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部決定將「理財教育」列入國中小學教育課程,個人十分贊同。
童年裡沒有零錢,也沒有生活費,更沒有紅包,根本沒有理財上的問題。32年前在瑞芳礦區擔任小學教師時,一個月收入5,000多元(堂妹國中畢業在工廠一個月收入2萬多元),如此微薄的薪水面對孩子陸續出生,真的很辛苦。雖然媽媽告訴我:「別人一個月賺5萬,他們用5萬的錢,你一個月賺5,000,你就用5,000來生活,不用擔心孩子,孩子是慢慢長大的。」
接下來,我開始運用記帳的方式,不要讓家庭經濟變成負債。透過記帳讓自己知道哪些錢可以省下來,哪些錢可以拿來定存或是跟會,慢慢了有了一些存款,離開礦區時剛好可以購置一間避風雨的公寓房子,接下來買車、孩子的教育費,也以量入為出為考量,現在「小康、平靜」的生活著,但卻少了投資觀念,反而被孩子調侃老爸少了理財投資觀念,因為以前學校少了「理財教育」課程。
每年與畢業生對話時,我都會以企業家王永慶的名言:「錢是省下來的,不是賺來的」勉勵孩子們要克勤克儉,並建立量入為出的觀念。
美國潛能激發大師博恩.崔西花了10年時間,閱讀10萬本書之後歸納出來,一個人成功的7大要素是:寧靜的心情、健康的身體、良好的人際關係、足夠的財富、明確的目標、自我了解、實現的執行力。在足夠的財富項目中,特別指出財富是必須憑自己的勞力付出而獲得,不是家人贈與、中獎或是投機而來,到目前為止,我不但是這句話的實踐者,更喜歡與他人分享。
積極心態成功學作者拿破崙.希爾強調「金錢不是萬惡之源,只有愛財才是萬惡之源」。因為金錢對任何社會、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錢是有益的,它使人們能夠從事許多有意義的活動,因此,個人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在對他人和社會做貢獻。我最欣賞卡內基、比爾蓋茲、郭台銘、許文龍等企業家的風采,他們願意將他們的財富,拿出大部分為社會做有意義的回饋。
本書內容中「體驗賺錢,體驗人生」融入學校或家庭生活課程,是相當有趣可行的體驗課程。理財知識是要讓孩子懂得「金錢的來與去」,而「理財能力」是要真實的記帳、實踐用錢的正確方法,最後能讓「理財價值」引領孩子創造「金錢價值」,造福他人與社會的價值,讓孩子正確擁有理財的能力。(本文摘自推薦序,作者為新莊國小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