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品牌國際化
「聯強的維修服務,連小偷都知道」,就是這個廣告,成功的將聯強推銷到消費者,消費者都知道,指名聯強貨,代表一定的服務品質與維修保障,而隨著國際化經營,聯強品牌更成為服務品牌邁向國際化的典範。談到聯強品牌國際化的過程,總經理杜書伍笑說,供應商一直是我們最大的媒人。
聯強布建資訊通路版圖,除了立足台灣更放眼國際,跨足了以台灣為大本營的亞太市場,涵蓋中國大陸、港澳、泰國等地,集團共同投資的新聚思 (Synnex)已是全球第三大IT通路,而幾年前在供應商的牽線下,與當地通路商合資的雷霆頓,更已正式在印度市場掛牌,聯強持股28%,投資僅3年的時間,市值成長10倍。
建立成功營運模式
杜書伍說,聯強建立服務品牌的過程共分為兩階段。在第一階段,聯強提出了一個成功的營運模式,透過整套的產品經營系統,以及通路KNOW HOW、運籌機制,讓通路商產生許多對經銷商服務的方法,例如,「少量多樣購買」、「快速配送」、「快速取送維修」等,在台灣的市佔率靠此成跳躍式成長。
「但有一點是出乎我們的預期的,供應商成為我們最大的媒人。」杜書伍說,由於聯強運作的模式成功且創新,受到不少國際大廠肯定,繼而幫聯強做宣傳,當這些供應商在其他海外市場賣商品的時候,總會提到聯強成功的模式,藉以提升當地通路商服務能力,口耳相傳之下,聯強在國際上的知名度瞬間暴紅,也開啟了聯強後續的國際化之路。
「好多媒人在幫我們的國際化打前鋒,讓我們在海外併購以及合資過程都非常順利,這些供應商很熱心的告訴我們哪一個國家的哪一個通路商,老闆很好,可是技術不夠或是通路運籌能力不足,聯強可以考慮買下,或是加入,就這樣牽起了多條紅線。」杜書伍說。
供應商打的算盤是,聯強在台灣發展的成功模式若能進一步複製到海外,像是自行設計的自動化倉儲以及自有的物流配送體系,皆可望對原廠其他市場的銷售帶來助益,除了物流將更為順暢,也可望對當地既有的通路商形成正面的刺激,自然熱心作媒。也因此,聯強國際化的過程幾乎可說是順水推舟。
品牌推至消費者端
聯強先在業內建立了口碑與第一把交椅的品牌地位,才進而將品牌印象推至消費者端,這是聯強發展品牌的第二階段。一系列的「小偷廣告」雖耗資數億元,但卻相當成功的打出「聯強貨」的口碑,維修服務是聯強對消費者的訴求重點,而這也是杜書伍口中品牌的「紮實度」,他解釋,「資訊通路商原是靠經銷商的支持,但若能進一步取得消費者的認同,就能達到對這個產業的深耕,品牌才能更為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