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13日滿20周年,當年打造全球資訊網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柏納李(Tim Berners Lee)說,網路發展和創新速度不斷加快,現在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他預言網路的未來在行動電話,但憂慮網路上的窺探行為使隱私權不保。

20年前,29歲的軟體工程師柏納李在日內瓦近郊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工作,因為有感於該機構缺乏學術知識交流,於是建議架設超文件(hypertext)資料庫,在所有文件埋入軟體以連結相關文件,協助全球科學家快速分享資訊。

20年前發想 改變全人類生活

柏納李1989年3月13日將新資訊管理系統的計畫提交給上司,他說:「大家通常只待兩年,於是資訊不斷流失。過往專案的技術細節有時永遠找不到,遇到緊急狀況只能以偵探辦案的方式尋覓。」他希望發展出一種技術,讓物理學家能運用網路瀏覽報告、分享圖像、點擊連結就進入其他網站。

柏納李在1990年製作了第一個網頁及第一套網頁瀏覽器,不到12月,全球資訊網已在CERN的兩台電腦間誕生和運作。他回憶當時的情況說:「我試著告訴別人這有什麼用,以後會變成什麼樣,以及這為什麼有趣,大家只是一臉茫然看著我。」

但1993年1月,伊利諾州大學學生安德列森(Marc Andreessen)和賓納(Eric Bina)發表第一個圖形瀏覽器後,全球資訊網開始風起雲湧,不僅重塑產業風貌、創造巨額財富,也使市井小民的生活型態產生巨變。

柏納李把網路縮小世界、擴大知識的功勞,歸於全球各地協助建設網路的科學家。他說:「全世界有創意的人士都參與其中,我收到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人寄來的電子郵件。他們覺得每個人都參與的網路是一個很棒的構想,所以決定投入其中。」

上網更方便 造福開發中國家

展望未來,柏納李認為,網路的未來在於手機。因為手機將是開發中國家最方便上網的工具。今日手機配備的瀏覽器數量已超過筆記型電腦。

但柏納李警告,遨遊網路的使用者面臨被「窺視」的風險。政府和企業可追蹤使用者到訪的網站,建立詳細的個人檔案,了解他們的日常活動和習性。他認為,避免這種窺探行為極為重要。

當初柏納李壓根兒沒想到要建立任何安全機制,他說:「我們信任大家,設計得輕易便可進入網路,而且可以匿名。我們的設計對居心不良的人來說非常完美。」

現在科技的發展已經可以決定,誰才能看到網路上張貼的文章或圖片。例如,求職者可以不讓潛在僱主看到他的假期相簿。

柏納李說,網路創新腳步將持續加快,他指出:「工作尚未完成。現在不過是冰山一角。我相信將來的變化對世界的震撼更大。」

其中即將出現的大改變是「資料串連」(linked data),連結電腦可閱讀的分散資料,而不限於以網頁呈現的資料。使用者可將類似的資料連結起來,甚至改變形式放入試算表或畫成圖。應用柏納李稱為「語意網」(Semantic Web)的概念,人類智慧將呈指數成長。

回顧過去建立全球資訊網,柏納李說他有兩大遺憾。第一個是網址開頭http://的兩道斜線其實是多餘的,導致後來要浪費時間敲擊鍵盤數十億次。

另一個遺憾是,網址的構成順序竟然把國家或組織等普遍元素放在最後。例如,info.cern.ch若改成ch/cern/info會更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