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的策略聽過很多,董事長郭台銘的奮鬥故事也精彩,回過頭看,這整個故事,就是一個商界的謀略家,帶領一群重效率的團隊,造就了全球電子代工第一品牌的「鴻海集團」。
位置一旦攀高,視野就會廣。一九九一年六月十八日鴻海掛牌上市第一天,還是一個不起眼的連接器廠商,可是它以飛快的速度茁壯,並善用中國大陸的製造優勢,九五年非合併營收首度突破百億元大關,○一年擠進千億營收之列。
驚人的還在後頭!千禧年之後,全球電子產業因網路泡沫化陷入低潮,鴻海集團卻在這個時間點展開長達五年密集的「購併史」)○三至○七年(,以購併換取時間、空間,同時爭取全球頂尖科技品牌的訂單,交出來的成績,是○七年四百億美元的營業額,若以合併營收計算,更是多達五五○億美元之多)一·七兆新台幣(。
一步步爬上電子代工業界頂端,郭台銘結交盡是科技界強人,對產業趨勢、景氣變化的掌握度也高出幾分,這讓鴻海集團的步伐愈來愈穩,將電子代工排名第二的Flextronic)緯創力(拋在後,緯創力○七年營業額約三百億美元,距離已明顯拉開。  

新世紀大戰略

今天的鴻海,以「Foxconn」名號聞名國際電子業界,鴻海集團在台灣擁有七家上市櫃公司,香港也有一家掛牌公司,○七年十月集團市值最高達三兆,目前則約一·四兆。科技界向以強者恆強、大者恆大特色著稱,眼下鴻海集團的世界代工翹楚地位,難以撼動。
話是這樣說,「鴻海集團電子代工競爭力高居第一」,然而,環境不斷在變,當中國大陸策略性扶植自己的科技產業,當部分品牌客戶面臨競爭力下滑風險,鴻海集團必須找出新策略。雖然郭台銘未曾明說新世紀大戰略,然實際上,已有六大線索可尋。
第一道線索,鴻海與蘋果及思科)Cisco(的關係,好到令同業「匪夷所思」的地步。就拿iPhone第二代來說,組裝訂單幾乎是鴻海一家包了,要說鴻海有無可替代的競爭力也行,但是科技業界,很少會把訂單押注在單一公司,尤其是蘋果這類大產品,惟鴻海做到了。
此外,郭台銘常在不經意間,提及該公司與思科的合作關係密切,而從過去的IT客戶,到現在鴻海「傾全力」綁住蘋果與思科這類消費性電子及網通大廠,真的只是為了擴大代工領域?以郭台銘每個計畫都要「一魚數吃」的理念,應該不僅止於此。
第二道線索,郭台銘大手筆投資製片、發展數位內容產業,有人說是為他兒子郭守正的未來鋪路,然而科技業界有不同看法。舉凡SONY、三星等等品牌廠商,幾乎都會跨入影視或數位產業,求的是什麼?是「品牌形象」的百年大計,透過電影,絕對是深植品牌形象的最好管道之一。
第三道線索,早在多年前,鴻海已經透過轉投資的廣宇,在中國大陸投資賽博數碼,切入通路經營。

攸關未來發展之六大線索

綜合以上這三點,已粗淺的看出,鴻海集團應該是有意朝「品牌」之路邁進,現在是在學經驗、佈局。○二年,郭台銘曾說,以當時鴻海的條件與資格,「暫時」不考慮推自有品牌,後來,他又說,其實「Foxconn」已經是一個零組件及代工品牌了,未來,他很可能會說,「Foxconn」是一個數位家庭網的品牌。
當然,一切是以蛛絲馬跡臆測,不代表鴻海集團未來必定走這條路,只是細細咀嚼鴻海近年的投資動向,不免令人聯想到,不久前郭台銘宣稱要在台灣設立數位環保科技城,將結合無線寬頻、智慧交通、科技生活、數位醫療、生態永續、人文扎根、教育訓練等功能,這些功能,不管是思科專長的網通、蘋果擅長的科技生活、永齡基金資助的教育與醫療等等,其實都已在鴻海多年的代工動態中悄悄佈局。
所以,郭台銘日前宣佈在台灣興建容納二四萬人的「數位環保科技城」,是未來發展的第四個線索,一旦實現,就是另一種品牌的形象塑造了。 
攸關鴻海集團發展的第五個線索,要回到八月六日郭台銘與行政院長劉兆玄的共同記者會中,郭台銘宣佈鴻海集團將高雄港定位為「亞洲運籌中心」、「全球發貨中心」。
高雄港曾是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深水港之一,香港轉運費又居高不下,鴻海集團回到高雄,此其時也。更重要的是,沒落的高雄港百廢待舉,郭董一個愛台灣的大投資計畫,官方必然全力支援,給予的條件應該頗為優渥,這讓人聯想到九○年代鴻海到大陸佈局製造重鎮,大陸當局為了振興經濟,給了鴻海優異條件,進而推動鴻海快速成長條件。
今天,大陸的製造環境不若十多年前,越南投資也不如預期,鴻海因而把重心往台灣移動,高雄尤其是重點,說白一點,趕著振興經濟的台灣政府,此時應會投懷送抱,鴻海的談判籌碼也大增,等於是設立一個亞洲運籌中心,送一個高雄港,而官方也賺到產業聚落。
第六個線索,則是郭台銘打算讓在香港掛牌的富士康回台上市。不管是採取香港下市、台灣上市的「第一上市」,或是保留香港上市,但在台灣發行TDR的「第二上市」模式,這個時機擴大台灣投資,既免除大陸、越南製造環境不利的困擾,也同步取得台灣合理的土地、工資成本,更贏得尊敬,還能帶動台灣資本市場成為科技界的精品櫥窗,一舉數得。
鴻海集團的發展藍圖,劇本是郭台銘在寫,身為觀眾,往往要到事後才有「原來是這樣!」的驚喜。其實,在科技業界,對鴻海集團未來發展總有兩極看法,看好、看衰皆有之,然而平心而論,在新政府振興經濟的同時,郭台銘招招出手射中紅心,由六大線索去看鴻海集團的未來,仍然有可期待之處。

操作「指標」地位大過一切

不過,回到股票操作的實際面,情況,有點尷尬!儘管郭台銘的佈局眼光獨到,但現在鴻海集團員工超過六○萬人,大象與靈猴的步伐絕對是兩個樣,再加上外在環境變化快速,即便是郭台銘,掌握度也愈來愈低,就算未來再有希望,沒「看到」、沒「證明」之前,很難讓投資人完全信服,尤其是,擺在眼前的○八年,鴻海集團確實遭遇到成長不如預期的亂流。
也因此,鴻海的股票,此刻仍是要定位在「電子指標股」!簡單的說,鴻海集團在電子產業的國際地位難以撼動,因此它的股價表現會牽引到所有電子類股的本益比、上沖下洗力道等等,「指標」的意味大過一切。
今年上半年,鴻海的EPS估計在五元上下,表現只能稱平穩,但下半年情勢有望改觀,關鍵就是蘋果的iPhone大補丸,外資圈估今年第二代iPhone出貨量一千五百萬支,可望貢獻鴻海下半年單月營收五%的成長動能,事實上,鴻海七月營收年增率三四.九%,已經做出預告了。
對於鴻海來說,下半年狀況比上半年好太多,旺季中適逢新台幣回貶,有利接單,原物料價跌對鴻海這種大型代工廠效益也最為顯著,本業應該會重現三○%的目標成長力道,唯美中不足之處,在於持股七二%的富士康,已經發出上半年獲利預警,今年的獲利能力令市場存疑,連帶影響到母公司鴻海認列投資損益。
在此情況下,一般法人圈估計鴻海今年EPS雖然仍可超過十元,可是應該會從○七年的每股十二.三五元開始下滑,換句話說,今年是鴻海十年來,第一次EPS可能往下走的年度。這和聯發科、宏達電狀況類似,都屬於今年EPS恐下滑的電子指標股,因此,本益比會往下壓縮,而現階段鴻海約十五倍的本益比,還算中性不委屈,超額利潤不易有,若欲有較大報酬,除了台股大崛起,否則就得賭未來兩年,鴻海新世紀戰略真正發揮效果。

技術面偏離過去經驗

細究鴻海股票量價走勢,過去,鴻海底部都是量縮盤底,今年周與月天量出現在五月,與過去軌跡不同的是,月天量出現後兩個月,鴻海股價反而摜破重要均線,並創波段新低。這意味著底部天量是換手量,長期籌碼有鬆動現象,未來有兩種可能走勢,第一,若股價站上月天量當月高價一八四元,有利長期多頭,第二,倘使股價無法突破一八四元,那就只能持續觀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