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另纇財富 (176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銷售人員都希望為客戶帶來價值,因此總是準備了豐富的資料,說明產品的優點與帶給客戶的好處,期望自己成為「價值創造者」。

然而在現實世界,為何鮮少看見一次無懈可擊的產品解說之後,客戶理性地認同,接著立即簽下合約?

原因在於「單向溝通」的過程中,銷售人員可能傳達了非常有用的資訊,也創造了自己的價值,卻讓客戶成為相對沉默、相對「沒有價值」的角色。如果銷售人員需要的是成就感與社會認同,客戶何嘗不是如此?更何況他們才是握有決策權的人。

真正頂尖的銷售人員,是「創造價值」這齣戲碼的幕後導演。他會讓客戶成為主角,銷售人員成為陪襯的綠葉。

在這樣的劇本之下,銷售人員應該減少主觀的陳述,多用「問句」引導客戶加入對話,成為價值創造者。

倘若你斬釘截鐵地說:「我們的提案,能夠大幅提高貴公司生產力!」客戶可能有兩種反應。一是反駁並提出不同的看法,二是同意。

前者擴大了雙方的歧見,對銷售沒有任何助益;後者成為賣方「單向」的訊息傳遞,產品再好,客戶本身都沒有在對話中提供價值。

但是當銷售人員的表達方式,換成了問句:「根據您對公司運作的深入瞭解,我們的提案『能否』讓貴公司的生產力大幅提高呢?」

客戶的答案若是肯定,等於為產品做了一次背書,證實了價值的存在;若是客戶持否定看法,銷售人員則更瞭解自己遠離客戶期望的原因。兩種情境中,客戶都扮演了更積極、更有意義的角色,為溝通的過程帶來價值。

隨時用問句請教客戶,可以使「發言權」回歸到擁有「決策權」(客戶)的人身上,讓他們掌握「主動權」去買東西,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推銷。

想像自己和客戶正在一場棒球比賽中。縱使你有一流的球員、萬全的準備、對的主場優勢,你都應該把「勝利打點」留給客戶,那位真正能夠促成交易的人。

俗話說:「業務員是世界上最好的演員。」事實上,更高層次的銷售人員,會晉升為運籌帷幄的「導演」,主角的位置永遠留給客戶。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花了五年時間,針對11家企業研究其由盛轉衰的原因,其中還包括A+公司,歸納出企業衰敗的五大階段,第一階段的徵兆為:驕傲自滿、停止學習。

柯林斯的研究顯示,組織開始走向衰敗的警訊為:

1.認為成功是應該的,不管做什麼都會繼續成功。

2.未深究最初成功的原因,忘了繼續精進成功的根本。

3.只談「哪些地方」成功(what),而不談「為什麼」成功(why)。

4.學習意願愈來愈降低。

5.低估運氣在成功過程扮演的角色。

很多成功企業往往以為成功是因為自己厲害,卻忘了成功可能只是大環境或運氣使然,甚至是因為競爭對手犯了錯。最好的企業領導人永遠追問「為什麼?」找出成功的真正原因,透過不斷學習,避免陷入成功的驕傲與自滿。

緊抓著過去所擁有的,未能與時俱進學習新觀念、新知識、新作法,往往過去的專長會變成未來最沉重的包袱。因此,時時「歸零」的學習心態極為重要。如同一位印度哲人形容自己:「像個破瓦罐,裝什麼漏什麼」。破瓦罐到處是漏洞與不足,無論裝什麼都不會滿出來,也就是永遠處在歸零狀態。

持續學習,是維繫企業成功不墜的關鍵,學習的層面必須涵蓋個人、部門及組織等各層級,由各階層員工共同驅動。重點包括:

引領自我導向學習:處在多變環境,要解決日益複雜問題,須具備多元思考及多面向分析、討論的能力,必須培養每位組織成員擁有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與意願,能為訂定學習目標,整合學習資源,尋求學習方法,持續自主學習。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年前,第一次聽到有人要去中山足球場聽演唱會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要到足球場聽演唱會?」

多年以後,我反而會問:「為什麼不要到足球場聽演唱會?」

世事本來就多變,昨非今是和昨是今非都是千百年來不斷發生的事實,昨天的笑話成了今天的神話,今天的神話成為明天的笑話,這世界本來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會聊到在足球場聽音樂會,是和一群年輕朋友討論音樂在生活裡的角色,我一直覺得音樂是生命記憶的書籤,常常在聽到一首老歌時,會想起某個歲月時空裡的心情和發生的故事。當音樂響起,昨日的心情和記憶就會再度回到腦海裡,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共同經驗。

「音樂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養分了,就像每天要吃飯喝水一樣。」一位大學剛畢業的年輕朋友說,光是在街頭站個幾分鐘數一數有多少人戴耳機,就可以知道音樂在我們生活中有多重要了。

於是我們繼續討論人為什麼要聽音樂這件事,得到的結論是,音樂並不是給耳朵聽的,而是給腦子和心來聽的,音樂讓我們在不同的時空裡有了對的情緒,是情緒的營養品也是剌激品(甚至對某些人是藥物或麻醉品)。

我們聽抒情音樂保持心情平靜,聽動感音樂來加速心跳,聽懷舊老歌來懷念昨日,聽不知名的新歌來防止自己跟不上流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音樂更是到了無所不在的境地,只要我們願意,可以隨時隨地取得和享受音樂,如同行動電話已成每個人的「音樂易開罐」,不管走到那裡都可有音樂相伴。

「也許以後可在足球場邊看球、邊聽Lady GaGa的專輯 。」我大膽猜測,也許真的有這麼一天,我們會在足球場同時看足球,也同時聽演唱會,這樣的「搖滾足球」,看來並不是不可能的夢。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位學生向老師問道:「老師,您教導我們要做好目標管理,請問您自己有作嗎?」「當然有啊!」老師回答。

這時學生出示他的目標卡,「我的人生目標只有三個,一個是六十五歲退休,財務自主。第二是身體健康。第三是退休後可以隨心所欲的到世界各地旅遊。」

「老師,您看我現在幾歲了?」學員又問老師,老師回說:「大概四十多或者五十出頭。」

「不!我再兩年就要退休了!」外表比年紀小,顯然身體狀況良好。

「我美國五十州都走遍了,也常到國外的旅遊,我計畫兩年後每年用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遊歷世界各國。」能快樂的世界各地遊玩,財務自由當然不在話下。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個很俗的問題,但并沒有幾個人能給出正確的答案。為此,對上百位百萬富翁朋友做了一個調查,調查的結果很有意思。(注:這里說的百萬富翁是指凈資產在百萬以上,某人有一套150萬的房子,貸款只剩40萬了,就是百萬富翁,即使月收入只有5000元)

一、你打算怎樣將手中的100萬變成1000萬?

炒股指期貨,這個賺錢快……4%
投資房產,讓錢生錢……47%
自己創業或進行股權(股票)投資……19%
靠工資增長就能達到千萬……3%
100萬足夠花了,沒想過要變成1000萬……27%

二、你認為100萬變成1000萬需要多長時間?

一年之內……1%
五年之內……3%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博期間估計將接待遊客7,000萬人次,要如何解決這一大批如海嘯湧至的遊客住宿問題,上海市區及周邊的旅館早已開始備戰,但是估計每天仍欠缺4萬到6萬床位。

腦筋動得快的上海大房東、二房東們,早已經準備趁著這難得的盛會,賺一把世博財,連在此地租房工作或擁有房產的台灣人,也樂得參與,多個收入。

二房東這個名詞早不新鮮,但是在上海卻成為企業化經營的模式,倒也是一絕,往往一個社區裏,這些超級二房東一包就是幾百戶,幾個社區下來,月入百萬人民幣(約新台幣500萬元)的也不稀奇。

至2009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逾1,900萬人,有登記的常駐外來人口占了27%,若是包含非長駐的流動外來人口,外來人口的總數至少也超過了60%,上海外地人總數已經遠大於本地居民。

外來人多,再加上不斷高升的房價,許多「八○後」(1980之後出生的人)也開始轉變一定要買房子的想法,房屋出租有著巨大的支撐背景。

在上海常去光顧的小館子,老闆夫妻也是外地人,問他們上海房子這麼貴,他們買房子了嗎?這一問才汗顏,不得不佩服這夫妻倆的理財觀。

他們因為經營餐館早出晚歸,在家的時間很短,而且住房的收益不如商鋪好,所以夫妻倆決定存下的錢不買新房住,而是去投資好地段的商鋪出租,然後把自己的店選在租金較低的社區人潮聚集處。

更有生意頭腦的是,就算在家時間短,還是需要有個休息的地方,夫妻倆盤算了一下,就在自己的餐館附近租了一套大房子,然後隔成六個房間,一間夫妻自己用,其餘五間就當起二房東出租。

大部分的人只會想到如何省開銷,他們居然可以把原本租房子的花費,變成另一個收入,想到家中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吃不窮,穿不窮,不會算計一世窮。」 真如暮鼓晨鐘!

夫妻兩人剛從福建過來時,只有人民幣30元,小學學歷,找不到工作,沒有路只能自己開路,現在不但小館子生意紅火,二房東收入穩定,投資的商鋪租金收益也豐盛。

都說錢有四隻腳,人追不了,要跑給它追。我看到的是勤奮,不侷限在固定思維的普通卻不凡的百姓,我沒看見錢在追他們,卻看見他們如龜兔賽跑一般地慢,卻不放棄機會,應該是說不放棄「創造」機會。他們的資源遠比大部分的你我都稀少,卻把自己手中一副壞牌打成了好牌,誰還能說理財一定要高學歷、大公司?職務之便讓我結識許多所謂財富高端人士,但都沒有這對夫妻讓我如此印象深刻。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管交辦的事項超出了原本的工作知能範圍,需要更多的額外知識補充才能完成。

因為自身的學識不足,導致每次遇到那件事,都不自主地心生恐懼,進而演變成排斥它,厭惡它,一提到它就抱怨為什麼是我來做這件事。

愈是厭惡這件事,愈是無法好好完成它,變成了一個無底深淵的輪迴夢魘。

【心得分享】

工作總是會遇到超出自己原本知能的挑戰,這時應該要調適好心態,恐懼的成因是因為不了解,它將阻礙事情的進行。

對於新工作應設法搜集大量資料,認識它、了解它,才有機會知已知彼,百戰百勝。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品牌形象很重要,但怎麼做到呢?這是每位老闆都急於知道的!

記得在一次演講的場合,有位聽眾問到:「看了很多坊間品牌的書,看完連原本有的品牌概念都被打亂了,你可不可以告訴我如何建立品牌形象?」

對於一個通路品牌而言,真的不必捨近求遠,「店舖形象就是品牌形象」。實務上,我最喜歡墨林(Mullen)對品牌的定義:「當一個人偶遇這家公司的商標、產品、總部或公司任何具代表性設計時,心中產生的所有思想、感覺、聯想及期望的總和,不多不少就是這些。」

所以品牌形象,就是消費者如何看待品牌。「通路品牌」因有實體店舖,其實就是一個活廣告,當消費者還沒入店消費,就有機會透過與店舖的接觸建立品牌知名度、好感度;「產品品牌」則沒有這優勢,產品品牌建立品牌形象,需要透過花費大量的廣宣費用,才能建立些許印象。

市場上很多通路品牌,常常大打廣告,但當你到店舖時,與廣告上的光鮮亮麗,形成很大的反差,真是可惜。通路品牌除了花錢打廣告,也可擦亮店舖形象,給第一次接觸的消費者,留下好印象,為品牌加分。

以餐飲業而言,消費者對品牌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店招是否明亮、外觀是否乾淨?對消費者而言,招牌燈老舊或不夠亮,代表品牌沒有活力,同樣要花錢,當然找年輕、有活力的品牌。雖然沒有正式的統計,因為招牌不夠明亮,至少失去2%的客人。

當消費者進了店舖,看到櫃檯、壁面裝潢、地面是否乾淨整齊也會心中暗自打上分數;當接觸到服務人員時,從對話中,會感受其談吐、觀察其裝扮及身上配帶的名牌,再度為該品牌的企業文化、訓練、形象有所評量。

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好的店舖形象,也會大大減分。連鎖通路品牌,當店舖多到一定程度以後,形象管理形成一定的難度。為了管理好店舖形象,我們制定了「店舖形象巡檢辦法」,提供各品牌做為自我管理工具,分為店外及店內規範。店外規範包括招牌類(含直式招牌、橫式招牌、廊招等)、騎樓區(含候位區、菜單架、海報架、營業時間貼字)等;店內規範包括櫃台區、廚房入口區、壁面、化妝室等。

這些區域是店舖管理者每日都可接觸到的地方,看起來很好管理,其實並不簡單,例如店舖招牌,店內的同仁往往沒注意到,形成消費者看得到,管理者看不到的死角。

不簡單的事,如果把它做到極致,就會為品牌形象大大加分。通路品牌形象,就從店舖形象做起!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立於1858年的天津狗不理包子,是天津的著名小吃,號稱「天津三絕」之首,也是中國大陸老字號的企業之一。提起狗不理包子,在華人世界,即使沒有吃過也聽過,幾乎可謂無人不曉。

這家成立152年歷史的老店,今年計劃跨海來台,在台中成立台灣第一家狗不理包子,台灣分店還沒有成立,各界早已矚目,天津狗不理包子能不能征服台灣人的胃,進而打響百年品牌,也是值得觀察的指標之一。

狗不理鼎泰豐 台灣對決

提起華人世界的包子品牌,除了天津狗不理包子,台灣鼎鼎大名的「鼎泰豐」,則是許多觀光客最愛的小籠包。但是,提起跨海經營包子,鼎泰豐日前才以維護品牌的理由,全面中止和大陸九家加盟店的合作關係。

鼎泰豐中止中國大陸九家加盟店合作,主要理由是:廣州、深圳等地加盟店賣起魯肉飯、珍珠奶茶等食品,扭曲鼎泰豐的品牌形象。

站在大陸加盟店的立場,他們認為「魯肉飯、珍珠奶茶和包子都是台灣小吃」,來鼎泰豐的客人都是喜歡台灣小吃的客人,要讓客人一次吃夠,才會主動增加這些菜單,他們不認為這種做法有什麼不對。

被《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十大美食餐聽之一的鼎泰豐,站在維護品牌形象的立場,非常堅持食材與服務,已有50年傳統口味的小吃,堅持「不賣魯肉飯、不賣珍珠奶茶」,這是鼎泰豐基本原則,也是品牌形象。

反觀狗不理包子這家百年老店,在擴大營運、建立品牌形象的152年過程中,就曾面臨企業急遽成長帶來的強大營運壓力與挑戰。

2005年2月,狗不理集團由國有企業轉變為股份公司,企業文化大改變,五年來,無論產品、品牌維護、品牌價值和服務等,都面臨重新定位的壓力,尤其在服務品質方面,更面臨嚴峻挑戰。

早在1960年代,狗不理包子打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強勢品牌知名度,已經將冷凍產品銷往中國各地、國外市場,在中國各地開有多家分店。

80年代,狗不理在中國大陸便開展了特許連鎖經營。1980年,北京華天飲食集團公司將狗不理引入北京,並在地安門開設了狗不理在全國的第一家分店。目前全中國開設的狗不理特許連鎖店有70餘家,遍及中國18個省的40個城市。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處理部屬的離職議題,是主管的必修功課之一。初任主管的你,第一次面對部屬提出辭呈時,當下的心境與反應是什麼呢?是不知自己那裡做錯的驚恐?還是覺得部屬不給面子,剛上任就扯你後腿的難堪?

身經百戰的資深主管,在部屬送出離職申請單時,心境與反應又是什麼呢?是覺得被背叛的憤怒,斥責部屬沒心沒肝?還是已成例行公事,迅速有效地安排工作交接與人員增補?

多數主管在面對離職申請時,通常第一個動作是找部屬私下密談,想透過了解部屬離職的原因,以設法慰留。

但主管在部屬送上辭呈時,方探究其離職原因,常得到「生涯規劃」的制式答案。因為部屬基於未來謀職考量,為避免雙方扯破臉,通常不會合盤托出真正的理由。

所以,與其在部屬提辭呈後,方千方百計地瞭解部屬的離職原因,不如在部屬付諸行動之前,設法嗅出部屬的「驛動之心」。

在Kevin Leman與William Pentak合著的《牧者的管理智慧》一書中,傳授的第一項管理要訣即是「瞭解自己的羊群」。如同牧羊者每天都得逐一檢查羊隻,確認每隻羊均健康無恙般,主管也得隨時瞭解屬下的狀況。知道每個人的目標、夢想與工作動機,由衷地關心其遭遇的挫折、家庭狀況等,部屬才可能長期跟隨領導者,如同羊隻願意跟隨牧羊者一般。

如果主管果真能如同牧者般,瞭解部屬的需求與狀況,就不難在部屬心生「驛動之心」時,即能在第一時間察覺異狀。

其實,「遞出辭呈」對部屬而言,是一項艱困的決策。

部屬得跨出原本熟悉與習慣的職場舒適圈,面對未來的不確定與風險,內心必然經過一番掙扎。如果外部拉力或內部推力的強度不足,部屬不會貿然送上離職申請單。

車輛剛啟動時,需耗用較大的能量與動力,才能帶動笨重的車體,由靜態變成動態。一旦所提供動能高過所需的臨界點後,車輛便開始前進。此時若沒有足夠煞車制動力,不容易使車輛靜止。

若主管能及早察覺部屬的「驛動之心」,才比較有機會留人。一旦部屬提出離職之請,通常已是吃了秤錘鐵了心,改變離職意志的機率已不高。

若把部屬比擬成消費者,主管在了解客戶需求後,尚得端出足以滿足消費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才能讓消費者一再上門,甚至成為長期支持的忠實粉絲。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曾騎著單車,遊行在田野之間;看到許多農夫為了嚇阻麻雀偷吃稻米,而作一個個稻草人直立在田中。
    有些稻草人做得非常逼真,不但戴有面具,身上還穿著真正的衣褲,手上拿一支會隨風飄動的鞭子。有些稻草人則是粗製濫造,除了頭上一頂斗笠外,幾乎什麼都沒有。
 麻雀是很聰明的,宛如真人的稻草人會避而遠之。粗糙不堪的稻草人,麻雀則停到身上,啄而食之。
◎「你認真,別人就會當真」這是企業的座右銘。連麻雀都懂得要「當真」或是「當假」了,更何況是人?
◎多一分努力,就有多一分成功的希望。若隨隨便便應付一下,就奢求會成功。那莫非是「把人看得比麻雀還笨」乎?
◎請隨時檢視一下,自己作的稻草人能過得了麻雀這一關嗎?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屆30,就會聽到一些以前不常聽到的感嘆。比如說:「我媽說我再不嫁就完蛋了」;「相親竟然被71年次的小女生比下去」;「現在就算餓肚子三個禮拜也沒辦法瘦1公斤」云云,以上的問題傳到我這裡,多半找不到解答,(可能我自己也很困擾),我頂多是雙手一攤,給一句「沒辦法,年紀大了!」,然後等著被大家圍勦。
       不過,最近碰到一個問題,我倒是有些想法希望分享。
       好友艾咪說:「現在仔細算一算我的年薪,真的賺好少喔!以前在電信公司工作時,薪水雖然不怎麼高、但每年都有發股票,我現在薪水雖然比以前多,但少了股票、工作時間又長,加一加竟然跟以前沒兩樣!」她為之氣結。
       艾咪大學畢業後在電信業工作兩年,為求薪資和工作的成長,毅然決然放棄工作出國留學,回來之後因為所學加上興趣,選擇進入金融業,現在為產業研究員,是引導一般大眾投資趨勢的前驅者。她的工時很長,因為工作需要每天七點不到就得在公司研究各國金融訊息,下班時間美其名下午四點半,但她常常在公司待到晚上七、八點,有時候回家還要繼續打報告。
       我問她是不是一定要這麼拼?她說,因為她所負責的產業範圍太廣,有大量的新資訊必須吸收,不拼不行!累歸累,抱怨歸抱怨,但我在她臉上看到不同於以往的自信神采。
       另一個老友凱西開口了,「至少你是做你喜歡做的事啊,賺的不多,但你知道你在忙什麼。」凱西是在一家「像公家機關」的私人機構任職,她最大的抱怨居然是「沒事做」,「因為我們是協力單位啊,人家不派工,我哪有事做?」因此她雖然不能大剌剌的喝茶看報,趁主管不在家時混水摸魚,倒是常有的事。
       艾咪說:「你這樣才好,閒閒的就可以賺錢,不像我累得跟狗一樣,而且還是條『老』狗。」凱西卻搖搖頭:「都已經到了30歲,還在工作上找不到成就感、歸屬感,這才是我覺得可悲的事。」
       一直以來,我們以為「錢多、事少、離家近」是最理想的工作,但在職場上打滾幾年,我發現,很多人對於工作會逐漸產生積極的想法,因為在工作上產生許多抱怨、不平,因而轉化為更上層樓的動力,就算是平常胸無大志的傢伙,也會希望想辦法讓自己更好。這是生存的力量,也是工作好玩的地方。
       有人因為不喜歡當小妹,所以發憤唸書,取得更好的學位、更專業的證照,因而轉行成功。有人因為不滿意自己的薪資,所以更努力工作拼業績,取得跟老闆談薪水的籌碼。有人因為討厭主管的管理方式,所以自己下定決心更努力往上爬,並且成為不讓人討厭的主管。…
       因為不爽,因為認清現實,我們每個人在不知不覺中,為自己創造奮發向上的故事。只是,在此同時,我們難免還是會想起「錢多、事少、離家近」的教條,才會忘了自己在原工作所做的努力,忘了自己努力的原因,忽略自己努力的成果,還反過來問幹嘛這麼累?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足球明星貝克漢、貓王、選秀節目「美國偶像」,有什麼共通點?對一九娛樂公司來說,這些都是可以當成品牌來經營的產品。

過去八年來,美國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是「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簡單說,「美國偶像」就像台灣的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只不過觀眾人數更多。

美國偶像 創造天價收益

三年前,「美國偶像」決賽創下的超高收視率,在美國電視史上只有奧斯卡頒獎典禮和超級盃橄欖球賽能夠超過,也只有它們每秒鐘的廣告天價,能夠與「美國偶像」匹敵。

這個在美國長紅的節目,卻是由一家英國公司製作的。這家公司的名字叫「一九娛樂」(19 Entertainment),除了製作電視節目,還是多位名人的經紀公司,包括已故巨星貓王的影音版權、足球金童貝克漢夫婦、英國網球新星莫瑞(Andy Murray)等。

不管是拍電影、唱歌,還是打球,只要是名人,他們發生的事情和穿用的東西,全是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就像電視節目一樣。一九娛樂的公司網站指出,名人就是娛樂素材。

一九娛樂從這個角度出發,電視節目和名人便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一個一個的產品,如果受到消費者歡迎,還能發展出品牌,賣起不同的產品。

2001年,該公司在英國推出「流行偶像」(Pop Idol)電視節目,因為收視率高,立刻從美國開始向海外40個國家,推出在地版的「偶像」選秀節目。

公司從1985年創立之後,便致力於捧紅流行人物。

公司創辦人富勒(Simon Fuller)曾經告訴媒體,當初「流行偶像」在英國開播,其實是為了讓公司有管道持續發掘新人,而且以不同於一般的方法,把他們推銷給觀眾。

即使「流行偶像」一開始被一九娛樂視為一個推銷產品的管道,然而因為收視開紅盤,公司改將「偶像」當品牌經營。今日管理雜誌(Management Today)估計,「流行偶像」節目推出頭五年,光節目本身便在全球賺進約10億英磅。接著,公司在各國套用公式複製其他選秀節目,跳脫產品本身,打著「偶像」的品牌。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上周與各位分享的「騎上牛也要當成馬來騎」觀點之後,有不少朋友反映這樣的想法很好,也達到激勵的作用,卻不足以完全突破資源不足的限制。當然,積極正面的想法是我們的第一步,而協助團隊取得所需資源,進而解決企業問題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為什麼在這裡跟各位討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老問題?主要是想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不同的觀點來供大家參考。

回想奧圖碼在亞洲推廣品牌之初,我們面臨跟大家類似的困境,那就是我們沒有龐大的品牌行銷預算;因為是剛成立的公司營業額不大,所能夠提撥的經費並不足以打廣告做行銷和品牌,連帶品牌知名度就不足,也因為品牌知名度不足的情形下,營業額也就衝不大。

所以當筆者在與同仁就業務執行進行檢討會議時,常常會有業務同仁反向論述:「經銷商比較不願意推廣奧圖碼產品,因為我們沒有打廣告,知名度不足」,或是 「公司沒有打廣告,知名度不足,以致於較少消費者購買」等。

當時,我們的行銷經費(蛋)確實不足,但也是因為我們的營業額(雞)不夠而僅能提撥很少的行銷預算,然而營業額(雞)不夠,也是來自於行銷預算(蛋)太少導致業績無法成長,所以業績與行銷經費之間就發生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

「抓雞生蛋」是個人當時自我發明的一句話,希望在當時可以突破困境,而非與團隊坐困愁城。然而,先投資行銷推廣還是先做出業績?當下,個人認為突破困境,就是要創造「所需資源」,才是解決僵局唯一的出路。

創造資源就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業績需要快速成長;二是善用有限的行銷資源,達到倍速以上的效果。

在創造業績快速成長方面,我們選擇快速建構東南亞與韓國的代理體系,再以東南亞/韓國外銷業績所創造出的倍數營收,將一部分挹注台灣本地品牌發展的所需的資源;同時將有限行銷資源極大化,並結合創意行銷的方式,達到倍數品牌曝光的效果。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可能沒有人可以回答,但是快速創造公司成長與突破困境所需資源以突破當下的僵局,可能是我們可以給自己最好的解答。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約的Le Parker Meridien是一間中大型的五星級旅館,它的Lobby有二間餐廳,其中一間漢堡餐廳,每個漢堡賣新台幣220元,因只賣一種產品,所以餐點非常好吃。

另一間餐廳只作Brunch早午餐,每天從上午6:30營業到下午3:30,然後就打烊休息,每人客單價約新台幣2,000元。

這二間餐廳因為有「焦點」,且具「特色」,所以聞名已久。每個紐約人或是來紐約旅遊的觀光客,都必須去品嘗,生意當然非常好,漢堡餐廳幾乎整天都在排隊,早午餐更熱門了,要在數周前才訂得到位置。

【心得分享】

這就是焦點中的焦點,也是策略擬定的高竿。

許多企業其產品、訂價、策略擬定與發展,是愈來愈差異化的「優越性」?還是愈來愈通俗化的「憂鬱性」?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名陸戰隊員進入叢林作戰之前,最關鍵的準備工作,可能不是盤點自己身上帶了多少精良的武器,而是徹底瞭解自己要進入的作戰環境。

再次確認前方是否為指揮官設定的戰場?叢林中主要的威脅和障礙物是什麼?地形中有什麼資源和掩蔽物可以成為自己的優勢?最重要的是,目標是不是在叢林中?在什麼位置?

在開發目標市場時,包括發號施令的業務主管和第一線的業務人員,也都要有陸戰隊的思維。看清楚產業上、中、下游的環境,辨識出可能的機會和威脅,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市場區隔和商業模式。

在商業叢林中,外部環境因素包括: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政治和政策、匯率和利率等。例如,美國環保總署規定自2010年起,對所有進口的通用發電機收取碳排放保證金。歐盟某些國家如法國,也開始徵收「碳稅」。

綠能政策的變化,將使產品從設計、研發、生產到終端的使用和維修,都需要導入減碳的概念。搶占先機的供應商,懂得帶領客戶跑在前端,提前掌握政策方向,才能建立先進者(First Mover)優勢。

和外部環境同樣重要的,是客戶組織中的內部環境,包括:公司營運目標、管理政策、組織運作模式等。很有可能你的報價高於所有競爭對手,但是依然獲得採購員的青睞,只因為你熟悉客戶的組織文化和採購流程。大部分的情況,客戶寧願選擇一個瞭解自己,進而「風險較低」的供應商,而不是「價格較低」的供應商。

最後一個需要徹底研究的面向,是置身叢林中的目標,也就是和客戶個人相關的各種「人際因素」。從客戶在組織中的職級、職稱、職責,團隊賦予他的角色、權益與義務,到公務以外的興趣、性格、偏好等。

孫子兵法告訴我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對於業務人員來說,掌握外部環境的變化,比掌握內部環境重要;瞭解客戶要「買」什麼,比自己要「賣」什麼重要。也就是先「知彼」,再「知己」,才會戰無不勝。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一書作者史賓賽.強森在另一著作《峰與谷》指出:高峰與低谷是相連的,在今日順境所犯的錯誤,會造成明天的逆境;在今日逆境做的聰明事,將開創明天的順境。如何能在高峰待久一點?謙卑、感恩,多做當初讓你爬上高峰的事,幫助別人,樂於與別人分享。

這道理其實大家都懂,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原因是愈處在高峰,愈不容易察覺謙卑的力量。做大、做好、做強,持續締造高成長及高獲利,是所有經營者致力追求的目標。一旦站上成功的高峰,手中握有龐大資源,藉由資源整合綜效,獨占市場鰲頭,更因缺乏勢均力敵的對手,不知不覺中形成強者的傲慢,市場上說話最大聲,利益要整碗捧走,很容易因自滿而種下敗因。

許多由巔峰摔落谷底的領導人,事後反省並追溯失敗的原因,通常都會有感而發地表示:「我忽略了謙卑的重要。」幾年前宣告破產的日本八百伴集團,極盛時在16個國家、擁有400多家百貨,前總裁和田一夫在失敗後冷靜地反省,化失敗的經驗為智慧的財富,他將自己從錯誤中領悟的智慧提供給其他企業家,以免他們重蹈他的覆轍。

他殷殷告誡企業:「傲慢是衰敗的徵兆,當一家公司到達頂峰時就是最危險的時刻。這時,從管理階層到員工,都會有種自豪感,從而缺乏危機感,大家不會再像從前一樣,努力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必然危機四伏。」

也有領導人深諳這個道裡,因而時時告誡自己也告誡員工:「要對成功戒慎恐懼」。全球最大B To B電子商務集團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便指出:「每次我有成功感時,麻煩就來了。」他常提醒員工:「對昨天的夢想而言,我們是大公司,但對明天的夢想來說,我們只是小公司。」

他在企業內形塑擁抱改變的文化,要求員工必須「倒立思考」、「隨時歸零」;並要員工苦顧客所苦,痛顧客所痛,盡一切力量解決顧客的問題。

ZARA創辦人阿曼西奧.歐特嘉奧自創業起就不斷地告訴員工:「公司成長的基石是從回應消費者而來,這使得我們要很謙虛,要永遠學習,永遠不能驕傲。」成功的企業,必然是懂得對顧客謙卑的企業,他們做到:

傾聽:積極傾聽顧客的聲音,他們知道,離顧客聲音有多遠,離失敗就有多近。

細看:仔細觀察顧客的問題與困難,運用本身產品或服務的關鍵利基與核心價值,在混沌中以簡單的方法滿足顧客的需求,解決顧客的問題。

好說:樂於關懷顧客,樂於與顧客分享,樂於讚美,以和為貴。

追求永續經營的組織,領導人必須同時肩負起點火與滅火的責任。點火,是點燃員工的心中達成願景的熱忱之火;滅火,是熄滅組織及員工心中傲慢自滿之火。領導人以身作則的謙卑,是最佳的滅火器,因為謙卑,所以小心謹慎,所以努力學習,所以致力變革,上行下效形成謙卑的企業文化。

尊榮前必有謙卑,驕傲在敗壞之先,謙卑遠了,失敗就近了,經營者宜慎思。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笑對於某些人來說已經是比石油還珍貴的稀有物資了。

所得愈來愈低,血壓愈來愈高,愈來愈多人笑不出來,也覺得自己找不到笑的理由,心裡不舒服,健康狀態自然也就好不到那裡去。

有什麼能比健康更重要的呢?即使賺得了全世界卻失去了健康,擁有再多的錢也沒命花,從這一連串的道理看來,笑該是這年頭最搶手的商品了,笑可以帶來健康和幸福。

但是為什麼市場上沒有一個專門賣「笑」的品牌呢?如果有這樣的服務,可以全方位滿足消費者對「笑」的需要,而且把服務和產品做得很到位,那這種賣笑的服務該可以大發利市,因為「笑」有這麼多天大的好處,誰會不想要買笑呢?

但是「笑」該怎麼賣?如何才能把笑商品化?

其實,我們生活裡已經有些「賣笑」的生意行之有年,像是喜劇電影和網路笑話,但是這些都該算是笑的「傳統產業」,在一切都講求創意和創新的年代,要賣笑總得賣出些和過去不同的局面,甚至可以把「笑」這件事融到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裡,像是:

「笑餐廳」:滿面笑容的服務人員加上滿屋子都是笑臉的海報,客人一進門就馬上來一張拍立得相片,再把相片貼在牆上讓大家票選,看誰笑得最開心。

「笑公車」:一上車就看到司機的微笑,車裡每個人都聊得開懷大笑,大家笑成一團。

「笑公園」:公園的主題就是笑,提供人們一個盡情大笑的開放空間,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盡情地笑,笑到虛脫。

「起笑補習班」:專門教人家該如何笑,如何笑得最健康、最雅優美麗。

當然,如果真的把這些賣笑的產業搞起來了,國民健康局和健保局該會考慮補助,當一個社會裡笑容愈多的時候,其實也是直接造就更多人的身心健康。笑是一面鏡子,當你對世界笑的時候,世界也會對著你笑。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是該打破這個窠臼,為了更好的生活與事業,做出重大改變的時候了。為一家公司工作,希望公司照顧你一輩子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與其努力成為龐大企業機器中一個更出色的螺絲釘,不如學習成為「輪栓」——也就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零件,能讓輪子固定在輪軸上。要成為輪栓人才,必須設法充分利用自己天生的才能,在工作上達成真正卓越的表現。輪栓人才就像藝術家,因為懂得發揮自我而得以成就卓越。

第一部份:抉擇

現在的你,應該打破窠臼,而且如果在體制有些要素,告訴你頂多只能希望成為體制裡愈來愈大顆的螺絲,就要統統摒棄。做出理智的抉擇,不要再原地踏步,把成為輪栓人才訂為你職涯的目標。

自從亨利‧福特用T型車生產線告訴世人,製造汽車可以更符合成本效益之後,企業便不斷設法將商品的生產過程,分成一系列的細項工作,每一部分工作,都可由廉價的勞工,依照簡單的指示去完成。因此在過去100年間,發生了以下情況:

■ 學校與大學推出的教育產品,所根據的觀念就是要教育學生,謀生的最佳方式就是為大企業工作,然後一步一步往上爬。

■ 大多數雇主都希望員工會服從,並依照公司指示,而不是期待員工自己去發揮創意思考。

■ 社會一直都主張並且推廣一種觀念,認為最好要合群,不要特立獨行讓自己與眾不同。

■ 很多人一直被灌輸,最好能為大企業工作,有個穩定的事業,勝過自己出去闖,做些冒險的事情,像是創造某種絕佳的商品等等。

■ 投資人一心一意就想找出,有哪些企業很擅長將廉價的勞工,變成高價值的生產者。如果一家公司的生產線能夠做到這點,就值得投資。

■ 意見領袖認為成功的關鍵在於,要建立起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經營模式,即使是沒受過訓練的基層員工也不會出錯。麥當勞就是這方面的理想典範,能夠用低薪員工,透過最簡單的營運流程,生產出品質一致的產品。

■ 企業經理人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在管理和規畫上所依據的觀念,都是認為人力是可以取代的,所以再換新的就好——任何一位員工,都不會比其他任何人更好或更差。

這些想法都沒什麼不對,但是如果你看看當今的經濟環境,首先就會發現到處充斥著官僚、只知道超比記得人、自由主義者、只會讀使用手冊的人、等不及星期五再次到來的工作者,還有照著別人安排走的人。這些人過去的薪水都還不錯,如今卻面臨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裁員、忽視與低薪的情形。

伴隨他們成長的體制,很簡單就可以說完:

● 每天到公司上班;

● 做老闆交代的工作;

● 遵照指示,努力工作。

● 堅守崗位,融入體制;

● 因為效忠老闆而受到獎勵。

這一切產生了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有些人很容易就會因為外包、裁員或自由工作者,而被淘汰,而有人總是擁有許多工作機會?

在今天的經濟環境下,有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那就是你再也找不到什麼好工作,是有人明確告訴你該做什麼的。這樣的工作都陸續外包出去,被最低價的競標者標去了,不論是實體或數位的作業方式皆然。或者,這些重複性質的工作,都已經自動化了。換句話說,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面臨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抉擇:低頭臣服,順從當前的體制,或者立定志向,努力成為輪栓人才。與其原地踏步,努力想成為更好的螺絲釘,不如掌握良機,往不同的方向去闖。要開始努力成為輪栓人才,時機已經成熟,因為輪栓人才是明日高價值組織中,至關重大的構件。

輪栓人才其實是一種新興的現象。在過去,經濟學家將世界分為2種階級:

1. 資產階級——擁有資金,能夠投資去建造工廠,並且雇人為他們工作。因為這個階級的人自己擁有工廠,因此就擁有相當大的談判籌碼,自然就有威望。

2. 無產階級——勞工階級,終其一生都在盡力去挑選最理想的工作機會。

然而在今日,任何人只要有電腦、能連上網路,就擁有工廠。工作者自己就可以在網路上串連,任何有新構想的人,都可以透過網路找到資金,讓構想開花結果。第3種經濟階級的人正在興起,他們不用去聽從他人的指示,也不去擁有大企業。這些人能夠創造價值,然後透過創意思考,去掌握其中部分的新創價值。他們具有各種必要的技術、製造與配銷能力,能夠從事他們自己的事業。這些人就是社會的輪栓人才。

第二部分:如何成為輪栓人才

想成為輪栓人才,並非一蹴可幾的事情,這是一項可以隨時間不斷進步的技能。然而,要成長為輪栓人才,可以朝下列幾個方向努力:

1. 學習建立關係與經營人脈

2. 要大方贈送禮物

3. 創造卓越的藝術

4. 體認蜥蜴腦的存在

5. 交出成果並對外推出

6. 願意從失敗中學習

7. 不斷學習

第三部分:輪栓人才擅長的事

簡單來說,輪栓人才之所以無可取代,是因為他們對公司有著至關重要的貢獻。他們會勾勒出藍圖,然後付出必要的情感,讓大家去應用藍圖。換句話說,輪栓人才能夠脫穎而出,是因為具備了下列的關鍵能力:

1. 提供獨特的界面

2. 帶來獨特的創意

3. 處理極為複雜的情勢

4. 引導顧客

5. 激勵其他員工

6. 提供對相關領域的深入了解

7. 身懷絕技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影響英特爾(Intel)創辦人兼董事長安德魯‧葛洛夫(Andrew Groove)最大的一句話,是他的中學老師所說:「生命就像大湖,在湖中游泳的人,不一定都能游到對岸,但我相信只要你立定志向,你一定可以辦到!」

葛洛夫以堅定的意志投入工作,一心只想游到成功的對岸,他在事業上的堅持與全心的投入,獲有執偏狂的稱號。

激勵,可以激發每個人的潛能,凝聚團隊力量,帶領著大家朝向同一個目標。不論景氣好壞,能激勵人心的主管,都能凝聚團隊、重振士氣,創造出高績效;能自我激勵的個人,都能在工作上、生活中創造樂活人生。如何激勵才能達成預期的效果?

潛能激發 凝聚團隊力量

大多數的人都需要被激勵,才能引爆工作的動力,激勵就像點燃煙火的引信一樣,讓101大樓在黑夜中綻放出燦爛的跨年煙火秀。

每位工作同仁的引信是什麼?在激勵之前,先要找出這個引信,是成就感?金錢?升遷?學習?或聲望?根據動機再設計獎勵方式,無論有形或無形的獎勵方式,這些獎勵要能扮演引信的作用,引爆人們強烈的動機,才能朝向期望的目標前進。

為了讓員工被自家的產品感動,英商假日快捷飯店有個激勵員工的方式十分特別,他們很重視「真實體驗」,讓員工對自家的產品有感覺。它們把員工、員工眷屬當成客人免費試住,還安排他們去別家分店體驗,不只高階主管,連清掃客房的歐巴桑也有這項福利。有歐巴桑指出,全世界有哪家飯店的清潔工,住過自家的飯店?她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價值,以及受到尊重的感覺。

即時打氣 化解工作壓力

即時的打氣,更能化解員工壓力情緒。4、5月是百貨公司美容專櫃旺季,各品牌專櫃櫃長都有如臨大敵之感,除了每天從早忙到晚外,還必須安撫專櫃小姐們的心,以免在生意最好、最忙碌的時候,大家的心開始鬆動,必須面對一波的離職潮。

蘭蔻品牌總經理蔣詰敏負責管理旗下48個專櫃櫃長,她們的問題就是蔣詰敏的問題,去年3月中旬,她取消了4、5月的新生訓練,以免大家體力、腦力過度付出,還宣布一帖強心劑:做完母親節檔期的下一周,選擇一天到郊外踏青。果然,櫃姐們個個使出渾身解數創造了亮麗的績效,郊遊當天,大家一起騎腳踏車、吃大餐、喝啤酒,盡興而歸。

蔣詰敏說:「就像吹漲了的氣球一樣,要開一個孔讓氣球消氣,否則就會爆炸。」主管對壓力情緒的敏感度是首要關鍵,即時的慰勞打氣,會比等到月底或年底領到績效獎金來得更有效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