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性創新管理的目的,在於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所謂創新能力,係指企業透過新知或對市場的了解,而激發出新的創意,並成功地將新創意轉換成新產品的能力(AWK 1999)。

德國傅勞恩霍夫(Fraunhof, FhG)生產技術研究所(IPT)根據瑞士聖加倫大學(St.Gallen)的「整合性經營管理模式」(SGMK)發展出「阿亨創新管理模式」(Aachen Innovation Management-model,簡稱AIM)。主體是一套「W模式」的「創新藍圖方法論」,此模式對創新管理的重要性建立起相關性,以便發現整合時的疏漏,並找出適合企業本身的管理要項。

創新管理3大任務

從企業經營理念發展出來的縱向和橫向的觀點,將AIM的整合性和全面性聯結起來,目的是持續不斷地激發創新能力(參見圖1)。根據關鍵性要素,企業可以在重要的行動領域內及其細部化部分加以調整。此一模式進一步呈現以企業發展為依歸的「理想目標狀態」,再從企業的理想狀態和現有狀態間的差距,引導出策略上需要做的行動和方向設定。

經營理念是指引企業整體運作方向的北極星,涵蓋所有影響企業領導階層的思維和行為的基本態度、信念和價值觀(Ulrich u.Fluri 1992)。從縱向而言,AIM的管理結構分為:規範、策略和作業三個層面,規範管理和策略管理形成觀念架構,從中引出領導階層因地制宜的決策行為。

管理結構除了橫面觀察外,還可以縱向分析。從橫切面來看,每個管理層面都可以再區分成結構、活動和態度三大區塊,這三大區塊與規範、策略和作業三大管理層面交錯運作,可以凸顯創新管理的觀念與實際執行的作業績效間,以及在協調轉換與整合時,可能產生的問題,三大區塊的內容如能具體落實,則可減低管理層面的投入(參考Bleicher 1999)。

企業必須有意識地營造出成功的條件,才能在競爭中創造出長期維持在水準以上的成功(參考Puempin 1986)。創新管理的3大任務:結構上的任務是創新組織,活動上的任務是創新規劃,態度上的任務是創新領導。

創新規劃

創新規劃為未來的創新指引出策略性方向。創新規劃有4個層面:時間導向、能力導向、輸出導向及規劃系統。

每個層面皆可以二次元座標表示,在座標軸極端化時,就代表某種典型的類型。

時間導向的創新規劃是將計畫活動分為目前或未來,時間導向從「時效性」和「資訊特性」兩個構面來分析創新規劃。時效性分為短期與長期,而提供策略規劃參考的資訊特性,則分成輪廓分明/鉅細靡遺、輪廓模糊/概略資訊兩種。所謂的資訊特性,係指企業本身對企業內部與外部的知識,如:技術、產能、銷售額及市場態勢等。規劃時程短,所採用的資訊明確精準者,屬於目前導向的創新規劃;反之,規劃時程為長期,參考的資訊較概略者,則屬於未來導向的創新規劃。

企業的能力導向對創新規劃也有影響。企業的能力從技術及市場面來加以評估。當企業取得到目前為止尚未引進的技術知識和能力時,表示該企業已建立起自己的技術能力。

如果這項技術正處於產品生命週期之初期的話,那麼此技術在市場上即能創造長期的競爭優勢。若要攻佔尚未被開發的新市場,就與產業、客戶及競爭對手等的知識息息相關,同時也要考量市場能力的建立。

與能耐的建立相反的是綜效利用。所謂綜效利用,係指運用熟悉的技術經營既有的市場。企業透過成本降低或品質提升等手法,有可能創造高績效。此外,採用綜效利用的策略,有助於市場優勢的建立與擴張,也可以對競爭對手製造較高的市場進入門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