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鋼市在歷經二○○一年最艱困的時光後,這兩年全面復甦反彈,尤其是中國大陸對鋼鐵的需求帶動下,更加刺激鋼價走揚的趨勢,金屬中心ITIS計畫產業顧問陳建任昨天指出,全球鋼廠持續進行整併,加上中國限制鋼廠增設及淘汰計畫等有利條件的驅動下,全球鋼鐵業的好景將持續發燒至二○一○年。
陳建任在經濟部ITIS產業報告中指出,今年全球鋼材表面需求將達十一億九千八百萬公噸,較前一年成長達六.八%,預估明年的需求可達十二億七千九百萬公噸,比今年成長近七%。今明兩年鋼材需求成長幅度高於全球平均水準的國家包括,印度、中國大陸、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俄羅斯、土耳其、巴西、墨西哥等,其中上述印度等前四個國家的年均成長率均在一○%以上。
他分析,鋼鐵業過去發生併購風潮,多半是出現在不景氣的情況,如今卻是因景氣好轉,引發新一波的併購熱潮,並且還會出現跨國及跨洲併購交易。同時跨洲併購交易也從西方大型鋼鐵廠轉向亞太、中東歐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上的中小鋼鐵廠。
中鋼(2002) 調漲明年第一季內銷盤價,平均價格漲幅達五.四二%,以中鋼目前單季出貨量估算,此次漲價效益,將對明年首季中鋼營收及獲利貢獻約二十億元。由於調漲後,新的價格仍低於國際行情,中鋼內部認為,只要第二季行情持穩,中鋼盤價仍具有調漲空間。
中鋼指出,運費的調整較為機動,而明年第一季時,不管鐵礦砂等原料明年漲幅多少,第一季仍未使用新原料,成本和今年第四季差異不大。因此以中鋼單季出貨量約在二二○至二五○萬公噸估算,預估明年第一季營收約可增加二十億元,在成本結構不變之下,也將大致反應在獲利上。市場法人估計,中鋼明年首季稅前盈餘將可望達一四○至一七○億元之間。
市場法人認為,中鋼此次漲幅小幅超出先前市場預估的三至四%,明年中鋼第一季將維持樂觀,雖然近日外資持續調節中鋼,不過在業績看好下,股價可守穩四○元關卡上。
中鋼公司昨(廿二)日宣佈明年第一季內銷鋼品價格,除電鍍鋅鋼捲外,其它冷、熱軋等六項鋼品,每公噸調漲六三○元至二○八○元不等(見左表),平均調幅五.四二%,其中,調幅最大的為棒線和鋼板,引來螺絲及造船業跳腳,中鋼此次大幅調漲,勢必增加中下游廠商的購料成本,壓縮獲利空間,而產業「上肥下瘦」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擺脫。至於鍍面、鋼管及馬達等下游業者,則對該盤價雖不盡滿意,但一致表示,將設法反映原料成本。
對於這項盤價,中鋼董事長林文淵昨晚表示,完全是為了貼近國際市場行情、原料成本及尊重市場機制等因素,且也兼顧中下游產業的競爭力,但他認為,該盤價與政府推動的穩定物價因素無關,不致影響到物價的波動。
值得一提的是,中鋼這項盤價中,因棒線產品每公噸平均上調一千八百元,高出同業的預期,昨日包括豐興、聚亨、官田鋼及燁興等鋼廠決定,將於本月底開會決定後,調漲十二月份盤元產品價格,預料每公噸調漲至少一千五百元,成為最大的贏家。
中鋼明年盤價接近大陸寶鋼日前開出的首季內銷鋼價漲幅,且中鋼這次盤價,是去年第三季盤價平均漲幅達一一%之後的單次最大漲幅。
由於高出市場預期,引發螺絲螺帽、造船業等下游廠商,「驚聲連連」,直呼不敢相信。
台灣區螺絲公會理事長孫得賓表示,由於目前大陸一般低碳螺絲螺帽產品的外銷價格,每公噸仍較台灣外銷產品偏低近一百美元,尤其美國市場仍是我外銷最大的市場,以今年前十個月的外銷量約一百一十八萬公噸,美國約佔四六%,加上大陸一般鋼廠的盤元原料每公噸仍較台灣低,因此他擔心中鋼這次漲價後,因漲幅較大陸寶鋼高,恐有一些原本要回流台灣的訂單又跑回大陸下單。
台灣造船總經理范光男則表示,該公司明年向中鋼訂購的船級鋼板仍達二十萬公噸,以中鋼調漲明年第一季的船板價格,每公噸達到六百八十美元,預估該公司要增加至少新台幣二億元的購料成本,因每艘船的鋼板成本約佔整體成本的一成左右,因此勢必侵蝕該公司明年的獲利。
中鋼公司昨(廿二)日宣佈明年第一季內銷鋼品價格,除電鍍鋅鋼捲外,其它冷、熱軋等六項鋼品,每公噸調漲六三○元至二○八○元不等(見左表),平均調幅五.四二%,其中,調幅最大的為棒線和鋼板,引來螺絲及造船業跳腳,中鋼此次大幅調漲,勢必增加中下游廠商的購料成本,壓縮獲利空間,而產業「上肥下瘦」的格局短期內難以擺脫。至於鍍面、鋼管及馬達等下游業者,則對該盤價雖不盡滿意,但一致表示,將設法反映原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