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錢錢發燒區 (51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表示,目前央行正面臨兩大挑戰,一是金融全球化使各市場間的反應與調整迅速,如何在匯率穩定與貨幣政策自主性間取得平衡是一大挑戰。而台灣近十年超額儲蓄達五.四六兆,銀行體系資金寬裕,央行雖控制貨幣以維持物價穩定,但仍需促進國內投資才能根本解決。

    總統府昨天由陳水扁總統主持例行的月會,並聽取彭淮南以「中央銀行之功能」為題進行的專題報告。彭淮南指出,與其他國家比較,台灣的通膨率近幾年都維持在低且穩定的水準,不過物價與產出是由總需求與總供給決定,如果物價波動來自於需求面的衝擊:包括消費、投資、出口之變動及銀行體系存放款的變化等,央行較能夠採取適當的政策因應。

    但如果是來自供給面的衝擊,包括國際原物料、能源價格上漲等,使得經濟成長下降、物價上升。彭淮南認為,央行採取緊縮措施,固然可控制通貨膨脹,但會付出經濟成長下降的昂貴代價,央行就會面臨政策目標取捨問題,也構成貨幣政策的限制。

    雖然近年新台幣匯率、物價都相當平穩,不過彭淮南表示,中央銀行也面臨到一些挑戰,一是金融全球化使金融市場密切整合,所有外匯市場一天交易額即高達一.九兆美元,各市場間的反應與調整迅速,由於資本管制已大幅放寬,如果中央銀行想維持匯率穩定,往往被迫跟隨主要國家調整利率,失去貨幣政策自主性,如果追求自主性,就會影響國內經濟金融穩定。如何在匯率穩定與貨幣政策自主性兩者間取得平衡是一大挑戰。

    第二個挑戰是:台灣多年來儲蓄超過投資,產生鉅額的超額儲蓄,八六至九五年的十年間,超額儲蓄高達五.四六兆元,央行雖不斷以公開市場操作、金融機構轉存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吸收過剩的流動性達五.三兆元,從而維持物價穩定。

    但台灣超額儲蓄的根本問題並不會因央行的貨幣政策而消失,所以如何促進國內投資是大家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至於台灣高額的外匯存底,彭淮南強調「不是愈多愈好而是適量就好」。過多的外匯存底會導致超額流動性,影響金融市場穩定。如果就外匯存底相對國內生產毛額之比率、外匯存底足敷進口月數、外匯存底相對M2之比率、以及外匯存底相對短期外債之比率等四種標準衡量,台灣外匯存底適足程度已遠高於各種適足程度的標準值及十八至廿國平均值。

   中央銀行為去化國內嚴重的游資,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金融機構轉存款等貨幣政策工具,每月餘額達三.三兆之譜,在連續升息的趨勢下,央行的利息支出愈來愈高,反映在六、七月的央行負債統計,每月額外增加上百億元。

    央行總裁彭淮南昨天表示,央行面臨的挑戰之一,來自台灣的高額超額儲蓄,造成國內銀行體系資金十分寬鬆,央行必須不斷以公開市場操作、金融機構轉存款等,吸收過剩的流動資金,在八十六年至九十五年十月間達五.三兆元,以控制貨幣數量成長於目標區內,從而維持物價穩定。

    向金融機構發行定期存單(NCD),是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重要工具,六、七、八月的到期金額,每月皆突破一兆二千萬元以上,央行業務局也天天發行三十天或九十一天的短天期單,每天總回收有三、四百億資金,利息約為一.九二%、一.九九%。但,銀行最為期待,還是央行發行一年期NCD,可以拿到二.五%左右的利息收入。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上限醫療險,通俗的說,即無理賠限額的傷害險。這是相對於帳戶型或有理賠限額醫療險而言,簡言之,即保戶在其保單有效期間,住院、開刀等醫療費用可由保單理賠,且無規定理賠限額。

    有理賠限額或帳戶型醫療險,是指在保單有效期間,規定一上限,如一百萬元,保戶申請理賠總金額若達一百萬元,則保單就失效,後續已無法再理賠;屆時保戶必須重新投保,但此時可能被歸類為帶病投保,或因年齡、病史會加費,甚至可能買不到保單。

    因此無上限醫療險的賣點,即是強調保戶沒有理賠不足的問題。不過,由於醫療技術日益進步、保戶壽命延長,及各種新發現的疾病,造成無上限醫療險可能無法控制損失率,成為各保險公司財務的沈重負擔,因此金管會要求,今年九月起新的醫療險保單,必須是有理賠上限,亦或是無理賠上限但要有保費調整機制,即理賠率達一定標準時,保費就要申請調高。


   即將於八月底全面停售的「無上限醫療險」保單,停賣效應愈演愈烈,目前還在銷售此類商品的壽險公司,業績成倍數成長。據統計,去年此類醫療險每月增加保費數千萬元,但今年六月以來,保費收入每月都激增到一到二億之間,全體業者中銷售業績最好的遠雄人壽,今年前七月賣出十萬張以上保單。

    目前主打此保險商品的外商業者,主要有紐約人壽、宏利人壽(無理賠上限醫療險)、全球人壽(無理賠日數上限防癌險)。

    無理賠上限醫療險分為二類,一是理賠日數無上限,如目前熱賣的全球人壽防癌險,全球人壽發言人暨副總經理劉靖姍表示,以全球人壽一單位來說,癌症住院一日五千元、放射線治療、化療一日一千元、癌症手術一次十萬元,全都沒有日數限制。

    另一類是理賠金額無上限,完全按照條款規定賠償金額理賠。國際紐約人壽資深副總暨行銷長黃振國表示,例如保單上約定手術一次最高六萬元,只要符合規定,不管保戶在保單有效期間內,開多少次刀,累積金額即使高達一千萬元、一億元,也要理賠,因此稱為理賠無上限醫療險。現在多數公司是按帳戶型處理理賠,例如投保日額一千元,倍數為三百倍,最多理賠就是三百萬元,超過三百萬元契約就終止。

    目前業界公認該保單賣最好的,就是遠雄人壽,主要是這張附約,只要搭配三十萬元的壽險主約即可,且每次理賠不限制住院天數,不少壽險公司坦言,這才是真正的無限制無上限醫療險。

    遠雄從今年一月開始到七月底,已賣出十萬張以上的無上限醫療險附約。而遠雄人壽的總保戶數有六十萬,等於無上限醫療險就替遠雄帶入六分之一的保戶。另外,如紐約人壽、全球人壽及富邦人壽的類似產品,在六、七月都有一億元上下的新契約保費,業者估計八月業績更為可觀。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股10日重挫,但盤面漲停板個股卻不少,主要都是近期投信大幅買超個股,投信基金在新申購、新核准及即將核准的潛在買盤還有近千億元,可望推升個股維持強者恆強格局。
投信近來持續買超台股,標的多鎖定中概股,包括聯強(2347)、正新(2105)、潤泰新(9945)、潤泰全 (2915)等,在台股震盪之際,股價漲幅仍均超過一成,聯強更上漲超過四成,成為名副其實的投信鎖碼股。

投信7月買超台股757億元,創單月買超新高紀錄,投資人申購基金潮是推升這波投信大買超的主要原因,統計台股基金7月新申購量超過1,200億元,加上新核准於近期可提供投信300億元資金動能,以及即將核准的預估將提供430億元,讓投信潛在買盤動能上看2,000億元,投信資金行情不容小覷。

兆豐證券表示,近期投信買超力道主要取決於新增資金動能大小,因此投信行情能否持續延燒,可觀察投信買盤強弱。

投信6月每周平均買超60億元,7月增加至176億元,8月第一周買超140億元,本周買超95億元,金額雖略減,但買超趨勢未見明顯改變,未來可觀察每周買超金額是否擴增或維持7月的平均水準。

至於投信這波千億元買盤,多鎖定中小型電子股,以前波台股自8,820點上攻至波段9,807高點期間,投信買盤主要集中在電子股,包括IC設計、LED、PC周邊、機殼、整流二極體等,台股本波回檔,投信仍積極買超中小型電子股,突顯認養意圖明顯,但部分IC設計及LED股前波連續上揚後已面臨較大賣壓,後續趨弱風險提高。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最大民營企業鴻海精密發揮垂直整合綜效,加上消費性電子、資訊產品進入產銷旺季,產能滿戴,10日公布,7月營收965.5億元,創歷史新高,累計前七月營收突破6,000億元大關,達6,072.2億元,全年營收可望挑戰1.2兆元。

鴻海配合客戶需求,第三季消費性電子出貨增多,全年營收上看1.2兆元,加上集團旗下的鴻準、廣宇、群創及建漢等,7月營收共262億元,鴻海集團五大上市公司7月營收總計達1,227.5億元。

鴻海旗下「金雞母」,鴻準精密7月營收104.9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4.31%,但比6月下滑4.14%,主要因遊戲機呈現小幅下滑,不過,隨著耶誕節旺季來臨,鴻準第三季整體營收將持續向上成長。

鴻海集團旗下面板廠群創7月營收達136.9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紀錄,專注於中小尺寸的元太7月營收9.18億元,成長46.96%。

群創7月營收為為136.93億元,比6月133.4億元小幅成長2.6%,連續四個月再創歷史新高;前七月營收達821.05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達59.11%。群創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達1.93元,居面板廠之冠。

轉型切入利基型中小尺寸TFT產品的元太科技,7月營收9.18憶元,比6月衰退7.5%,但較去年同期成長46.96%。今年前七月營收52.16億元,比去年小幅衰退8.12%。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能源總署(IEA)預警全球將在五年內面臨供油短缺,推升國際油價居高不下,連帶下游部分石化產品供貨吃緊,「台塑四寶」由於有六輕四期剛開出的新產能當後盾,可望成為最大贏家。
國際能源總署日前發布「中期石油市場報告」,表示因石油需求持續超過供應,預測全球將在五年內面臨供油短缺。

IEA的報告中也認為,全球每年經濟成長率如降為3.2%,石油供應短缺的時間就可以拖延一年,也就是全球經濟必須放慢成長腳步,才能舒緩對原油的需求。不過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新興國家正加速發展,想要讓全球經濟放緩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投信法人分析,原油供應吃緊,直接影響的就是石化下游產業鏈,從供給端來看,少掉輕油裂解廠的奧援,乙烯、丙烯等石化基本原料短缺,石化中間原料與塑膠製品等生產線根本動不了。

若從此角度看,台塑企業六輕四期擴建工程切入的時間點相當巧妙,可望成為最大贏家。台塑企業幾年前大手筆砸下1,246億元展開六輕四期擴建工程,今年產能陸續開出,剛好搭上全球油價飆漲的順風車。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月底曾準確預測台股可能回檔千點的美林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程淑芬11日表示,美國次級房貸所以會重挫金融市場,主要是因為「氣氛」,與基本面沒有太大關係,對台灣金融業獲利影響有限。
跌深過後,銀行、壽險股的買點將會浮現,基本面佳的大型民營金融股,逢低應可布局。

程淑芬強調,對台股今年多頭看法不變,認為台股投資價值在8,800點附近時浮現,價值型投資人就會考慮逢低承接,但台股也不會馬上攻回萬點,仍有待確認電子商品第四季的買氣與國際股市氣氛而定。

程淑芬昨天接受本報專訪,以下是訪答紀要:

問:7月底妳曾預測股市將大波段修正,當時認為會下跌1,000點,如今妳對台股後勢有何看法?

答:我們一直認為,股市在經過又快又急的上漲後,拉回速度和幅度也會很大,台股6、7月時的上漲,是因為「氣氛」所致,這次下跌,也是次級房貸壞帳造成的恐慌「氣氛」,基本面並沒有改變,台股雖不會馬上回攻萬點,但是確有強勁的基本面支撐。

電子業第三季業績表現強勁,部分是「重複下單(double booking)」所造成,因此必須確認第四季電子商品的終端需求強弱與否。

美國經濟趨緩當然會有影響,但非美國市場的經濟發展更重要,目前看來成長力道仍在,台股8,800點以下的低檔有限,但是否會超跌至8,500點,我沒有辦法預測,但對台股今年多頭看法依然不變。

問:次級房貸是否會影響美國經濟,進而影響台灣企業獲利狀況?

答:我們認為非美國經濟成長強勁,台灣企業也將受惠,全球經濟表現目前並未受影響,台股基本面也沒有改變。只是台股近期漲跌與美國股市連動很深,只要全球股市不出現大崩盤,台灣經濟和股市都仍能夠在既有軌道上前進。

問:美國次級房貸壞帳對台灣金融股的影響大不大?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土斯有財」觀念在科技界似乎漸趨淡薄,過去幾年,台灣科技業大多在台灣自行買地建大樓、成立營運總部,但隨著公司營運走下坡,不少科技廠商相繼採用將營運總部「售後租回」,或全數賣出,將「固定資產」轉換為可流動的現金。

因轉投資失利的明基,為了彌補先前的鉅額虧損,將位於內湖科學園區的兩棟大樓賣給新光人壽;最近建碁將內湖企業大樓賣給陽明海運,透過賣樓,兩家虧損公司財報都有機會轉正。

不過,科技業賣大樓未必都會賺錢。國巨為了讓投資的大樓獲利,就足足等了近十年。國巨1998年買入國巨信義大樓,原本要做為企業總部,但後來出租給台灣高鐵公司當總部,國巨為了更專注本業,於是在去年求售。

國巨當初買下信義大樓後便住進「套房」,還配合35號會計公報,認列資產減損,原本購入成本45.76億元,後來資產價值只剩41.6億元;隨房市升溫,今年才以49.5億元的價格賣給信義房屋,認列近8億元處分利益。

軟體公司艾群,今年也出售位於南港軟體園區內的1,000多坪的辦公室,然後再租回。

近年營運相當穩定的華經資訊,因原來辦公室是買進現成的辦公大樓,後來在附近又覓得新的大樓,決定自行設計辦公大樓,因此處分原來的大樓,在新大樓未完工前,舊大樓則以售後租回方式,繼續租用。

國巨、明基、建碁、艾群及華經等相繼處分資產,都是公司為獲利充裕資金,並美化帳面的一項策略。

明基去年決定不再繼續投資德國的明基行動通訊後,進行一連串調務結構調整,原本由明基董事長李焜耀並不算出售內湖總部,不料資金需求孔急,採售後租回方式可讓明基繼續使用總部大樓,也可挹注資金活水,兼而美化帳面,讓明基不得改弦易轍,最後以50.37億元賣給新光人壽,今年預計可為明基帶來約12億元的利潤貢獻。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受到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事件影響,國內11檔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7月績效全盤皆墨,但亞太Reits基金相較下,受到美國次級房貸影響較小,受創程度也較低。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席捲股市、房市,彭博資訊資料統計,7月全球各主要地區不動產指數幾乎全下跌,其中以全球不動產指數跌幅最深達8.68%;亞太地區Reits指數也幾乎同步修正,香港地產指數卻一枝獨秀逆勢上揚,7月單月漲幅7.81%,表現突出。受此衝擊,國內11檔Reits基金7月份單月績效皆墨,根據投信公會甫發布的7月份共同基金績效表,該類型基金7月績效全下跌。但以投資亞太地區為主的基金,目前仍為正報酬。

今年迄今排名第一的金鼎亞太地產基金經理人林翠萍表示,這檔基金布局以澳洲、香港及新加坡為主,並專注於權益型Reits商品及高股息的不動產開發上市公司,沒有投資不動產債券型商品,因此受到影響程度較小。

林翠萍認為,以甫宣布升息的澳洲不動產市場來看,由於澳洲經濟成長強勁,預期2007年GDP年增率將可達4.8%,失業率是30年新低4.3%,對房地產市場的需求熱絡,供需仍偏緊俏,因此,澳洲聯儲銀行此次的升息,將不會對Reits市場產生過大的衝擊。

林翠萍表示,過去數周澳洲Reits指數,也受到美國次級房貸事件影響,走勢疲弱,已部分反應聯儲銀行即將升息的影響,從另一方面來看,升息帶來強勢澳元,對澳元資產屬利多訊息;再從亞太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來看,香港不動產租金收益仍看好,未來兩年持續看漲;新加坡商用不動產,也因強勁經濟成長支撐推需求下,僅管租金增幅強勁,仍有一戶難求的現象。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巴黎證券科技分析師陳慧明表示,員工分紅費用化明年上路後,沒有經濟規模的IC設計公司、客製化等色彩較強的公司,股價越容易受到衝擊。其中以智原的盈餘受到稀釋的程度最大,最小的是聯詠。

在多頭氣氛中,外資不擔心這個問題,一旦進入空頭市場,外資就會以此為理由賣出。

IC設計類股的高成長、高獲利想像空間,加上股本小、股性靈活,吸引大批資金進駐,推升許多個股成為台股的高價族群,但明年員工分紅費用化上路,將需要列入員工分紅配股稀釋的盈餘,一直是潛在隱憂。外資分析師都認為,「股本越小、本益比越高」的IC設計族群,衝擊就越大。不過,由於外資早已將此列入股價的衡量上,再加上IC設計公司配股日漸減少下,可能獲利反而有上調的空間。

外資對IC設計類股以聯發科最高,達51%以上,其他個股都在20%左右或以下,加上每一家外資券商,都已經用各種不同的會計原則,將計算員工分紅稀釋後的盈餘,揭露給外資投資人,因此分析師評估,外資的賣壓不會太大。

陳慧明評估,小型IC設計個股由於經濟規模較小,加上獲利絕對值較小,股價越高,獲利被稀釋比率高。但整體IC設計類股的盈餘雖然會縮小,本益比卻持續在走高,兩相抵銷下,影響有限,而由於員工分紅費用化是大家都必須遵守的會計原則,因此「大家一起發少一點」,對產業的影響不大。

高盛證券科技分析師鄭昭義也指出,高盛已經將市價、配合歷年聯發科的員工分紅張數,陸續算入獲利中,將結果揭露給外資投資人,而且例如聯發科等公司,員工分紅配股已經有下降趨勢,若明年正式實施時,可能反而獲利有上調的空間。

鄭昭義強調,台灣IC設計類股龍頭廠聯發科,不管是稀釋前或稀釋後的獲利,本益比都仍遠低於美國其他同業競爭者,如博通(Broad-com)、麥威爾(Marvell)等。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受國際股市重挫拖累,台股上周周線大跌126點,失守9,000點關卡;證券專家表示,國際股市未明確回穩,台股短線仍存回檔風險,逢高應減碼漲多族群,但可逢低布局聚碩(6112)、明泰(3380)等股價淨值比偏低的網通股。

次級房貸疑衝擊,國際股市全面重挫,台股也受到拖累,10日以下跌逾300點最低點開出,來到8,870點,金融類股跌幅最深,抗跌族群以中概股為多頭指標。

分析師表示,歐美及亞股全面回檔修正,台股短線走勢仍需看國際股臉色,反彈上來應減碼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偏高的個股,但聚碩、明泰、台揚(2314)等股價淨值比偏低的網通個股,因具業績題材,仍可擇優逢低布局。

系統整合廠聚碩以代理全球知名軟硬體產品為主,產品線包括思科、甲骨文以及IBM,三大品牌的代理約占聚碩營收九成,客戶平均分配在政府單位、製造業、金融業和電信業,約四成直接銷售給如台積電、力晶等,六成則透過經銷商銷售。

聚碩去年毛利率提升到12%,稅後純益0.67億元,較前年大幅成長約900%,每股稅後純益(EPS)達1.1元;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提升到0.73億元,EPS1.16元。

由於逐步降低軟、硬體代理業務比重,並提升維修及諮詢業務比重,聚碩今年毛利率可望比去年的12%有所成長。

明泰主要客戶為友訊(2332),友訊產品占明泰無線網路產品70%,產品包括無線網卡、企業用無線路由器、AP(Access Point)等,802.11n的無線路由器等設備開始出貨,預計8月、9月營運會逐漸增溫,第三季營運會較上季成長。

台揚受惠於LNB、衛星寬頻以及功率放大器成長,第二季營收16.55億元,創單季新高,季增14%,單季毛利率21%也創單季次高;第二季稅前盈餘1.27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3元。

大展證券自營部協理吳文彬指出,電子股反映營收創新高及旺季題材,相對較具表現機會,但金融股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波及、持續弱勢,短線建議先避開。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八月!這個原本屬於慵懶海灘時光的月份,近年來竟成了金融市場血淋淋廝殺的月份。上個星期,全球各地股市、債券市場經歷一場驚心動魄大震盪之後,筋疲力竭的股票交易員不禁問道:為何金融風暴多發生在八月?

    《紐約時報》十二日報導,許多股市危機確實多半在八月份爆發。例如,一九九八年八月俄羅斯突然宣布停止支付該國債務後,立即引發一場金融市場風暴。

    次年,起源於泰國,但後來重創菲律賓、馬來西亞、南韓等國的亞洲金融風暴,也發生在八月。二○○五年,擁有四億美元資金的英國「Bayou Capital Management」也因作徦帳,虛報前幾年的盈餘而垮台,基金創辦人以詐欺罪名鎯鐺入獄。

    今年八月以來,全球許多金融市場也歷經大幅震盪。本月八個交易日中,道瓊工業指數有六天漲、跌幅超過百點。許多原本視風險為無物的投資人,現在都嚇得收手觀望。

    在更早之前,八月份並非如此令人心寒。事實上,根據《股市交易員年鑑》記載,數十年來八月往往是股市一年當中表現最好的一個月份。年鑑指出,原因或許與投資人預期農作收成大好有關。不過,既然現在農業只佔美國經濟的一小部分,對投資人而言八月份就變得愈來愈難操作。

    瀏覽標準普爾五百種股價指數,會發現過去十九年來八月份是股市表現最差的月份。在道瓊平均指數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方面,十九年來八月份的表現是全年次差的月份。而八月份的月底更是險惡。過去十年中,有六年的八月份最後五個交易日平均跌幅達二.六%。

    業內人士表示,他們也不知道為何八月份特別會讓投資人難過。根據一項理論,這是因為多數業界炒手都在這月份度假去,交易量減少的結果讓震幅加大。

    另一個說法是,很多大型券商的第三季結帳都在八月底完成,而一些可能會造成困擾的交易都提早在這月份結清的關係。西雅圖一位基金管理專家則認為,這或許跟投資人對下半年前景的態度改變有關。

  歷經上週國際金融市場巨幅震盪,今日台股開盤走勢為何?國內投信法人認為,短期台股可能下探,投資人以不追高的保守策略為宜,不過台股基本面未曾改變、本益比仍較亞股偏低,進入季線以下超跌區後,可逢低加碼。

    法人一般認為,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加深市場的不確定性,即便美、歐、日、澳央行都出面緩和次級房貸風暴引發的市場信用危機,惟在次級房貸問題未完全釐清前,全球股市的震盪仍難避免。現階段尋求的是先「止穩」,再談「回升」。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橫掃全球金融市場,使得全球投資人面臨自六年前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以來最大的危機。然而這場風暴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會於何時結束?華爾街的分析師們莫衷一是,有人甚至認為其所造成的衝擊將一直持續到明年。

    此一風暴在全球股市釀巨災,摩根士丹利全球股價指數八月到上週五止已重挫逾二%,七月則是下跌了二.二八%,新興市場的災情更是嚴重,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指數光是在八月就已大跌六.一%。

    觀察指標1

    與次貸相關資產湧出求售,威力不容小覷。

    然而這場風暴的威力底有多大,根本不得而知。美國RiverSource投資公司的策略長喬伊表示,沒有人知道全球資產價值會有多少遭到蒸發,因為美國次級房貸有許多都是隱藏在一些並不透明的投資工具之中,根本難以估算。

    根據瑞士信貸銀行上週所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估計美國次級房貸市場目前規模在一兆美元左右,而違約部分則在二千億美元,此一數字高於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上月所估算的一千億美元。然而這只是美國次級房貸市場的損失,還不包括後續引爆信用緊縮危機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損失。

    美國TCW公司投資長高德萊奇表示,此一風暴對市場心理所造成的衝擊將一直持續到今年底都不會結束。他警告,未來幾個月大家將會看到與次級房貸相關資產大量湧現市場求售,規模可能高達數十億美元。

    觀察指標2

    信用緊縮蔓延,留意公司債市場變化。

    華爾街分析師認為未來情勢發展有幾個重點值得觀察。高德萊奇指出,他會注意此一風暴對各大銀行、對沖基金與退休基金可能造成的損失。他也表示,由於跡象顯示此一風暴所造成的信用緊縮問題已蔓延到公司債市場,他擔心在市場籌資遭遇阻礙下,企業資本投資也將減少,對經濟造成衝擊。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股受歐美股市影響,持續上下震盪,成交金額從逐漸降至二千億元以下,台股人氣暫時退場,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指出,下半年將有第二波行情出現,研判加權指數有機會站上一一五五六點,中長線投資人可逢低逐步建立部位。

    杜金龍表示,台股在七月廿六日上市上櫃成交總金額達四三四五億元,占M1B(狹義貨幣供給額)僅五.二四%。八十九年一月十一日集中市場創下成交金額歷史天量時,占M1B比重則高達八.四%,且大多頭行情通常成交量會達M1B的八%到一○%,由此看來,這波行情還沒有過熱或形成頭部的疑慮。

    根據杜金龍觀察,台股存在四年周期循環的現象,總統大選前指數通常會見高點。在民國八十四年、八十八年、九十三年各發動一波行情,八十四年台股從四四七四到隔年站上一○二五六點,八十八年從八六○○點隔年漲到一○三九三點,九十三年從四○四四漲到七一三五點。

    依過去經驗法則來看,總統大選前,政府作多心態不變,台股還有行情可期。度過短線國際股市修正期,年底前仍有機會挑戰萬點行情,杜金龍以波浪理論推估波段高點為一一五五六點。

    杜金龍推測,若無其他突發的國際或政治事件干擾,這次修正波最悲觀的狀況應是落在八五五六點,大約是波段低點七三○六與波段高點九八○七之間的一半位置,距離周五加權指數收盤位置,跌點僅餘三七四點,再跌深的空間相對有限,形成極佳的中長線布局買點。

    杜金龍認為這次修正波再度給投資人極佳的機會,低持股的投資人可在季線附近建立五成部位,再視大盤情況逐次加碼一○%部位。低檔建立的部位抱到明年二月,應有不錯的投資報酬率。

    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很像武俠小說裡的「武癡」,狂練武功愛武成痴,當然他不會拳腳功夫,杜金龍的好身手在股票市場。聽過他勤作功課、數十年如一日故事的人,多半會同意他可以稱得上「股癡」。

    在資訊不透明的非網路年代,公司訊息、資本市場的重要數據,不是敲敲鍵盤就唾手可得,杜金龍靠著勤跑交易所,一筆一筆抄錄資訊,回到家再一筆一筆輸入Excel。他電腦裡頭的股票資訊可追溯到民國五十一年二月九日,那是證交所開張的第一天。

    即便到今日,杜金龍已貴為大華投顧的董事長,手下可用之兵不少,電腦資訊也隨抓即有,他仍保有每日親筆抄錄股票資訊、再一一鍵進電腦的習慣。杜金龍說著說著,拿出一本厚厚的資料夾,裡頭夾著一大疊自製列印出來的表格,再逐日填上全球重要市場股、匯、債市、金融商品的資訊。抄這些要花不少時間吧?杜金龍搖搖頭說:「下午就抄完了,我睡得少,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key資料。」

    就連「筆劃很多」的大股東申報轉讓,杜金龍也是一筆一筆的抄下來,公司名、申報人、申報股數、原有持股,抄得一絲不苟,字跡很是工整。「你看喔,」杜金龍拿出另一本看起來年代有點古老的厚重筆記本,上頭是近年來每個月大股東申報轉讓的股數,「我從民國七十幾年抄到現在,發現大股東申報轉讓可以做為判斷頭部與底部的指標之一。當大股東申報轉讓股數大增時,波段行情就到頂了。」上個月,申讓股數高達五.五八億股,果然在杜金龍抄錄的數據裡,顯得特別突出,當月大盤急轉直下。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持續衝擊信用市場,並延燒歐洲,歐、美、台股同步「跌聲」連連。富邦金(2881)首席經濟學家丁予嘉認為,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主要起因於美國過度放縱信用衍生性商品發行,市場又長期忽略連番升息,對信用警覺性嚴重不足所導致。

    在各國央行相繼挺身而出,釋放資金進行調節之際,有利於問題「正向」發展;預估次級房貸風暴已接近尾聲,最快一、二個月結束,惟歐美金融體質調整期則約半年至一年。

    丁予嘉說,亞洲、台灣所牽動的次級房貸衝擊微小,市場反應過度;尤其台灣主要製造、經濟重心多與大陸、印度等高度成長市場有關,歐美僅屬間接影響。在經濟動力依舊活躍之際,目前台股並非賣點,而是買點;除了超級便宜的金融股外,包括面板、網通、手機等電子股、中概股(具品牌、通路尤佳),及鴻海、華碩等集團標的,都是看好族群。以下為專訪摘要:

    風暴來襲前 已見端倪

    問: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起始因素?

    答: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本來就是一個影響不小,且不該忽略的問題。二○○○年九月美國FED開始降息,一路降到一%;二○○四年六月FED開始升息,一路調升到目前五.二五%。這期間,市場太習慣信用衍生性商品的存在,導致商品太多,嚴重忽略信用風險控管。

    即使連番升息,市場對信用警覺性依舊不足,因為對發行信用商品的金融機構來說,他只要把債權包裝好的證券化商品出售即可,信用風險由接手投資者自行負責,造成了市場「製造信用」太容易,投資人也太容易得到;這可從目前美國公司債與公債的利差空間微小,顯示市場信用浮濫,窺知一二。

    信評機制 應重新建立

    問:如何看待此次風暴影響?

    答:這波風暴是要讓市場重新建立對信用的正確認知,不同的信用評等,應該具有不同等級的利差條件。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管會9日公布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衝擊調查結果,國內金融業及金融商品投資到次級房貸有關的金額,至少已有750億元以上,包括銀行404億元、壽險業300億元等,境外基金也有25檔踩到地雷。

銀行投資部位最大的前三家都是公股金融機構,最多的是兆豐銀,直接買到次級房貸的金額就有14億元,估計損失1億多元;保險業投資部位最大的也是大型壽險業,已確定發生損失的有明台產險的238萬元及台灣人壽的4.47億元。

踩到地雷的25檔境外基金,預估損失是1,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多元;國內投信基金發行的基金,只有兩檔踩到,但預估損失就已有950萬美元。

次級房貸壞帳風暴擴大,為了解國內金融業及投資民眾受影響程度,金管會展開清查,9日終於完成。

金管會發言人張秀蓮說,清查結果,有九家壽險業投資含有次級房貸相關商品,金額300億元,產險業三家,金額1.88億元。保險業的投資,連結到次級房貸的平均比率為31.34%。

目前確定發生損失者有兩家,台壽保與明台產,損失金額合計占整體國外投資總額(2兆元)只有0.0225%,其餘公司則尚未有帳列損失。

金管會未來將視保險公司所購買的CDO(抵押債務債券)有無下檔保護,信評等級(保險業投資標的均為A級以上)或是否房貸繳息正常等情況,而隨市價評估決定是否認列損失。至於保險公司投資型保單連結的結構型債券,經查詢各公司並無連結次級房貸情形。銀行部分,共有16家的投資部位與次級房貸有相關聯,投資部位餘額404億元。

其中除兆豐銀等少數銀行有直接投資次級房貸債券外,大部分銀行都是投資的證券化商品資產池中有部分連結到次級房貸,或投資相關公司發行的公司債等,各銀行初估的損失占其投資部位比率均不大。

這些銀行也表示,目前投資所連結的標的還本付息正常,尚無明顯違約情形,因此可能發生的損失應屬有限。

除此,也有五家銀行代售的財富管理商品有連結到次級房貸,金額約41億元,投資的民眾可能受損。在投信基金方面,則有兩檔投資的證券化商品資產池中含有美國次級房貸,這兩檔都已處分掉,估計損失約950萬美元。獲准在台銷售的境外基金,則有25檔踩到地雷,但多數持有部位比重都低於1%,估計損失約1,000萬美元。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股9日持續反彈,個股回歸基本面表現;截至9日止,在所有已公布7月營收的上市櫃公司中,有92檔個股營收創下新高,更有18檔連三個月,每個月營收均創下歷史新高,這些「業績強強滾」族群可望成為財報效應中的推升主力。
美股連續第三日上漲,台股也由電子股主導反彈,在營收創新高等旺季題材帶動下,伍豐再拉漲停,IC設計、LED、工業電腦、太陽能等多檔個股也搶攻漲停,加上奧運概念股轉強助攻,指數一度收復9,200點,終場收9,182點,上漲83點,成交值1,784億元。

台新投信總經理沈文成說,美股初步已有止跌回穩跡象,台股也開始反彈走揚,呈下檔有撐現象,預期後續仍有機會持續上攻。「配合7月營收、半年報等財報數字接續出爐,部分具業績獲利題材個股將成為檯面焦點」。

根據統計到9日止,在已公布7月營收個股中,有92檔個股營收創下新高,更有18檔個股從5月至7月連三個月單月營收均寫下新高水準,其中電子股多分布在面板、電源供應器、IC產業等,以及鋼鐵、生技等個股。

觀察這些個股今年前七月營收成長表現,以順達科(3211)成長72.02%最耀眼,中美晶(5483)、友達(2409)、合晶(6182)、佳龍(9955)、奇美電(3009)等累計營收成長也均超過四成。

本月以來三大法人則以買超德律(3030)5,096張較多,矽品(2325)、順達科等也都獲千張以上法人買單;不過同時期,法人也減碼奇美電、友達、中美晶等。

至於這些營收步步高個股在近期回檔過程中股價也漲多於跌,又以德律漲幅23.08%居冠,英格爾(8287)、佳龍、矽品、順達科、奇美電等走勢也相對穩健。

聯邦投信投資部主管簡朝諒指出,營收成長族群不論是不是電子股,在台股震盪過程中,均可望因基本面效應而顯得更為強勁,如果基本面題材能在後續季報、半年報陸續揭曉期間持續發酵,這些個股股價應仍有持續上揚空間。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現今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電子業,早已進入微利時代,藉衝刺商品生產數量來彌補毛利的縮減,已成業界共通現象,部分電子大廠營收雖繼續成長,但獲利卻不見得同步增加,投資人若能把營收搭配毛利來看,將更能精確窺視企業的營運真貌。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筆記型電腦(NB)進入下半年出貨旺季,全球兩大NB代工廠廣達(2382)、仁寶(2324)9日公告7月營收與出貨量,其中廣達出貨量280萬台,創單月歷史新高;仁寶出貨量首度突破200萬台,單月營收380億元,創歷史新高。

兩大廠表示,已感受到第三季NB需求強勁,廣達預估第三季出貨量將較第二季成長雙位數,仁寶預估將成長約15%至20%。不過也由於NB出貨熱,部分零組件缺貨將更形嚴重,9日市場傳出電源控制IC也開始缺貨。目前已傳出供貨吃緊的零組件包括:電池、面板、中高規格硬碟。


廣達7月營收618.17億元,較上月小幅下滑5.5%,較去年同期成長53.6%;前七月營收為3,659億元。廣達指出,7月營收略微下滑,主因是部分客戶的空機比重提高。

廣達7月NB出貨量仍維持280萬台高檔。公司表示,第三季需求強勁,預估與第二季相較,將有雙位數成長,全年仍維持在2,800萬台目標,今年前七月出貨量達1,640萬台,達成率約58%。9日股價收在52元,上揚0.5元。

仁寶7月營收創新高,達380.29億元,較上月成長5%,較去年同期成長38%,今年前七月營收為2,33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58%。

仁寶7月NB出貨量首度突破200萬台,創歷史新高,監視器等視訊產品出貨量達26萬台。法人指出,仁寶第三季NB出貨量將逐月向上,第三季可望創單季歷史新高,全年出貨量將可順利達成2,200萬台目標。

仁寶指出,今年第三季出貨暢旺,預估將較第二季成長15%至20%,至於第四季因12月份出貨已經開始下滑,但全季仍有機會成長,初估成長幅度達5%。

仁寶今天除權息,9日上揚0.45元,收在36.8元。仁寶將於14日舉辦法人說明會,說明NB下半年及明年營運展望。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股多頭行情助陣下,14家金控前七月獲利亮眼,幾乎都較去年同期成長好幾成或逾一倍以上,其中至少七家每股稅後純益超過1元。國泰金、富邦金控前七月獲利都較去年同期成長約1.7倍,今年獲利有機會創金控成立以來的新高。
國泰金策略長李長庚指出,旗下國泰人壽7月除有現金股利入帳,也實現股票投資利益「數十億元」,國壽單月稅後純益69.4億元,前七月累計稅後純益23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達4.56元,已刷新歷年獲利紀錄。另外,國泰世華銀行今年前七月累計稅後純益為53.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為1.09元。

國泰金歷年最高獲利紀錄出現在民國93年的298.2億元,國泰金今年前七月獲利已有284億元,法人樂觀預期,未來還有五個月的獲利進帳,今年獲利要創新高不是難事。

富邦金今年前七月累計稅後純益12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70%,比去年的84億元獲利多了46%,每股稅後純益達1.59元,可望順利搶進金控每股獲利前三大之列。富邦金總經理龔天行預期,今年獲利有機會創下近年新高。

龔天行指出,因台股行情好轉,旗下包括富邦證券、台北富邦銀行及富邦人壽等子公司,都有投資股票收益進帳,另外,自7月開始有一、二十億元股息收益陸續進帳,也使整體獲利更為搶眼。

其他金控受惠台股7月大漲,各金控旗下的證券、銀行獲利水漲船高,也都有出色獲利表現,單月衝上二、三十億元者大有人在,開發金、中信金都在30億元以上。

至於近期外界最關注的美國次級房貸債券問題,龔天行表示,富邦金旗下CDO(擔保債權憑證)相關投資部位約有三、四億美元,因大部分都是保本型抵押債權憑證,幾乎沒有次級房貸債券的曝險部位,因此也不致有潛在損失的疑慮。

第一金、永豐金、兆豐金等都預估受到美國次級房貸衝擊不大,投資CDO的曝險部位各約為200多萬美元到一、二千萬美元之間。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股市再「發飆」,強大資金動能加上企業半年報利多加持,昨再刷歷史新高,上海A股指數盤中一度攻破5000點,隨即引發小幅賣壓,終場收4989.18點,滬深300指數大漲逾2%。

 

利多齊出
中國散戶不僅直接瘋狂投入股市,對股票型共同基金也很捧場。中國人民銀行(人行)第2季貨幣報告統計顯示,上半年中國股票型共同基金資產規模大增2倍達1.8兆元人民幣(7.7兆元台幣);6月底為止,中國家庭儲蓄金額仍達16.9兆元人民幣(72.7兆元台幣)。

上海A股今年已漲77%
涵蓋中國上海和深圳2大股市的滬深300指數,今年來已漲134%,上海A股漲幅達77%。5月中國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稅,中國股回檔,並震盪1個多月,但6月中旬後上漲攻勢重新發動,近10個交易日有8天都創新高。
分析師認為,中國通膨壓力升高,加上投資管道有限,市場自然將部分儲蓄轉移到股市以增加報酬率,估後續股市資金動能仍強。中國股市散戶證券帳戶總戶數破億,上波熱潮曾創單日新增開戶數30萬戶,人氣暫退場時開戶數曾迅速萎縮,近來又回到單周達105萬水準。
金融股、鋼鐵股、房地產股昨成領漲主力,中國招商銀行股價應聲漲5.5%,寶鋼股價漲7%,萬科股價漲3%。中信證券分析師喬山指出,現在是企業半年報季節,投資人轉換標的速度快,業績佳的大型金融股與鋼鐵股最受青睞。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月份全球股市可謂高潮迭起,在美國次級房貸地雷連爆效應後,迅速引燃全球股市自高檔急速修正的火苗,南韓KOSPI指數在7月24日盤中首度突破2,000點關卡並創下歷史新高,卻僅在二個交易日後隨全球股市震盪連續重挫。而台股在央行拉抬雙匯及執政黨一週一利多的提振下,一路逼近萬點之際,仍無可避免受到波及急轉直下;其餘東南亞股市亦是災情慘重。

普羅投顧認為短期內若美消費力道隨房地產景氣走下坡,將影響東南亞許多國家的出口與收入,加上東南亞股市已持續四年四個月之久的牛市所蓄積之修正能量,建議投資人今年第三季避開漲多的東南亞股市,靜待修正結束後的買點。

東南亞股市已蓄積大幅修正的能量

21世紀全球主要股市的第一波多頭走勢大多自2003年3、4月左右開始展開,當時受到SARS重創的亞洲股市亦在恐慌中萃煉出本世紀頭一個最好的買點。以新加坡股市為例,2003年3月11日出現盤中1205.31的低點後,即開始一路扶搖直上,以今年7月16日的盤中歷史高點3688.58計算,整個波段漲幅達206.03%。普羅投顧提醒投資人的重點並非新加坡股市在四年四個月的期間上漲了206.03%,而是此波牛市從未出現逾兩成的修正走勢。普羅投顧統計新加坡股市自2003年3月至今出現的四段明顯修正發現,除了修正時間一回較一回短外,觀察長期的月線走勢圖亦可發覺股市修正後的回升波更是一波比一波陡直,這似乎也暗示了新加坡股市已進入了過熱的超買階段,投資人已按耐不住性子,逢短暫地拉回便急忙上車,而其他東南亞股市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三季非持有新興亞洲股市的良好時機

普羅投顧統計摩根史坦利新興亞洲指數(MSCI EM ASIA)自1988年至2006年以來每年第三季的表現後發現,19年統計資料中高達11年的第三季呈現下跌,下跌機率為57.89%,平均跌幅達15.20%,其中1990、1997、2000及2001年的跌幅更是超過兩成,因此過去經驗顯示投資人第三季持有新興亞股的風險相對偏高。

若將時光拉回至十年前的1997亞洲金融風暴,恰巧也發生在那年的第三季,那段事前毫無徵兆、股匯雙殺、不堪回首的歲月中,亞洲股市短時間內紛紛重挫,連受影響程度較輕的台北股市亦自1997年8月27日的盤中高點10256.1一路崩跌自10月30日的盤中低點7040.54點才見止跌,短短兩個月加權指數大跌超過三千點,跌幅高達31.35%。

而由於東南亞許多國家的出口與收入相當仰賴美國內需,如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電子業以及菲律賓海外勞工的匯款,若美國消費力道隨房地產景氣走下坡,對東南亞股市絕非一項福音,再配合已持續四年四個月之久的牛市所蓄積之修正能量,普羅投顧認為今年第三季宜避開漲多的東南亞股市,靜待修正結束後的買點。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