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被問及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的利弊?該不該簽署?我的回答是:「有了ECFA,台灣經濟不必然會更好,但沒有ECFA,台灣經濟可能會沒有明天。」為此,再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未簽署ECFA,台灣經濟會面臨何種危機?以下彙列沒有ECFA,台灣經濟可能出現的困境:

第一,製造業及若干生產性服務業將面臨外移的壓力。在東協加一生效後,台灣的石化、機械、汽車零組件輸往中國大陸的關稅分別為6.49%、8.23%、14.92%,而東協的前述產品輸往大陸稅率則分別為0.25%、0.07%及4.31%,在缺乏關稅立足點的平等下,若干利潤不高的出口產業在出口不利的情況下,可能面臨外移的壓力。一旦製造業外移,若干依附在製造業上的生產性服務業如資訊、通訊服務、金融、保險、物流也會被迫跟進,未來失業狀況將更加嚴峻。

第二,無法吸引外資,扮演外資前進大陸的橋頭堡。過去幾年來,台灣封閉的大陸政策,致台商資金無法回流,外資也無法以台灣為前進大陸的基地,在國內投資意願低迷,外商又缺乏投資台灣的誘因下,台灣經濟將缺乏動力,在亞洲四小龍中繼續扮演殿後的角色。

第三,缺乏出口市場與新定位,經濟上不易破繭而出。大陸、港澳占台灣出口市場的40%,一旦未能簽署ECFA,台灣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將日趨下滑。更不利的是,在日、韓加入後的東協加三,台灣產品在大陸市場將面臨更重大的考驗。尤其在全球金融海嘯爆發後,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反之,未來數年中國大陸仍將保有8%以上的經濟成長率,因此,接軌中國大陸,分享其成長動力,為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主流策略;欲維繫台灣經濟成長動力,台灣無法反其道而行。

第四,服務業無法升級轉型,年輕人沒有未來,薪資不易調漲。服務業已占台灣GDP七成以上,就業人口占總人口的六成左右,其升級轉型成為台灣經濟未來成長的動力,但台灣國內市場太小,必須有一較大的本土市場(home market)才能發揮規模經濟、發展品牌,進而脫胎換骨,成為驅動台灣經濟、創造就業的動力。在服務業的發展上,如能善用大陸市場的規模效益,發展品牌、全球布局,並派遣台灣人力經營海外據點,將有助於台灣年輕人的就業及增進國際化視野。目前,台灣的服務業規模小、格局不大,故人力需求以中低階為主,薪水自然偏低;只有利用大陸市場協助服務業國際化,把格局做大,年輕人才有國際化的歷練機會及薪水上漲的空間。

第五,ECFA談判陷入僵局,陸客來台觀光也將停滯,不利內需市場及服務業的發展。由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經驗得知,2003年下半年開放的自由行,為CEPA協定中的一部分,它帶動了香港的觀光人潮,擴大香港零售、觀光、飯店等商機與就業機會,挽回了香港人對經濟及消費的信心,也為CEPA的推動帶來樂觀的起步。台灣如果無法簽署ECFA,上述效益無法兌現,對零售、餐飲、運輸、觀光、食品等產業將是一大打擊,未來只能落入「均貧」的地步。

因此,根據上述分析,沒有ECFA台灣經濟不會有明天。但不容否認的,ECFA只是台灣鞏固市場的短中期手段,絕非萬靈丹。所以說,有ECFA台灣經濟不一定會更好。

長期而言,台灣廠商仍需持續進行產業升級,透過大陸市場的保障來槓桿資源、發展品牌、營運全球。以東協加一而言,從簽署後迄今,中國大陸在東協國家市場占有率逐步提升,反之,東協在中國大陸的占有率並未顯著上升,可見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只是手段,關鍵仍在於產業的創新升級,才足以繼續維持競爭優勢,爭取台灣可大可久的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咖啡王子 的頭像
    咖啡王子

    東森消費聯盟ecKare➡️東森電商是甚麼?➡️BoboMall播播商城直播電商分潤平台😄快樂創業向錢衝 咖啡王子手機:0910-999564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