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諸國的主權債信違約風暴才剛稍見舒緩,市場又再度傳來,金融巨鱷索羅斯等匯市炒家,將對同樣債台高築,且可能因為年中的國會大選,而出現政局動盪的英國,發動一波狙擊英鎊的空襲耳語。導致今年以來走勢相對疲弱的英鎊與歐元,對美元匯率雙雙在3月上旬出現波段新低。
同一時間,美國股市的Nasdaq指數先創下波段新高,S&P500指數也在上週五跟進,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英國金融時報的FTSE100指數,竟也在上周維持於波段新高的區間而不墜。反倒是去年保八成功,今年正在為經濟適度降溫的中國,即使有人民幣預期升值、熱錢持續湧入等利多,卻在政協與人大的年度盛會期間,滬深兩市反而表現相對弱勢。
中國溫家寶總理在兩會期間,將兩岸政策的主題定調為「推動構建基礎堅實、支撐有力、內涵豐富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顯示兩岸經貿開放與合作的政策方向,未來仍可順利運行。在全球金融市場密切關注的人民幣升值議題,則仍強調以市場導向為依歸,採取管理浮動的匯率機制。
問題是對中國長期存在巨額貿易逆差的美國,似乎已認定人民幣長期以來的低估,是中美貿易失衡的關鍵因素。因此,期望在未來五年內達成出口倍增目標的歐巴馬總統,在面對經常帳赤字居高不下,與就業市場弱化的雙重壓力下,極可能在美國財政部於4月中旬公布全球外匯政策報告時,將中國納入人為操縱匯率的名單,逼迫中國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做出讓步,藉以緩解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日漸抬頭的勢力。
除此之外,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亞洲地區,近期也因為政治紛擾不斷而出現變數,泰國紅衫軍的騷動引來政變疑慮、印度執政聯盟的內鬨、以及印尼銀行紓困弊案等,都對逐漸掃除金融風暴的陰霾,力圖振興經濟重回成長軌道的奮戰,增添些許的不確定因素。而國內才歷經連番敗選的震撼教育,正企圖站穩腳步再出發的執政團隊,近期也因為調漲健保費與廢除死刑等爭議,而在不該跌倒的自家庭院裡,又重重的摔了一跤。
近期以來台股呈現量能萎縮,追價意願低迷的疲弱樣態,本來短線反彈力竭,技術指標過熱之後,出現技術性拉回也屬常態,投資人只要暫時退場觀望,就可以等待另一波獲利的契機。比較令人擔心的是,處理產創條例30條的存廢就已經捉襟見肘、左支右絀的執政團隊,一旦上場談判ECFA的早期收穫清單,會不會成為只能羽扇綸巾地,袖手等待別人善意「讓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