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的創辦人有句名言,他說別人都以為麥當勞做的是速食連鎖店生意,其實麥當勞做的是房地產生意。事實上,不只是麥當勞,美國最大的平價連鎖沃爾瑪百貨,每年的營業額是全球科技業總額的1.5倍,許多評論家也指出,他們成功的原因在於嚴謹的「選點」策略。
麥當勞的內部訓練,有一句話:「我們要在『對的地方』開『對的店』。我們選擇『對的位置』、在『對的時間』、運用『對的方式』獲得我們要的成功。」(We want to put our RIGHT STORE in the RIGHT AREA, select the RIGHT LOCATION, at the RIGHT TIME with RIGHT WAY to achieve our SUCCESS.)
對於「店面」這種產品類別,不管是投資或是自用,要是能夠找到會賺錢的黃金店面,它的投資報酬率往往相當穩定而可觀,這也是許多創業者以及投資者對「金店面」心儀不已的原因。
想要找到賺錢店面,在實務上可從以下幾個面向著手。
依照業種 選擇商圈
店面的選擇,應該依照行業種類及特性,尋找適合的地點開店。
例如:兒童美語補習班適合開在住宅社區或住商混合區,高毛利的行業可考慮在租金較貴的一級商圈設點。
選擇商圈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商圈因素是一家店會不會賺錢的關鍵。小吃店開在老社區旁會不會賺錢?聽起來好像沒有不賺錢的理由。但是,曾有連鎖小吃店的老闆在電視上大吐苦水,老社區的住戶雖然所得高、儲蓄多,但是高齡人口多,時間也多,往往買菜回家做飯吃,與他們同住的年輕夫婦也回家吃飯,在老社區旁開店反而沒有大家預期好。
落實商圈調查工作
商圈調查的第一步,便是了解目標商圈內的消費人口數、年齡層、潛在客源多寡、消費習性、消費水準,計算人潮、車流量並觀察交通動線。有些在街上按碼錶的人,就是在做這件事。其次,調查附近是否有同質的競爭或互補店。
這種競爭與互補的範圍超過你的想像,如果你的可麗餅賣30 元一份,你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巷口那個賣紅豆餅的,每天推車出來賣肉丸、甜不辣的也是你的對手。
為什麼?因為同樣30元,消費者在這個地區的選擇愈多,對「輕食」的需求會被分散到各種項目上。同樣地,如果肯德基或麥當勞的炸雞都是39元1塊,他們也都是香雞排的競爭對手。而且進入麥當勞或肯德基用餐,還有更多的附加價值選擇,你可以坐下來聊天,也有薯條和冰炫風可以搭配。
基本上,在商圈內選擇店面,可以把握二個原則:
一、創造互補價值
如果鹹酥雞旁邊有賣珍珠奶茶的,這種組合就是不錯的互補。互補是個有趣的概念,我常在想,將來會不會出現以「鹹酥雞+甲殼素」為賣點的店家。許多人都愛吃鹹酥雞,但是每個人都怕油,如果老闆也賣把油脂包覆排出體外的甲殼素,會不會發揮互補功效,創造「銷售奇雞」?
二、選擇營業時間較長的商圈
有效營業時間愈長,營業額可能愈高。舉例來說,店面開在純辦公大樓的商圈,平日上班時段可能生意不錯,到了晚上及周末假日,通常就門可羅雀了。換句話說,能維持人潮量的時間愈久,愈有機會締造營業額。
再者,如何評估店面條件呢?
第一,最好選擇一樓的店面,因為客人最容易上門。若是位於二、三樓,則比較適合美容業、美髮業、補教業、診所等行業。
第二,門面面寬最好不要少於五公尺,角落的三角窗最好,因為具有雙面面寬、更大視線角度的效果。
第三,店面形狀方正,利於店內動線安排與商品陳列。
第四,避免選擇位於高壓電桿、高架橋邊的店面,尤其是橋頭及橋尾,因動線之故,人氣較難聚集,應盡量避免。
第五,馬路愈寬未必愈好,選擇二線道或四線道的馬路旁開店最適宜,比較容易有「消費性車流」。
馬路太寬,車反而比人多,如果還有中央分隔島,更容易把馬路兩旁人潮一分為二。六線道、八線道的馬路車行速度較快,不容易看到周遭店面,只有「經過性車流」。
第六,街道愈長、店面愈密集愈好,容易匯集人氣。
商圈未來發展須考量
首先,注意店面周圍是否有交通建設或開發案,因為商店生意在工程期間可能受影響,除非完工後能帶來消費人潮,否則不宜考慮。
其次,觀察商圈是處於沒落還是新興發展區。沒落商圈不代表沒有生意,選對業種才是致勝關鍵。當商圈活力逐漸消失的時候,代表競爭者也逐漸消失,一個業種最後通常只剩下一、兩家店,新業者對當地開店也興趣缺缺。
當你選對業種,即使是沒落商圈,也會有穩定的消費人口與消費忠誠度,在店租成本又不會過高的情況下,許多次級商圈一樣能產生黃金店面。
服務業產值在台灣經濟的比重越來越高,各行各業對店面的需求有增無減,再加上近年來創業加盟的風潮興盛,許多通路品牌業者,為了爭奪市場占有率及擴充實體店數,熱門商圈的店面更是一舖難求。
有鑒於店面不動產商品投資越來越熱門。本周進一步探討店面選購的實務。
選對業種,掌握商圈類型
業績不佳,若問題出在商店的經營模式、成本控制、服務流程,可透過管理加以強化改善;但如店面地點選擇錯誤,不僅初期所投入的成本費用都將耗損,即使導入最好的經營模式及管理方式,也很難吸引足夠的消費人數,因此地點選擇是商店經營成功的先決條件。
不同的商圈,會有不同類型的消費者,業者在承租店面時,一定要先了解這個商圈的消費屬性,才不會走錯路線,「誤入歧途」。
例如:都會型商圈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周邊,往往會聚集一些店家攤販,但主要消費對象是外地民眾,消費金額及意願較其他類型商圈的顧客高,所以相對租金負擔也高出許多,此即商人眼中的A級商圈,店面裝潢設備要較講究、服務也要較快速,商品有無特色,是經營成敗的重大關鍵。
另如,校園型商圈,特別是大專院校門口或旁邊,也會聚集一些店家攤販,但由於學生消費能力有限,此類型商圈較適合開民生及休閒娛樂,走平價路線的店面,店面經營價格高低是競爭力強弱的重大關鍵。
觀光型商圈風景區或著名遊樂區周邊,主要消費對象是來自各方的外地客,消費能力較高,此類型消費商圈,營業會因假日或非假日觀光客數落差大而起伏甚大,可考慮開複合式店面,經營販賣一些強調當地特色的商品,如當地著名美食或紀念商品。
地區型商圈夜市及菜市場周邊附近,店家攤販也不少,主要消費對象是當地居民,消費能力有限,此類型商圈內的商店,會隨當地居民的所得,決定走高價或平價路線,其中以餐飲及民生需求用品店最為適合,店面經營與定位,是否能符合當地區民的消費需求,是競爭力強弱的重大關鍵。
每一種行業適合的商圈都不一樣,有些行業只適合某種型態的商圈,跨出該型態商圈之外就不適合。
另外,進駐開店前,也要仔細觀察商圈是處於沒落或新興發展階段。沒落商圈不代表沒有生意,選對業種才是致勝關鍵。不過當商圈活力逐漸消失的時候,代表著競爭者也逐漸消失,一個業種最後通常只剩下一、兩家店,新業者對在當地開店興趣缺缺,整個商圈活力會日益萎縮。
選擇社區大樓店面,先瞭解住戶規約
一位在台北的友人,想在公寓大廈一樓店面經營寵物店,已經花錢裝潢,不料,樓上住戶卻以違反大廈住戶規約中禁止飼養貓狗類寵物的規定,要求不得設置及營業。
由於,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經公寓大廈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的共同遵守事項,具法定約束力,住戶都有遵守的義務。由於這點疏忽,我的朋友損失了一筆不小的錢。
有些公寓大廈基於住戶安寧、安全,會在住戶規約中限制,如一樓店家不得經營出入份子繁雜的餐飲業;樓上禁止經營補習班等,防止非住戶閒雜人物出入;又為公共衛生考量,禁止住戶飼養貓狗寵物,以免半夜吠叫影響環境品質,這些約束都比相關法令規定得更為嚴格。
所以,如果要以公寓大廈做為店面,經營補習班、餐飲或其他商業,在購屋或承租前最好能詳細閱覽住戶規約,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及糾紛。
搶金店面,也要考量租金成本
有人說,人潮即錢潮,因此許多店家都會不惜出高價爭奪A級商圈店面門市,使得A級商圈租金水漲船高。不過,若因為租金高,經營負擔加重,利潤又無法提高時,店面競爭力反而較B級商圈更弱。
一般來說,B級商圈店面的租金,約僅A級商圈店面門市的三或四分之一。而且B級商圈店面,還具有選擇據點較多、競爭者較少等優點,在整體營運成本負擔相對降低的情況下,反而比較容易達成營業目標,可見不一定是A級商圈店面,才較有優勢。
通常選店址時,如果目標市場是大眾消費群,可考慮交通方便、人潮不斷的商圈,以增加來客率,提高營業收入。但如果目標市場是需要強調忠誠度的小眾消費群市場,則可考慮次級商圈即可,以減少租金及其他經營成本負擔。
至於租金在總營業額,應占多少比例才合理 由於商圈情況及人口數等變數,不一而定,但最好還是不要超過25%,最好控制在營業收入的15%以內,即使是獲利較高的餐飲業,也不宜讓租金占總營業額比重超過25%。
如果是經營便利商店,租金在營收比重最好不要超過10%;連鎖咖啡店的占比則可調高到20到25%左右,主要是因為飲料、冰品的毛利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