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私募基金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決定斥資二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八二.七億元),參與中華映管公司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未來不排除轉換為普通股,持有華映一○.二%股權,成為第三大股東;此是台灣面板史上,首宗國際大型私募基金入股案。
華映董事長林蔚山昨(十六)日指出,華平入資動作展現對公司經營階層長期發展信心。華映副總巫俊毅則強調,華平投資個性較為「溫馴」,與一般侵略性格強的私募基金略有不同,目前為止,華平僅投資、將不佔董事席次,也不會涉入經營權,而是挹注國際級資源給華映。
華映昨日董事會決定,辦理私募六年期零利率二億五千萬美元可轉債,可轉債轉換價暫定八.五元,與上周五華映收盤價八.一七元比,溢價四.○四%發行,此案由荷蘭銀行擔任獨家財務顧問,若達到換股條件,華平將持有華映股權達一○.二%,僅次於大同、中華電子投資(大同轉投資)成為第三大股東。華映訂十一月十九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該項募資案。
里昂證券科技分析師蘇榖祥認為,「雙華(華映、華平)」攜手,從溢價幅度及募資金額分析,對本業不致產生太大變化;他指出,目前華映缺少七.五代廠生產線,但蓋一座月產三萬片七.五代廠,須投資五至六百億元,華映此次募資不到百億元,對華映資金貢獻不大;但華映目前已吸引不少中國系統廠注意,若藉由此次私募,能與中資廠商進行策略聯盟,對華映反倒有正面效果。
外資圈核心人士透露,華平初期雖不會擁有董事席次,但華映將特設一觀察員席次給華平投資,未來對於新資本支出等重大議案,華平在董事會議將可行使否決權,對華映策略有關鍵決策影響力。
華平投資成立於一九六六年,管理的資產超過二百億美元以上,約是KKR或黑石基金的一半,投資領域廣及科技、傳媒、電信等產業,投資公司逾五百家、分布三十多國,華映則是華平相中的首宗液晶產業投資案。
大同集團董事長林蔚山今年三月底才從林鎮弘手中接下中華映管董事長職務未久,華映五月開始轉虧為盈,第二季就獲利五億多元,昨日又與美國私募基金華平﹝WARBURG-PINCUS﹞投資集團結為長期合作夥伴,林蔚山接受專訪時謙虛地說,這是市場大環境、經營團隊朝一個共同目標前進的結果,表現還算不錯。至於華平未來的合作方向?及華映何時投資七.五代面板廠?以下是採訪紀要:
記者問:為何發行二億五千萬美元海外可轉債?
林蔚山答:華映這次發行二億五千萬美﹝折合新台幣八十二億七千萬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目的是為改善財務結構及充實營運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