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過在時尚的台北市信義華納威秀影城裡,遇見「創見 (Transcend)體驗館」的經驗嗎?別懷疑,這個牌子不只是賣記憶體,裡面還有賣時尚設計感的隨身碟、多媒體播放器(MP3)、數位相框等熱門消費性電子產品呢。
原來,Transcend在歷經多年的經營後,不想只是一個生產記憶體的公司,轉而打造一個貼近消費市場的品牌,期望從景氣循環變動劇烈的記憶體產業的紅海中,轉型走出品牌的另一片藍海。
「對於像LV這樣的知名品牌,你真覺得賣什麼產品很重要嗎?」本身也是蘋果、LV等全球性品牌崇拜者的創見董事長束崇萬,從創見成立開始就走品牌之路,當知名度逐步打開後,他體認到,與其拚命想一個產品,倒不如經營一個讓人信賴的品牌形象重要,更容易打開市場,也因此自許要做消費性電子產品的LV,讓消費者一次購足,逛了這家,就不用再到下一家。
創見從1988年成立,今年剛好是第20年,談到這些年品牌經營甘苦,束崇萬笑著說:「因為打不過OEM代工大廠,只好從自有品牌出發。」一開始只做惠普印表機附加記憶卡,到後來,為了打進電腦系統廠的市場,沒有自己的品牌不行,90年開始登廣告,91年在美成立辦公室,正式開啟品牌之路。
走過「Made in Taiwan」黯淡期
不過,早期走品牌並不順利,主要是歐美客戶對台製產品有障礙,認為是次級品,總是要求創見在出貨時,以貼紙標示Made in Taiwan ,方便他們在當地改貼成assembled in America。經歷一段台灣品牌的艱困期,「以今天看來,台灣資訊業的實力全球有目共睹,台灣品牌不但不是障礙,還是商機」,從觀念與時機來看,束崇萬認為台商絕對有機會成為世界級的品牌。
從「記憶體售後服務」的利基市場出發,創見創下多達2000項產品的紀錄,利基產品的毛利比大眾化產品高很多,別家廠商還陷在記憶體價格波動的時局中,創見獲利相對突出;直到2000年掛牌上市後,為了營運成長性及把餅做大,才逐步轉型至消費性、大眾化的產品上,目標就是增加品牌知名度,擴大市占率。
目前DRAM、NAND Flash兩大產品線占創見營收已達8成強,利基型產品約占1成,大眾化產品的規模經濟效應,讓上游供應商都極為重視與創見的合作。據集邦科技的統計,2006年全球自有品牌模組公司中,創見的營收達3.52億美元,市占率從2005年的第九名,爬升至第四名,以今年創見全年的營收可較去年同期成長6成推算,不但可正式攀上國內第一,全球排名也有機會緊追龍頭「金士頓」之後,高居第二。
束崇萬認為,「只要產品跟別家的成本差不多,售價卻可比別人高10%到15%,Transcend這個品牌的價值就已創造出來。」
致勝關鍵:貼近市場 掌握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