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金融業創新頻繁,衍生性金融商品將全球金融機構盤根錯節連繫在一起,但全球金融監理機制沒有跟上金融發展的腳步,加上1999年11月美國國會為增強銀行國際競爭力之要求,廢止葛拉斯/史提格爾法,該法旨在區隔商業銀行和證券投資公司業務,以防止嚴重的利益衝突。

爾後掀起併購風潮,改變金融文化,本來商業銀行不應涉足高風險投資,其資金來源為存款戶,理應保守經營;而證券投資金融一向替富人理財,為了追求高報酬,願意承受高風險。此後商業銀行和證券投資金融機構得以合併成金控,證券投資金融機構的文化大行其道。

當今美國金融監理體系存在結構性漏洞,如美聯準會(Fed)只負責監督商業銀行而無權監理證券投資公司,而證管會(SEC)對該等機構未善盡監督權,尤其像美國國際證券金融投資集團涉獵廣泛的巨型公司,根本就處於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在貪婪驅使下迅速膨脹。

所謂金融創新導致越來越複雜的操作,無論是監管機構,還是金融機構的高層管理者,都未知自身業務所存在的巨大風險。

去年暑假開始爆發美國的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風險,造成雷曼兄弟證券投資公司破產,世界保險巨擘AIG爆發營運危機,被美國政府接管,引爆全球金融海嘯。

歐洲是全球最大的CDS衍生產品市場,亦是美國次級房貸證券化商品的最大買家;此次歐洲對沖基金損失慘重,連累歐洲股價亦長黑。亞太地區受連動債的影響不大,損失有限,仍引發龐大的基金贖回潮,亞股也受波及。

當今歐美已開發國家抑賴新興國家製造低價產品,而新興國家靠出口換取大量的美元後,又回過頭來購買美國債券,導致美國產業逐步空洞化,造成嚴重的雙赤字(財政、經常帳赤字)問題。

歐洲先進國家也同樣面臨雙赤字危機,以這次紓困措施為例,美國仍有能力為救援計畫提供資金8,000億美元左右,只占美國GDP5%,相對英國8,000多億美元(占GDP30%),德國約5,000億美元(占GDP約15%)的救市方案,對於國庫造成的壓力沉重。

美國雖然債台高築,其外債占GDP比重為99.5%,比起英國外債占GDP比重更高達490%,而冰島經濟奇蹟建築在急速的金融擴張,冰島銀行業依賴國際金融市場做為融資火車頭,存款基礎弱,整個金融體系的外資則高達GDP的12倍,國際投機客在流動性低、外資操控市場,其價差越大,銀行倒閉的恐懼心理越強,衝擊股、匯市,而其央行的外匯存底只有28億美元,無法阻擋投機客的攻擊。

這也證明外資開放過度,在全球監理機制未完善的現今,已開發國家也有崩塌的風險。

金磚四國的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受傷較輕,但以出口導向國家,最大的打擊為過度仰賴歐美市場,少了歐美消費大眾,經濟成長榮景無以為繼。

此次全球金融危機雖然由美國引爆,但真正能有效領導處理危機仍以美國為首,即因美元為國際交易關鍵貨幣,危機非但沒有嚴重削弱美元的幣值和需求,反而顯著加重美元地位。

各國的銀行不是拋售美元,而是想辦法得到更多美元;美國投資者則紛紛拋掉海外資產,把資金撤回美國。主要原因是美國在全球安全、商務、外交、文化及政治領導能力,仍對各國政府和私人投資決策發揮重要的影響力。

歐元方面,其最大劣勢為歐盟內部民族國家之間各自獨立,會員國的財政與經濟部長常在歐元價位下跌時,做出不同政策性的解釋,造成投資者無所適從,且歐盟國家在知識經濟發展的成熟度遠不如美國,造成歐洲投資者資金湧入美國新科技股,對美元需求高。至於其他貨幣,現今更沒有可比性,故在全球危機之際,美元更顯重要而升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