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每天以美中股走勢及量價變化內容,做為台股操作決定,我稱之為「浮萍戰法」,要長壽,最好不要有這種習慣,每個人都有投資想法,此刻我的想法還是持續買台股,我提出我的四想法。

想法一:第四季超越第三季的績效公司,將被聚焦。

金融海嘯改變企業營運模式與淡旺季,國際大廠推出新產品時間點大都遞延到第四季,包括微軟Windows 7平台、MOTO新機,這現象將造成許多零組件公司,如機殼、被動元件、石英元件、連接器等產業營收有機會在第四季一反過去下滑情況,較第三季逆勢成長。

此外,第四季營收超越第三季,也發生在醫療產業,其趨勢與景氣循環相關係數本就較低,台灣相關代工廠商營收趨勢主要是依附在國際大廠營運策略,如全球第三大血糖測試儀品牌商Bayer(市值578億美元),金融風暴以來因中高階機種銷售不佳,改採外包策略,借助台商大幅推廣低價產品,將讓與大廠長期配合的台灣醫療公司於第四季逆勢崛起,績效取代夢境,是我持續買台股的第一個想法。

想法二:美國民眾心態改變,低價讓台商大喜。

代表房市景氣的Home Depot(市值454億美元)第三季股漲23%,遠優於指數。房市景氣好轉,但實際銷售仍持低迷,民眾購物多半選修補而非新購,新消費行為醞新商機。美國大廠為降低生產成本,截去通路商,直接找台灣製造端下單模式成為新趨勢,生產修繕物品全球第一大工具機廠商Black & Decker第一時間翻動這樣內容,讓它第三季股價大漲77%,而7月底HP在Wal-Mart上架298美元極低價NB,兩天內即銷售一空,都印證金融海嘯後在美國P(價格)成為銷售暢旺的主焦點,這為台商帶來大機會,是我持續買台股的第二個想法。

想法三:中國連鎖通路,台商強力連接。

國際貿易去全球化,延伸出要求中國減少對出口依賴。依官方統計,中國人民消費占GDP比重嚴重偏低,僅36%,遠低於美國70%、日本50%,也遠遜於同為新興國家印度56%。就已公布的第二季GDP,消費增長也低於出口和投資,但根據8月份貿易收支來看,中國出口總值衰退率居然是23%,遠高於原本預期的19%,由此看來第三季GDP成長由出口帶動的比重將下降。

再加上累計前八個月零售商品銷售總額增長高達15%,幾乎是GDP成長的兩倍,民間消費力道相當強勁,中國在2018年將成為全球最大內需市場的內需力道十足。

台灣相關公司在中國以通路見長的汽車服務、3C電子賣場甚至民生消費的大賣場,都將連動這樣趨勢而大受益,是我持續買台股的第三個想法。

想法四:股價淨值比投資內容,將受重視。

今年台股從最低到最高點漲幅八成,股民樂了,但恐懼也隨之而來,此時讓自己在貪婪與恐懼中找尋安寧的最大基座,我認為股價淨值比找股,可能就是讓心理較安寧又能有投資期待的方法之一

統計至10月1日止,1,272家上市櫃公司中仍有357家公司股價低於淨值,其中受景氣衰退而造成股價跌破淨值的公司,當景氣回溫後重回淨值以上機率很大,是我持續買台股的第四個想法。

最後論台股,9月外資買超1,422億元,這是看好台股長線價值啟動的資金進入。9月指數收7,509點,上漲683點,再創今年新高,遠離多空分界10年線6,406點的台股,長多格局不但早已形成,並將續強,因買盤尚未未耗盡。

依過去歷史,每次行情波段高點出現均來自於買盤耗竭,月成交量新台幣4~5兆元是警訊,融資自最低到最高的增幅少則103%、高者達154%,然而今年8、9月大盤月成交量低於3兆元,至今融資增幅84%,對比過往7,500點的指數位置,融資2,186億元還在相對低檔,融券卻緩增至93萬張高水位,市場沒有瘋狂,波段行情怎會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