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股林高手過招 (7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年關將近,為了讓家裡有點「年味」,一般人再怎麼縮衣節食,也會採買一點年貨應景。這兩天就爆發了兩件採買年貨的問題。一件是年貨產地標示的問題,另一件則是有業者將豬肉乾當做牛肉乾銷售。

首先有立委發現,有些年貨包裝根本標示騙人!像是有一款枸杞標示苗栗公館農會輔導,但公館農會根本沒生產枸杞和黑棗,立委批評「這根本是詐騙行為」。

根據電視台記者的了解,台灣每年從大陸進口的枸杞,將近4000公噸,黃蓍將近3000公噸,佔市場大宗,至於包括民眾搶試喝的杏仁茶還有瓜子,台灣根本沒有生產,去年從大陸進口的5千多噸,也佔市場9成。

產地標示著「台灣」的年貨,似乎無法百分之百相信。電視記者實地走訪南北貨市場中發現以瓜子為例,雖然標示著「台灣」,但旁邊小小牌子卻寫著「蘭州」兩個字。

瓜子不標「中國」,而標示「蘭州」,小販在接受電視台記者採訪時的回答很妙:「如果說寫中國也是可以,只不過寫中國,大家都會敏感啦!」言下之意,似乎不直接寫明,消費者就不會做相關的聯想,也才會「放心地購買」…。

其次則是用豬肉乾混充牛肉乾的案例。消保官抽查5個縣市,共40件牛肉乾產品,結果有6件商品,驗出來根本就是「豬肉」。其中有的業者喊冤,說是工讀生搞錯了。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講過一個千古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對所有想要在股市投資中獲利的人來說,了解股票的過往歷史,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課之一。

筆者有一位在股市打滾多年的朋友,因為常常能夠精準地抓住個股的買點與賣點,或是大盤的高點與低點,而在朋友圈內建立起專業的形象。有一次,大夥忍不住問這位朋友「為何能如此準確預估」時,他的回答則是:「熟讀個股及台股過去的歷史」。

投資過基金的人都知道「基金過去的績效並不代表未來的獲利表現,更不保證最低投資收益」,儘管如此,但依照「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道理,想要靠投資股票獲利的普羅大眾,就不得不特別注意個股過去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事實上,歷史首重「精」而不在廣。這是因為歷史的紀錄龐雜而繁瑣,一般人也沒有電腦般的超強記憶,能夠記得所有的大小資料。再加上每個人的時間有限,不可能針對所有股票進行深入了解。

所以,選擇性地針對某幾支股票,並且做有系統地整理、分析,才能發揮投資獲利的「事半功倍」效果。筆者想在此與眾多讀者一同分享這位股市能手的操作心得:

一、與「數字」有關的歷史。一般來說,評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主要是看它「未來有沒有賺錢的能力」。因此,與「業績」有關的歷史資料,是最值得投資人注意的部分。只不過,「營收成長」恐怕還不如「淨利成長(代表真正賺錢與否)」來得實在得多。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洲股市教父胡立陽表示,上證綜合指數3,100點是A股的合理點位,近期反覆整理後將震盪上行,估計A股明年第一季結束前,有機會見到3,800點;他建議投資人可以關注低價績優股與轉機股。

胡立陽最近講「股」方式很另類,開講前都會先來一段森巴舞,隨著世界盃主題曲的節奏用力擺動,從來沒有一位投資大師是用如此激情方式出場。

胡立陽上周末赴南昌出席國盛證券2010年投資策略報告會,他在會上表示,「A股的下一個目標是3,800點」。

胡立陽表示,根據他對全球12個新興國家股市25年的研究,上海A股在3,100點是合理價位。

根據他對各大市場的研究得出結論,合理價位的1.2倍是下一個目標點位,在上海股市來說就是3,800點,時間是三到六個月,不過3,100點到3,800點間將是震盪上行的局面,滬指將在明年第一季結束前達到最高點。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股票都是有理由,如果你要問原因,買他的人會講出一堆的大道理。大部份散戶懂的不多,再加上喜歡走短線,常專注於過去及現在的情況,對未來的機會興趣不大。其實股票漲價的原因很單純,主要的原因就是未來有機會,知道有機會的人不願意賣,股價自然就會上漲,要如何找到這些股票,下面是我的看法。

業績的夢要怎麼做

大部份散戶無法準確的由業績來做夢,因為根本就看不到現在或未來可能的狀況,但觀察業績是投資股票一項重要的項目,胡亂瞎猜是不行的,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我會用下面兩種方式處理:

1.以過去的業績推算未來

正常公司業績通常變化不大,只要留意淡旺際的差異,標準正常的獲利應可由過去的業績推算出來。然後再逐月根據公佈的業績,再評估未來業績及獲利的可能變化。

2.反向思考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利率走勢抓出景氣位置、找出有成長前景的產業後,接下來,你必須挑出「好」股票。操盤高手黃國忠、張繼聖及諶言3人能久抱一檔股票不賣、締造長期高績效,就是懂得挑好股。

針對沒時間盯盤的投資人,他們3人建議,可從產業龍頭股找起,因為這樣的股票在產業中競爭力最強,營運也比較穩定。

挑出產業龍頭股,並不是就高枕無憂了。除必須定期檢視投資標的營收、獲利是否穩健成長之外,還要看個股的負債比率、現金流量、股東權益報酬率,這3項指標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能力及獲利能力的重要數字,必須定期檢視。

步驟1:挑產業龍頭股

用「營收」當指標,挑出產業龍頭股。投資人可以在不同產業中,根據營收數字大小,選出該產業規模較大企業。依經理人明年一致看好的iPhone手機、LED(發光二極體)電視,及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激勵金融業成長等3大看好產業,挑出值得長抱的產業龍頭股。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大自然的生物鏈中,每一種生物都有其扮演的角色與定位,有的是低階草食性動物,例如小花鹿,有的是高階獵食者,例如獅子或老虎,最高階獵食者則是人類。在物種淘汰演化過程中,只有同種中的強勢者可以不斷繁衍。如果把投資市場各種不同身分的參與者比擬為大自然生態,大家就會發現,不同族群的投資者,在市場的定位就好像自然界的食物鏈。

其實,再弱勢的族群中也可以找到與生具備求生優勢的個體,否則早就消跡滅種了;相對地,再強勢的族群中也存有弱勢病體,隨時慘遭低階獵食者蠶食鯨吞。

我的家鄉是一個大部分居民以農為業的鄉鎮,農產品價格常常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諸如天候、政府政策或市場供需量變動等影響,農民不僅要看天吃飯,某些時候,縱使農作物大豐收也不見得可以增加所得,還得看農產品市場當時是否供給過剩導致價格大跌,間接使得所得反向降低。

農民往往搞不清楚何以同樣的東西在不同期間,價格有如此大的差異。為了確保收入的穩定,他們學會在不同農地種植不同的作物,避免單一農產品價格變動風險。然而,台灣夏秋兩季颱風頻繁,常使得來不及收成的農作物毀於一旦,農民心血付諸東流。

農民發現,若在作物採收完畢後,馬上找中盤商議價賣出,農作物往往賣不到好價格,所以他們在住家周邊建造大型穀倉,先把已收成的農作儲藏,等待市場供應量減少,價格回升時再分批賣出。

這樣一來,農民面對農作物價格變動風險就大為降低,他們所要面對的,只剩當期尚未採收的農作物未來因應天候變動的風險。

較聰明的農夫甚至學會判斷農作物價格變動的方向,從建造自用穀倉到大型儲貨倉庫,搖身一變成為農作物的中盤商。當年,台灣農村主要交通工具只有腳踏車及往返城鄉之間的客運車,農民活動空間受限。

民國60年後,機動車輛逐漸普及,聰明的農夫會在新作物播種後,騎著摩托車穿梭在大嘉南平原,調查各種作物栽種多寡,等到農作物長成接近成熟時,若判斷農作物栽種面積低於預期,便提早與其他農民訂約買下尚在農田裡的農作物採收權,這跟目前期貨契約的原理一樣。台灣尚未開放農產品大量進口前,聰明且勤快的農夫往往因此成為富有的商人。

農夫之所以能成功轉變為成功的中盤商有三項特質:第一,善用本身對所處環境的熟悉度,伺機轉換為自己投資理財的競爭優勢;第二,明瞭商品供需原理,便宜低價買進儲藏,耐心等待有利的時機出現;第三,做投資決定前,勤快的資料收集與分析。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範圍與周邊領域尋找,定焦在熟悉的相關範圍,抓住機會、耐心等待,相信也可以使自己成為在產業中的長線投資理財贏家。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線」很有趣,可彎可直、可長可短,縫衣服一定要用到,以前我家有台縫衣機,我老媽最喜歡縫縫補補,對她來說,能把布變成衣服,應該是件很有成就的事。小孩都喜歡玩會動的玩具,我小時候那有這種東西,縫衣機當然就變成我的最愛,趁我媽不注意,有機會我就會把縫衣機穿上線,把皮帶綁好,用腳前後踩動,達、達、達、達、達,布就被縫在一起。只是我時常會異想天開,把一堆布縫在一起變個花樣,不小心就斷針線打結,常被我老媽唸。雖然常把縫衣機整到當機,不過跟股票一樣,玩久就通了,我應該是少數會使用而且喜歡縫衣機的家庭主夫。

線形隨時會轉彎

線的形狀有很多種,有直線、曲線、拋物線等等。通常我們會以過去的數據把線變成圖形來研究,原則上只要有規則可循,就可以推測未來的趨勢。如果資料無規則,而且還可以人為控制,恐怕就不容易觀察了。大部份線形都是穩定的多,只有股票的線形是例外,不但都是鋸齒狀,而且會瞬間跳上跳下,有時還會像火山一樣爆發,想要找到適當的進出場時機,我看比空手抓條眼鏡蛇還難。

我常看日線、週線、月線,主要的目的是了解一下這家公司過去的股價變化,有時也會「感覺」到未來的可能情況,不過總覺得沒什麼把握,所以我通常只會把過去的線形當成是個參考。按照科學的做法,只要數據是按照規則或定律產生,就可以百分之百判斷出結果,所以砲兵可以算出彈著點,先鋒號太空船也可以飛到外太空,但如果數字無規則可循,基本上就代表變化是無法預測,未來的線形隨時會轉彎,預測也就跟瞎猜沒什麼差異。

長短線的不同

股票市場執迷於線形的散戶不少,裡面肯定也有人贏,如果說他們都在瞎猜,恐怕有一堆人要抗議。線形的原理,有些部份可以用心理面或籌碼面來解釋,一般玩股票的老手也知道這些基本道理,所以用線形預測短線股價的變化,還算是說得過去。只是投資不是用嘴說說了事,要實際去執行才算數,有時趨勢看起來可以買或賣,真下單你未必買得到,也未必能賣掉,短時間想買賣較多的數量也有困難,按照線形進出,很容易就掉入散戶失敗的死胡同–短線少量殺進殺出。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融海嘯來襲前,為什麼有人能全身而退?景氣大蕭條預言不斷時,為何有人敢進場?關鍵就在於是否看得懂景氣循環的秘密。

超複雜的景氣循環,其實有超簡單的觀測指標,懂得運用指標、順著景氣循環加碼或減碼,就能比別人多賺數倍獲利。

我們一生至少會遇到1、20次的景氣循環,如何讓景氣循環幫助我們更輕鬆的擴大財富?這是你我都要學習的一堂課,縱使連「股神」巴菲特也不例外。

去年是全球財富蒸發年,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交出主掌波克夏40多年來最糟的成績單,獲利比前一年衰退62%,導致他在今年2月28日致全體股東的信中坦承,「因為去年我在投資上做了些蠢事,致使公司去年第4季淨利驟減96%,創下歷年來最糟紀錄。」巴菲特是眾所公認的「股神」,但是當他誤判景氣時,一樣也得低頭認錯。

而距離美國有半個地球之遠的台灣,卻有人因為看對景氣動向而守住了財富,那就是知名的部落客「總幹事」黃國華。黃國華從2007年夏季次貸風暴爆發、9月美國聯準會(Fed)降息等一連串事件中,研判空頭即將來臨,於是在2007年底時底出清了他手上所有的股票部位。

這一年,股神與總幹事的境遇大不相同,關鍵就在於「景氣循環」。事實上,在我們的一生中,至少會遇上1、20 次的景氣循環,每次循環都是一次獲利契機,如果懂得掌握景氣循環,在擴張期加碼布局、在收縮期時減碼收割,就能減少虧損、甚至賺到最大的獲利。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提到,生理需求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也就是飢餓、口渴、溫暖等要得到滿足。人類之所以工作賺錢,最基本的也是要得到溫飽,只有溫飽了,才有餘力考量到其他更上一層次的需求。

這些為了滿足基本需求努力打拚的族群就是「普羅大眾」,從普羅大眾晉升到富人,除了賺錢跟投資別無他法;當然,買彩券中樂透也算是投資的一種。

富裕並不僅僅只是收入超過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千年來,人們的收入一直在穩定中成長,上個世紀中成長的速度更快。

一般說來,在富裕之前,先達到中產階級生活水準是一個很關鍵的轉折點,一般的標準大概是個人年收入在3萬到6萬美元間,成熟國家則要在7.5萬到10萬美元。

為什麼說這是一個關鍵點?因為在達到這個標準後,才會有足夠的剩餘收入儲蓄和做重大投資;在那之前,收入往往要用來支付生活費用、房貸或者子女的教育費用,然後就所剩無幾了。

在過了這個關卡後,就會有多餘的收入規劃未來,不僅可以計劃舒適的退休生活,更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不用再為了生計而奔波。

此時,資產成長的速度也會遠大於收入的增加幅度,因為大量金融證券帶來的財富,使你有能力投資,也有能力自行創業和進行慈善活動。隨著社會經濟的進展,富裕的標準也不斷地在提高。以美國為例,2000年時,在美國擁有百萬美元以上淨資產的家庭,每年的成長速度是窮人的16%,與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指數的長期增長率一致。富裕和股票投資的關連性在此可見一斑。

相關統計數字指出,1900年時,在美國只有1%的家庭擁有股票,到了50年代早期,擁有股票的家庭是7%,到了80年代早期,數字來到13%,到了1998年時上升到52%,專家預估,2009年應會到達70%-80%,股票投資已愈來愈普及。

在投資共同基金的6,500萬美國人中,70%的家庭收入少於7.5萬美元,所以,擁有股票並不是富人的特權,但要成為富人,利用股票投資產生資本利得卻是一條必走的路。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事實我們必須去正視,那就是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提高,由於器官移植和幹細胞的研究已有跨世紀的進展,不久的未來,活到百歲以上將是稀鬆平常的事。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很多人以為從股票或房地產、基金、外匯等金融市場得到超額正報酬者,必定是聰明絕頂,甚至接受過高等教育者。其實,未必盡然。除非想要在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或資產管理業中工作,否則,在投資市場中,長期輸家與贏家的差別,跟投資人所受教育程度高低,不盡然存在顯著的關聯性。

金融市場的投資交易,與個人獨資經營事業,兩者雖均存在投入本金、風險、報酬等因素;但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金融投資市場,常常具備一個公開競價交易機制,即公開交易市場;而獨資股權擁有者,股權價值並不存在市場交議價格。

因此,金融資產或房地產市場的市場參與交易者,尤其是短期交易者,其投資交易心理,極容易受市場所共同營造出的投機氣氛影響,進而使其對投資標的主觀價格預期,與真實內涵價值,產生程度不等的心理折價或溢價,這也是金融市場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

華倫‧巴菲特說:「想要一輩子都能投資成功,並不需要天才的智商、非凡的商業眼光或內線情報,真正需要的是,有健全的知識架構供你做決策,同時要有避免讓你的情緒破壞這個架構的能力。」

對先天智商平庸而當不了科學家、醫師、大學教授等高尚職業的人而言,當一個快樂的投資人可能更適合他,因為要從投資市場中賺取長期穩定超額利潤,顯然遠較不斷在學校各式考驗中過關斬將,來得容易許多;因為,能從投資市場中得到超額利潤者,並不必然需要或具備近似天才般的智商,更不一定要是商學院名校畢業的高材生。

如果在投資市場成功與否,可以從學校成績高低或智商高低來決定,那大學教授與科學家早就可能成為稀有族類了,因為投資獲利的高額報酬恐怕早就讓大部分的科學家與教授遠離現職。

真正能不靠騙術及操弄市場資訊或以公資源影響短期多空力量,而長期得到超額投資報酬者,必定在內心深處已建立牢不可破的信仰;信仰的養成必須從長期經驗累積正向的省思回饋,及不斷向操守良善、投資績效卓越的投資者學習,方能做到處暗夜而心不驚,居華室高堂而意不亂境地。

情緒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占領我們原本雜亂的投資思維,使我們在繁複思考投資決策後更不知所措;信仰可以安撫不安及貪戀的情緒,唯有找一處值得信賴的正派信仰,才能讓我們免於在市場載浮載沉,終致滅頂之運。

不要再相信投資市場中有所謂「大師」與「先知先覺」,真正的大師原在你自己的心中,先知先覺者則泰半是善於演說表演的市場騙徒;在你對惡毒資訊還無足夠免疫力前,請遠離資訊提供者的無情殺戮場,為自己保留下清靜的投資思考空間,若捨此而不為,終將使自己成為惡毒掠奪者的鮮美獵物。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iscovery頻道有句經典名言:「物種會自己找出口以延續其生命力」;西方世界也有句激勵人性堅持不棄的名言:「當人生之門關閉,上帝會再為你開一扇窗」;中國則以「柳暗花明又一村」形容絕處逢生之理。

物種如此,人生亦如此。當人生的缺口過大,一股平衡的自然力量,總會將之拉回正軌。反應人性的股市何嘗不是如此,當多頭飆升至極致,空方心魔悄然壟罩市場;而當空方悲情至極點,多頭希望種子也悄悄萌芽。

股市就在「否極泰來」與「樂極生悲」中永無止盡的多空循環。股市多頭永遠是超漲,空頭極點也必然是超跌,多空過度偏離,股市的「缺口」過大時,股海中出現的自然平衡力量,多頭稱之為修正,空頭稱之為反彈。

股市中的缺口理論,大家率先想到的必是K線的「跳空缺口」。

一般K線缺口出現在日K最多,周K次之,月K線則極罕出現缺口。缺口是否回補見仁見智,但台股以往的跳空缺口幾乎全部補齊則是不爭的事實,也顯示股市中無名的自然力量。

K線的三種缺口分別為:

1.突破缺口:通常發生在一段整理時間後,空方或多頭籌碼消化殆盡,多空一方擺脫另一方糾纏。如果帶量突破就是一個強烈的的買訊或賣訊,代表一段新趨勢的開始。

2.逃逸缺口:一般出現在指數快速漲升或下挫趨勢的中途階段,故又稱為連續缺口,多頭時期代表空方認輸或空手回補。

3.竭盡缺口:代表一段趨勢的尾端,多方或空方後繼無力,股市將出現轉折或陷入整理,缺口也會快速回補。島狀反轉就是由一組竭盡缺口與突破缺口組成。

其他技術指標也常出現缺口: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國失業率意外降低至9.4%,優於市場預期,歐巴馬隨即樂觀表示他的團隊已經讓美國經濟免於陷入更大的災難,且景氣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同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也指出,由於就業市場改善,美國這波經濟衰退可能於7月宣告結束,經濟已經出現綠芽,預期第三季經濟成長有機會由負轉正。

美國經濟指標觸底彈升與企業財報錦上添花,成為美股頻創波段新高的主要推手,然而上半年由於過度悲觀的氛圍,無論對總經數據或企業獲利的預估皆過度保守,如今,在強勁的資金潮推動下,股市因財報報喜而看回不回,正是反映市場從絕望到希望,從悲觀到樂觀後的激情演出。

然而,一旦消費引擎熄火,經濟復甦力道趨緩,股市又因基期提高和過度期待而出現漲多之後的回檔修正,投資難度將會相對提高。

占美國GDP比重高達七成的民間消費,儘管政府增加移轉性支付與實施減稅,但第二季對GDP的貢獻仍由前季的正成長0.44%驟降至負0.88%,其中以耐久財衰退最大。美國七月ISM服務業指數也意外下滑至46.4,加上持續請領失業金總人數仍攀高,預期未來失業率仍有跨越10%的疑慮,而就業市場的疲弱更加壓抑民眾實質購買力。

此外,近期美國房市因建商投資保守,供給不再大幅擴增,但住宅市場能否改善卻仍未可知,而金融業因高逾放比而提升授信門檻,將導致商用不動產需求持續疲弱與投資客進場意願低迷,房市見到的曙光依然微弱。

受到金融海嘯侵襲,美國電子IC大廠資本支出萎縮,紛紛轉單亞洲國家,以提升毛利率,加上新興市場需求增溫,製造業庫存回補的帶動,企業的財報因而表現更加亮麗。同時,台灣電子大廠因具製造成本的競爭優勢,上下游供應鏈完整,資金也較寬裕,反而成為這波美國科技廠釋單的主要對象,台灣科技股在庫存回補與訂單移轉下,全球市占率得以提升,本益比隨之調整,電子股股價自然呈現大漲。

台股上半年題材雖聚焦於兩岸開放,但實質效益並不顯著,歐美景氣興衰攸關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能否恢復成長,庫存回補雖能啟動經濟復甦的引擎,但是勞動市場若持續惡化,將會澆熄終端消費需求的動能,經濟成長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將會受到質疑。此外,出口、企業投資與工業生產仍是景氣復甦的關鍵,千萬別因為颱風過了,就忘了豪雨也可能帶來災害。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全球經濟十年來遭逢兩大泡沫荼毒,一次是千禧年的網路泡沫,另一次就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泡沫後經濟大衰退、產業大蕭條、股價大崩跌,是從未改變的宿命戲碼。

經濟大衰退後何時再起,是全球矚目焦點,經濟學家、財經官員、企業大老、甚至市井小民都有各自一套說法。景氣循環有歷史背景、有專業素養,不是隨口說說而已。

2000年網路泡沫,台灣的季GDP從2000年第一季的正8%,下滑至2001年第三季的負4.6%才見底,2001年4月份台積電的法說會中,董事長張忠謀說春天的燕子回來了,華通董事長吳健則說看到一群吵雜的麻雀,開啟多位產業大老,以動物預測景氣回籠的有趣譬喻。

但事實上,那波景氣衰退直到該年第三季才落底,台股從當年5月的八千多點,重挫至9月的3,411點。台積電股價也從5月的90元,腰斬至10月的43.6元才落底,可見景氣預估難度之高,就連企業主也會誤把「迷途的燕子」當成春燕,把「吵雜的麻雀」當作報春的知更鳥。

噩夢初醒的金融泡沫,台灣季GDP從2008年第一季的6.25%,大幅衰退至2009年第一季的負10.24%,刷新台灣景氣50年來的最大衰退記錄,台股也從9,000多點,重挫至3,955點才止跌。

於是社會賢達人士又拿起水晶球透視未來,有別於2000年以動物比喻景氣,此次大家則化身文字符號專家,雖然文字符號較動物容易描繪,但對景氣的看法依然撲朔迷離莫衷一是。

首先,我們來看幾位國際重量級經濟學家的觀點。曾任美國國家統計局長的哈佛大學教授費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7月初提出美國經濟將呈「W型復甦」,2010年初恐面臨第二階段衰退,景氣走的是比較劇烈的翹翹板狀。

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席勒(Rob rt Shiller)5月底時預測英國經濟將重演W型衰退,他以夫妻口角妙喻:「你不知道妻子吵完架沒?舊帳會不會再被翻出?」

「新末日博士」紐約大學教授羅比尼(Roubini )7月底預測,高赤字、高利率及高油價,將使全球經濟呈現W型衰退(Double-dip recession),即在2010年底或2011年全球會再次陷入衰退。

此外,包括英國經濟學人雜誌(EIU)、世界銀行副總裁林毅夫、野村研究所辜朝明等,也預估全球經濟為W型復甦;摩根史丹利亞洲區總裁羅奇(Roach)也警告,景氣突然顯露復甦後,可能再度大幅退。國內部份,經建會預估台灣經濟景氣為長U型,前政院委員朱雲鵬則預測是「魚鉤型」,寶華經研院梁國源院長則提出「半V型復甦」,中研院研究員吳中書則說是「淺碟型」復甦。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爆發已歷二年,經濟陷入衰退也逾一年半。在近代史上,這次的經濟危機實僅次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至今絕大多數國家仍未能脫離衰退。在各方因危機以及衰退感到驚恐、悲觀,轉而互相責難、追伐罪魁禍首的同時,這場危機也給了全世界一個重新思考的機會,並為未來可期的榮景預做準備。

經濟危機實非大眾所願,一旦發生往往災情慘重,輕則百業蕭條,重則民不聊生。因此世界各國無不戮力避免災害發生。但無論再怎麼努力躲避,經濟的榮枯循環仍然不斷上演,不同的只有時間的長短與損害的輕重。這就好比森林火災,即使準備周全、防範嚴密、巡防員勤奮巡山、遊客不亂丟菸蒂與不違規生火,但星火燎原的事件仍時有所聞。

森林火災為大自然生態的一部分,多發生於乾季以及夏季,祝融所經之處,盡是一片斷垣殘木,滿布焦土與木炭。灰燼中,原本因樹繁葉茂而受到層層阻隔、難以穿透的日光,開始普照大地,灰燼與焦炭變成有機質與養分肥料,孕育滋養著新一代的嫩苗;原本受到大樹屏蔽,難以伸展的物種,終於有機會在開闊的視野中發展茁壯,未來這些新苗或將長得比先前倒下的參天古木還要來得高挺。森林大火,固然是危機與災難,但同時也預告著轉機與新生,對比之下,經濟危機與衰退似有異曲同工之處。適度的森林火災清除了既存的僵固格局,而經濟危機也提供人們一個除弊與創新的機會。

無論是遭世人非議的雷曼、發展耗油車而招致重整的通用汽車,以及其他眾多因各種原因陷入倒閉或重整的企業,都因景氣急轉直下而被赤裸裸地揭露出來。設若經濟不出現危機,這些企業原有的不適做法將隱藏在榮景裡,成為經濟無法提升到更高境界的包袱。當這些包袱積非匯聚,終有一天引爆下一波的危機,此次的次級房貸事件即為著例。類似的瑕疵不知凡幾,若是沒有本次的危機使之提前公開,遲早也會變成下一個次貸。

這次經濟危機,使得隱藏在繁榮裡的瑕疵與失敗決策逐一暴露於眼前接受檢驗,也給世界各國以及企業領袖與決策者一個絕佳機會,思考問題的根源,並迫使他們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也給他們機會能趁機大刀闊斧地做出必要的改變與調整。

值此危機時刻,決策者的領導能力顯得格外重要,領導人的負擔以及責任也更為加重。相對於經濟情勢良好時,決策者只要不犯大錯,也能小有成績,但是面對危機以及危機後的轉機,需要的是一流的領導人物,運用有限的資源以及遠見,帶領群眾以新的面貌一起向前。尤其是在陳疴弊病最容易浮現的危急時刻,領導人還必須面對舊有勢力或既得利益全力抵抗真相的揭開。

但是,要使一個領導者真正成熟,也需要危機來考驗。電影「獵殺U-571」中的副艇長,雖然資歷完整具有潛力,然長官認為他未經嚴厲的磨難,尚不足以獨當一面。而在搶奪U-571的任務中,由於艇長陣亡,危機中他臨危受命,歷經生死存亡的歷練,終於成為屬下忠心跟隨的領導者。正謂江山代有人才出,亂世出英雄。

在這一波金融海嘯似乎已經開始逐漸離我們而去、經濟景氣曙光乍現時,最重要的正面思考是,除了應繼續徹底地檢視先前的缺失外,尚應戮力研發創新以厚植自身的實力,爭取在復甦後成為有力的參與者。而國家領袖與企業高層是否能帶領人民與員工,發掘並利用危機中的轉機,關鍵就在於領導力。革新機會稍縱即逝,各界領導人士實應及早做好準備。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理上企業評價的方法有很多種,縱使相同的評價方法,也會因選擇不同的參數,而產生不同的企業評價。

因此,真正合理且被客觀接受的價格自始便不存在;它往往因人而異、因環境而變遷。懂得企業評價精髓者,會堅守清楚可見的邏輯思考原則,並給企業一個相對合理而非絕對合理的價格。

在「Profits Without Panic」(Jonathan Myers著,中譯本《投資可以很理性》)中有段話:「價格的不同,是因為你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而主觀的做出決定。除了基本面分析外,心理上你對所有關於這支股票資訊或新聞的反應過度或不足,都會影響你對股票價格的認定。…隨著許多投資人都會做出類似的行動,任何時間點上,股票都絕對不會在理論上最合理的價格被交易,真正的成交價格,將會是市場所認定的價格。」

投資人應在相對合理價格與市場價格間追尋、等待一個自己可以承擔投資風險的價格出現,然後再用時間與耐心等待獲利點的出現。除非,真正影響企業評價的因素出現改變,否則,縱使天塌下來,都不要輕易改變!

等待買進點出現要別具耐心;等待賣出點出現前,更要具耐心與信心。

因為大部分的短期股價預測都是瞎猜,所以你根本不用在意。自己也不用去猜明天會漲或會跌。只要知道市場有那些愚蠢的人今天做了那些事就好了。你只管等愚蠢過頭的人做錯事再出手還不遲。

華倫‧巴菲特曾說:「對我而言,股市根本不存在,它只不過是在證明是否有人做了什麼傻事。」

股市的存在只是因為要提供股權資產擁有者,一個當他需要資金時,可以變賣手中資產的地方而已。對專心於企業經營且擁有高比例股權者而言,股價短期變動並不是他們關心的重心,他們真正關心的是公司賺錢的能力。

如果我們要想從股市賺到比大股東更多的報酬(事實上並非不可能),唯一的方法便是站在大股東或經營者的立場去做投資思考,並且在市場一堆人瘋狂把股價追捧如天高、殺低如敝屣時,正是我們出手賣出及買進的良機;因為,此時大股東或經營者若是股權夠透明,他們買賣動作便要受主管機關法令限制,而一般投資人往往卻可自由進出,如果你夠聰明,此時便可打敗大股東或經營者的投資報酬。

然而,想要超越大股東的投資報酬者,請先將投資思考站在與他們同一邊,否則,一切後續的事都免談!因此,市場價格不是合理價格又何妨?它更不會是你心目中的價格!有的話,充其量只是一種巧合罷了!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直接帶你進套房。」這是台灣耳熟能詳的股市名嘴名言,彷彿跟對一個好老師,股票投資人就能輕鬆賺到錢。但問題是,投資人為何需要一個股市老師呢?所謂的「股市老師」,又是指什麼呢?

事實上,查遍國內金融法規,並沒有「股市老師」一詞,唯一官方有頒發證照,並給予認證的所謂股市老師,應該是所謂的「證券投資分析人員」與「投信投顧業務員」證照。

其中,由於2007年起,金管會在《投顧事業人員資格管理規則》中增訂實施「股市老師條款」,規定在傳播媒體如電視、廣播等分析股市行情的人員,應取得證券分析師證照。

換句話說,過去只要擁有投信投顧業務員執照者,就能在電視上當「股市老師」,為投資大眾指點迷津,而近年起,只有擁有證券投資分析人員(證券分析師)執照者,才有辦法上傳播媒體扮演起帶進帶出的股市老師。

雖然法規限制較為嚴格,讓「股市老師」多了一個緊箍咒,目的在嚇阻不肖業者利用名嘴光環來騙吃騙喝。但認真思考起來,如果世界上根本沒有「股市老師」的話,那麼,任何證照的加持或限制,又有何意義呢?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儘管多數企業追求「永續發展」,但真能永續者,幾希矣。

本文將提供國內企業一個新的思考視野:企業若能在成長策略中,採用「雙核心架構」(dual core)── 同時做好「營運管理」和「資本管理」這兩件至關重要之事,不但能延壽續命、價值更能不斷成長。

國際企業中,「營運管理」和「資本管理」兩者兼具、成果出色者,當屬華倫˙巴菲特領導44年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而奇異(GE)、寶鹼(P&G)、艾默生電器(Emerson)亦不惶多讓。他們都在企業的成長策略中,強化了一般公司所缺乏的另一成長核心:「資本管理」,透過多元控股,享有更多成長動力,而得以安渡景氣榮衰,在變動的世界中,不斷演化成長。

本文將針對兩個主要的議題:「什麼是『雙核心架構』?」,以及「實踐『雙核心架構』的企業典範」,分為〈上〉、〈下〉兩篇,來做探討,俾使國內致力於事業永續發展的企業主,從中獲得實踐的啟發。

對於每一個企業的創辦者來說,在創立公司之初,除了一份對於事業的願景之外,內心期望的,必然是企業能夠「永續發展」。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惠普的創辦人,比爾.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維.帕爾德(Dave Packard),兩人就在一間狹小的車庫,發明、再發明,形塑著名的「車庫文化」;或者郭台銘創辦鴻海時,在土城擘劃其事業的前景,多年後,終將其事業,推展到全球。

但是,世界上多數的企業,是否一如其創辦之初所希冀的那樣,達到永續發展呢?

真相,要讓人打破幻想。

根據統計,西方企業的平均壽命,24年;而日本企業則較長,30年;而台灣企業,平均壽命13年。

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習中心的理事,艾瑞˙德˙格斯(Arie de Geus)於《哈佛商業評論》專文「活水企業」(Strategies for Growth)指出,總結企業的創設率、陣亡率、和企業總數,整個北半球的企業的平均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遠低於20年。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月2日美國公布6月失業率上升至9.5%,創26年來新高,非農業就業人數減少46.7萬人,都超乎預期,反映在美股當日重挫逾2.6%。從股戰觀點,台股投資者一定要從霧裡看花中脫身思考,投資底座才能穩如磐石。

就業數據不理想確實顯示美國經濟不佳,但是失業數據向來是總體經濟中最後落底者,在投資思考上一向不是重點,加上非農業就業人數的減少在元月衝到74.1萬人高峰後,目前下降速度已在放緩,而且從兩項製造業先行指標ISM製造業指數(每月第一個營業日發布)與耐久財訂單的連續月份轉好,美國經濟衰退已逐漸退去。

ISM指數是象徵製造業景氣榮枯的最重要數據,是直接調查全美50個州21個產業、超過250家產業公司的採購經理人對往後7、8、9三個月看法所得出。6月份ISM製造業指數上升至44.8,連續第六個月上揚,是2008年9月以來新高,雖然尚未回到榮枯分野50以上,但已跨過關鍵讀數42.4(被經濟學家視為製造業陷入衰退的臨界值),其細項目中的新訂單指數於5月已領先站上50,再配合製造業出貨相當重要指標—耐久財訂單月增率自2月翻正後,四個月中三度成長,5月月增率達1.8%,來自於機械類產品新訂單大增7.7%,連續第二個月增加,電腦與電子產品新訂單月增2.2%,為三個月來第二度上揚;電腦與相關產品新訂單月增9.4%,為三個月來首度增加。

顯示美國製造業活動愈來愈活絡,景氣逐漸回升,股市投資者對經濟指標發布的時空解讀與政府領導者的談話,都必須精銳思考,分辨解讀,才不會被浮面交易現象打亂投資交易,進而拋離常態性成為訊息發布受害者。

從經濟指標解讀再深入思考美國百姓生活現況,《變形金剛2》在北美地區上映五天票房達2.01億美元,是影史上第二名,僅次2008年暑期上映《蝙蝠俠:黑暗騎士》2.03億元。經濟愈不景氣,美國民眾生活愈苦悶,將希望寄情在電影世界裡,反創造娛樂業榮景。

這種情緒發洩依歷史經驗,會逐漸蔓延出消費潮,過去美國出現七次經濟大衰退中,有五次電影大賣,例如2001年的電影票房比2000年成長8%,這次金融風暴下,各產業都大幅衰退,但電影娛樂2008年較2007年仍成長5%,2009年第一季的年增率更高達17%,電影直接投射人心,隨著電影收入大增,也代表向來以消費為重的美國人情緒壓抑愈高漲,物極必反,當苦悶到臨界點,美國人一定會大發洩,今年耶誕節美國人消費力,將成為情緒發洩購買潮。

我們最近走訪的一家生產膠帶、各式民生消費與電子產品包裝用的塑膠薄膜廠商,從其歐美客戶訂單回報中看到這樣商機:「我們用來包裝薑餅屋的塑膠薄膜單子接得實在好,今年美國薑餅屋(耶誕節應景點心)會賣得好,因為美國人悶了太久,大家都想過個好節,好好消費。」

從11月份感恩節到12月底耶誕節,一向是歐美國家一年中最重要消費高峰,但2008年美國民眾度過1980年以來最冷清耶誕節,人的內心對未來充滿恐慌,直接呈現在消費劇減、儲蓄率上升。2008年7月美國個人消費支出月增率轉負值,至12月-1.1%出現連五個月負成長,零售銷售月增率也從-0.6%一路下滑至-3.2%,美國儲蓄率在2008年4月時為0,至12月上升至3.6%,並一路上升至2009年5月的6.9%,再創15年來新高。

這時解讀又如同經濟指標解讀一樣重要,當大眾對美國高儲蓄率採負面解讀時,我的解讀是:向來不儲蓄的民族,這麼短時間儲蓄率拉到6.9%,情緒大發洩帶出接棒式的消費需求已不可擋,這會是台股三季末四季初最大喜鵲,此刻台股投資者買股心應大於賣股情。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古亂世出英雄,西元前400年至前200年,中國戰國七雄爭霸,才有始皇帝一統天下及秦漢盛世;西元265年至580年,五胡十六國長期戰亂後民族融合,才有隋唐繁榮文化的誕生;西元五世紀日耳曼人攻入羅馬,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400年的黑暗時代,也才有後來的十字軍東征及文藝復興運動的萌芽,這是歷史政治上的演進。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接受IMF金援各國中,韓國再創漢江奇蹟,三星、LG、現代、KIA品牌立足全球;2000年網路泡沫,金磚四國迅速壯大,成為全球景氣成長的四大支柱;2007年金融海嘯,誰將勝出?何種明星產業將成為景氣發動機?

面臨二次戰後經濟最黑暗時代,各國政府莫不以空前政策,試圖擺脫景氣泥淖而提出巨額的振興經濟方案,暫時將政府負債及撒錢後遺症放一邊,這些振興經濟的金額大小及投入方向,成為後海嘯時代誰能勝出的最大關鍵。

經濟學大師凱因斯認為政府支出通常會有四個難關:1.認知的落後,從問題出現到體認問題癥結,2.決策的落後,從行政部門研擬至立法部門通過,3.執行的落後,政府從招標到發包、完工、驗收的執行率,4.效果上的落後,政府支出誘發民間投資與消費,最後反應在GDP上的過程。

哪一個政府能將上述四項可能的時間落差縮短,誰的勝出機會就較大,通常計劃經濟體系的效率,反而高於自由經濟體系。看看各國振興經濟規模,包含紓困及減稅在內的美國財政投入規模高達1.8兆美元,占14.5兆GDP的12.5%;日本政府三次振興景氣方案合計達147兆日圓,占4.8兆美元GDP達28%,比率高居全球之冠;中國人民幣4兆元的投入金額,占4.3兆美元GDP的13%。

以上全球前三大經濟體財政政策規模之大,若有效率且徹底執行,全球景氣衰退期可能不如預期中悲觀。

其他,如德國刺激景氣規模為1,050億美元,占其3.82兆美元GDP的2.7%;法國337億美元、英國300億美元、義大利1,000億美元、南韓381億美元等;台灣新台幣7,180億元的景氣振興規模,占12.4兆元GDP的5.8%。

勝出的最大關鍵在於政府支出投入的方向,在經濟學就稱之為乘數效果(Multipilier effect),就是投入的金額,最後導出均衡所得增加的水準。

歐巴馬計畫向富人增稅,其政策的乘數效果將打折扣;而發放消費券或減稅的乘數效果也不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投入高附加價值鏈產業的乘數效果最大,也是國家或產業最後勝出的關鍵。

美國振興經濟支出以綠能、運輸、基礎建設、減稅、網路及教育為主,其中綠能計畫比重占12%;中國4兆支出中,定調十大重點產業,以基礎建設占45%最高,但其中環保工程、低排碳運輸工具、節能建築、照明等綠能相關支出占38%;日本的財政支出則以基建、企業融資、健保醫療的比重最高。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美國股市三個多月前觸底以來,投資人如果跟隨股神巴菲特的投資腳步,報酬率會高於直接買進波克夏公司的股票。

美國股市在3月9日觸底,至今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股價上漲了19%,但該公司投資的20檔股票中,有15檔的報酬率超越這個水準。

到24日為止,投資100萬美元在模仿波克夏投資組合的股票,可獲利68.2萬美元,而買進波克夏股票只能賺18.59萬美元。

巴菲特長期持有富國銀行(Wells Fargo)和美國運通的股票,兩者股價12個月前腰斬後,已自3月的低點上漲逾一倍。相形之下,波克夏在衍生性金融商品部位的損失,短期內恐怕很難挽回,而其子公司也遭受全球經濟衰退打擊,面臨銷售下滑的窘境。

Carret Zane資本管理公司合夥人貝茲說:「巴菲特依據基本面和傳統價值投資股票,因此績效表現會持續超越市場其他標的。」

他指出,外界誤認為巴菲特今年初「判斷失去準頭」是錯誤的看法。

波克夏是富國銀行和美國運通的最大股東,也持有高盛集團與美國銀行集團(US Bancorp)的多數股權。從3月9日至今,高盛和美國銀行集團的股價已分別上漲93%與74%。

另一方面,鐵路股勁揚也推升波克夏投資組合的價值。該公司持有伯靈頓北方聖大非鐵路公司(BNSF)23%的股權,該股3月9日來已上漲43%。波克夏也是聯合太平洋公司(Union Pacific)的十大股東之一,該股漲幅已達50%。

今年初全球股市下跌,拖累波克夏第一季出現至少20年來最大虧損。到3月底至,該公司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負債,從前季的146億美元擴大154億美元。

Newport Value夥伴公司總經理歐特爾指出,波克夏的部分衍生性金融商品與市政債券有關,而隨著各州和地方政府的預算赤字攀升,可能造成公共機構出現債務違約,波克夏的虧損將更慘重。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