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台灣的 朱宗慶
他沒顯赫的家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鄉下孩子,憑藉著一股熱情、毅力、及一些機緣,創造了台灣的打擊王國,不斷精進,將「朱宗慶打擊樂團」訓練成技巧純熟且風格獨立的樂團,更進而使台灣成為國際打擊樂的重要據點,他更推廣打擊樂到生活中,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打擊樂的魅力和生命力,二十年的時間,朱宗慶讓打擊樂風靡全台。


一九八○年我離鄉背井遠赴維也納求學,正好吳靜吉博士的《青年的四個大夢》出版,書中提到,有四個夢想對人生的影響最大,分別是「尋求人生價值」、「尋求一位良師益友」、「尋求終身的職業或事業」,以及「愛的尋求」。巧合的是,其實在出國之前,對於音樂我純粹抱著「玩樂」的態度,並沒有明確的「理想」可言;但就在出國之後,我開始認真規畫自己的夢想,也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價值所在。

回國至今已經二十多年,人生經驗因為歷練多了,而變得豐富,只是我發現,無論經驗如何的變化,似乎總是和吳博士所說的四個大夢緊緊契合。所以雖然書名為「青年的四個大夢」,若說是「人生的四個大夢」,一點也不為過。

朱宗慶在他五十多年的歲月中,歷經了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成立、茁壯;兩廳院行政法人的改制;及至現今,帶領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走向國際化,朱宗慶一路走來,秉持著樂觀的進取心、旺盛的企圖心,以及絕佳的執行力,一一實踐了他的大夢。

朱宗慶等於打擊樂

在台灣,「朱宗慶」三個字幾乎等於是「打擊樂」的代名詞。從唸藝專時就與打擊樂結下不解之緣的朱宗慶,25歲那年,放棄穩定的收入和工作,毅然赴維也納進修,取得演奏家文憑。在維也納進修期間,朱宗慶興起了「要辦一個好樂團」的想法,並擬出了十五年計畫,立志推廣打擊樂。

十幾年來,台灣的打擊樂風氣在朱宗慶的耕耘之下,逐漸興盛、茁壯。到目前為止,全台已有30所朱宗慶打擊樂教學中心,學生多達一萬多人;更相繼成立「二團」──躍動打擊樂團,及三團──傑優青少年打擊樂團;並舉辦多次叫好叫座的國際打擊樂節。

由最便宜的口琴進入音樂領域

今年五月由「朱宗慶打擊樂團」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台北國際打擊樂節」正要登場,朱宗慶表示,自1993年起至今已舉辦六屆,最初希望將足以代表台灣、優秀、好的打擊樂,透過更積極的交流活動,主動推向全球;同時將國際知名的打擊樂演出引進國內。

這個夢想始於1993年,是以深根台灣,走向國際為主題,使台北成為亞洲重要的擊樂首都。直至今年5月25日即將登場的2008「擊動時代」,朱宗慶指出,這是第六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維持一貫的盛大規模,特邀來自美國、日本、法國、以色列、西班牙、匈牙利、墨西哥、荷蘭、奧地利與台灣共十個國家知名、具指標性的打擊樂團。熱情動感、前衛、電音、Party Music、音樂秀珥珥,十個樂團,十種風采、十種風格獨具的魅力!

每次和朱宗慶談起打擊樂,他總是熱力十射,興奮不已,針對打擊樂,他懷抱著夢想,也不斷地一一實現。圓圓的臉蛋和身材,笑起來眼睛瞇瞇的,長得就像機器貓小叮噹一般親切的朱宗慶,從小就喜歡音樂,但卻是因為學了口琴以後,才和豆芽菜(音符)成為好朋友。朱宗慶笑著表示,他會由口琴進入音樂領域,理由很簡單,因為口琴最便宜。

直到初中,他才開始接觸鋼琴,不過那時家裡還是不打算為他買琴,所以年幼的朱宗慶便以每個月八十元台幣的價碼,到坊間的琴房找老師學琴、練琴,後來進入管樂隊當隊長,就開始吹小喇叭、吹薩克斯風,又打爵士鼓,可真是五花八門,頗有「學無專精」的味道。

執行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不過事實證明,這種多元化的學習對於進入音樂之門是益處多多的,因為每種樂器都是情感與藝術的媒介,其中的道理也都相通,朱宗慶說,甚至連技巧都可以互用,像在吹奏管樂時,必須學會如何呼吸才能奏出好聽的曲子,而這套方法也適合運用在打擊樂上,否則以打擊樂耗費體力的程度來說,若是不會調節呼吸的話,恐怕在舞台上就會不斷喘氣大吐舌頭囉。

 國中畢業後,朱宗慶才聽說有國立藝專這個專門的藝術學校,於是自以為很「行」的他,傻傻地寫了一封信索取招生簡章,就報考管樂科了,結果當然是落榜啦!於是朱宗慶才下定決心正式拜師學藝,第二年便以豎笛考上國立藝專。不過進了學校後卻幾乎沒有再演奏過管樂,朱宗慶說,因為學校的管弦樂團缺打擊樂手,但校內並沒有人會打擊樂器,於是略黯打擊樂技巧的朱宗慶,自然就被指派去執行這項「不可能的任務」了。

民國六十二年,也就是朱宗慶就讀藝專四年級時,一位專長打擊樂的美國老師來臺灣,當時系主任史惟亮認為臺灣需要打擊樂方面的人才,便問朱宗慶:「你想不想在這方面發展?」對於從不敢和老師打交道的朱宗慶而言,這真是莫大的鼓勵!史惟亮後來還進一步介紹老師給他,而管樂老師薛耀武也願意協助他調整方向,甚至為他找來美、日、法等國的打擊樂唱片,幫助他真正走入打擊樂的領域。

台灣第一支打擊樂團

服完兵役後,朱宗慶以24歲「少齡」坐上省立交響樂團打擊樂首席的寶座,當時大家都覺得他已經做到這行的頂點了,不過朱宗慶卻有了出國唸書的打算,他並未想到學成後要成就什麼偉大的事業,只是單純地想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當時有許多人質疑著「出國唸書,回來還不是又回到原點?」但朱宗慶仍毅然決定出國進修打擊樂,而且不是到美、日等打擊樂盛行的國家,而是前往傳統古典音樂之都─維也納。兩年半的光陰裡,朱宗慶學習了最紮實的基礎打擊樂技巧,不但創下了該系修業最短的紀錄,並且成為台灣第一位拿到打擊樂演奏家文憑的音樂家。

回國後,喜歡打擊樂的朱宗慶希望能讓更多人去接觸它,於是便暗暗許下心願──要在台灣成立第一支打擊樂團。1986年,朱宗慶與七位學生聯合組成「朱宗慶打擊樂團」,以西洋打擊樂演奏技巧加上中國傳統敲擊樂器研究,發展出屬於華人打擊音樂的新境界,而朱宗慶的打擊樂王國,也以此為起點,一槌一棒地敲了出來。

在垃圾中找珍寶

要帶一支樂團並不是簡單的事,朱宗慶是以看待家人般的心境待學生,但在教學上又絲毫不放鬆,在每個學生心目中「朱老師」就像父親般的敬重著。現任朱宗慶打擊樂團副團長的何鴻棋,在舞台上總是魅力十足,但他年少時曾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是朱宗慶「在垃圾中找到的珍寶」,多年經良師的琢磨,不但改變「阿棋」的人生並使他在打擊樂放光芒。

朱宗慶和學生之間如家人般的深厚感情從許多方面也能看出,2004年朱宗慶打擊樂團在中國巡演,其中上海大劇院的一場演出,現場暗燈,阿棋準備再度出場,給觀眾帶來驚喜,卻不慎掉落舞台,當然在現場燈亮時,阿棋已站在舞台上快樂地演奏著。隨後的慶功宴上,獨不見阿棋蹤影,朱老師雖然滿臉笑意,卻不免透露出一絲擔心的神情。不久,包紮好的阿棋終於出現,朱宗慶立刻上前擁抱他說著:「太棒了。」從朱老師臉上的表情可以感受到,他放下心中的一塊石頭,滿心歡喜他的團員平安無事;在隨後媒體訪問時,阿棋表示,當時在舞台上扭傷的腳非常的疼痛,但他心想千萬不可影響演出,讓朱老師甚或整個團隊受牽累。

13歲就跟隨朱宗慶學擊樂的吳珮菁,18歲還是青澀的少女,但朱宗慶放心的讓她任朱團首席,在重任下接受磨練,大學畢業後,國內還沒有打擊樂的碩士課程,朱宗慶鼓勵吳珮菁出國讀書,這其間遭遇許多困難,一度讓吳珮菁有放棄學業回國的念頭,但在朱宗慶不斷支持鼓勵下,吳珮菁不但順利拿回博士學位,同時也練就一手拿六根棒子打擊的驚人技巧。

團員同心同力 打造不一樣的未來
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團員,一年有著百場以上的演出,平均每隔三天,包括逢年過節,都必須往返奔波於南北各大城市與鄉鎮,甚至世界各國,揮汗淋漓的賣力演出,即使已是身經一千多場演出的舞台老手,熱度依然未曾降溫,這是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團員生活寫照與心聲,唯有團結努力,才是回報朱老師栽培的最佳方法,他們都願意和朱宗慶同心同力,打造不一樣的未來。十五年來,團員們渾然散發的熱情與親和力,感染著台下無數個老老少少的觀眾,如今,在台灣很少人不知道打擊樂;而朱宗慶打擊樂團的名字也成為國際間注目的焦點。

為了拓展打擊樂的欣賞人口,朱宗慶打擊樂團走出了嚴肅的音樂殿堂,不論是鄉鎮、學校禮堂或是廟宇廣場,都可以看見朱宗慶打擊樂團的演出足跡。為了推展打擊樂,樂團除了引進西方打擊樂經典作品,或是運用古典音樂技法改編民謠或兒歌,更積極發掘本土的優秀打擊樂作品,透過演出或CD的錄製,將國人打擊樂作品推廣至國內外。至今,由樂團委託創作的曲目已超過七十首。

透過不同型態的音樂會,朱宗慶打擊樂團讓打擊樂更親近民眾的生活,朱宗慶十多年前就想到打擊樂的樂眾應由兒童開始培養,於是首開國內先例,舉辦專為兒童設計的兒童音樂會,讓打擊樂深入每個家庭。除此之外,樂團更將觸角延伸到跨界藝術領域,除了曾與雲門舞集和蘭陵劇坊合作演出外,1992年至1994年,樂團也開始嘗試一系列的實驗音樂劇場,綜合了打擊樂、舞台藝術、戲劇、舞蹈與多媒體等不同藝術型式,展現打擊樂另一種全新的視聽面貌。

1989年「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成立,朱宗慶表示,當初創設的目的,是為了作為樂團的後盾,專門處理樂團的行政與經紀
事宜。2002年1月份起,樂團、基金會與教學系統三者合一成為「朱宗慶打擊樂團隊」,走向擊樂教育的目的。

推動兩廳院「行政法人」化

正當朱宗慶的擊樂世界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早已為他在文化界立下名望,2001年7月教育部向台北藝術大學借調朱宗慶任兩廳院主任,接掌這份職務,朱宗慶將創建擊樂團的熱情、活力、專業特性帶至兩廳院,他上任後,希望可以釋放更多空間給民眾,打破封閉空間,創造全民共享的生活園區。三年後,朱宗慶終於實踐了自己的諾言。拆掉圍籬後的兩座小型廣場,朱宗慶表示,當時看著民眾在廣場歡樂嬉戲時,自己內心有著說不出的感動。

除此外,朱宗慶為兩廳院的員工開溝通的管道,每天每人一封信,內容動人心聲,除了讓員工了解他的施政理想外,同時也藉此知道員工的心聲,在朱宗慶掌理兩廳院五年時間,他打開了兩廳院像皇宮的神秘大門,引進民眾參與藝文活動,整個兩廳院鮮活起來。

朱宗慶為讓自己更能以企業的思維經營兩廳院,他報考台大EMBA,比年輕學子更用心的學習,在不隨意請假,不遲到的毅力下,三年完成學業;朱宗慶認為,進台大EMBA後頓覺如魚得水,很多東西可現學現用,當時兩廳院仍是「黑機關」,他利用在EMBA所學,推動兩廳院組織再造,他也努力奔走於立法院游說,終於完成中正文化中心體制從財團法人轉而成為「行政法人」模式,成為台灣「行政法人」首例。

不該用制度當替罪羔羊

2004年3月1日兩廳院正式掛牌成為我國第一個行政法人機構。就在大家拭目以待朱宗慶在這項新制中揮灑自己的理念時,朱宗慶卻辭去了兩廳院改制後的藝術總監職務,回歸北藝大,對於這樣的情勢,外界傳言,因行政法人化後,兩廳院該是董事長制,或是藝術總監制?朱宗慶和當時的兩廳院董事長邱坤良理念不合,朱宗慶才求去,針對這項說法,多年來朱宗慶一直是以微笑帶過,從不多言,但說起行政法人制,他可是振振有詞的說:

 四年來,外界對於兩廳院的諸多問題,常以想像與臆測的方式對行政法人率爾下斷語。身為兩廳院行政法人化的推動者及法人化後第一任藝術總監的我,忍不住要為這一套制度叫屈:明明對藝術機構而言是最佳的選擇,卻因部分人士對法條的忽視、曲解,或選擇性的援引,使得理想無法落實執行,讓「行政法人」遭到誤解。我必須這樣說:問題在「人」,而非「行政法人」,因此,不該用制度來當替罪羔羊!

嚴師慈父的美好人生

2006年6月16日,剛發佈當選台北藝術大學校長的朱宗慶,同時找到他「尋求愛」的夢想,開心而滿足接受超過三百位親朋好友的祝福中舉行婚宴,朱宗慶說,他非常珍惜新婚妻子鍾昀圻的體貼與耐心,讓他的生活再次充滿希望。2007年朱宗慶喜獲女兒,他覺得人生真的很完滿。

2007年3月朱宗慶搬新家了,古時有孟母三遷的故事,現代版有朱爸爸在太太做月子時,就開始為女兒找一個環境清幽,空間大的新居,期望培養女兒快樂成長。女兒現在八個多月,坐在經過設計,景觀又好的家中,懷抱著乖巧的女兒,朱宗慶臉上滿是辛福的笑容,讓他身邊的學生、好友,不禁為這位「嚴師慈父」走過的人生拍手叫好。

 人生四大夢想,朱宗慶都完成了,問他未來還有夢想嗎?他笑說,人生的未來若還有新的夢想,他依然會樂觀的去完成,但眼前身為北藝大校長,朱宗慶認為,北藝大擁有25年的辦學經驗,在站穩國內藝術教育重鎮之後,朱宗慶期許北藝大朝向國際一流藝術大學邁進。

1954年10月16日生,台灣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打擊樂家,藝術及教育行政工作者,音樂家

.1976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畢業(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1982奧地利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打擊樂演奏家文憑

.1995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

經歷:

.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打擊樂首席

.國家戲劇院暨音樂廳顧問兼規劃組組長

.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秘書長

.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世界總會理事

.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總裁諮詢顧問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任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暨管絃及擊樂研究所所長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中心主任暨改制行政法人首任藝術總

.國家交響樂團團長

.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藝術總監

現任: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

得獎:

.1997年第八屆金曲獎,個人獎(非流行音樂類)──最佳演奏人獎。

.1983年獲頒「青年獎章」。

悆1988年膺選為十大傑出青年獎並獲「金手獎」,唱片「生脈相連」亦獲同年金鼎獎演奏獎。

.1992年首創台灣第一套打擊樂教學系統,1994年成立傳統打擊樂中心。

.1990年再以「山之悸」獲頒金鼎獎最佳音樂出版品。

.1996年出版的「鑼揚鼓慶」是集10年精華,榮獲1997年金曲獎非流行類有聲出版品「最佳演奏」與「最佳作曲」獎。

.1993年起朱宗打擊樂團主辦「台北國際打擊樂節」以深根台灣,走向國際為主題,使台北成為亞洲重要的擊樂首都。

.2002至2005年的第四屆節目內容以多元的風貌為主,全國巡迴演出的場次更達21場,也讓「台北國際打擊樂節」成為世界首次齊聚四大打擊樂團的藝術節。

.2005至2008年則是跨越世代,引領潮流,第五屆邀請35歲以下的新一代擊樂家,結合劇場元素、科技、表演形式等,發展出來的是深得大眾喜愛的舞台魅力。朱宗慶的擊樂夢想一步步實現。

出版:

 鼓動─朱宗慶的擊樂記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