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要看產業趨勢,只要用心觀察流行市場就可以了!」加百裕董事長黃世明指出,現在游戲機、數字相機、電子寵物、移動電視、衛星導航等消費電子產品都要帶著走,電池的續航力是關鍵,只要有新的流行電子產品大賣,電池就能卡位。

過去所謂「手持式」產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手機和行動電話,占有手持式電子產品市場的85%以上,未來這個比例只會下降、不會上升,而填滿市場的,正是這些流行消費產品。黃世明更進一步指出,未來高齡化社會后,市場更需要隨時攜帶的手持電子裝置,這些商機也是加百裕未來的「新藍海」。

 

◆十年前選擇專注電池產業

台灣NB電池產業的興起,一方面是拜HP、DELL等大廠的供應鏈需求,需要快速的組裝支持,從訂單到出貨,從一星期到三天甚至一天,讓日系的電池大廠不得不把Pack的訂單釋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多樣化的網絡產品興起,讓多種電池產品興起,像加百裕最早是網通大廠亞旭的電池供貨商,亞旭的網通產品一度占到加百裕營收的5成,后來隨著華碩并入亞旭,加百裕也打入了華碩陣營。事實上董事長黃世明自己早年在中科院做光電方面研究,后來進入仁寶工作,歷練了NB研發、采購、品管部門,再前往代理日立公司組件的敦吉科技(2459)擔任總經理,也打下了和日系企業的合作基礎。1997年時決定自己創業,當時最熱門的兩樣產品,一是LCD面板,一是鋰電池,都是筆記型計算機的關鍵零組件,最后黃世明選擇了電池產業,因為LCD的投資規模太大,不適合小型的創業公司。

加百裕的英文名稱叫做「Celxpert Energy Corporation」,其中「Energy」是能源之意,而不是一般的電子公司Electronic,說明了公司專注在電池的決心。財務處處長劉瑞英還回憶,剛開始創業時一切從簡,租用別人的廠房再來安排生產線,也曾有工程師因為公司過于簡陋,來應征時就馬上推說有事離開,根本不會想到這家連會議室都當作工廠放原料的公司,能夠在2000年后快速成長,并且順利挂牌,一直到最近兩年加百裕才蓋了新的廠房,「這也是因為美系客戶注重環境安全,并且考慮擴產規模,我們才決定增建廠房。」劉瑞英說。

◆多元化策略聯盟開啟商機

隨著客戶的認証及出貨,加百裕最近三年都高度成長,以目前電池芯(Cell)最近缺貨的情況,再加上網絡的刺激,黃世明認為,未來兩、三年內電池市場的需求將一路成長。

加百裕除了和日系供應廠商維持不錯的關系,和韓系大廠三星也有不錯合作基礎。黃世明分析,由于韓系廠商是電池芯供應鏈的后進者,所以除了積極供貨,對于電池容量規格也相當的大膽,甚至比日本還要先進﹔再者,由于有手機的基本量支撐,規模成本也維持得相當不錯,讓加百裕有了更多元穩固的供貨來源。電池產品有其安全要求及驗証標准,這是許多組裝大廠無法快速「垂直整合」的重要原因。但是另一方面,也有電池大廠和組裝大廠EMS進行策略聯盟,加百裕會不會因為沒有「策略聯盟」的保障而失去商機?

關于這點,黃世明相當自信的說,電池廠還是維持中立色彩,才可以得到更多領域產業的信任。一方面是全球品牌大廠都直接下單,決定零組件的廠商﹔另一方面,加百裕除了仍舊和廣達、仁寶、宏達電等系統公司同時有很好的合作關系,也和台灣模擬IC設計團隊維持很高的互動,只要有受歡迎的新產品都會一起研究,「未來是消費者決定市場的贏家。」黃世明強調。

◆恐怖活動不利于液態電池開發

至于產業界喊了許多年的「液態電池」,黃世明指出仍舊有一段路要走,「用十年的時間來換取技朮的突破一點都不為過!」黃世明表示,液態電池更加環保、輕便的優勢難以被取代,他預計2010年之后液態電池會開始加速成長。

盡管因為全球反恐氣氛之下,所有液體產品難以登機,連化妝品及藥水都受到限制,更加不利于液體電池的市場發展,但這并不表示許多國外大廠放棄研究,包括許多日本公司如東京瓦斯及大阪瓦斯等,都已實際推出產品,加百裕也沒有放棄合作的機會。

從鋰電池的成本和技朮突破,宏觀的來看生活上常見的「可移動產品」,如電動腳踏車及工具機等,鋰電池更輕巧更省能源的特性也多了許多的「藍海」市場,「一些大陸廠商粗制濫造的產品終究會被淘汰」,黃世明強調,從提供快速制造、耐用質量到售后服務,台灣的鋰電池廠有很強的競爭力。

黃世明舉例,像他們研究全球工具機德系大廠的營運模式,發現一支成本300美元的產品,如果替換電池的成本就要占到200美元,由于電池是「In House」制造獨家產品,完全沒有外包,加上機電轉換的專利,所以質量穩定、利潤極高,受到專業的技工喜愛及信任。但是愈來愈多的消費者自己DIY使用工具機,只要好用耐用,不需要負擔專業級的成本,這時消費者的市場會愈來愈大,價格也愈來愈便宜,他相信工具機品牌一定會樂用台灣的電池產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