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模式有五浪構成。五浪向上或向上方向均可。下面是一些例子。第一浪通常只是由一小部分交易者參與的微弱的波動。一旦浪1結束,交易者們將在浪2賣出。浪2的賣出是十分凶惡的,最後浪2在不創新低的情況下,市場開始轉向啟起下一浪波動。
浪3波動的初始階段是緩慢的,並且它將到達前一次波動的頂部 (浪1的頂部)。
這時,在浪1頂部的上方會有很多停損單。
交易者並不確信這是一次向上的趨勢,並且利用這次波動增加空頭(shorts)。如果他們的分析是正確的話市場不能到達前一浪波動的頂部。
推動模式有五浪構成。五浪向上或向上方向均可。下面是一些例子。第一浪通常只是由一小部分交易者參與的微弱的波動。一旦浪1結束,交易者們將在浪2賣出。浪2的賣出是十分凶惡的,最後浪2在不創新低的情況下,市場開始轉向啟起下一浪波動。
浪3波動的初始階段是緩慢的,並且它將到達前一次波動的頂部 (浪1的頂部)。
這時,在浪1頂部的上方會有很多停損單。
交易者並不確信這是一次向上的趨勢,並且利用這次波動增加空頭(shorts)。如果他們的分析是正確的話市場不能到達前一浪波動的頂部。
技術分析可以說就是對價格、成交量、時間三大要素進行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則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因為市場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控盤主力常常利用廣大散戶對技術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觀、最直接的市場要素之一,我們有必要仔細研究,全面掌握。
1.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後勢,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後勢,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2.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後勢,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後勢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
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後勢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衝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3.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勢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後勢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後勢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於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作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咬他一大口”。
4.堆量。當主力意欲拉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堅決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獲取了。
5.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多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主力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沒了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主力在吸引市場關心,以便出貨。
無論怎樣,成交量只是影響市場的幾大要素之一,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決不可把它分開來看,犯盲人摸像的錯誤。綜合分析、綜合判斷,結果才會最準確。
在技術分析中,市場成本原理非常重要,它是趨勢產生的基礎,市場中的趨勢之所以能夠維持,是因為市場成本的推動力,例如:在上昇趨勢裡,市場的成本是逐漸上昇的,下降趨勢裡,市場的成本是逐漸下移的。成本的變化導致了趨勢的沿續。
均線代表了一定時期內的市場平均成本變化,我非常看重均線,本人在多年的實戰中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市場成本變化規律----均線理論。他用於判斷大趨勢是很有效果的。
內容包擴:
1,均線回補。
2,均線收斂。
3,均線修復。
4,均線發散。
5,均線平行。
6,均線脈衝。
7,均線背離。
許多人到現在還念念不忘錯過了當時低價買入“宏達電”的機會,還耿耿於懷失去了當時低價購進“鴻海”的時機。
那麼如何做個聰明人找到今後能翻數倍股票的方法呢?人們暫且把今後能翻數倍的股票稱為“明日之星”股。在股票歷史中,“明日之星”股在被人發現之時,往往像滄海遺珠,埋沒在眾多股票中,然而當“明日之星”上市公司潛質顯露時,股價往往翻數倍,甚至十幾倍。這顯然不屬投機範例,初級市場有這種機會,成熟市場也仍有這種機會。
要成為“明日之星”應至少具備以下一些特徵:
1、公司主營業務突出,將資金集中在專門的市場、專門的產品或提供特別的服務和技術,而此種產品和技術基本被公司壟斷,其他公司很難插足投入。那些產品和技術在市場上競爭程度不高,把資金分散投入,看到哪樣產品賺錢即轉向投入,毫無公司本身應具有的特色,以及無法對產品和技術壟斷,在競爭程度很高的領域中投入的上市公司很難成為“明日之星”。
2、產品和技術投入的市場具有美好燦爛的發展前景。當然對市場的前景具有前瞻的研判必不可少。比如,世界電腦市場的龐大需求使美國股票“IBM”和“蘋果”成為當時的“明日之星”;香港因為人多地少,加上地產發展商的眼光,使地產上市公司利潤和股價上昇數倍。
萬能公式設定的買入條件有兩個:一是年線已轉折,二是股價已突破年線,兩者缺一不可。有時是股價先突破年線,有時則是年線先轉折,只有極少情況下兩者同步:在年線轉折之際股價正好突破年線。操作中只有等兩個條件同時具備之後才能買入。而賣出時機以突破年線前的低點為起點,一旦翻倍即賣出。持股時間不確定,一般不會超過一年,短者一個月即完成拉昇目標,實戰中常見的多在3-6個月之間。每次投資收益一般在50-100%之間。
要熟練使用萬能公式,首先必須分清低點、突破點、轉折點、買入點、賣出點幾個概念:
1、 低點:突破年線前的明顯的低點,這是確定日後賣出價位的主要依據。
2、 突破點:指股價從年線下方向上穿越年線的點位。
3、 轉折點:指年線由原來的下調趨勢改為轉折向上時的轉折點。
4、 買入點:指在年線已轉折向上的情況下、股價突破年線時的點位。一般突破點便是買入點,有時甚至是突破點、轉折點、買入點出現在同一天。
5、 賣出點:離低點昇幅一倍左右的價位。即賣出價位=低點×2。
在以下的情況出現時有可能出現重合:股價剛剛突破年線時,年線正好轉折,此時買點、轉折點、突破點重合,若股價突破年線之前年線已轉折向上,則轉折點在前,突破點(也是買點)在後。
我在多年實戰中的感悟,有些是別人的經驗總結,我借用過來。裡面的紀律很多我自己做不到,但盡量去做,也算做對自己操作的提醒。裡面有的東西比較幼稚,有些可能不符合個人的習慣,但我覺得雖然作股票的方式、方法和理念有形形色色,只要能賺錢就好。
紀律部隊談作股票理念和技巧
第一,考慮資金的流入強度,最好是初強或中強。盡量不做資金流入很弱的股;
第二,盡量考慮主力資金拉高買進的股,這樣相對中線比較安全;
第三,個股要走上昇通道;
第四,個股最好面臨向上突破,或剛開始突破;
第五,急速拉旗杆後不馬上介入,等形態整理完後再做決定;
第六,輿論緊密關心的股票盡量不參與;
第七,沒走出底部的股票不參與;
威廉·歐奈爾的股市生涯開始於1958年.他當時擔任海登.史東公司的證券經紀商,而他日後的投資策略就是在這時期成型的.歐尼爾從事交易一開始便相當成功.從1962到1963年間,他以多空交替的操作手法,將自己5000美元的資本成長到20萬美元. 1964年,他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買下一個席位,並成立一家證券公司--歐尼爾公司.目前是全球600位基金經理人的投資顧問。在1983年創辦《投資者財經日報》,該報成長迅速,是《華爾街日報》的主要競爭對手。
一.C-A-N S-L-I-M 選股七法
威廉·歐奈爾1988年以其30年來研究股市的心得和經營共同基金的實證經驗,著有>一書,他將他的選股藝術淬煉出C-A-N S-L-I-M的選股模式,這個選股模式可以成為你最簡單的分析手段.我們 現在來看看這七個字母分別代表什麼.
C=Current quarterly earnings per share
最近一個季度報表顯示的盈利
大黑馬的特徵,就是盈餘有大幅度的增長,尤其是最近一季。最好的情況,就是每股收益能夠加速增長。但若是去年同季獲利能力很低,例如每股收益去年僅1分, 今年5分, 就不能包括在內。當季每股收益成長率8%或10%是不夠的,至少應在20 %-50%或更高, 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當季收益高速增長,應當排除非經常性的收益,比如靠出售資產取得的巨額收益。
A=Annual earning increases
每年度每股盈利的增長幅度
值得你買的好股票,應在過去的4-5年間,每股收益年度復合成長率達25%至50%, 甚至100%以上。據統計,所有飆昇股票在啟動時的每股收益年度復合成長率平均為24%, 中間值則是21%。一支好股票必須是年度每股收益成長與最近幾季每股收益同步成長。
N=New products,New management,New highs
關於順勢操作的討論,讓我想起《十日均線操作法》這篇文章,該文成文於1997年,作者是Superdealer,他當時在網易免費個人主頁開了個網站,這個網站早不在了,但這篇文章仍被流傳與珍藏。
十日均線操作法
(一)十日均線法的提出
筆者曾在股海搏殺多年。心有感觸。玆發表一些意見,供各位參考。
1。小小散戶少參與股市
筆者每逢知道親朋好友初涉股市,總是奉勸他們不要涉足。無他,因為中國小小散戶的錢實在太容易賠了。每次我發現已經百分之百需要出貨時,仍然有許多小小散戶在接貨。這些人必然都成為套牢一族。職業做手與業餘小散戶無論從心理和技術比較均不在一個檔次,小小散戶焉能不敗。
2. 不要相信投顧老師
相信許多朋友都同意,跟著投顧老師做股票不可能賺錢。筆者從不寫投顧老師,主要是不想騙人和浪費別人時間筆者的一些朋友和同事做投顧老師,有的還相當有名。據我觀察,來來去去都是些“逢高出貨,逢低買納”之類的廢話。 真正具備做手素質的極少。偶有幾個高手又多半在替大機構作股票。由於利益衝突,關鍵時刻就很難期望他們給你說真話。
在股市,要想贏錢的最大祕訣是什麼?是知識?是能力?是智慧?是經驗?是先進的分析方法?是可靠的內部消息?這些統統不是。根據筆者這幾年來個人作股票的經驗和體會是:克服自身的人性的弱點,才是在股市贏錢的最大的祕訣。
凡是有過一段作股票經歷的小散戶朋友,幾乎普遍存在這樣的人性的弱點:賺了錢從沒有知足的時候,股票漲了還想漲,賺了還想賺,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不知道及時把勝利的果實變為實實在在的銀子,到頭來,股票反向下跌,還心存僥幸,把它當成是主力的洗盤而捨不得拋掉,結果是越跌越深,反而成了套牢一族;賠了錢則從沒有服輸的時候,越賠越想賺,總想盡快扭轉虧損為盈,把本錢撈回來,就像下賭注,越跌越攤平,賭注越下越大,最後是損失慘重,賠得慘不忍睹。
由此可見,在股市賺錢的最大的祕訣是:一是要知足,只要賺了錢,就應及時獲利了結。千萬不要對自己所持的股票抱過高的期望值,能選中漲停板的股票,在7000多萬小散戶中,其概率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從概率論的角度來看,能選中漲幅在2%以上的股票,就是相當成功的操作。其次是要服輸,要敢於承認自己的判斷錯誤,承認失敗,及時停損出局,千萬不要不服氣,和股市的趨勢相對抗,以免在浩浩蕩蕩的大勢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敢於服輸的小散戶才是股市真正的勇士,也才能成為股市真正的贏家。所以說,知足和服輸是股市贏錢最大的祕訣。
不要盲目碰“生股”
選擇股票當然也應該有擇股條件。根據自己是做短線還是做中長線的目標,確定是選擇主流股還是小盤股,是挑績優股還是題材股,是哪一個類股,這些都應該有譜的。
對於入選的股票,應該從基本面和技術面作詳細了解。該股票的主營業務、股本結構、經營業績、分紅派息及成長前景等基本情況都要了解清楚。同時開始密切跟蹤它的市場表現。股性活不活,價格波動區間,處於何種形態,重要的壓力點和支撐位,成交量的變化以及有無主力大戶等情況應該認真掌握。這樣買進該股後操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隨著股市的擴容,當初老八股的市場,如今已擁有1000多支股票,選股當然越來越難了。有的小散戶也有絕招,長期就盯著自己熟知的一兩支股票,參考大勢低買高賣,不受什麼黑馬白馬的誘惑,不貪大求多,長此以往,倒也收獲頗豐。但大多數小散戶恐怕難有此“涵養”,老是盯著大盤,看到漲停的心裡就癢癢,也不管“生股”、“熟股”,忍不住就跟了進去,結果就難預料了。很有可能就是誤入羅網,正中圈套,那時不停損砍單恐怕難以全身而出,深套其中也大有人在。筆者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慘痛的教訓換來的經驗就是:不了解、不熟悉的“生股”堅決不碰,寧願錯過,絕不誤入。
把握趨勢選對個股
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不認為股市今年會有很大的改變,今年可能只是轉折的開始。影響股市發展的根本問題不解決,即使上去了,結果還會下來的。關鍵的問題是標本兼治,把股市的制度建設向前推進。
筆者認為,目前市場處於一個長期底部的構築之中。伴隨各種利多、利空因素,產生震蕩也在所難免。在一個複雜的大底構築過程中,考驗著投資者的智慧和勇氣。投資者最為重要的是把握好目前市場漲不高,也跌不深的特點,中線波段操作,在股市由熊轉牛的過程中,以較低的成本買進,就能獲取更高的收益。在春季行情到來的時候,應該把握趨勢、選對個股。那些業績優良,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個股是我們的首選。應拋棄業績滑坡、走勢偏弱的股票。爭取在反彈行情中得到回報。
橫盤整理的突破方向在較大程度上取決於橫盤整理行情的形成情況。
橫盤整理行情是由以下三種情況形成的:
下跌行情形成的橫盤整理
收斂三角形成的橫盤整理
上漲行情形成的橫盤整理
市場人士常說“股市中什麼都可以騙人,唯有量是真實的”,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江恩十二條買賣規則中的第七條就是觀察成交量,指出研究目的是幫助決定趨勢的轉變,因此市場上有“量是價的先行,先見天量後見天價,地量之後有地價”之說。不過也不能把成交量的作用簡單化、絕對化,由於國內股市中存在大量的對作行為,成交量某種程度上也能騙人,因此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量雖是價的先行,但並不意味著成交量決定一切,在價、量、時、空四大要素中,價格是最基本的出發點,離開了價格其它因素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交量可以配合價格進行研判,但決不會決定價格的變化,對於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被偽說法所矇蔽。
那麼什麼是成交量呢?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當股票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湧,都要買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股票供過於求,市場冷清無人,買氣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而將人潮加以數值化,便是成交量。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換手率;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股票只要上市交易,每日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交量。一般而言向上突破頸線位、強壓力位需要放量攻擊,即上漲要有成交量的配合;但向下破位或下殺時卻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無量下跌天天跌,直至再次放量,顯示出有新資金進場搶反彈或測底為止。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稱為量價配合,否則為量價不配合。
成交股數VOL,這是最常見指標,也是平常談論中所指的成交量,它非常適合於對個股成交量做縱向比較,即觀察個股歷史上放量縮量的相對情況。最大缺點在於忽略了各個股票成交量大小的差別,難以精確表示成交活躍的程度,不便於對不同股票做橫向比較,也不利於掌握主力進出的程度。當然在對個股研判時,目前最常用的還是成交股數。
成交金額AMOUNT,直接反映參與市場的資金量多少,常用於大盤分析,因為它排除了大盤中各種股票價格高低不同的干擾,通過成交金額使大盤成交量的研判具有縱向的可比性。通常所說的兩市大盤多少億的成交量就是指成交金額。對於個股分析來講,如果股價變動幅度很大,用成交股數或換手率就難以反映出主力資金的進出情況,而用成交金額就比較明朗。如浦發銀行在2003年5月中上旬構築頭部時,用成交股數VOL來看,高位放量並不明顯,主力似乎沒有出貨的跡像,但用成交金額AMOUNT來看,實際上已有一個高位放量、主力出貨的過程。
換手率TUN,即每日的成交量/股票的成交股本,可以作為看圖時固定運用的指標,比較客觀,有利於橫向比較,能準確掌握個股的活躍程度和主力動態。換手率可以幫助我們跟蹤個股的活躍程度,找到“放量”與“縮量”的客觀標準,判斷走勢狀態,尤其是在主力進貨和拉昇階段,可以估計主力的控籌量。當然大部分的分析軟體上不提供換手率的走勢圖,只提供當日的換手率數值,因此運用換手率時還需找一個好軟體才行。一般而言日換手率﹤3%時為冷清,一種情況是該股屬於散戶,另一種情況是已高度控盤,主力股在高位震蕩之際往往成交量大幅萎縮,換手率低。日換手率﹥3%且﹤7%時為活躍,表示有主力在積極活動。日換手率﹥7%為熱烈,籌碼急劇換手,如發生在高位,尤其是高位縮量橫盤之後出現,很可能是主力出貨;如果發生在低位,尤其是在突破第一個強阻力區時,很可能為主力在積極進貨。
市場人士常說“股市中什麼都可以騙人,唯有量是真實的”,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江恩十二條買賣規則中的第七條就是觀察成交量,指出研究目的是幫助決定趨勢的轉變,因此市場上有“量是價的先行,先見天量後見天價,地量之後有地價”之說。不過也不能把成交量的作用簡單化、絕對化,由於國內股市中存在大量的對作行為,成交量某種程度上也能騙人,因此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量雖是價的先行,但並不意味著成交量決定一切,在價、量、時、空四大要素中,價格是最基本的出發點,離開了價格其它因素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交量可以配合價格進行研判,但決不會決定價格的變化,對於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被偽說法所矇蔽。
那麼什麼是成交量呢?成交量是一種供需的表現,當股票供不應求時,人潮洶湧,都要買進,成交量自然放大;反之,股票供過於求,市場冷清無人,買氣稀少,成交量勢必萎縮。而將人潮加以數值化,便是成交量。廣義的成交量包括成交股數、成交金額、換手率;狹義的也是最常用的是僅指成交股數。股票只要上市交易,每日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成交量。一般而言向上突破頸線位、強壓力位需要放量攻擊,即上漲要有成交量的配合;但向下破位或下殺時卻不需要成交量的配合,無量下跌天天跌,直至再次放量,顯示出有新資金進場搶反彈或測底為止。價漲量增,價跌量縮稱為量價配合,否則為量價不配合。
成交股數VOL,這是最常見指標,也是平常談論中所指的成交量,它非常適合於對個股成交量做縱向比較,即觀察個股歷史上放量縮量的相對情況。最大缺點在於忽略了各個股票成交量大小的差別,難以精確表示成交活躍的程度,不便於對不同股票做橫向比較,也不利於掌握主力進出的程度。當然在對個股研判時,目前最常用的還是成交股數。
成交金額AMOUNT,直接反映參與市場的資金量多少,常用於大盤分析,因為它排除了大盤中各種股票價格高低不同的干擾,通過成交金額使大盤成交量的研判具有縱向的可比性。通常所說的兩市大盤多少億的成交量就是指成交金額。對於個股分析來講,如果股價變動幅度很大,用成交股數或換手率就難以反映出主力資金的進出情況,而用成交金額就比較明朗。如浦發銀行在2003年5月中上旬構築頭部時,用成交股數VOL來看,高位放量並不明顯,主力似乎沒有出貨的跡像,但用成交金額AMOUNT來看,實際上已有一個高位放量、主力出貨的過程。
換手率TUN,即每日的成交量/股票的成交股本,可以作為看圖時固定運用的指標,比較客觀,有利於橫向比較,能準確掌握個股的活躍程度和主力動態。換手率可以幫助我們跟蹤個股的活躍程度,找到“放量”與“縮量”的客觀標準,判斷走勢狀態,尤其是在主力進貨和拉昇階段,可以估計主力的控籌量。當然大部分的分析軟體上不提供換手率的走勢圖,只提供當日的換手率數值,因此運用換手率時還需找一個好軟體才行。一般而言日換手率﹤3%時為冷清,一種情況是該股屬於散戶,另一種情況是已高度控盤,主力股在高位震蕩之際往往成交量大幅萎縮,換手率低。日換手率﹥3%且﹤7%時為活躍,表示有主力在積極活動。日換手率﹥7%為熱烈,籌碼急劇換手,如發生在高位,尤其是高位縮量橫盤之後出現,很可能是主力出貨;如果發生在低位,尤其是在突破第一個強阻力區時,很可能為主力在積極進貨。
在股市上操作,主力即是中小投資者的對手、敵人,又是中小投資者所依賴的對象、朋友。只有跟著主力的節奏,跟著主力所操作的個股走,才能夠有機會獲利。尤其是要跟著較強的主力,獲利的機會才會較多。反之,如果沒有跟著主力,或者跟著較弱的主力,則獲利的機會將大打折扣,甚至虧損。一般來說,判斷主力的強弱,有如下幾點標準:
一,在突發性利空出來時,股價走勢往上攻擊。突發性利空包括大盤和上市公司的兩方面。這種“突發性”往往許多機構都沒有思想和資金等方面的準備,常常是以股價的下跌來回應,而實力強大的主力則有能力應付和化解各種不利因素,不會輕易隨波逐流,它在利空的情況下,可能會以橫盤,甚至逆勢上揚的走勢來表現。
二,與同類類股中的其他個股比較。在目前的市場中,類股聯動是較為明顯的一個規律,常常表現為齊漲齊跌。而較強主力介入的個股,在大部分基本條件相差不大的條件下,則會在走勢上強於同類類股中的個股。
三,在各種基本條件接近的情況下,特別是走勢形態差不多的時候,一般成交量較大個股的可信度要高於成交量較小的個股。因為成交量的偏大,則意味著主力需要更強的實力、更多的資金去操作和控制它。
四,從時間角度來說,能夠更長時間保持獨立於大盤走勢的個股,其控盤的主力實力相對就比較強,表現在股價形態上,中、短期均線呈多頭排列,形態上昇趨勢明顯,漲跌有序,起伏有章,這也是強主力的特徵之一。
一、在操作前要做認真細致地準備,有些投資者的操作十分草率,在還不了解某支股票的情況下,僅僅是因為看到投顧老師的推薦或親友的勸說以及無法確認的內幕消息而貿然買入,這時心態往往會受股價漲跌的影響而起伏不定,股價稍有異動就會感到恐懼。因此,盡可能多地了解所選中個股的各種情況,精心做好操作的前期準備工作,是克服恐懼的有效方法。
二、操作中要有完善的資金管理計畫,合理地控制進貨價位結構,不要輕易持股滿檔或滿手鈔票。如果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個股過於單一,就會大大加重了個人持股的非系統風險,投資者的心態會因此變的非常不穩定。如果投資者進貨價位結構不合理,比如進貨價位達到100%的持股滿檔或100%滿手鈔票時,投資心理最容易趨於恐慌。
三、要培養冷靜樂觀的投資態度,任何股市都有漲有跌,不要說股市的天不會塌下來,即使股市真的遇到某種不確定因素,出現悲劇性的股災時,只知道恐懼又有什麼用。在暴跌行情中重要的是冷靜,只有冷靜才能正確的審時度勢,才能使用合理的操作手段,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而樂觀如同一根針,能輕而易舉地刺破不斷膨脹的恐懼氣球,使自己快速恢復到冷靜的狀態中。
四、要樹立穩健靈活的投資風格。如果投資者的投資風格是傾向於投資方式的,選股時重點選擇有價值藍籌類個股的穩健型投資者,在遇到股價出現異動時,往往不容易恐懼。相反,那些致力於短線投機做作的投資者,心理往往會隨著股價的波動而跌宕起伏,特別是持股滿檔參與短線操作時,獲取利潤的速度很快,但判斷失誤時造成的虧損也很巨大。因此,投資者要適當控制投資與投機的比例,保持穩健靈活的投資風格,這將十分有助於克服恐懼心理。
五、學會堅持和忍耐。當大盤臨近底部區域時,投資者對於市場中出現的一些非理性下跌要採取忍耐的態度,歷史的規律表明,真正能讓投資者感到恐懼的暴跌行情一般持續時間不長,並且能很快形成階段性底部。所以,越是在這種時候,投資者越是要耐心等待。
職業機構發現強勢股的主要手段
從實戰操作角度講,大資金的運做遠比小資金的操作技術性要求高,其操作的痕跡必然要顯露出現,這樣就給中小資金帶來了一定的伏擊會。職業機構發現強勢股的主要手段有以下幾種:
1.技術性態來發現強勢股:
在大盤強勢的時候,每當大盤進行技術調整時,目標股基本上呈現較強的走勢,比如說橫盤或者小幅上漲,特別是那些在大盤強勢後出現較大的下跌時,放大量逆勢上漲的個股,在大盤弱勢時,股價能夠無量沿均線連續走出上昇通道的股票,或者在大盤出現一個稍微大的跌幅,目標股股價受到影響,但隨後在大盤止跌後立即有反應的,在大盤處於正常的波動時,目標股的總體賣出的成交量不大,在股價掛單檔位上,經常有連續的較大買單或者賣單出現,此時再有其它的較大買賣單與掛單成對手成交,股價盤面上會立即有反應的個股,在經歷一定時間後可能會成為強勢股,特別是要關心在整個類股集體下跌的尾聲,大家都在出最後的長陰的時候開始提前起動出小陽線上攻,而且在第一次反彈的過程中遇到大家都壓回了自己單搭計程車個股是中短線突擊的目標。還有就是在大盤突然遇到利空打擊的時候,在連續的陰線下跌的過程中,先起動的類股個股有可能成為在主流資金成功切換題材的方向。在短線上的應用就看同類股在上漲途中出現連續調整是最先起穩的可能是這個類股在換階段性的題材。
2、從歷史及時成交量能來發現強勢股:
在股價觀察參考時間前的一段時間,股價在一個箱體內(橫盤或者緩斜上)震蕩,經常出現量價異動的個股,在其出現一次破位後,股價立即強勢上漲,該股有望成為強勢股。在某主流題材股票群體上揚後,其中的一些股票市場表現明顯強於其它多數股票,在技術調整後又再次放量上漲的個股容易成為強股,在大的箱體的底部的市場表現就說明了很多在箱體的底部用小量破底的時候往往會成為新的一輪上漲的開始。
【引言】(大幕拉開:一種驚人的測底獲利模式!)
所謂題材,說穿了就是做作股票的藉口,用來激發市場人氣的工具.有些題材確有實質性內容,而有些則純粹是空穴來風,甚至是刻意散佈的謠言.而且很多題材對上市公司本身有多大好處是不能隨便確定,許多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但市場的特點是只要有題材,市場就樂於挖掘和接受,而題材的真實作用反而被忽視了.
【常用來做作的題材】(測底不可盲目,要抓住真正機會!)
1:經營業績改善或有望改善.
從根本來講,業績是股市的根本所在,業績是硬道理.所謂利多的預期最終都會反映到業績上來,因此這是最有號召力的題材.而其中,業績可望改善比業績已經改善更有吸引力.因為人們更看重上市公司的未來.這類題材每到公佈業績報告期間顯得尤為活躍,而公佈完後,就暫時告一段落.
某大面板廠的7.5代廠最近傳出良率不如預期,使得原已供應吃緊的電視面板,更加雪上加霜,導致大多數電視面板出現短缺的罕見現象。這一波供需失調的狀況,可能讓面板旺季行情延燒至年底,對台灣面板產業是一大利多。
DisplaySearch副總裁謝勤益昨(5)日表示,以生產40/42吋電視面板為主的某大面板廠的7.5代廠,近期良率提升的速度不如預期,由於正值出貨旺季,7.5代廠意外運轉不順,已導致40/42吋面板出現供應吃緊,另外包括32吋與37吋,甚至52吋,出現各尺寸電視面板供應全面吃緊的異常現象。
以7.5代廠為生產主力的業者包括樂金飛利浦(LPL)、友達與奇美電三家廠商,原先市場認為,台灣面板雙虎的7.5代廠新產能,都在今年開出,以及下游業者降價促銷,將使得40/42吋面板價格大跌;現在卻因工廠運轉不順,供貨減少,使得42吋價格出現緩跌,40吋則是漲價的現象。
據面板業者的9月最新報價,42吋面板由550美元跌至545美元,40吋面板則由540美元漲為545美元,出現兩種尺寸面板報價相同的少見情形。不少投資法人原擔心面板庫存增加,將影響面板業第四季報價及獲利,影響近期面板類股股價。
謝勤益強調,市場原認為,52吋液晶電視將遭遇電漿電視(PDP)的激烈對抗,不過,近期52吋液晶電視的需求卻相當大,過去只有三星、新力與夏普推52吋液晶,現在連東芝、瑞軒旗下的Vizio與西屋都開始推出52吋電視,導致需求爆增。
據瞭解,52吋面板主要是在八代廠生產,並以夏普、三星兩家業者為主力供應商,台灣雖沒有八代廠,不過,奇美電以5.5代廠切割兩片52吋面板的方式,支應52吋電視面板的商機,將是台灣受惠52吋液晶電視熱賣的最大贏家。
謝勤益說,這一波的面板行情,在需求熱絡,通路庫存不高,加上面板的供應上出了一些問題,三大因素帶動,將使得旺季行情,由往年的10月遞延至12月,預測今年將是面板廠獲利相當豐盛的一年。
受到液晶電視市場競爭激烈影響,南韓LG電子將歐洲小尺寸液晶電視代工訂單,釋出給佳世達;台灣市場部分,則由瑞軒承接代工訂單,佳世達與瑞軒並列為LG概念股。
佳世達昨(5)日表示,對於客戶訂單,基於商業保密原則,無法評論。據了解,佳世達在歐洲市場,主要承接LG的15、20與26吋等小尺寸液晶電視代工訂單;32吋部分由大宇歐洲廠代工;37吋以上則由LG自己生產。
台灣市場方面,過去LG交由雅新組裝代工,在雅新出現財務問題後,將轉由瑞軒承接,尺寸包括各類在台灣組裝銷售的液晶與電漿電視。
台股今 (4)天早盤再探9000點之上重壓區,仍是無功而返,且臨收賣盤下壓,跌破季線支撐收市。惟IC設計股聯陽、創意、及立錡等高價類比IC股漲停,維繫多頭氣勢,也帶動中低價電子股各自表現。終場加權指數以 8922.98點作收,下跌 56.98點,成交值 1350.40億元。
今天臨收前再見賣壓加踹一腳,賣盤突襲壓低富邦金、晶圓代工、鴻海、鴻準、群創、友達等多檔指標性權值股,最後一盤成交53億元,指數多跌11點多作收,確立跌破季線支撐。
今晨美國因勞工節休市,缺乏美股當觀察指標,日韓、台股都延續震盪整理走勢。日股午後下跌91.91 點或-0.56%,韓股午後震盪走低,下跌7.19大點或-0.38%;港股經過昨天回檔,盤中向上漲升,午後上漲198.23點或0.83%,上証指數則續創歷史新高,上漲16.99點。
前兩日強勢的水泥、食品、鋼鐵、橡膠、資產、中概等傳產股今天轉弱,市場認為新光三越和北京華聯集團糾紛事件影響擴散,台泥、嘉泥、統一、大成、寶成、美利達、巨大、潤泰新、藍天、聯強等股反轉走弱。
金融股方面,今天持續弱勢,在成交量萎縮下,證券股回檔,在運動彩券由富邦金拿下,高雄銀重挫跌停,富邦金全盤逆勢上漲,中信金尾盤翻紅。不過,金融股近日跌多漲少,已是大盤震盪盤堅的負擔。
電子股也是漲少跌多,但聯電、封測、面板雙雄、華碩、神達等盤中逆勢撐盤,抵銷部分跌點;再者,IC設計股漲勢突出,其樂達、聯陽、創意早盤漲停,激勵立錡、致新、尼克森、類比科、富鼎、茂達等多檔漲停作收,帶動中小型、中低價電子股各自尋求強勢表現。
資深業內表示,盤勢如預期下測支撐,上檔賣壓立即湧現,委賣張數高出委買達50多萬張,短線法人如外資操作將暫轉消極。不過,目前市場殺低意願也不強,盤勢可望維持震盪趨堅格局,近日將以反映 8月營收表現為主。
在參與絕地反擊戰時,投資者應當運用以下一些戰術:
一、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成交量就是股市發展的“糧草”。反彈力度強的個股在成交量上符合兩個特徵:一是前期下跌過程中量能極度萎縮,顯示該股做空動能不足;另一是在反彈過程中,量能迅速放大,顯示增量資金介入明顯。
二、注意選擇彈力十足的股。皮球從高處落下時,下落的時間越長、落地力量越大,產生的反彈也越大。個股同樣如此,跌幅越深、下跌速度越快的個股其反彈力量也越強,相應的具有更好的投資機會和可操作性。
三、反彈要搶,但不宜盲目追高。高的標準以反彈半分位為參考,當缺乏基本面支持的個股上漲過快時,投資者就不宜再追漲了,以免被隨後的調整套牢。投資者在選股時需要開拓視野,畢竟上市公司有1000多家,可供投資者選擇的空間還是足夠大的。
四,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打絕地反擊戰時要緊盯市場主流題材和其中的領頭軍、生力軍和主力軍,對其它跟進的散兵游勇不要過多的關心,至於長期被套的老主力股和漲幅巨大,主力資金獲利異常豐厚的個股則要堅決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