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2008年第四季創下空前的季虧損30億元;鴻海郭台銘也說景氣比想像的還要壞三倍;LCD面板廠大裁員;DRAM廠請政府紓困;更多電子廠放無薪假,這是IT產業的景氣寒冬。加上12月台灣外銷衰退四成,各界多關心台灣電子業是否從此一蹶不振。業績衰退有短期景氣因素與長期競爭力之結構調整。
但當前電子業景氣衰退,完全係受世界金融海嘯影響,全球買氣降低,無涉台灣IT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DRAM及面板從去年下半年即開始減產調整庫存。資訊業景氣雖一直好到10月,惟11月以後也開始劇幅減產。目前全球景氣尚未復甦,但IT業庫存已低到安全水準之下。
DRAM已因存貨出清,各廠減產,售價急速攀升;近日又有奇美電面板、台積電IC代工及聯發科晶片接到急單趕貨的利多信息。
雖然不能肯定這些就是景氣春天的燕子,但似乎已到了景氣的谷底。
IT產業不同於消費品,它更是生財工具,受景氣變化影響較少。其次是電子產品因技術升級,如NB無線上網等,會加速產品新陳代謝,創造新的需求。
再者,資訊與通訊產品在新興國家不如歐美已飽和市場,新興市場普及率尚低,是近年IT產品主要成長動力,受景氣衰退影響有限。
最後是華碩、宏碁開創出Eee PC(或Netbook)更創出新風潮,開拓學生、低所得及第二台PC的藍海市場。
因此宏碁去年12月業績及獲利仍是正成長,仁寶預估2009年NB業績更要成長28%。
凡此在在說明,IT產業縱使受到經濟景氣的衝擊,但並不若一般消費品或原物料變動幅度之大與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