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要求放無薪假,該怎麼辦?1111人力銀行副總吳睿穎表示,目前無薪假大約有兩種,一種就是還要上班,另一種則是不用上班。前者其實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減薪,如果生活還過得去,又喜歡自己的工作,不如先靜待景氣回春;後者雖然可以趁機休息一下,但還是要多多利用可能的資源來充實自己,為將來的求職作準備。
雖然近期電子產業受惠於中國大陸因為家電下鄉或農曆年後的庫存回補,出現了所謂的急單效應,三大科學園區也陸續傳出業者召回無薪假員工,以因應短期急單的需求。但吳睿穎指出,就他的觀察來看,目前無薪假雖然有取消的情況,而比較是屬於面板或手機相關產業,其他產業的員工仍然有無薪假的壓力。
根據國科會日前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三個科學園區雖然總計仍有五成、九萬九千多人在放無薪假,但人數比例已呈趨緩走勢,但市場普遍認為,這樣的比例還是偏高,仍然有許多人的家庭受到影響。
面對這一波罕見的金融海嘯,為了求生存,在農曆年前傳出科技業者實施所謂的無薪假措施,許多科技新貴一下子面臨沒有收入的窘境。吳睿穎表示,許多科技業經理人成了夾心餅乾,高層往往要求不是自己減薪,就是要提出裁員名單,在做出痛苦的決定後,有時不但沒有保住工作,反而自己也成了無薪假或者是被裁員的對象,就有經理人對他表示自己感到很受傷,因為無法保住下屬的工作,甚至自己的工作也不保。
面對這樣的壓力,吳睿穎觀察發現,許多經理人是呈現兩極化的態度,有的人認為自己的專才就是在科技產業,完全沒有想要投入服務業等其他產業的想法,但也有人迫於家庭經濟壓力,最後往往不得不放下身段,只要有工作就會願意投入,先前已經有許多的類似例子在媒體上曝光,像是抓老鼠等工作,都有所謂的科技業主管來爭取。
此外,吳睿穎也指出,在這一波裁員或無薪假的風潮中,屬於基層幹部的副理和經理,在人力銀行網站上開啟履歷供求才業者搜尋的情況有增加,這反應出許多科技人的心態,一方面是因為無薪假的壓力,想要尋找比較好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為自己找機會,看看能不能到更穩定的企業去工作,以免自己最後也面臨無薪假或者裁員的命運。
對於因為無薪假而窩在家裡的人,吳睿穎表示,聽說有些人因為無法面對無薪假甚至裁員的事實,因此一直躲在家裡打線上遊戲,對於找工作並不積極。他認為,面對這樣的特殊情況,某方面來說,或許是一個藉機休養生息,調整自己步伐的好時機,放鬆一下並不過份。
像是政府也有提供一些生活上的補助,如果有經濟壓力的民眾,千萬不要放棄自己的權利。不過,吳睿穎強調,人不能一直躲在自己的天地裡,為了搶救失業或者讓無薪假的人再充實技能,包括勞委會、職訓局和社區大學等很多單位都有提供相關的職業技能訓練,投資人應該多多利用。
此外,吳睿穎提醒想要充實自己的民眾,人力銀行的網站上也都會有相關資訊供民眾查詢,畢竟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只要好好找出自己人生的方向,無薪假只是短期的痛苦,長期還是會有不錯的發展,千萬不要因此就灰心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