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健康就是財富,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奮鬥成功的本錢。
要有健康身體,除了要注重飲食與運動外,還要正常的生活習慣,像現在有很多所謂的宅男宅女,日夜都是顛倒的,這樣那會健康的身體。
另外要想有健康的身體,心理的健康是絕對扮演著重要的因素。很多臨床實驗在在的證明心理會影響身體健康。健康不是靠醫藥。
(二)從好心腸來:
也就是說存好心,能夠有拔苦給樂的慈悲心。
好在別人感受到你存在的好處,適當的關心別人,適時的給予協助,並且不濫用好心腸。
(三)從好觀念來:
當富士康掀起了一波台商的加薪風潮,直接衝擊台商的獲利空間,也突顯出大量化代工生產的做生意邏輯已經被逼到牆角,此刻被迫必須抉擇,是選擇轉個彎,避開牆面,走出另一片天,又或者,留在牆角繼續掙扎,眼看呼吸空間一點一滴流失。
當然,做生意有更多的談判角力與「眉角」,也許對於困境可以四兩撥千金,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但是,長遠來看,代工時代已經過去了,當經營撞到牆、困境已經形成時,企業的長久之計,還是要轉個彎,尋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機會。
轉個彎,就是改變原來做生意的方式,也就是服務創新(Service Innovation)。台灣科技業在全球的供應鏈上舉足輕重,如果品牌大廠沒有這條上下游整合完整的供應鏈,恐怕也難以支撐品牌的存續,品牌廠商與供應鏈之間長期以來休戚與共的關係,其實是靠台灣代工廠的「服務」而來,雙方合作以來,台商為了穩定的訂單來源,訓練出一批Key Account專業經理人,專門派駐於品牌廠商公司,深入了解他們未來產品的研發方向,然後回頭整合公司的內部資源,投入研發新產品,也就是代工研發製造(ODM),為了做到顧客滿意,廠商可以說是竭盡所能。今天談製造業轉型「製造服務業」,其實要加強的不是「服務」能力,而是「創新」能力,且不是三個月、一年後ODM的產品創新。
重點既然不在服務,而是創新,要如何創新呢?觀察現在「服務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可以發現三種B2B成功的型態,包括客製化服務創新、網路平台的服務創新、改變原來獲利模式的服務創新。
解決B2B企業客戶問題,在於客製化服務的能力
上櫃公司家登精密工業主要是替Intel、台積電這些世界級大廠「解決光罩問題的供應商」,每個客戶的問題不同,每次的問題也不一樣,對家登來說,要圓滿解決顧客的問題,就是提供「客製化的產品」,也就是依顧客的問題發展新產品,如針對現有光罩產品的成本太高或提升效能,發展出更低成本、效能更高的產品。原則上,就是讓顧客感覺產品的「價值」高於付出的「價格」,每當順利地解決顧客的問題,也等於建立與顧客良好的關係,顧客覺得買你的產品物超所值,就會一再地找你解決,每解決一次問題,也等於累積競爭優勢,可以將相同解決方案,應用在不同的客戶身上,形成一套「客製化的服務」。
家登走的是「客製化服務」,也就是先依顧客的需求設計出新產品,再進行大量化的生產,先「創新」再「規模生產」,也就是利用研發讓價值加值(Value added)後。現同業的產品越來越相近,產量過剩也越來越競爭,最後可能發展成血流成河的殺價競爭,但也可以Value added,提供客戶客製化的解決方案,以殺出一條血路。
獎勵,是專案管理中專案經理的法寶,尤其是在專案瓶頸階段,透過「獎金」的激勵或是「精神」的鼓舞,往往成為突破專案困境的關鍵。從台積電將員工分紅導入公司政策,並大幅改善工作環境後,台積電的員工不僅24小時三班制配合公司政策無怨言,而且導入品質圈管理專案,員工主動學習,降低不良率。
當然台積電不只是「物質」的獎勵而已,在「精神」上以團隊品質競賽、員工運動會等,凝聚員工向心力,讓員工以身為台積電人為榮,默默為公司付出,間接打造出了台積電在全世界IC產業的龍頭地位。可見適當的獎賞,不僅滿足員工物質的欲求,也可激起對工作的熱情及執著。
在專案管理中,常見的獎賞大致分為,「獎金(物質)」及「榮譽(精神)」激勵兩類。幾乎沒有員工會跟「錢」過不去,所以,獎金通常是最好的獎勵手段,員工拿到獎金後,不僅可以改善生活品質,甚至可以滿足社會地位,凸顯個人成就及在家庭的角色重要。所以獎金、分紅、股票、津貼、員工旅遊、摸彩、保險等,都相當好用。尤其是設廠在中國大陸的企業,因為目前大陸的社會氛圍幾乎是用錢在衡量,所以用「獎金(物質)」的激勵手段,往往是最好的。
依據馬斯洛分析人的需求層次,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等,所以用「獎金(物質)」的激勵手段,容易滿足生理、安全需求。
目前在台灣、日本、韓國等等,員工基本生活無虞,所以金錢獎勵手段雖重要,但是在「榮譽(精神)」獎勵上更顯重要,精神激勵的方法,分個人及團隊,有標竿學習,例如尋找選拔每月、每周最佳員工(服務、品質、業績等),將其姓名照片公布,頒發榮譽狀或是封號(如銷售女王),凝聚情感,透過溝通、聚會、運動會、儀式等,讓員工將正向的情感力量,在團隊中發散,互相影響,人人互相關懷、互相尊重,上下彼此之間,將敵對的稜角磨平,將惡意的心意消除,團隊溝通將不會有障礙。
培訓獎勵,目前在許多企業中,是訓練人才、留住人才的好方法,在日本,伊藤忠、丸紅大型綜合商社,都會將優秀年輕人才派到外國分公司磨練,除了上班之外,並補助員工經費,學習當地語言、文化,建立商場人脈圈,三、五年後,再調回總社歷練,成為未來儲備幹部。所以員工的精神激勵與學習訓練是可以結合的。
在獎勵措施實施中,懲罰也是相對的,只有獎勵沒有處分,會造成鄉愿,讓員工得過且過。而且獎勵要與公司、團體、個人目標結合,明確制訂獎懲規定,嚴格實施。獎勵更要配合時效,即時獎勵是最重要的,不僅可以強化受獎者的感受,且立即成為其他人效法的標竿。
「在承擔的同時,要放下,政治人物、企業CEO、高階主管們要有如此的胸襟與氣度;要同時承擔,同時放下,要了解放下的同時就是成全。」「無,乃超越在萬物之上,無的同時是有;既超越,又內在。」
入夜的台北街頭,輝煌燈火的某一角落,王邦雄教授認真講解老子『道德經』第一章,台下聽講的有大學校長、教授、企業CEO、董事長等。在忙完公事之餘,他們沒有回家看政論節目名嘴們口沫橫飛,也未陷入凡塵俗事之中,而是遠離城囂,跟著王邦雄沉浸在老子道德經裡,理解它「如何超越可道,才能常道」。
儒家理念 今古相通
2001年美國爆發安隆案醜聞,使西方學者警覺到企業倫理、企業的社會責任及領導人誠信問題的重要性。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大陸三聚氰胺事件、台灣職棒假球簽賭案等等,無不是在功利主義驅使下,人性的貪婪面一一呈現。
21世紀末,世界諾貝爾獎獲獎者聚會巴黎時,曾發表著名的「巴黎宣言」:「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孔子那裡吸取智慧。」向古人借智慧,也許是這些大學校長、教授、企業CEO和董事長們齊聚一堂,鑽研古籍經典的初衷吧!
西方管理講求績效成長、目標成長、股東權益等問題,較少處理最細膩的人的問題,而《論語》就是一本談做人的哲理比做事的方法多的一本經典。
許士軍教授認為《論語》一書,對於管理的引導、溝通和管理人才培育及發展方面有許多啟發。儒家所論及的治理是以「人」為中心,與西方管理是以科學為管理的理念不同。儒家認為治理是離不開人的,因此著重於人性本質的研究,以深入了解人性而從中領悟出管理的高度智慧。
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說:「管理是以文化為轉移,並且受其社會的價值、傳統與習俗的支配,管理愈能配合一個社會的傳統、價值與信念,則其成效愈大。」儒家思想剛好可彌補歐美企業理論的缺憾。
如何從古人的智慧中得到管理方面的啟發呢?在浩瀚古籍中,俯拾即是。例如,「風行草偃」這句成語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從管理的角度切入,如果企業的領導者喜歡部屬逢迎拍馬,好聽信流言耳語,員工必然會察言觀色,投其所好,結果就是黑函滿天飛,小人當道,企業安能永續經營?反之,如果企業的CEO杜絕一切關說與流言,那麼員工自然會自律。
彼得‧杜拉克在《新社會》中曾說:「管理的態度是激發人力資源效率與生產力的關鍵,秉持這樣的態度,個別員工會從管理者的角度,看待本身的工作、職責和產品。」
領導格局 影響風氣
組織裡有個員工提出了辭呈,理由是因為主管在溝通過程中沒有給予適當的尊重,於是在找到新工作後,馬上離職。
另一個跟她很要好的同事,在還沒有想清楚之前,也胡亂跟著提出了辭呈,自亂陣腳。
【心得分享】
通常在提辭呈前都會累積一些不滿的情緒,一定是有什麼原因讓員工考慮要離開這個組織。
當在累積的過程中,比較有號召力的員工,自然會與其他同事在一起口舌主管的是非,讓每一件事都被加油添醋一番,擴大事情的嚴重性。
遇到定力或主見不足的人,很容易就被左右,這種負面情緒於是逐漸擴大,讓辦公室氣氛都詭譎。當別人提出辭呈時,若你也跟著提,卻非在你自己的計畫之中,那麼就需要提升自我內心的定力,若只是一昧矇著眼睛盲從別人,那麼人生也就很難由自己掌握。
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花了5年時間針對11家企業研究其盛轉衰的原因,其中還包括A+公司,歸納出企業衰敗的五大階段,第一階段的徵兆為:驕傲自滿、停止學習。
柯林斯的研究顯示,組織開始走向衰敗的警訊為:
1.認為成功是應該的,不管做什麼都會繼續成功。
2.未深究最初成功的原因,忘了繼續精進成功的根本。
3.只談「哪些地方」成功(what),而不談「為什麼」成功(why)。
4.學習意願愈來愈降低。
5.低估運氣在成功過程扮演的角色。
過去越專長未來越沉重
他指出,很多成功企業往往以為成功是因為自己厲害,卻忘了成功可能只是大環境或運氣使然,甚至是因為競爭對手犯了錯。最好的企業領導人永遠追問「為什麼?」找出成功的真正原因,透過不斷學習,避免陷入成功的驕傲與自滿。
幾年前宣告破產的日本八百伴集團,極盛時在16個國家、擁有400多家百貨,前總裁和田一夫在失敗後冷靜地反省,化失敗的經驗為智慧的財富。他殷殷告誡企業:「傲慢是衰敗的徵兆,當一家公司到達頂峰時就是最危險的時刻。這時,從管理階層到員工,都會有種自豪感,從而缺乏危機感,大家不會再像從前一樣,努力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必然危機四伏。」
ZARA創辦人阿曼西奧.歐特嘉奧(Amancio Ortega Gaona)自創業起就不斷地告訴員工:「公司成長的基石是從回應消費者而來,這使得我們要很謙虛,要永遠學習,永遠不能驕傲。」
緊抓著過去所擁有的,未能與時俱進地學習新觀念、新知識、新做法,往往過去最專長的部分會變成未來最沉重的包袱。因此,時時「歸零」的學習心態極為重要。如同一位印度哲人形容自己:「像個破瓦罐,裝什麼漏什麼」。破瓦罐到處是漏洞與不足,無論裝什麼都不會滿出來,也就是永遠處在歸零狀態。
由各階層員工共同驅動
持續學習,是維繫企業成功不墜的關鍵,學習的層面必須涵蓋個人、部門及組織等各層級,由各階層員工共同驅動。重點包括:
引領自我導向學習:
處在多變的環境,要解決日益複雜的問題,必須具備多元思考及多面向分析、討論的能力,必須培養每位組織成員擁有自我導向學習的能力與意願,能夠為自己訂定學習目標,整合學習資源,尋求學習方法,持續自主學習。
善用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
採取混合式學習模式推動組織學習,結合數位學習、社群交流、職務輪調、特定任務指派、研討會、良師益友制等方法多種形式的學習組合。兼顧聽、看、探索、練習、討論、研究等面向,達到創造彈性學習環境,降低學習成本,強化及延伸學習的效果。
進行內、外部標竿學習(Benchmarking):
透過內、外部標竿學習,鎖定標竿對象,運用有結構、有系統的學習方法,從值得效法的典範萃取經驗與成功要素,透過比較與學習,得到啟發,進行改善,提升效率,提高績效。
於其中,「學習型領導人」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習型領導人能夠以熱情及實際行動來影響組織成員,對於願景追求保持不懈的熱忱,對於現狀存著渴望進步的企圖心,激勵組織成員不斷學習追求新知與學習新事務的意願,並轉化為持續學習的動能。
構思新商品企畫、或改善既有服務時,總是沒靈感嗎?很多人總認為自己沒什麼創意,想不出有用、有趣的好點子。事實上,經過練習,每個人都可以精進自己的創意發想力,提出讓人眼睛一亮的絕佳想法。
《一定做得到的絕妙發想術》作者佐藤真介認為,創意,代表一個人「擁有的不同觀點」,換言之,缺乏創意不是因為沒有能力,而只是單純少了視野和角度。因此,想要擁有源源不絕的靈感,除了持續練習外,不妨參考以下建議,建立多元的觀察切入點,努力成為一個「點子王」。
1.從「感官」的角度,找尋靈感:
將商品或概念重新拆解、組合,再融入感官元素,產生新穎有趣的創意。一開始可以從不同的視覺色彩切入練習,試著改變習以為常的配色模式,進行客製化、多樣性的發想。例如辦公室的牆壁通常是漆成白色的,但也許可以依照不同場合的需求,提供「理性的藍色會議室」或「活潑的橘色交誼廳」等。
此外,加入語音或動作,能夠讓一成不變的產品服務,增添一些互動性和娛樂性。許多廠商曾經研發過「會說話的地球儀」,只要用手指觸碰產品表面,就有語音說明國名、首都、人口等實用資訊。另外,也出現過「能夠錄音、播放的年節賀卡」,讓死板生硬的紙卡,確實地「活」了起來。
2.從「價值」的角度,取得靈感:
利用外界多半認為「物以稀為貴」的主觀意識,提升價值感,強化產品或構想的力量。可嘗試從建立「權威」「第一名」的觀點著手,再加上別具特色的價值主張。例如一間新的法式餐廳準備開幕,打著「媲美米其林三星的美食和服務」的廣告標語,吸引消費者上門;即將推出新建案的建商,以「獲獎建築師在本地唯一作品」做為廣告訴求,可以滿足頂級消費群眾追求時尚的需求。
另外,還可以再衍生出「百大系列」的概念。將100個相同性質的事物,整合並創造話題,像是「全世界100個一定要去的景點」或「20世紀不可不買的100張唱片」都是絕佳例子。
3.從「變形」的角度,發展靈感:
許多極富創意的產品,往往脫離它既定、固有的形貌,因此可以對顧客產生更具功能性和衝擊性的消費體驗。
前陣子,類似「卷軸」「摺疊」的發想和概念在市場上蔓延,像卷軸式的電子紙、卷軸型的鋼琴鍵盤、摺疊腳踏車、摺疊式耳機等。不僅在設計上獨樹一幟,同時也解決了占據空間的問題,在收納整理上提供極大便利性。
很多店舖經營者都致力於「增加新客戶」,想藉由吸引更多來客帶動業績成長。日本專業經營顧問富田英太提醒,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思維,正確的集客順序應該是先「提升回客率」,接著才是「招攬新顧客」,否則被宣傳或特價吸引來而的顧客,來一次就大失所望,不僅不會再次上門,甚至還可能對外反宣傳,造成惡性循環。反之,當顧客滿意,熟客就會主動介紹,新客自然不請而來。店家想要提升回客率,富田提出4個做法:
1.確定待客規範:大型連鎖店都會制訂待客標準作業程序,確保每位顧客得到均一的服務,但富田建議,店鋪數小於5家的小店,就不應過於拘泥。小店最大優勢,就是提供大型連鎖店做不到的專屬細心服務,店主應該要先將顧客類型徹底細分(如性別、年齡、身分、熟客、第一次來等等),然後與全體員工一起集思廣益,討論出對待不同類型顧客的不同方式,以客製化的待客之道,創造獨特魅力。
2.設定「感動的問卷」:很多商店都有提供顧客問卷,除了基本的顧客個人資料外,最常見的就是選項為「非常滿意」「滿意」「普通」「有點不滿意」「不滿意」的5階段評量表,但一般人基於面子,除非特別糟糕的情況,通常都圈選「普通」或「中上」。富田建議,應該將5階段量表改為「感動」「滿意」「普通」「不滿意」「不想再來」,才能更具體地傳達顧客意見。然後每個月依照「感動率」和「不滿率」設定提升和下降的目標值,思索改進之道,才能做到顧客的真正滿意。
3.顧客提醒工具:有時顧客不再前來,純粹只是「不知不覺就忘了」,尤其對沒錢打電視廣告的店家更是如此,因此,不時提醒顧客店鋪的存在非常必要。提醒顧客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介紹卡、會員集點卡、謝卡、簡訊、部落格等都是,其中對於常見的集點卡,富田建議店家應該依照顧客的來店次數變更卡片種類,例如「一般會員」來店超過一定次數就升級「VIP會員」。
他表示,如同信用卡也分為普卡和金卡,人們心理上對於繼續追求更高等級這種事情總是無法抗拒,懂得利用這層心理,可以讓顧客更忠誠。
4.舉辦店內活動:店家舉辦諸如周年慶或感謝季等活動,可以吸引顧客回流。富田表示,要舉辦哪些活動,應該在年初時就規畫出一整年的計畫,一來能提醒自己該多久以前開始籌備,免得到時場面混亂自砸招牌,二來也才有餘裕提早通知顧客,讓顧客排出時間參與,使活動效果發揮到最大。
虎頭蜂不是蜜蜂,而是一種會飛的巨毒昆蟲。它的體積約是一般蜜蜂的十倍大。虎頭蜂不採花蜜,而是吃肉的昆蟲,它的毒液與百步蛇相當。
有一次在高山切肉煮菜時,一隻虎頭蜂不慌不忙地停在菜砧上,用利牙咬下一大塊豬肉,然後又不慌不忙地飛走了。在山上最怕的動物就是虎頭蜂了,它的斥候偵探只要認為你有敵意,便會回巢去通報,於是群起攻擊。一個人若被五隻以上的虎頭蜂螫到,幾乎都是死路一條。每年登山客遇害於虎頭蜂的,與不小心「墜落山谷」而致命的可能不相上下。
【心得分享】
但是大家仍掉以輕心,因為虎頭蜂體積小,使得大家輕忽之。再者它是以「蜂」為名,讓大家產生「蜜蜂是勤勞可愛」的聯想,於是「美名化」的結果,讓我們對這種巨毒動物「不看在眼裡」。
擅於包裝的黑道政客,擅於包裝的黑心企業,擅於包裝的黑暗組織;其與虎頭蜂何異乎?
這年頭市面上有很多有關職場方面的書,什麼「即戰力」、「競爭力」,一大堆「力」,對一個可能身心俱疲,或要常常加班,甚至不知飯碗能否保得住的上班族來講,「幸福感」比任何「力」更重要也更有效!可是弔詭的是,大部分的上班族,總把金錢、名利、權勢,與幸福畫上等號,以為收入愈多、職銜愈多、地位愈高,就愈幸福。但是看看這些人,王文華開除自己的總經理、蕭裔芬離開鴻海,還有很多科技新貴返鄉當農夫,這些事實似乎在告訴我們,名利和幸福就像數學中的拋物線,在到達最高點之前,名利和幸福成正比,但是過了頂點之後,名利即使增加,但幸福感卻逐漸下滑。
幸福,不只有一種標準,不管你在失業中、加班中、留校察看中、黑名單中,我們可以去定義自己工作中甚至生命中的幸福!快樂工作的「秘訣」,在於能依自己的身心狀況來調整自己想要的幸福,欣然接受並坦然放下,這才是工作中的永恆喜悅。
不管是業務人員或業務部門,都可以利用「減法」與「加法」改造。剔除沒有效率的部分,增加高生產力的活動,兩者加乘的效果就是整體銷售力的提升。
拆解一名業務員一周的時間運用,劃分為拜訪客戶、處理郵件、參加會議、其他行政作業等項目,可以看出有多少時間是用在與達成目標有關,和多少時間的運用與目標無關。
要提高核心活動的效率,首先要減少非核心活動的比例。
當業務人員參加太多流於形式的檢討會議,該檢討的其實是業務主管或會議主席;當申報出差費用有太多繁文縟節,或是常出狀況的電腦系統讓人疲於應付,該檢討的就是行政部門或資訊部門,他們的改善將關係到業務人員能不能專心面對客戶。
此外,填寫例行性報表這一類的文書作業(paper work),應該儘量由業務助理來協助。寧可多增加一位後勤支援人員,也不要讓重複性的作業,影響了核心工作上的專注力與品質。
界定「核心活動」與「非核心活動」雖然是見仁見智的主觀問題,但只要問自己:「這一件事的投入,會不會為客戶增加價值?」就能定義出較為客觀的標準。
使用「減法」創造出更多時間後,下一步就是用「加法」讓它轉換成更大的效益。
一般業務人員若是在談話過程發現沒有立即交易機會,經常會手足無措,草率結束對話。想避免這樣的情形,就是手中要有數個替代方案,隨時準備轉移焦點至客戶其他產品的需求、其他部門的需求。
當客戶也沒有任何立即需求或問題需要解決,拜訪目的可以轉移至資訊的蒐集,例如:瞭解客戶的採購流程、年度計畫與目標等,做為未來業務開發策略的依據。
至於既有的客戶,也有許多增加業務活動綜效的空間。特別是每一次拜訪重要的大客戶前,應該先完整思考自己要和哪些人見面,涵蓋哪些售前、售中、售後的議題,以及非關銷售的任務,如:技術問題的討論、產業情報的交流等。充分利用每一次與客戶見面的機會,將業務活動的綜效極大化。
加法與減法是數字運算的基礎,如同銷售力的提升難有一步登天的捷徑,只有腳踏實地的基本功,以及貫徹到底的執行力。
Email往來已經是工作上最常使用的溝通工具之一,但對於email的處理方式,真是門大學問。
曾有一位員工收到內部一封mail後,好幾天都沒有回應,由於cc的list上有好幾個人,他的老闆看不過去,打電話問他為什麼遲遲不回email。
員工說寫這封emai 的人很負面,字裡行間有抱怨不滿之意,他不知到底該不該回,老闆一聽馬上給他一個觀念:除了類似For your information的mail不用回之外,其他的,不管是要求發表想法、表達意見的mail都要回應,回應的速度不能太慢,陳述時可以用比較客觀、正向的態度來表達。
【心得分享】
回應email是門學問,每封email的內容都無法預期,但是你的回覆卻是可以自己掌控的。工作中收到同事、客戶或是廠商的email,有時因為每個人用字遣詞的程度不同,常造成許多誤解,但是不論多難回的email,該有的回覆禮儀還是要顧及,態度婉轉而立場堅定,緩和的溝通協調,不僅為個人風度加分,也能讓事情朝完滿的方向解決。
這樣的事情在工作上總是層出不窮。同事們經常氣呼呼地來找我說,客戶窗口又不認帳了。明明講好的事情卻又翻臉不認人,我問他有沒有email或任何文字上的確認?同事總是說我相信對方所講的,怎麼會想到再確認。像類似這種羅生門的狀況無時無刻在上演。
我對於同事們的這種迷思總是嚴肅地告知,確認不是不信任,反而是尊重對方,保護對方權益。在溝通上我們經常犯的錯就是可能沒說清楚或含糊帶過,卻以為對方了解我們所說的,其實並不然,而產生了更多的誤會,反而傷了感情。
因此說清楚的不舒服,總比說不清楚的假信任,要來得實在的多。當然商場上並不是所有的言語都要白紙黑字確認,但牽涉到金錢、時間日期或工作內容項目,最好還是有雙方確認的憑據,以免產生誤會。
中國人做事最喜歡虛的意境,也就是說了就算話,這種一諾千金的氣魄也是舊一代的價值觀令人激賞的地方。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的資訊氾濫,連決策的過程也複雜許多,一諾千金縱使爽快,但避免雙方的認知或解讀不同,後續再補一個email或是信函確認,也是保障雙方權益的一種方式。
真正的君子不會介意你白紙黑字再次確認,反而會感激你的細心周到。反而是想占便宜的偽君子,才會斥責你的不信任。
最近公司遇到兩個案例,一個是源於雙方以為話講清楚了,沒有再次確認,等事情發生後才知雙方的認知不一樣,結果浪費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去找email的來龍去脈,釐清楚事情始末,但到頭來還時傷了感情。各說各話沒有交集,可謂兩敗俱傷。
另外一個案例是我們推掉了一個到手的合約,沒簽是因為對方不願把工作的範圍細項列進去。第一個案例是少了確認的機制,第二個案例則是模糊不清的合約,等於是製造了未來合作上的地雷,這都是在商業上要避免的事。
在商場上,白紙黑字是必須要養成的習慣,小至會議紀錄,會前的討論大綱,後續的作業細項,大至估價單、合約內容都是要白紙黑字確認,才是完成商業行為。這不是對對方的不信任,而是更珍惜雙方的情誼與合作關係,避免未來有話說不清的尷尬。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介於企業主與基層員工間的主管,得面對難纏的客戶、陰晴不定的上級主管、超難掌控的部屬,不如意事的比率,恐怕也是十之八九。
主管彷如一只壓力鍋,大大小小的不順遂與問題點,都一點一滴地注入鍋內。一旦灌入的壓力值來到臨界點時,除了隨時可能爆發外,有時還會讓主管陷入極度負面、悲觀的情緒低潮中。
有人主張,想讓虛擲歲月或不愛惜健康者,重新珍視生命的最好藥方,就是安排他們在醫院急診室擔任義工。當看過生命的脆弱、人生的無常與身陷苦痛者的求生意志後,會更珍惜自己,而不再隨意糟蹋身體。
對於須承上啟下,背負品質、交期、量化成果等大大小小壓力包袱的主管,也建議可透過閱讀勵志書籍,藉由了解這些身處生命絕境者看待人生的觀點,提醒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提振低落的心情與情緒。
《潛水鐘與蝴蝶》中,原任時尚雜誌總編輯的鮑比,因罹患「閉鎖症候群」,以全身僅剩可動的左眼,一字一字地自敘想重獲身體自由的渴望。《追逐日光》中,原任跨國企業總裁的尤金‧歐凱利,思索安排罹患末期腦癌後僅剩的三個月生命,提出了智慧箴言。這些身處特殊遭遇者,如同另類的天使或菩薩,以自身陷落悲慘境遇的體驗,教導與提醒世人,如何正向看待人生的境遇。
看過這些不同的際遇,主管可重新思索生命本質中,真正應該重視與珍視之物。或許就會發現,在有限的生命裡,許多的爭執與嫌隙,談不上是恩怨情仇;有些困擾與執著,細究起來,變得可笑與多餘;有些煩惱與壓力,只是自己放大了重要性與嚴重性。
同理這些生命鬥士的境遇,以及如何在困頓中善用僅有的資源,再回頭檢視自己所面對的問題,以及相對所擁有的資源,將更深覺個人的富足,感恩自己的幸運,寶貝手上所擁有的。
《活在當下》一書中,有句醒世的俗諺道:「感覺自己的根本在動搖時,我們常向上帝求援,卻發現搖撼我們的,正是上帝。」或許,在壓力悶鍋即將爆破的情境,即是一個刻意安排的省思時刻。
運用精選的精神食糧,回歸至最基本、內在最真實的需求。在這些重點項目之外,有些人生亂流,就不必太過於計較,有些困惑,也就不用過於庸人自擾。將大事化小事,將小事化無事之後,主管便能卸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也能釋放壓力鍋內儲存的高壓。
一本常置案頭上的勵志書,在主管自覺壓力指數快要破錶時,能成為提振精神的藥方,協助自己不再用放大鏡看待問題,避免過度自陷於沮喪之繭中;而能由潛水鐘般笨重的壓力束縛中釋放自己,成為自由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