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企業紛紛縮編求自保,因此,三不五時就會聽到裁員的消息。你知道當前哪種產業的失業率最高?在如此低迷的氣氛下,上班族又該如何保住自己的飯碗呢?積極找出職場生存對策,是上班族眼前的首要課題。
看看下面幾則新聞: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創立28年,今年首度裁員3%~5%,以總員工數1.2萬人來計算,至少有300~400名竹科資深員工失去工作。
●「彩晶高雄廠」決定把生產基地移至中國大陸,因此裁員700人。
●報業龍頭《中國時報》在8月份裁員1/2,人數高達500~600人。
●知名的影音網站「Yam天空」,10月份宣布裁掉10%~15%的員工,雖然只有20~30人,但比例之高,仍然讓人震驚。
●旅遊業進入SARS以來最冷酷的寒冬期,以郵輪環遊世界著稱的「金科國際」,以及專做短線、自由行的「仙人掌旅行社」,突然宣布倒閉,其他的旅行社業績也平均衰退3~4成。此外,「燦星旅遊網」裁員人數更高達180人,幾乎占其員工比例25%。
●華爾街的裁員潮已然吹向台灣金融界,台灣第6大產險公司「AIG友邦產險」,在9月份宣布裁員110人,占員工總數的10%,引起金融界人人自危。
上述例子都是知名大企業的裁員動作,如果仔細留意周遭關廠、歇業、倒閉的消息,這一年來屢有所聞,就連走在路上,三不五時就會看到某一家餐廳的門口,貼出「頂讓」的紅紙條。 根據經濟部的統計,今年9月份以來,台灣倒閉的中小企業,以每天200家的速度在增長,倒閉狂潮掀起,意味著愈來愈多人保不住飯碗。依主計處在今年9月份的統計數字顯示,台灣的失業人數已達46萬4千人,失業率更飆高到4.27%。
產業裁員比一比
究竟哪種產業的失業率最高?主計處指出,以藝術休閒服務業的失業率5.96%最高;人力派遣、偵探及保全所屬的支援服務業5.47%居次;住宿餐飲業5.43%居第3。 令人意外的是,受到金融海嘯直接衝擊的金融保險業,失業率的數據並沒有明顯升高,僅2.48%;而製造業的失業率,也略微升高到3.3%。不過,這些產業裁員的幅度與速度,都不如觀光及餐飲等服務業來得大,這顯示台灣目前的失業結構已經產生變化。
觀光、餐飲等服務業失業率居冠
這種情況其實不難想像,因為服務業的就業比重,依序為批發及零售業、運輸、倉儲、通信、住宿及餐飲、教育服務等為大宗。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張旭嵐也表示,這一波失業潮以觀光與餐飲產業的失業率最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先前陸客來台的預期心理,讓觀光業者產生高度期待,紛紛招聘人手來迎接陸客。然而,預期落空,為降低成本,只好裁員。其次,當上班族預期苦日子就要來臨,即使薪水沒有減少,心理上也會想要節省一點,導致消費性支出銳減,直接衝擊觀光與餐飲的市場。張旭嵐舉例:「本來要去吃餐館,就改去點自助餐的便當;過去同事聚餐是去飯店吃buffet,現在則改去吃合菜!」
另外,根據104人力銀行針對今年上班族在百貨公司的折扣戰、週年慶進行的消費意願調查也顯示,今年上班族平均只願意花2,112元來採購,相較於去年週年慶的採購預算,46.4%的上班族表示他們的費用是減少的;無怪乎服務業的失業率攀升得如此之高。
「金融業」採技術性方式精簡人力
張旭嵐進一步說:「其次影響最大的是金融業,這與投資意願降低有直接的關係。」據她了解,台新銀行日前即進行投資部門的人力精簡。但金融業的失業率之所以沒有在主計處的統計數字上顯現,她分析主要的原因在於:「很多銀行都採取部門業務性質調整,或採其他技術性方式,讓員工被迫離職!所以這個數字沒有反映在失業率上。」
舉例來說,萬泰銀行為了推信用卡業績,連原本處理資訊系統的MIS部門員工,都得出來推銷信用卡。另有一家銀行改變制度,要求即使有理專離職,該部門的業績還是不能下滑,一旦下滑,就扣主管的薪水來處罰,使得許多主管因此掛冠求去。
企業裁員的3大工作類型:行政總務、操作技術、生產品管
就工作性質而言,104人力銀行公關經理方光瑋指出,在這一波裁員潮中,優先被企業裁減、精實人力的工作類型,大致可分為3大類:第1是行政總務性質的工作,也就是企業內部後勤支援類型的工作人員;第2是操作技術人員;第3是生產品管的工作人員。後兩者,都是屬於生產線上的工作性質。
張旭嵐也補充說:「現今行政人員,比方說業務助理被裁掉,公司就會要求業務人員負擔起業務助理的行政工作;而竹科許多工程師無薪休假,也是一種裁員的警訊!」
6成上班族恐懼被裁員
104人力銀行的調查發現,25.7%的受訪上班族表示,已感受到公司有裁員縮編的打算;8.8%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所待的公司已大刀闊斧地進行裁員縮編;16.3%的受訪者表示,雖然公司還未有任何動作,卻已下達「遇缺不補」的指令;但也有45.7%的受訪上班族,還未發現公司有任何裁員的計畫。
顯然,裁員的恐懼感已在上班族的心裡蔓延開來。在該份調查中也顯示,6.5%的上班族認為自己「非常有可能」會被裁員;55.1%的上班族認為自己「有可能」被裁員,兩者相加,顯然有超過6成的上班族,在心理上感到不安,擔心隔天到辦公室就會被主管叫進去,告訴他:「你明天不用來了!」僅有22%的上班族較有把握,認為自己「不可能」出現在裁員名單中;16.5%則非常有自信地認為自己「完全不可能」被裁員,兩者相加,這些「不擔心」的上班族比例僅僅3.8成。
4力3面向避免落入裁員名單
從以上數據看來,每個上班族都要有危機意識,如何避免自己的名字出現在裁員名單中,將是眼前重要的課題。
3面向提升個人價值
方光瑋建議,提升個人價值須關注3面向:
1.隨時保持競爭力,多充實自己。比方說,參加一些職訓課程,或考取相關證照,就中長期來說,一定有幫助!
2.多做事,增加個人的價值,讓老闆覺得你很好用。既然這麼好用,在決定裁員名單時,自然會捨不得裁掉你。
3.培養自己的第二專長。「進,可讓自己擁有的功能愈來愈多;退,就算你真得被裁員,還可利用第二專長找其他的工作,也是避免自己失業最保險的策略。」
方光瑋補充說:「其實這3項,都有一個共通的核心概念,就是提高個人的績效表現。因為愈是不景氣,愈要留下好人才!」他指出,景氣差的時候,每個人的績效表現愈會被老闆放大來看。以業務人員來說,可幫老闆爭取更多的客戶、訂單,老闆想留你都來不及了,怎可能裁掉你!若是行政人員,你做事又快又好,可以讓老闆省下大筆成本,他當然也不會想裁掉你。若是行銷企劃,你能提出優秀的方案,讓公司增加業績……這些都是績效的具體表現。
至於與上司建立好關係,重不重要?對此,方光瑋說:「承平時期,關係好也許還有些空間,但現在一切以數字為導向,私交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不過,方光瑋也從另一個角度解釋說:「員工常希望和上司之間能像朋友一樣,但朋友間不是要講義氣嗎?現在正是上司需要你為他兩肋插刀、情義相挺來打拚的時候!」所以歸根究柢,拿出業績,幫助公司度過難關,才是避免自己掉入失業名單的最佳方法。
提升4力 保住職場競爭力
張旭嵐指出,要避免自己被裁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要提升自己在職場的4種能力,即專業力、社交力、抗壓力、語言力。她說:「專業力絕對是職場必備的能力;社交力泛指人脈的廣度,有助於業務的拓展;抗壓力在此時格外重要,因為現階段企業也同樣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必定會轉嫁到員工身上,比方說,加班、工作內容的調整等,所以此時公司就算有不合理的要求,只要你的抗壓性夠,承受得住,就不易被迫離開工作崗位;至於語言力,則是『一人多功能』的概念,為老闆省下了成本,相對地,也讓你在老闆眼中更好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