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在一起,難免要說話交談。聽人講話,不但要注意對方話中的意義,同時也要注意對方說話的口氣。有的人說話口氣不好,語帶諷刺,話多挖苦,像這樣不良的接觸,必然發展出不好的關係,所以注意說話的口氣,不但是個人的重要修養,也是發展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

如何修養「口氣」,試說如下:

一、問候的禮貌要周到:人與人初見,相互問候的方式,或握手、或點頭、或微笑、或注視、或鞠躬,都是為了表現做人的禮貌。但是有的人問候別人時,昂仰著頭,一幅漫不經心的樣子,如此就算說了「早安」、「你好」,別人也會嫌你傲慢無禮,對你也生不起好感。

二、語言的表達要真誠:人和人說話,既然要使用到語言,語言也能看出你的心意是真誠?或是虛假?是有心?或是無意?跟人說話,不要讓人覺得你是虛應了事,不夠真誠,否則後面要談論事情,就很難開誠布公,難以相談甚歡了。

三、交談的音量要適中:與人交談,音量大小要適中。有的人講話音量太大,聲震屋脊;有的人講話音聲太細小,讓對方聽得很吃力。講話時,要注意對方的年齡、習慣,以及當時的距離,加以調整音量,務必要讓人聽起來很舒適。就如唱歌,不管二部合唱、四部合唱,都要和諧最重要。

四、溝通的措詞要委婉:雙方溝通,不能一直為自己說理,讓對方生厭。既曰「溝通」,管道要暢通,不要一開始就讓言詞成為溝通的障礙,所以要多為對方著想,多說明了解對方的立場、困難,如此才能獲得對方的體諒、好感。即使談到一些尖銳的問題,也要委婉曲折的表達,不要直來直去,僵持、執著都有礙溝通。

五、說話的語氣要溫厚:兩個人說話,或是三個人、五個人說話,語氣溫厚、誠懇,最容易為人所接受。我們看三國時代,諸葛亮在吳國舌戰群儒,他的言詞用語,都是先替對方著想,先站在對方的立場、利益講話,因此吳營裡參與的人員,雖對諸葛亮心存芥蒂,但因諸葛亮說話既能切中要點,又不失做人的溫厚,最後也都拿他莫可奈何。

其他如蘇秦、張儀、范雎、樂毅等春秋戰國時代的說客,他們所以能成為成功的說客,不僅能照顧對方的利益,而且顧及對方的尊嚴,因此一說就能把人折服。

六、講演的語調要動聽:在諸多的說話當中,「講演」的難度最高。因為一場講演,與會的聽眾程度不齊,需求不一,如何讓所有人在聽完這一場講演後,都能感覺你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句句都能打動他們的心扉,並且對你所說的話都能認同。

除了要懂得「觀機逗教,應機說法」以外,還要注意講話的語調要生動,要有抑揚頓挫,才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讓大家的情緒隨著你的話語奮發昂揚,這樣才是一場成功的講演。

所以,不管學習講演或說話,先要從語調、口氣注意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