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200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瀰漫著恐慌和不確定感,以及資金和流動性不足的嚴重問題,致使各國經貿活動遭到強烈的打擊。美國前聯邦理事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去年10月在美國國會作證稱「我們正處於百年僅見的信用危機大海嘯中」。這一金融海嘯隨著各國全球化程度的不同,對世界各地產生一波接一波的襲捲效應。
工業化國家萎縮嚴重 新興經濟體相對和緩
與美國金融整合密切的歐洲和日本等工業化國家首先遭殃,接著亞洲新興經濟體也受到連累。雖然亞洲新興市場連結美國金融市場的程度不高,且區域內的貿易往來頻繁,但龐大的基金回贖以及工業化國家國內市場的強力萎縮,使亞洲的金融市場和出口受到激烈的震盪。
根據全球透視(Global Insight)預測機構在今(2009)年6月14日更新的資料顯示,2007年7月美國次級房貸爆發後,全球經濟成長開始下滑,且自去年下半年起,下滑幅度逐季明顯拉大,並以去年第4季到今年第2季受創最重,全球經濟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0.4%、-3.0%和-3.4%。其中工業化國家萎縮-1.8%、-4.2%和-4.8%最為嚴重;新興經濟體相對較輕,去年第4季僅成長2.7%,今年前兩季各減少0.3%。近年來一直保持10%經濟成長率的中國大陸也在今年第1季跌到6.1%的最低點,隨後逐季上升,預計今年第4季回升到7.5%。
反觀工業先進國家的復甦力道則較脆弱,日本GDP成長率同在今年第1季落底,隨後逐漸好轉,但各季都還是負成長;美國和歐洲復甦的時間則更晚,兩者都在今年第2季落底,預計到明(2010)年第2季才脫離負成長。
亞洲新興市場角色重 躍升為景氣復甦關鍵
台灣的出口貿易型態與上述國際經濟成長相吻合,去年第3季海關出口成長開始大幅滑落,年增率由上季的18.5%掉落到8.2%,第4季由正轉負為-24.7%,今年第1季更跌到-36.7%,第2季跌幅稍為減緩但還是-32.0%。
今年上半年海關出口較去年同期減少三成以上,幅度相當驚人;第2季降幅減緩主要來自亞洲地區出口的增加,包括中國大陸擴大內需產生的急單和短單效應,以及對南韓和東協六國的出口逐漸增加。但對日本及歐美等工業先進國家的出口減少幅度還在擴大,只對德國出口逐季增加,顯示大部分先進國家的經濟仍然相當嚴峻,影響台灣對這些國家的出口。
可知,在此波景氣循環的復甦過程中,亞洲新興市場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上半年進口的降幅比出口大,由於今年原油價格比去年低,故原油進口金額比去年大幅減少;其他農工原料的進口是為製造出口品而進口,在今年出口比去年減少的情況下,進口自然也跟著減少。
經濟實質面已改善 勞動市場仍待觀察
再從行政院經建會編製的3個景氣指標分析上半年的台灣經濟景氣變化,其中同時指標和領先指標都在今年1月跌到谷底後逐月攀升;景氣對策信號也由1月的低點爬升,但燈號持續亮出藍燈,顯示台灣景氣仍然低迷,只是低迷程度略有改進。
同時,指標中的製造業銷售、工業生產、機械設備進口,以及批發零售和餐飲營業額都在2月後逐月上升,顯示台灣的生產銷售和設備投資等實質面經濟已在改善。唯一還未上升的是勞動市場指標,非農部門的就業人數3月以後都停留在971萬5,000人左右,且失業率攀升到5月的5.82%。
由於電子業龍頭台積電、聯電等大廠相繼傳出復工消息,就業人口可望增加,只是又逢7、8月大專畢業生投入職場旺季,因此,勞動市場的變化仍值得注意。再來,就可以由預先顯示經濟走勢的領先指標構成項目觀察,SEMI半導體接單出貨比、外銷訂單、和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等項目都逐月提升,製造業存貨量指數自1月以來持續下滑,顯示未來幾個月台灣的實質面經濟會持續改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