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消費者而言,電腦的功能與其多(more),不如少(less);對製造廠商來說,以往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則越來越缺乏(less)參考價值。英國《Economist (經濟學人)》雜誌最近報導,消費者對科技的需求越來越傾向「同樣的功能卻更便宜」,而不是以往「同樣的價格卻更多功能」。
 
1965年, Intel創立者之一Gordon Moore首度發表他對半導體技術進展的看法:他認為,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隔 2年時間便增加 1倍、性能提升 1倍,但價格卻下降 1半。雖然間隔時間並未定論,但普遍看法是18個月;亦即隨著製程技術進步,同樣的價錢,每隔18個月可購得性能提升 2倍的電腦產品。

這是摩爾定律,評估半導體產業的經驗法則,多年來各種科技產品都隨著這個法則穩定前進,包括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由於技術持續改進,類似產品每年在不增加價格的前提下,仍舊可以添加更多功能;為了因應網際網路資訊流量增加的需求,廠商不斷提升電腦功能、消費者也持續升級電腦產品。每當企業或個人購買一台新的機器,價格大約與前一台相當,但是性能和功能卻增加許多。

但是,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了。

由於電腦產業趨近成熟,也因為大環境經濟衰退,不符合摩爾定律的例外產品出現:業者提供擁有一定功能的產品,但價格更低廉。與以往特定價格、產品功能五花八門的情況大相逕庭。

最好的證據就是輕型上網筆記型電腦 (netbook)成為潮流。這種體積較小、價格較低的筆記型電腦擁有基本的功能,很適合抱著它窩在沙發上逛網頁、搭飛機時拿來打報告。雖然這種產品無法跑最新的電腦遊戲,以目前的規格來說,資料儲存量和處理器的性能都有限制─類似兩三年前的筆記型電腦;但這種產品很便宜,在美國只要 250美元,台灣也在 1-2萬元間─這造就輕省筆電大紅的主因。

市場研究機構IDC 表示,2007年剛推出時,這類筆電銷售量才18萬2000台,但2008年暴增為1100萬台,2009年預估會到達2100萬台。輕型筆電擁有的一定性能,可滿足包括檢查e-mail和網路購物等需求,這對一般人來說已經夠好了。

而許多企業和商務人士似乎也比較喜愛低價而非較高性能的產品。原本市場已經逐漸飽和、加上這次經濟衰退重擊電腦產業,雖然景氣低迷不像2000-2001 年當時那麼嚴重,但採取「同樣功能、更便宜」策略的業者,才比較有機會度過這波危機。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虛擬化技術(Virtualization),可以在一台電腦上執行多個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更有效利用和分配資源。

現在,「好到夠用」哲學在軟體業界同樣可行。Salesforce.com、NetSuite和Google (GOOG-US)都提供線上的軟體服務,這些軟體服務犧牲傳統軟體會提供的特殊功能,例如Google文件(Google Docs)拿掉了 Microsoft Word 特有的花俏功能,因為這些功能根本很少人有在使用,而且Google文件服務還是免費的。在此,業者再度見證許多使用者的偏好─為了省錢,大家寧可放棄更好的功能。

現在連驕傲的巨人 Microsoft (MSFT-US)都跟隨這個趨勢,據傳新一代Windows版本的功能與前一代Vista差不多,但跑得更快、耗費的資源更少。如果真是如此,這恐怕是 Microsoft第一次推出比前代運作速度更快的版本。

這對電腦製造業者來說可能是壞消息,因為使用者更不願意升級電腦;然而,現在大家就已經是如此了。

摩爾定律並非完全無用,只是,現在省錢最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