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向我抱怨,說她原本受我感召,也想孝敬父母,沒想到她的父母那麼難搞,快把她給氣瘋了!所以她認為我的話不實際,並不是人人的父母都能像我父母一樣接受好意,還大大羨慕我的好運氣。

為了讓朋友明白事理,我決定家醜外揚,把父母難伺候的一面,說了一小部分給她聽,她這才發現相較之下,她是如何幸運。老人家身體機能衰敗,感到自己一天比一天沒用,脾氣變壞總是難免;再加上他們倚老賣老,認為妳所做的事全都不夠好,要運用他們的老經驗去做才算正確,因此妳做一件他嫌三件,到頭來反而是啥事都不做的人才沒被罵到臭頭。


付出並非為了感謝
但這些委屈不重要,我們服侍父母並非想得到感謝,只希望能讓他們身體舒服一些,心裡快樂一些。他們罵不罵誰都沒關係,其實有人願意聽他們罵,已經是幸福。很多老人想要耍威風還沒人理,這才是鬱悶的所在。
反觀朋友的婚姻,一樣脫不了她對待父母的行為模式。她有時心血來潮,就會在逛街時順便幫老公買幾件衣服,興沖沖拿回家,老公卻放著不穿,她就開始抱怨老公不知好歹、單方面努力加溫也改善不了關係等等;就像她忽然買了些美食過去探望父母,剛吃飽飯的父母敬謝不敏,她就氣呼呼地提回家,邊可憐自己真倒楣好心沒好報。
若要改善人與人的關係,根本就沒什麼特效招數,說穿了,就是只能耗費時間用心去細火慢燉,先了解為何自己的好意不被接受?接著就能找出對方真正的需求。如果這需求很容易供應,那就磨合一下,在處理事情的習慣上將就將就;如果自知無能供應,也只能以同理心安慰對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