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不斷傳出好消息,美國、日本、台灣公布的最新經濟成長率普遍好過預期。但是各國股市卻突然動盪不安,原先各方預期的景氣趨緩,為何翻紅?未來經濟會受股市拖累嗎? 台灣人歡欣過年、股市休市時,全球股市不斷傳來好消息。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再創歷史新高,日本、美國那斯達克、香港、韓國、英國金融時報指數也紛紛上揚。 但是二月底,全球股市卻突然跟著中國動盪不安,讓大家對未來的經濟也摸不著頭緒。 股災前,大家幾乎一致看好未來。因為原先各方預期的景氣趨緩,似乎不會來。 二月份以來,幾個國家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普遍好過預期(表一),許多國際組織也調高全球的經濟成長預估值(表二),景氣低潮似乎已經過去。 全球經濟火車頭美國的表現,就再一次令世人震驚。 ◆美國景氣超乎預期地好 大家原先以為去年第四季的經濟只會成長二%,但是美國商務部最新的統計顯示,買氣旺盛使得去年第四季經濟上漲二.二%,雖然沒有第二季高,但比先前預測的二%好。 這使得包括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們也將今年第一季的預估經濟成長率從二.五%調到三.五%。 「美國經濟轟轟轟響,忙得很,」分析美國經濟的強勁勢態,美國商務部長古提瑞茲信誓旦旦、滿臉笑容,「連續二十一季不停歇地成長!」 首先是大家擔心的房地產行情比預期好。美國聯邦住宅企業監督局的房價指數顯示,去年房價雖然在下半年走緩、小跌,但整年上揚三.五二%,高於預期的二.七六%。 展望今年,預期跌幅也從原來預估的○.四九%縮小到 ○.一八%。另外,美國人就業情況良好,也為大家原來擔心的消費提供強力支撐。自二○○三年八月以來,美國新增七百萬個就業,加上過去四十個月以來的工資上揚,有工作的人愈來愈多,而且賺更多錢,幫助了許多美國家庭生計。 ◆日本成長創三年新高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也奏捷報。去年第四季,日本經濟成長四.八%,比第三季的○.三%大幅上揚,也打敗市場預期的三.八%,是二○○四年第一季以來最好的成績。 日本經濟讓人「跌破眼鏡」,主要是因為內需增溫。最近這波日本復甦,原是以企業投資帶動,但是第四季的民間消費也大幅成長,「比我們許多人預期得強,」日本基金經理人今敏告訴媒體。 仔細分析日本政府公布的數字,不難驗證。去年第三季,民間消費、建築投資與公共投資都是負成長,但是到了第四季,分別出現四.四%到一一%的成長,企業投資也加速進行,成長率從第三季的三.四%,爆增到九.二%。 另外,歐洲與新興市場也成長穩健。去年年底,原本經濟學家們擔心歐洲的通膨與新興市場的政治情勢是否影響資金流入。 但幾個月來,這些國家並沒有太大的變動。 儘管全球股災使新興市場股價跌到三個月的低點,《金融時報》分析,全球資金還是要有地方去,新興市場仍未見末路。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朱雲鵬分析,新興經濟體的體質已大幅好轉,因為主要西方國家不再僅用殖民、強權的方式主導在開發中國家的投資,反而將它們整合入國際經濟體系,要求它們執行國際的規則,提升它們的體質。 ◆新興市場持續吸金 另外,新興國家也將持續吸引各國以及國民出國工作當外勞匯回的資金,進行更多投資與建設。 也被劃入新興市場的台灣,表現一樣搶眼。根據主計處的資料,去年與今年經濟原先預估會成長四.三九%與四.一四%,但是二月中,這些數字調升為四.六二%與四.三%。 高盛證券分析,主要的動力在於內需增強,而且將主導未來一年的成長。去年第四季的民間消費與固定投資成長,使得內需成長創下一年來的新高。 今年內需還會更強。因為消費將走出雙卡風暴,出口蓬勃將帶動民間投資,政府支出也會大幅上揚。 甚至,高盛預估,明年台灣經濟可望加速成長到五.五%。 放眼今年第二季以後的全球經濟,可預見的風險包括金融市場動盪、油價與美國的利率政策。 很多人在問,最近的股市動盪會不會像二○○一年一樣,是泡沫的開始? 《金融時報》社論分析,造成這波股價大跌、盤整的因素:葛林斯班擔心未來經濟、中國股市過熱恐引發限制政策、美國耐久財訂單減少、全球投資人用低利率的日圓玩匯差遊戲、投資人獲利了結,都不足以造成大幅股市與經濟衰退。 因為目前的股價水準並不像科技泡沫時般,偏離企業獲利的基本面。 全球經濟正在迅速增長,目前的數據看來,二○○七年不至於會出現衰退。尤其很多國家的企業利潤正在創紀錄,是股價最堅時的支撐。真正的泡沫,是在是部份企業與新興市場的債券,以及英國、西班牙等國的房地產市場。 另一個關鍵因素||油價,在去年底走跌,但最近又悄悄上揚。經建會副主委葉明峰分析,長期而言,能源供不應求的基本面仍將使油價維持在一定水準。 但是,短期內,「只要不打仗就不會大漲,」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分析。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調查,經濟學家們預期,只要沒有軍事緊張,今年的油價應該會在每桶六十美元左右波動。 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也擔心美國的利率走向。今年一月不包含能源與食物價格的核心消費者指數大幅上揚,創下半年最高漲幅。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耶倫在演講中告訴企業,「對通貨膨脹憂心忡忡。」 如果所有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們都這樣擔心,美國就可能會升息,而不是大家原先預期的降息,可能會增加美國與全球經濟走緩的風險。美國利率受重視,跟國際情勢相關。自從去年六月以來,美國政府的利率已經按兵不動半年多,都維持在五.二五%。同時間內,包括歐洲央行、英國、日本與台灣都已至少升息一次。 路透社向大型公債承銷商進行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受訪者預期美國政府仍會降息,至於時間點,最快會在第三季。 儘管全球經濟一片看好,專家們仍提出警語。「當經濟學家看好一切事情時,總是會有事情發生變化,只是大家預先都猜不到,」花旗環球證券董事長杜英宗提醒。顯然,景氣再好,個人與企業都仍得為突如其來的打擊預做準備。
- Mar 15 Thu 2007 16:27
經濟長紅 股市動盪 股災震不走景氣春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