊生。因此世界各國無不戮力避免災害發生。但無論再怎麼努力躲避,經濟的榮枯循環仍然不斷上演,不同的只有時間的長短與損害的輕重。這就好比森林火災,即使準備周全、防範嚴密、巡防員勤奮巡山、遊客不亂丟菸蒂與不違規生火,但星火燎原的事件仍時有所聞。

森林火災為大自然生態的一部分,多發生於乾季以及夏季,祝融所經之處,盡是一片斷垣殘木,滿布焦土與木炭。灰燼中,原本因樹繁葉茂而受到層層阻隔、難以穿透的日光,開始普照大地,灰燼與焦炭變成有機質與養分肥料,孕育滋養著新一代的嫩苗;原本受到大樹屏蔽,難以伸展的物種,終於有機會在開闊的視野中發展茁壯,未來這些新苗或將長得比先前倒下的參天古木還要來得高挺。森林大火,固然是危機與災難,但同時也預告著轉機與新生,對比之下,經濟危機與衰退似有異曲同工之處。適度的森林火災清除了既存的僵固格局,而經濟危機也提供人們一個除弊與創新的機會。

無論是遭世人非議的雷曼、發展耗油車而招致重整的通用汽車,以及其他眾多因各種原因陷入倒閉或重整的企業,都因景氣急轉直下而被赤裸裸地揭露出來。設若經濟不出現危機,這些企業原有的不適做法將隱藏在榮景裡,成為經濟無法提升到更高境界的包袱。當這些包袱積非匯聚,終有一天引爆下一波的危機,此次的次級房貸事件即為著例。類似的瑕疵不知凡幾,若是沒有本次的危機使之提前公開,遲早也會變成下一個次貸。

這次經濟危機,使得隱藏在繁榮裡的瑕疵與失敗決策逐一暴露於眼前接受檢驗,也給世界各國以及企業領袖與決策者一個絕佳機會,思考問題的根源,並迫使他們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也給他們機會能趁機大刀闊斧地做出必要的改變與調整。

值此危機時刻,決策者的領導能力顯得格外重要,領導人的負擔以及責任也更為加重。相對於經濟情勢良好時,決策者只要不犯大錯,也能小有成績,但是面對危機以及危機後的轉機,需要的是一流的領導人物,運用有限的資源以及遠見,帶領群眾以新的面貌一起向前。尤其是在陳疴弊病最容易浮現的危急時刻,領導人還必須面對舊有勢力或既得利益全力抵抗真相的揭開。

但是,要使一個領導者真正成熟,也需要危機來考驗。電影「獵殺U-571」中的副艇長,雖然資歷完整具有潛力,然長官認為他未經嚴厲的磨難,尚不足以獨當一面。而在搶奪U-571的任務中,由於艇長陣亡,危機中他臨危受命,歷經生死存亡的歷練,終於成為屬下忠心跟隨的領導者。正謂江山代有人才出,亂世出英雄。

在這一波金融海嘯似乎已經開始逐漸離我們而去、經濟景氣曙光乍現時,最重要的正面思考是,除了應繼續徹底地檢視先前的缺失外,尚應戮力研發創新以厚植自身的實力,爭取在復甦後成為有力的參與者。而國家領袖與企業高層是否能帶領人民與員工,發掘並利用危機中的轉機,關鍵就在於領導力。革新機會稍縱即逝,各界領導人士實應及早做好準備。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理上企業評價的方法有很多種,縱使相同的評價方法,也會因選擇不同的參數,而產生不同的企業評價。

因此,真正合理且被客觀接受的價格自始便不存在;它往往因人而異、因環境而變遷。懂得企業評價精髓者,會堅守清楚可見的邏輯思考原則,並給企業一個相對合理而非絕對合理的價格。

在「Profits Without Panic」(Jonathan Myers著,中譯本《投資可以很理性》)中有段話:「價格的不同,是因為你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而主觀的做出決定。除了基本面分析外,心理上你對所有關於這支股票資訊或新聞的反應過度或不足,都會影響你對股票價格的認定。…隨著許多投資人都會做出類似的行動,任何時間點上,股票都絕對不會在理論上最合理的價格被交易,真正的成交價格,將會是市場所認定的價格。」

投資人應在相對合理價格與市場價格間追尋、等待一個自己可以承擔投資風險的價格出現,然後再用時間與耐心等待獲利點的出現。除非,真正影響企業評價的因素出現改變,否則,縱使天塌下來,都不要輕易改變!

等待買進點出現要別具耐心;等待賣出點出現前,更要具耐心與信心。

因為大部分的短期股價預測都是瞎猜,所以你根本不用在意。自己也不用去猜明天會漲或會跌。只要知道市場有那些愚蠢的人今天做了那些事就好了。你只管等愚蠢過頭的人做錯事再出手還不遲。

華倫‧巴菲特曾說:「對我而言,股市根本不存在,它只不過是在證明是否有人做了什麼傻事。」

股市的存在只是因為要提供股權資產擁有者,一個當他需要資金時,可以變賣手中資產的地方而已。對專心於企業經營且擁有高比例股權者而言,股價短期變動並不是他們關心的重心,他們真正關心的是公司賺錢的能力。

如果我們要想從股市賺到比大股東更多的報酬(事實上並非不可能),唯一的方法便是站在大股東或經營者的立場去做投資思考,並且在市場一堆人瘋狂把股價追捧如天高、殺低如敝屣時,正是我們出手賣出及買進的良機;因為,此時大股東或經營者若是股權夠透明,他們買賣動作便要受主管機關法令限制,而一般投資人往往卻可自由進出,如果你夠聰明,此時便可打敗大股東或經營者的投資報酬。

然而,想要超越大股東的投資報酬者,請先將投資思考站在與他們同一邊,否則,一切後續的事都免談!因此,市場價格不是合理價格又何妨?它更不會是你心目中的價格!有的話,充其量只是一種巧合罷了!

投資者應學會尊重市場,不與市場趨勢對作,縱使股價已明顯脫離公司基本評價;但其同時也應學會利用市場,利用市場過度偏離造成的絕佳機會,以高度耐心等待市場真正修正力量的產生。修正市場過度偏離情況只有靠耐心,時間會是多久,無人可知;只有具高度信心與耐心的人能從中得到好處。

市場每天、每刻都在波動,上市公司的價值卻不會迅速改變。投資是一種以靜制動的哲學,市場下一刻會往何處無人可知;但卻應知道市場行情過度波動時,自己應該做出如何因應。當心中沉靜時,便可以清楚看到市場發生多少瘋狂的事,獲利機會也隱藏在其中。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直接帶你進套房。」這是台灣耳熟能詳的股市名嘴名言,彷彿跟對一個好老師,股票投資人就能輕鬆賺到錢。但問題是,投資人為何需要一個股市老師呢?所謂的「股市老師」,又是指什麼呢?

事實上,查遍國內金融法規,並沒有「股市老師」一詞,唯一官方有頒發證照,並給予認證的所謂股市老師,應該是所謂的「證券投資分析人員」與「投信投顧業務員」證照。

其中,由於2007年起,金管會在《投顧事業人員資格管理規則》中增訂實施「股市老師條款」,規定在傳播媒體如電視、廣播等分析股市行情的人員,應取得證券分析師證照。

換句話說,過去只要擁有投信投顧業務員執照者,就能在電視上當「股市老師」,為投資大眾指點迷津,而近年起,只有擁有證券投資分析人員(證券分析師)執照者,才有辦法上傳播媒體扮演起帶進帶出的股市老師。

雖然法規限制較為嚴格,讓「股市老師」多了一個緊箍咒,目的在嚇阻不肖業者利用名嘴光環來騙吃騙喝。但認真思考起來,如果世界上根本沒有「股市老師」的話,那麼,任何證照的加持或限制,又有何意義呢?

讀者乍聽此言,可能會覺得有點莫名奇妙,因為主管機關立意良善,希望透過證照化來讓「股市老師」的名實相符。但我想強調的是,「股市老師」本無所有,又何來正名化之有?

這就好像佛經上所常比喻的,龜無毛、兔無角,如何能透過考試讓「龜毛」、「兔角」正名化呢?

一般人所認知的「股市老師」,無非就是那種能夠掌握大盤或個股高低點的技術分析老師或解盤老師。但仔細去檢閱相關證券證照的內容和意旨,並沒有相關的指涉:

首先,在「投信投顧業務員」證照上,投顧事業管理法規定,於投信投顧業提供證券投資相關研究分析意見、投資建議或出版、投資分析活動或講授、全權委託業務等,都應該先取得投信投顧業務員資格。

其次,在「證券投資分析人員」證照的簡介上指出,證券分析師在證券金融行業裡,扮演相當重要的一個角色,針對國內證券投資市場進行研究分析之外,也提供投資人一些適當的投資分析,引導他們找出正確並符合自己需求的投資方向。

又根據投顧事業管理規則規定,從事投顧業務之人員,要擔任主管或上媒體對外表示意見所須具備之資格條件,就是須具有證券分析人員之資格。

查以上證照申設的目的,無非就是希望透過政府的證照化,讓提供一般大眾之投資建議與諮詢的金融證券從業人員,能夠取得一定門檻的專業資格。

那麼,所謂的「證券投資相關研究分析意見」、「投資建議」與「引導投資人找出正確並符合自己需求的投資方向」,指的是什麼呢?是指分析各類技術指標,以帶領投資人避開高點套房,並成功進駐低點天堂嗎?

我們仔細去看「投信投顧業務員」與「證券投資分析人員」的考試科目,前者考的為投信投顧相關法規、證券投資與財務分析、證券交易相關法規與實務,後者則為證券法規(含投信投顧相關法規及職業道德規範)、會計及財務分析、投資學、總體經濟及金融市場(含產業經濟)。

在這兩張證照的考試科目中,哪裡有一科考到技術分析?哪有一科在檢驗從業人員在股市裡的帶進、帶出能力呢?

如果一般人所認知的「股市老師」是相當於證券技術分析人員,負責解盤與教導投資人避開股市高點套房,並達到「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直接帶你進套房」之功能的話,那很抱歉,國內查無此證照。

正確來說,所謂透過證照化的證券專業人員,其所能給予的投資建議是指什麼呢?答案應該是…提供投資人有關證券市場的相關金融法規、有關上市櫃公司的基本財務分析,並提供投資人個別的資產組合建議,最後,再加上宏觀的總體金融經濟或產業經濟分析。(充其量只在投資學裡的一小部分)

相關證照,哪有一個地方是在考技術分析能力呢?可是取得相關證照的證券從業人員,卻從此鯉躍龍門、無所不通,在電視上講起波浪理論頭頭是道,拿起筆在K線圖上劃起頸線、壓力線、頭部、底部,精彩生動,栩栩如生。

但問題是,這些技術分析是真實、客觀、能科學化驗證的嗎?如果不能,而只是一種猜測,或者勝率較高的猜測,這不如同在賭場上,有人用精確的數理模型在幫賭客計算牌面大小的機率,並希望賭客付費收看嗎?

更要命的是,帶進、帶出型的股市老師,本不為真,但卻因為投資人信以為真,紛紛付費加入股市老師所帶領的股友社,竟讓假戲真做,成了喊漲喊跌,易如反掌的名嘴、名師。

事實上,股友社形同賭場上的包牌作風,因為籌碼全被鎖住了,自然讓股市老師呼風喚雨,要某支股票漲就漲,跌就跌,神通廣大,神準無比,而說穿了,何嘗不是騙局一場呢?

我常常覺得,世界上最大的迷思,就是投資人眼睛常常看到別人都如此做,就見怪不怪,把投資怪象正常化,並認為政府加上法規限制以後,股市老師可以改邪為正,協助投資人做出良善的投資建議了。

殊不知,所謂投資學上的投資建議,是指什麼呢?是指根據投資人自身的需求、財務狀況、資產情形與投資目的,給予適度的諮詢和建議,哪裡有一點是人人皆可套用的明牌或進出場時點呢?

世人認假為真,相信有一種能協助投資人正確掌握股市進出場時點的股市老師,卻不知道,真正的專家是要能幫助與引導投資人,去建構一套符合他自身需求的投資方向。

指鹿為馬的老師太多,直指人心的良善專家太少。如果投資人沒有回歸基本點,認識清楚投資真相的話,那再多的證照也不足以正本清源了。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儘管多數企業追求「永續發展」,但真能永續者,幾希矣。

本文將提供國內企業一個新的思考視野:企業若能在成長策略中,採用「雙核心架構」(dual core)── 同時做好「營運管理」和「資本管理」這兩件至關重要之事,不但能延壽續命、價值更能不斷成長。

國際企業中,「營運管理」和「資本管理」兩者兼具、成果出色者,當屬華倫˙巴菲特領導44年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而奇異(GE)、寶鹼(P&G)、艾默生電器(Emerson)亦不惶多讓。他們都在企業的成長策略中,強化了一般公司所缺乏的另一成長核心:「資本管理」,透過多元控股,享有更多成長動力,而得以安渡景氣榮衰,在變動的世界中,不斷演化成長。

本文將針對兩個主要的議題:「什麼是『雙核心架構』?」,以及「實踐『雙核心架構』的企業典範」,分為〈上〉、〈下〉兩篇,來做探討,俾使國內致力於事業永續發展的企業主,從中獲得實踐的啟發。

對於每一個企業的創辦者來說,在創立公司之初,除了一份對於事業的願景之外,內心期望的,必然是企業能夠「永續發展」。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惠普的創辦人,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爾德(Dave Packard),兩人就在一間狹小的車庫,發明、再發明,形塑著名的「車庫文化」;或者郭台銘創辦鴻海時,在土城擘劃其事業的前景,多年後,終將其事業,推展到全球。

但是,世界上多數的企業,是否一如其創辦之初所希冀的那樣,達到永續發展呢?

真相,要讓人打破幻想。

根據統計,西方企業的平均壽命,24年;而日本企業則較長,30年;而台灣企業,平均壽命13年。

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習中心的理事,艾瑞˙德˙格斯(Arie de Geus)於《哈佛商業評論》專文「活水企業」(Strategies for Growth)指出,總結企業的創設率、陣亡率、和企業總數,整個北半球的企業的平均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遠低於20年。

這個年數,距離「永續」,有一段非常遙遠的距離。

■外憂!台灣企業面臨「資源有限」的挑戰

尤其,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企業更普遍面臨「資源有限」景況。

首先,是台灣的企業,高度仰賴出口。然而,根據財政部的統計,今年(2009)一月出口值123.7億,較去年同期減少44.1%,創下史上最大的減幅,許多企業已難度寒冬。

其次,是內需市場有限。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最新數據,台灣人口目前為2306萬人,幾乎長年以來,都維持這樣的水準,換言之,整體市場規模,成長有限。

前兩個問題,是在「資源有限」上;卻還有第三個問題,出在台灣企業本身的資源配置上。

■內憂!剩餘資源運用不良

一般來說,台灣的企業,多在營運狀況好時,將多數的盈餘,配發給股東。一方面固然讓投入資本的股東回收資本、樂開懷。但是,潛在的隱憂隨之而來:未能將剩餘資源,轉化為有利未來發展所需的資本,一等到企業營運狀況有變時,缺乏抵禦寒冬的柴火。

遇到前景不明時,資本不足,只好黯然退場。

前述「資源有限」、「剩餘資源運用不良」的狀況,使得台灣企業,在追求「永續發展」的目標時,更形艱難。台灣企業面對此一形勢,更需要有一套能夠善用本身資源、擴大版圖的策略。

此一策略,稱之為「雙核心架構」(dual core)。

■「雙核心架構」,跳脫原有事業的生命週期

雙核心的意涵,來自於「營運管理」和「資本管理」,這兩件企業內部最重要的工作,必須兼具。一般企業,通常只把焦點放在營運管理,遇到突發狀況時(例如SARS、金融風暴),只重營運管理的企業,很容易措手不及。

下圖「事業的生命週期」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一般企業來說,在原有事業之外,運用資本管理、做好規劃,是必須的。任何事業,都有其生命周期,猶如人的壽命一樣,透過充分運用本身資本,持有其他事業的股權、而能合理享有其經濟盈餘的部份,這是跳脫原有事業生命週期,延壽續命,在世界的變動中,不斷演化成長的關鍵。

而最佳的情況當然是,原有事業在良好的策略下,也能不斷演化,突破既有的生命週期,永續成長;而資本事業相輔相成,共同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

■專才出身!多數企業主未具備資本管理的能力

企業主能否妥善管理企業資本,對於能否永續發展,絕對是重要課題。

巴菲特就曾以其管理波克夏的經驗,有感而發表示,許多人都因為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例如行銷、製造、工程…,特別突出,而成為公司的領導人,但身處其位時,才發現:自己並不具備資本配置的能力,不了解應該如何處理企業營運所產生出來的額外資金,不曉得如何做、才能把其長期效益發揮到最好。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急迫性,不容小?!試想,一家公司若每年保留盈餘,佔淨值10%,10年後,企業主就要負責配置該公司60%以上的新資本。

巴菲特指出,許多企業主或執行長,經常會向部屬、企管顧問、或投資銀行求援,以補其不足。但因為不了解企業資本管理的真正意涵,反而產生了許多並不明智的資本管理決策,徒然消耗企業的資本於無益,無疑是「請鬼拿藥單」。

以下是觀察世界上成功運作「營運管理」和「資本管理」的企業,提供一個正確的企業資本管理思維,作為企業主的參考。

■企業主的必修課:資本管理

企業進行資本管理,有一些特別重要的區別,是需要先建立的:

一.基於「自由現金流」的運用

這是企業可自由配置、有充分餘裕的資金,而非調度用來做Parking(停泊)的短期性資金。

二.與「業外投資」、「財務操作」不同

投入資本的依據,均須基於價值研究(Valuation)的原則,即著重在事業個體在未來所能產生的經濟盈餘。而非如股票操作、基金投資那般,著眼在短期股價或淨值的漲跌,僅賺取「買低賣高」的差價

三.互助合作、維持事業個體的獨立運作

這一點尤其重要,許多人或者認為:「企業的資本管理,既非股票或基金的投資,那麼是不是所謂的『策略性併購』或『策略性投資』呢?」

並非如此!企業的資本管理,並非為追求「整合後的綜效」:即「擴大市場」或「降低成本」兩大策略性併購的典型目標而進行。例如,鴻海集團在近幾年的急劇擴張,就是「垂直整合、左右延伸」下的結果。

企業的資本管理,不同於策略性併購所強調的「整合」(多數被併購對象,成為消滅公司,不復存在),反而具備以下兩個特質:

1) 「信賴與授權」的合作關係

投入資本至該事業,是由信賴「原始經營階層創造價值的能力」而出發,透過資本的配置來尋求更多事業創造價值的能力。因此,持有股權,一起共享該公司管理階層所創造出來的成果。

這裡和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有很大差異。一般私募股權在進行收購時,傾向把原始的管理階層撤換掉,並派自己的「改造團隊」進駐,將各事業體改造後以更高價分割出售。而資本管理則著眼於該事業體已有優良的體質,而原有的經營團隊,更是企業價值中不可分割的一環。

2) 維持事業體之間的「獨立」

各事業體之間,由原始的管理階層,並維持獨立的運作營運,因此,不需要另有營運流程和企業文化間,整合的漫長過程。

何以資本管理,要與強調綜效的「策略性併購」有所區隔,原因在於,策略性併購的難度,遠比一般人想像高太多。

■策略性併購後,90%企業未盛先衰!

對策略性併購來說,整合,是重要關鍵。

曾擔任藥業巨擘史克美占公司(SmithKline Beecham PLC)執行長的楊˙賴區利(Jan Leschly),在一場以併購為題的圓桌會議中指出:「兩家事業是否具備順利整合的基礎,是『策略性併購』成功的前提。」

然而,所謂「綜效」,往往並不如預期般出現。

專司併購的美國企管顧問大衛˙哈定(Jeffrey Krug)與泰德˙羅斯(Ted Rouse),於2007年《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文章〈誰把人才併掉了?〉(Human Due Diligence),提出其研究觀察:許多企業除了在併購案中,往往大量流失被併企業的人才,就算留下來,往往因雙方決策風格有所差異,而陷於內鬥,使得策略性收購預期中的「綜效」,大打折扣。

根據該篇研究,合併案完成後第一季,近66%的公司會喪失市場佔有率;到了第三季,這個比例竄升到90%。

更何況,對於一般企業來說,並沒有額外的管理團隊,得以進行策略性併購;而企業文化的整合,更是曠日費時(不免讓人想起,BenQ併購德國西門子手機部門後,其管理團隊疲於波奔,試圖調解兩家企業文化差距甚大的漫長過程!)

也因此,企業進行資本管理時,並不為收購後那美麗卻不可預期的「綜效」而行動,而必須在「企業價值確實值得」的前提下,挹注資本、持有股權,並由原始經營團隊運作、保持事業的獨立營運,反而能帶來長期價值的提升。

 
波克夏˙哈薩威公司,是一個極佳的範例,可以說明實踐「雙核心架構」帶來延壽與成長。

1948年的波克夏,是一家業務鼎盛的紡織廠,擁有十幾座工廠,一年創造的利潤高達1800萬美元。只是,受到其他國家紡織同業的低價侵襲,波克夏自1960年代,業務量開始萎縮,1964年,只剩下兩座工廠,淨值僅剩2200萬美元。

此時,巴菲特看準其低廉的股價,以及該公司每年仍能產生一定規模的現金,屬於「雪茄屁股」型標的,於是自1962年開始大量買進波克夏的股權。

3年後,巴菲特取得巴克夏的控制權。

■入主之後,發現業務衰退程度,超過想像!

1965年,巴菲特入主波克夏˙哈薩威公司。

但他卻發現自己得面對一個事實:公司的紡織業務已經日薄西山,岌岌可危,競爭力根本無法與國外低成本的對手抗衡,業務衰退的程度,遠超過想像。

巴菲特相當懊惱,卻也得苦思突圍之道。

而後,巴菲特運用其「企業價值研究」的能力,再加上波克夏營運中的現金流,開始為波克夏轉型為「資本事業」的型態

■轉型為「資本事業」的型態

漫長的44年過後,波克夏已經脫離了一般人對傳統產業的定義,它不再是一家紡織廠,而成為一家涵蓋「資本」、「事業」雙重型態的企業體,也是巴菲特口中「從棒棒糖到組合屋皆有銷售」的多元控股集團

從雙核心架構來看,營運管理部份,該集團擁有完全擁有控制權的事業,包括喜事糖果、克雷頓房屋、班傑明漆業……總計達67家以上的企業,各自獨立運作;資本管理部份,則是持有部分股權的事業,依持股比例、一樣享有該企業每年創造出來的經濟盈餘,這些企業,包括可口可樂、華盛頓郵報、奇異、富國銀行…等。

其成果,可以從波克夏每股帳面價值看出來。該公司從一開始的19美元,在44年間,成長到70530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20.3%(一般企業每股盈餘年複合成長率達7.1%,就算是成長型企業,波克夏的成長速度,幾乎是「成長型企業」的3倍!)

根據嘉鼎研究團隊的分析,波克夏在營運管理、資本管理,各佔該公司成長動力的比重,約為60:40,意即,波克夏的成長動力,來自於雙核心均衡發展的結果

■巴菲特如何為波克夏進行資本配置?

巴菲特的作法是這樣的:充分授權事業的經理人,擘劃其版圖,並檢視其經營成效,也因為巴菲特擁有旗下事業的多數股權,可以直接管理其資本,因此集團中的經理人保留其來年所需的資金後,便會將多餘的資金,上繳給波克夏總部,而由巴菲特進行最重要的工作:資本配置。

巴菲特會將這些資金,轉化為資本,在初級市場(即未上市企業)和次級市場(股票市場)中,透過價值研究,尋找他認為「值得長期擁有」的事業。而一旦投入資本之後,巴菲特關注的是事業組合的經營成果,以此來判斷投入是否成功,而非事業每天或每年的股價變化。

在企業的資本配置上,巴菲特有其獨到的哲學。波克夏長年不配發股利給股東,因為巴菲特認為,配發現金股息給股東,有其缺點:一方面,這現金股息是要被課稅的;另一方面,股東拿到了錢,還是要找其他標的投入、才能創造價值,一出了差錯,就可能形成「再投資風險」。

所以,巴菲特寧可保留起來,為股東找尋資本上更好的運用之道。由成果來看,這對於股東來說,反而是一種更為負責的作法。

波克夏之所以能在44年來,無論規模、價值都能不斷成長,有很大的原因來自於「營運管理」與「資本管理」,兩種成長動力相互加乘的作用:透過資本的投入,收購、長期持有更多優良事業體的全部或部分股權;優良事業體產生的盈餘,得以不斷投入進行資本管理,形成極佳的循環,不斷提昇產生價值的能力。

■艾默生電器:屹立百年以上,資本事業的另一典範

除了波克夏之外,還有非常多的企業,也是以「雙核心架構」來運行。例如奇異電器(GE)、艾默生電器(Emerson),也都透過轉型為控股公司,而能獲得更大的成長。

以艾默生電器(Emerson)為例,該公司自1890年成立,原本以製造電機和風扇起家,在良好的資本管理下,目前已是《財星》評選的全美大型企業第94強。

該公司總部目前控股包括五大種類的事業。其中,可視為其本業的「電器和工具」僅佔營收的15%,其餘,皆來自於「環境技術」、「網路能源」、「流程管理」…等資本事業。

艾默生的總部,如何運行這個總資產達210.4億美元的企業呢?由於各事業的特性,都不相同,因此該公司授權各事業制定其營運策略。而在資本管理上,總部統合財務、資金、資本配置的工作,並結合甲骨文軟體公司的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提升資本效能。

營運管理和資本管理兼具,使得發源於美蘇里州聖路易市的艾默生電氣,目前已是橫跨美、歐、亞、非的百年企業。

■轉型為資本事業,超越景氣循環

以過往而言,台灣的企業,則多往「財團化」發展,欲以財務操作、擴大集團的規模。然而,反而危及了永續發展(例如力霸集團,即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對於正積極尋求突破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來說),透過「雙核心架構」:把企業最重要的兩項工作,營運管理、資本管理,做到極致。透過多元控股,將本身餘裕的資金,加以「資本化」。

假以時日,便能由原有事業、轉型成為資本事業的格局。而目標是讓資本管理,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貢獻度,達到50%以上。

那麼,無論產業榮衰或景氣變化,都能固若金湯,猶如大樹於風雨之中,屹立不搖,乃因其根基穩固,而能開枝散葉。

企業,亦如是。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月2日美國公布6月失業率上升至9.5%,創26年來新高,非農業就業人數減少46.7萬人,都超乎預期,反映在美股當日重挫逾2.6%。從股戰觀點,台股投資者一定要從霧裡看花中脫身思考,投資底座才能穩如磐石。

就業數據不理想確實顯示美國經濟不佳,但是失業數據向來是總體經濟中最後落底者,在投資思考上一向不是重點,加上非農業就業人數的減少在元月衝到74.1萬人高峰後,目前下降速度已在放緩,而且從兩項製造業先行指標ISM製造業指數(每月第一個營業日發布)與耐久財訂單的連續月份轉好,美國經濟衰退已逐漸退去。

ISM指數是象徵製造業景氣榮枯的最重要數據,是直接調查全美50個州21個產業、超過250家產業公司的採購經理人對往後7、8、9三個月看法所得出。6月份ISM製造業指數上升至44.8,連續第六個月上揚,是2008年9月以來新高,雖然尚未回到榮枯分野50以上,但已跨過關鍵讀數42.4(被經濟學家視為製造業陷入衰退的臨界值),其細項目中的新訂單指數於5月已領先站上50,再配合製造業出貨相當重要指標—耐久財訂單月增率自2月翻正後,四個月中三度成長,5月月增率達1.8%,來自於機械類產品新訂單大增7.7%,連續第二個月增加,電腦與電子產品新訂單月增2.2%,為三個月來第二度上揚;電腦與相關產品新訂單月增9.4%,為三個月來首度增加。

顯示美國製造業活動愈來愈活絡,景氣逐漸回升,股市投資者對經濟指標發布的時空解讀與政府領導者的談話,都必須精銳思考,分辨解讀,才不會被浮面交易現象打亂投資交易,進而拋離常態性成為訊息發布受害者。

從經濟指標解讀再深入思考美國百姓生活現況,《變形金剛2》在北美地區上映五天票房達2.01億美元,是影史上第二名,僅次2008年暑期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2.03億元。經濟愈不景氣,美國民眾生活愈苦悶,將希望寄情在電影世界裡,反創造娛樂業榮景。

這種情緒發洩依歷史經驗,會逐漸蔓延出消費潮,過去美國出現七次經濟大衰退中,有五次電影大賣,例如2001年的電影票房比2000年成長8%,這次金融風暴下,各產業都大幅衰退,但電影娛樂2008年較2007年仍成長5%,2009年第一季的年增率更高達17%,電影直接投射人心,隨著電影收入大增,也代表向來以消費為重的美國人情緒壓抑愈高漲,物極必反,當苦悶到臨界點,美國人一定會大發洩,今年耶誕節美國人消費力,將成為情緒發洩購買潮。

我們最近走訪的一家生產膠帶、各式民生消費與電子產品包裝用的塑膠薄膜廠商,從其歐美客戶訂單回報中看到這樣商機:「我們用來包裝薑餅屋的塑膠薄膜單子接得實在好,今年美國薑餅屋(耶誕節應景點心)會賣得好,因為美國人悶了太久,大家都想過個好節,好好消費。」

從11月份感恩節到12月底耶誕節,一向是歐美國家一年中最重要消費高峰,但2008年美國民眾度過1980年以來最冷清耶誕節,人的內心對未來充滿恐慌,直接呈現在消費劇減、儲蓄率上升。2008年7月美國個人消費支出月增率轉負值,至12月-1.1%出現連五個月負成長,零售銷售月增率也從-0.6%一路下滑至-3.2%,美國儲蓄率在2008年4月時為0,至12月上升至3.6%,並一路上升至2009年5月的6.9%,再創15年來新高。

這時解讀又如同經濟指標解讀一樣重要,當大眾對美國高儲蓄率採負面解讀時,我的解讀是:向來不儲蓄的民族,這麼短時間儲蓄率拉到6.9%,情緒大發洩帶出接棒式的消費需求已不可擋,這會是台股三季末四季初最大喜鵲,此刻台股投資者買股心應大於賣股情。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古亂世出英雄,西元前400年至前200年,中國戰國七雄爭霸,才有始皇帝一統天下及秦漢盛世;西元265年至580年,五胡十六國長期戰亂後民族融合,才有隋唐繁榮文化的誕生;西元五世紀日耳曼人攻入羅馬,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400年的黑暗時代,也才有後來的十字軍東征及文藝復興運動的萌芽,這是歷史政治上的演進。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接受IMF金援各國中,韓國再創漢江奇蹟,三星、LG、現代、KIA品牌立足全球;2000年網路泡沫,金磚四國迅速壯大,成為全球景氣成長的四大支柱;2007年金融海嘯,誰將勝出?何種明星產業將成為景氣發動機?

面臨二次戰後經濟最黑暗時代,各國政府莫不以空前政策,試圖擺脫景氣泥淖而提出巨額的振興經濟方案,暫時將政府負債及撒錢後遺症放一邊,這些振興經濟的金額大小及投入方向,成為後海嘯時代誰能勝出的最大關鍵。

經濟學大師凱因斯認為政府支出通常會有四個難關:1.認知的落後,從問題出現到體認問題癥結,2.決策的落後,從行政部門研擬至立法部門通過,3.執行的落後,政府從招標到發包、完工、驗收的執行率,4.效果上的落後,政府支出誘發民間投資與消費,最後反應在GDP上的過程。

哪一個政府能將上述四項可能的時間落差縮短,誰的勝出機會就較大,通常計劃經濟體系的效率,反而高於自由經濟體系。看看各國振興經濟規模,包含紓困及減稅在內的美國財政投入規模高達1.8兆美元,占14.5兆GDP的12.5%;日本政府三次振興景氣方案合計達147兆日圓,占4.8兆美元GDP達28%,比率高居全球之冠;中國人民幣4兆元的投入金額,占4.3兆美元GDP的13%。

以上全球前三大經濟體財政政策規模之大,若有效率且徹底執行,全球景氣衰退期可能不如預期中悲觀。

其他,如德國刺激景氣規模為1,050億美元,占其3.82兆美元GDP的2.7%;法國337億美元、英國300億美元、義大利1,000億美元、南韓381億美元等;台灣新台幣7,180億元的景氣振興規模,占12.4兆元GDP的5.8%。

勝出的最大關鍵在於政府支出投入的方向,在經濟學就稱之為乘數效果(Multipilier effect),就是投入的金額,最後導出均衡所得增加的水準。

歐巴馬計畫向富人增稅,其政策的乘數效果將打折扣;而發放消費券或減稅的乘數效果也不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投入高附加價值鏈產業的乘數效果最大,也是國家或產業最後勝出的關鍵。

美國振興經濟支出以綠能、運輸、基礎建設、減稅、網路及教育為主,其中綠能計畫比重占12%;中國4兆支出中,定調十大重點產業,以基礎建設占45%最高,但其中環保工程、低排碳運輸工具、節能建築、照明等綠能相關支出占38%;日本的財政支出則以基建、企業融資、健保醫療的比重最高。

台灣則是推動六大新興產業,政府預算支出包括醫療照護、450億的綠色能源、300億生物科技、300億觀光旅遊、275億的文化創意產業及242億的精緻農業。以2,430億元的支出,三年後目標產值為3.4兆元,乘數效果不低,占目前GDP達27%。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美國股市三個多月前觸底以來,投資人如果跟隨股神巴菲特的投資腳步,報酬率會高於直接買進波克夏公司的股票。

美國股市在3月9日觸底,至今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股價上漲了19%,但該公司投資的20檔股票中,有15檔的報酬率超越這個水準。

到24日為止,投資100萬美元在模仿波克夏投資組合的股票,可獲利68.2萬美元,而買進波克夏股票只能賺18.59萬美元。

巴菲特長期持有富國銀行(Wells Fargo)和美國運通的股票,兩者股價12個月前腰斬後,已自3月的低點上漲逾一倍。相形之下,波克夏在衍生性金融商品部位的損失,短期內恐怕很難挽回,而其子公司也遭受全球經濟衰退打擊,面臨銷售下滑的窘境。

Carret Zane資本管理公司合夥人貝茲說:「巴菲特依據基本面和傳統價值投資股票,因此績效表現會持續超越市場其他標的。」

他指出,外界誤認為巴菲特今年初「判斷失去準頭」是錯誤的看法。

波克夏是富國銀行和美國運通的最大股東,也持有高盛集團與美國銀行集團(US Bancorp)的多數股權。從3月9日至今,高盛和美國銀行集團的股價已分別上漲93%與74%。

另一方面,鐵路股勁揚也推升波克夏投資組合的價值。該公司持有伯靈頓北方聖大非鐵路公司(BNSF)23%的股權,該股3月9日來已上漲43%。波克夏也是聯合太平洋公司(Union Pacific)的十大股東之一,該股漲幅已達50%。

今年初全球股市下跌,拖累波克夏第一季出現至少20年來最大虧損。到3月底至,該公司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負債,從前季的146億美元擴大154億美元。

Newport Value夥伴公司總經理歐特爾指出,波克夏的部分衍生性金融商品與市政債券有關,而隨著各州和地方政府的預算赤字攀升,可能造成公共機構出現債務違約,波克夏的虧損將更慘重。

他說,公司債和市政債是下一個危機,「很快我們會發現,不只企業要尋求紓困,包括州政府、市政當局與學校單位等,都會跳出來爭取資金。」他建議投資人放空波克夏股票。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