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底是悲劇或是喜劇?辛棄疾有一首〈丑奴兒〉道出了從悲到喜的轉化:在「少年不識愁滋味」時,往往「為賦新詞強說愁」,到了中年以後,經歷了一番磕磕撞撞,「識盡愁滋味」之後,反而不再提愁,「卻道天涼好個秋」。

常有人以「草莓族」來形容現代年輕人,其實,年長的一輩若反觀自照,在自己年少的時代,往往也正是一生中最「草莓」的時代—每個人都經歷過「草莓」的階段。

為什麼呢?也許,是因為年少時都習慣把自己「放大」,與家人、好友吵架,生日禮物不是自己想要的,鄰桌考上了更好的大學,同期進入公司的人升級比自己快……把挫折放得太大,失望自然就更大。

相反的,將生活中的點滴快樂放大來看,卻會擔心不能持久,反而憂得憂失,《紅樓夢》中的林妹妹就是這樣,惹得眼淚從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一生演過無數喜劇的卓別林曾說:「如果用『特寫鏡頭』看生活,生活就是一場悲劇,如果用『長鏡頭』看生活,生活就是一場喜劇。」年少時用的正是「特寫鏡頭」,故而事事都看得太大,一片鴻毛飄落頭上,便覺重如泰山。

待得結結實實地摔過幾次跤,撐過幾場風雨,再遇到用樣的「磨難」,漸漸懂得用「長鏡頭」,把焦點拉開,在匆匆的歲月更替、人事代謝之中,看眼前這點「如山」的煩惱,原來是微不足道,強要認真計較,豈只是喜劇,甚至可能是鬧劇。

人生至此,雲淡風輕,自然能體會「天涼好個秋」,生命的歷程,也就化悲為喜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