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與固定價值計畫不同之處,即在於無須預測股價可能下跌至何種程度。因固定價值計畫的要件是→攻擊性股票維持一定的比率,而本法則要求攻擊性股票維持佔總資金的一定比率,顯然較具有緩衝性質。
當股價全面下跌時,實行本法的股票轉換較為緩和,上漲時亦然,不至於急於賣股票,而且還具有可能使持股的總值上升的特性。
大部分的交易策略,都是建構在「預測」的薄弱基礎上面,然而預測只是對於未來的部份推測,當然談不上絕對準確。回歸到現實層面,除了預測之外,操作若要成功,「停損指令」的執行,是絕對必要遵守的紀律。在交易人士之間,最為津津樂道的就是:「七分紀律,三分預測」。由此可見,紀律的重要性遠高於預測能力,「紀律」可以克服「預測」的缺失,讓投資人採取穩札穩打、步步為營的戰術,能夠遵照所擬定的交易規則(進場、出場、停損、委託口數等交易指令),不具任何疑惑地去嚴格執行。
在所有的預測項目之中,轉折點的「存在位置」與「發生時間」,是一件最具挑戰性的任務,其中牽涉到詳細推估轉折點的「路徑」與「頻率」的問題。正如赤壁之戰的傳奇故事裡,描述諸葛亮如何智算,曹操兵敗之後必走華容道;這是一則詳細推演路徑和時間流程的實例。把轉折點當作曹操,我們可以像諸葛亮一樣精確的預測曹操的行徑嗎?單純根據轉折點的對稱中心路徑,以及轉折點出現頻率,就能夠辨認轉折點的存在時空點嗎?這方面的研究在現代物理學界已經有充分的文獻,金融界也正在急起直追。下面的描述只是簡單的觀念。
轉折點就是極端價位,通常都出現在支撐、壓力關卡附近。轉折點出現頻率較高的區間都是盤整行情,價位分布呈現密集狀態,K線之間重疊交集特別多。相反地,有趨勢的行情,轉折點出現頻率降低,價位分布呈現疏鬆狀態,K線之間重疊交集也較稀少。轉折點的路徑分佈,描繪了價位分布的軌道。這些軌道的寬窄,受到市場波動率的影響;由於市場本身的波動率不是一致的,使得振幅的軌道形狀猶如香腸一樣;波動率增加,軌道就膨脹起來,波動率下降,軌道也隨之窄化。
轉折點出現的頻率,可以記錄成為落點區間(bin)的門檻,以便分辨盤整和趨勢的界限。例如盤整行情大約三至四天出現一次轉折,我們可以在第四天接近收盤的時候,尋找下單機會。又例如,在有趨勢的行情裡頭,轉折點出現的頻率降低,大約十天以上才出現一次轉折,但是轉折之後的「回檔時間」只有「趨勢行情」延續時間的一半左右,我們也可利用這一半時間的回檔,尋找低買高賣的進場機會。
欲確認轉折點,可以利用下面兩個條件,來證明轉折點是存在的:
1. 若市場連續出現極端高或低價位,就表示趨勢仍舊存在於市場。反過來說,必須至少等待三天以上,都沒有出現新高或新低價位。才能夠證明轉折點是存在。就實務層面來說,這種「遲來的確認」是一種困擾。
一、務必設立停損點
投資股市最怕與股票談戀愛,明明已經知道沒有投資價值了卻又不忍心認賠賣出,導致抱股一路套牢,真正成了長期投資者、萬年股東。捨不得認賠砍出股票是許多人所無法克服的心理因素,也是股票賠錢者的共同最大通病。筆者有一位朋友在89年4月買了當時股價二百多元的股票,後來隨著股市大跌,該檔股票也一路腰斬腰斬再腰斬,目前只剩三、四十元。當股價跌破200元時都沒有砍,更不用說現在只剩三、四十元的股價。設立停損點的好處在於能控制最大的可能損失金額,同時也是保留實力以等待下次多頭市場時找尋適當買點。若沒有設立停損點認賠賣出時,永遠只能被動地等待解套,而且若所投資的個股為弱勢股或產業前景不佳的股票,則解套回升的機率就很渺小了,甚至永遠都無法翻身了。
二、切勿於股市投入過多的資金,並且過度擴張信用
許多投資股市的人都有想從股市好好大賺一筆的心態,故常常會有將全部家產甚至還向銀行借款或是以融資方式來購買股票。當股價大漲時並不會產生問題,但當股市大跌時就開始產生問題了。若用盡所有的家產則對於其他的原先計畫會產生排擠效果( 例如原先打算買車、結婚基金等項目 );若是向銀行借款則會有無法清償借款的困境;若是融資,則股票可能全部被斷頭賣出,弄得血本無歸。
三、切勿逆向操作
移動平均線判斷買賣點.跟趨勢線的畫法
移動平均線是代表以12日均線而言.是代表這12個交易日投資人買賣此股的平均價錢.而訪間書籍總是缺失價量關係.並無加以說明.而認真學會此招就可保命獲利.以下是內容解說 以12日移動平均線為主
買進訊號跟放空回補訊號
買進訊號
當平均線由下降----走平股價站上均線而均線微幅上揚.為買進訊號.但要帶量.量需大於前波盤整區
一般第一次站上均線時.通常股價還會壓回.以修正.均線走平.當第2次突破時帶量且股價站上均線.均線上揚
此為買進訊號.也是高檔放空時的回補點
投機家-- 科斯托蘭尼
「投資者分兩類,固執的和猶豫的,勝利者是固執的人。固執的投資者是按我解釋下的投資者和投機人士,長期來看,是證券市場中的勝利者,它們的獲利是由猶豫的投資者支付的。而證券市場中的玩家,就是猶豫的投資者。固執投資者須具備四種要素:金錢、想法、耐心,還有運氣。」
「一個人是否有錢?在於它有無金錢的壓力,如果你用融資,碰到大崩盤,你馬上面臨斷頭而一敗塗地,而現股操作者卻可以靜待反轉,通常大崩盤之後,都會再創下新高,絕對不要融資買股票。」
「如果我借錢,思考邏輯也會變得不正常,大腦會因欠債的恐懼,做出完全不同的反應,違反自己的戒律,那麼將損失慘重。我的基本要求是:寧願以自有資金擁有少量負債累累公司的股票,也不要以貸款擁有一流公司的股票。握有少量已付清的股股票,才可以長期等待波段上升。大筆背了債的股票,會讓人稍有獲利便急急脫手。」
技術專家-- 威廉‧歐尼爾
是否採用融資交易 ?
最初一、兩年內,剛處在學習、摸索階段,最好還是完全採用現金。一般來說,新進者通常要花兩、三年的時間,才能慢慢累積所需要的經驗,初學者經常會做出錯誤決定,花很多時間琢磨新方法,實驗各種未必合理的觀念,然後才能培養出賺錢能力。有了相當經驗,投資計畫與買賣法則經過實際測試而證明有效之後,或許可以考慮 「融資」買進 (向經紀商借錢而買進更多股票)。一般來說,賺錢能力還在繼續成長狀態的年輕人,較適合採用融資方式投資,因為還有很多時間可以調整退休計畫。
採用融資投資的最佳時機,是多頭市場開始的最初兩年。萬一察覺空頭市場的可能性,應該儘快清償融資,完全持有現金部位。請注意,假定大盤趨於下跌,你所持有的個別股票通常也會跟著下跌,如果你透過融資方式將資本擴充兩倍,損失速度也會提高為兩倍。所以只要大盤走勢明顯惡化,絕對必須儘快結束融資部位,即使是在虧損狀態也是如此。如果你偏好針對低價股與科技股做投機,只要股價向下修正50%,充分融資部位就被一筆勾消一很多人在2000年與2001年就碰到這種情況。
你沒有必要永遠保持充分融資。有時不只不該採用融資,甚至應該持有大部分現金;有時只應該採用現金方式投資。甚至有時你可以少量使用融資信用;如果你判斷行情漲勢非常明確,或許可以考慮充分融資。這一切都取決於當時市況與個人操作經驗。我一直都採用融資帳戶,而且相信任何有經驗的投資人,如果只買進較高等級的市場領導股,並嚴格遵守認賠法則,融資確實可以提供效益。
融資利率經常會變動,利息費用或許可以抵稅。可是某些情況下,融資利率很高,使得融資交易成功的機會受到限制。
上市櫃的股票有這麼多..你如何在最短的時間中找出黑買股呢?我來教你們選股的方式與步驟..採逐一刪除法...
首先要上漲的股票.波段行情的開始.無論短線.中線都是一樣.一個行情的啟動.都是由漲停板開始
首先你可在週末選股.因為週末選股你可以同時判斷週線與日線的起漲點是否都是第一根紅棒...
步驟如下.照著順序操作即可:
第一:列出漲停板的股票....
第二:剃除非第一根漲停板之股票
第三:乘餘的股票再查看其週線的線形..剃除遇山未過的股票..再查月線亦同樣剃除月線遇山的股票
第四:剩餘的股票再查其.淨值...股本.負債比.營收.資券.董監質壓.週集保.新聞.及研究報告....然後價
值投資的分析比較....
第五:量的部份.成交量當周要站上5TA及21TA.那代表是有效的攻擊量.......至於停損就守紅K棒的低點...風報比大概都1:3以上...
前進股市前先看五大方向,其實現在是相對的低檔
v總體經濟: 全球,美國,台灣經濟景氣及成長率,國際油價,原物料行情,匯率,利率,通貨膨脹率,外資匯出入
v政治影響:政府政策心態,兩岸關係及朝野政黨互動
v國際股市:歐美股市及亞洲股市表現,股市本益比,股市總市值
v產業概況:產業景氣與趨勢,淡旺季型態,競爭狀況,產業規模大小
v法人動態:投信,自營商,外資買賣超,持股比率,大股東多空心態,銀行與壽險公司投資股市狀況,政府基金進出情形
股市進出三大原則
v順勢操作:大盤或產業漲時作多,狀況不明時離場觀察,跌時做空
v八分飽原則:確認趨勢漲多再進場,趨勢由高檔向下時,盡速離場,不期待買在最低點或賣在最高點
v大賺小賠:走勢不如預期,應停損殺出,股價走勢如預期且是中多行情,應耐心等待大波段利潤
一.市場意義
股價在當日之所以能漲停,是因?該股有莊家。有莊股才能是唯一的操作對象,而操作無莊的股票則如跳進一潭死水,無法浮出水面。股價運行另一規律是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因此,追?勢股才是股市賺大錢的捷徑,而能漲停的股票則又是強勢中的熱門。其中深滬兩市1000多隻股票中,最先漲停的股票一般屬于漲停股票中的強勢。從該股本身的意義來說,該股的莊家:
1.是以漲停來拉高建倉。此時,次漲停價位屬于該莊家的成本區;
2.以連續漲停的手法迅速離開莊家的成本區。次漲停價屬于莊家的利潤區;
3.以漲停的手法來吸引人氣,引起市場的注意力。因?莊家深知散戶的最大特點--追漲殺跌,以次來吸引大量的市場跟風盤。此時,次價位?莊家的派發區,也是最危險的區域,動作稍有怠慢,就會被套。
漲停是因?10%的規定封住了股價上漲的空間,導致停止。也就是說,股價一般還有上漲的空間,只是背漲停阻止。根據慣性的原理,第二天上漲的可能性相當大,一般只是漲幅大小的問題。
二.買入條件
1.最好是開盤後20分鐘內漲停的,再大盤指數一般的情況下,可延長至30分鐘(必須遵守)。
2.如果該股處于股價運行尋寶圖的盤的第一階段末期或上漲階段的初期,漲停時間可延長至上午11點前,但當天的指數最好收陽?(買入時)
一些有企圖心的投機者會先選定往後幾年不錯的主題,藉著與國內外技術團隊之名號,成立新公司或併吞資本額為1~2億間的公司,在2~3年內將資本額增到4~5億準備上櫃。按照他們的模式,先成立個海外分公司並同時在國內設立製造工場。創造幾家業界誰都不知道的BVI或Holding Company為主要客戶每月持續下單回公司,並自關係企業或是同樣的BVI等虛擬公司購進廉價材料,藉此創造出高利潤假象且業績可以不斷創新高。上櫃前得將營業額灌到20億以上,經營團隊再從口袋丟出5~6億灌成利潤。
而這丟出的5~6億利潤金額可以三角轉口貿易,自海外分公司平價購入設備後,不直接賣回總公司反先賣給海外BVI等虛擬公司,再以近10倍的天價價格賣回總公司方式取得。反正是合法進口,向熟悉的銀行以設備借款,採用10年攤底就算是會計師查帳也可輕易交代過關。
如此一來上櫃時,以5億的資本額,一年做了20億以上的營業額,帳面上賺了6億。EPS可高達12,景氣不錯時股價理論上應可達120~180之行情。以經營團隊掌握股票60%來試算,他們在上櫃前以傲人的業績,私下先行以100的迷人價位賣出20%的股條(集中保管條件),則未上櫃前業已賺入了10億以上,上櫃後他們依是擁有過半的絕對經營權。
等他們要下車前,將大部分股權陸續出清給創投及散戶等,賺他個30~40億絕非是個夢。下車後公司的高利潤勢假象局勢必穿幫,接手的市場派如同啞吧吃黃蓮,無法順利接手只能同樣戲碼續唱再找冤大頭接手或以地雷自爆收場。相關原核心人士本事不高的流亡大陸,高竿的成為北美或加拿大公民,就算是調查局加上FBI誰也奈他不得,他們只會怕住過綠島的大哥而已。
這種公司的共同跡象不外是:
1.主要客戶皆名不見經傳的BVI或Holding Company,業界內無人知道這些公司為何。
2.主要進貨廠商皆是關係企業,大都經過漂白,無法一眼看出相互關係。
3.應收帳款居高不下,收款條件異於業界常態,如博達高達190天。
4.獨立董監事集體無故辭職。
5.主辦會計換手頻繁。
巴菲特靠著投資成為美國第二富豪,在於他過人的眼光,洞悉有價值的產業以及經營階層。在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股東大會,他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如果我看不懂某家企業的財務報表,就表示該企業的管理階層不希望我看懂,如果管理階層不希望我看懂,那其中就可能有什麼不對勁。」當然,投資大師除了財務報表,還會觀察經營階層的決策、言行,他更重視的是,那些隱匿在財務報表外、讓股東吃虧的事。
‧ 亂象一 四百家集中在三天開股東會
今年,台灣股市有三個黃道吉日,六月十一、二十五日各有一百多家上市櫃公司開股東會,十五日更突破二百家公司。其中,金融業集中在十一日,電子業則在十五日,相同產業、股東會撞期的情形以今年最嚴重,各公司表面上辯稱是巧合、私底下承認是迴避職業股東的作法,已經深深傷害了絕大多數的善良投資人。
就連主管機關證期會副主委鍾慧貞都公開喊話,已經注意到這種現象,並且建議投資人如果不克參加股東會,可以行文給上市公司,並將副本交給投資人保護中心和證期會,大家一起來監督公司。近來積極推廣公司治理的輔仁大學金融所教授葉銀華,更是提倡「股東行動主義」,讓上市公司訊息更透明,股東可以研判公司好壞,實際維護股東的權益。
台灣股市中有八成是散戶投資人,不能參與開股東會,當然是一大損失,但是這種「技術犯規」目前無法可管。股東積極自保的做法,就是深入了解上市公司,避開傷害股東權益的吸血鬼公司,不但能保障投資績效,長期下來也能淘汰專吃股東豆腐、心態不正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