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昨(一)日公布金控和銀行投資SIV(結構式投資工具)最新情況,累計有十三家投資SIV,合計曝險額為新台幣二一八億元,合計提列評價損失約四十億元。

     金管會同步公布次貸的更新數據指出,受影響銀行增至二十一家,投資金額達新台幣五六三億元,預估損失也提高至三十餘億元,兩者合計逾七十億元。

     第二次重新調查後,次貸的曝險額和涉入銀行家數增加,令外界產生「曝險或損失節節高升」的疑問。

     金管會發言人張秀蓮對此表示,第一次要求金融機構彙整時,時間較倉卒,連結情況多元的金融機構,一下子沒有發現,難免有所疏漏,這次調查,次級房貸爆發已經一段時間,各公司對於自身的連結部位,幾乎是充分掌握。

     據金管會調查,在SIV部位(截至十月二十五日),國內的銀行有三分之一(十三家),出現連結、投資,或是其持有的公司債,和SIV有關聯,合計曝險金額為新台幣二一八億元,估計提列損失金額約四十億元。其中,永豐金佔全體銀行曝險額的逾五成,但永豐金已提列損失準備二十三億台幣。張秀蓮認為,這樣的數據「不算太嚴重」。

     至於在連結次貸方面(統計至九月底),銀行增達二十一家,金額增至五六三億元,預估損失約三十餘億元(包含約二億元的已實現損失);而透過銀行販售給投資大眾的部位,部分已經贖回,投資部位減為十四億元。

     她指出,目前尚未要求各公司,定期向金管會彙整次貸影響數據,正在考慮是否這樣做的必要性,但隨著三十四號公報上路,就算金管會沒查,各公司仍需依公平市價衡量。

   金融業使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出現黑點?台新金控營運長計葵生(Greg Gibb)昨天表示,金改在台灣有部份的成功,也曾迷失了良機,台灣成為金融中心的關鍵願景不能放棄,亞洲景氣熱絡將使港、星、上海等的競爭白熱化,「台灣還是有機會!」

     計葵生昨天在蔣碩傑先生紀念演講會上,提出「台灣強化本身優勢的三種方式」(見表),認為可以作為,台灣爭取扮演區域中心要角的對策。這是他多年前在麥肯錫顧問為政府提出金改藍圖以來,首度以民營金融業者講出「業界的心聲」。

     他的想法,一是把台灣塑造為亞洲資產管理/退休金中心,吸引龐大的亞洲保險暨退休基金來台,與此地的大型保險公司合作;二是促成大中華區私募基金中心在台灣,因為台灣人是最了解「模糊的中國市場」,經過台灣到中國與日本投資,會最有效率;三是在台提供高科技產業與週邊產業籌資管道,以芝加哥選擇權期貨交易所為範例,成立DRAM等IC晶片大宗物資期貨市場。

     「或許,我說不清楚可能的方向」,他說,台灣是那斯達克亞洲版最適合的地點,台灣應該在資本市場發展上,發揮嚐試創新的意願,讓台灣金融業發展到二○一二年時,展現挑戰者的態勢。

     從規劃產業藍圖到掌理台新金的營運細節,計葵生認為,金融業的國際競爭相當激烈,一家金融機構的資本額要達到百億美元,才能做好國際化、獲得相對的投資價值,所以台新要力促與彰銀合併,目前進度令人滿意。

     雖然肯定台灣成為金融中心有望,但他仍強調,台灣要取得利基地位,需要在創造外部成長規模、人才自由化流動、發展軟體成為金融中心,鼓勵公司董事會國際化,以及從金融業著手改造公務員的五個經濟發展基石上,有明確的發展。他說,台灣一定在某些部份有機會,願與亞太競爭的關鍵願景,不能因為小政治角力的插手,就放棄目標,過去五年來的mis-opportunity,現在還有機會急起直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