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目前對於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仍存有很大歧見,其中一個爭論點即是東亞區域經濟整合,是否會對台灣造成明顯衝擊,而使台灣被邊緣化,必須利用ECFA突破此一困境。我們不妨來仔細剖析這個問題。
東亞是近年全球區域經濟整合進展最快的地區,其中是以東協的整合方式為主軸,目前已有五個東協加1(東協─中國、東協─韓國、東協─日本、東協─澳紐及東協─印度)已生效。除了以東協為軸心的整合,各國也競相投入整合,新加坡、日本、中國及韓國均不落人後,在2000年之後,星、日、中與韓已分別對外簽署了18個、11個、九個與七個自由貿易協定(FTA),可見整合速度之快。
東亞各國不約而同投入區域經濟整合競賽,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擔心在區域化的浪潮下被淹沒,必須主動出擊,為產品尋求出路。東亞所形成的FTA,通常是採漸進式的方式開放市場,所以對台灣的衝擊將逐步浮現。單一FTA或許對台灣的負面影響不大,但所有FTA對台灣所產生的總體衝擊不容輕忽。台灣2009年出口金額為2,037億美元,出口地區遍及世貿組織(WTO)所有會員,任何一個FTA均會對台灣出口產生排擠,而如滾雪球的累積效果對台灣出口的影響將持續擴大。
東亞各國建構的FTA,早已超過以關稅減讓開放市場的範疇。內容包括服務業市場開放、能源安全、產業合作、技術交流及貿易便捷化等多項議題。此種深化FTA對台灣的影響,絕非單一經濟模型所能顯示;但是,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中已明顯落後是不爭的事實,若無法突破,未來將是最大的輸家。
也許有人會質疑,在2010年第一季全球景氣復甦下,台灣對出口已成長,何來被邊緣化的問題?但在下這個結論前須先了解,近年來幾乎所有東亞國家的出口成長率均高過台灣,此與他們綿密的FTA網絡絕脫不了關係。就好比在賽跑過程中,其他國家可以利用FTA做為助跑推進器,而台灣則居於相對劣勢的不平等地位,且時間愈久,對台灣就愈不利。
除了已生效的FTA,目前正醞釀的FTA中,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韓國FTA、東協─中日韓FTA(東協加3),及中、日、中東產油國家與澳大利亞的結盟等。中國大陸同為台灣與韓國首要出口市場,兩國產品的重疊性亦高,中韓FTA對台灣的衝擊可想而知。由此角度觀之,ECFA不但具有必要性,也具有時效性。此外,東協─中日韓FTA未來若形成,東亞地區將連成一氣,台灣將會被徹底邊緣化。至於中日澳及中東結盟,除了開拓市場因素,也有穩定天然資源供給的策略考量,此也會影響資源匱乏的台灣未來在全球爭取能源的布局。
在邁向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東亞以快速的速度進行區域整合,使得台灣承受到莫大的壓力。許多FTA已對台灣產生了衝擊,但台灣在區域整合卻幾乎毫無進展,過去十年可形容成台灣「失落的十年」。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不能坐視這種處境持續,應以積極的作法,帶領台灣脫離此種困境,而推動ECFA則是有效一途徑。藉由ECFA開放與其他國家FTA連結的通道,加速進行全球布局,使台灣可以加入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行列,我們實在不能再錯過這個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