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僅隔著一道海峽的中國大陸,係人口為世界四分之一、產值為十分之一的經濟大國,身為其最大貿易順差國的台灣,對於中國政治經濟的一舉一動,莫不承受深遠的影響。台灣號稱擁有百萬台商於對岸力拚經濟,惟隨著大陸經濟高速發展,台資企業的發展策略將必須面臨改變。若將投資人長期所關注的中國概念股加以細分,以中國人均水準二千美元為分水嶺,概分為外銷取向的舊中概,以及內需與陸客來台觀光導向的新中概。

    台商前仆後繼

    廉價人力土地,再加上台灣管理

    經驗,成就外銷型中概股。

    早期台資企業在大陸投資項目主要以勞動密集的傳統加工產業為主,例如紡織、成衣、製鞋、家電等民生工業,以及在台灣逐漸被排斥的高汙染化學工業。而九○年代開始,由於國際競爭激烈,電子資訊產業毛利受到壓縮,因此也開始西進大陸,以尋求成本更低的生產基地。

    前幾年投資者所關心的中概股,是企業是否善加利用大陸低廉人力、土地,營造產品價格競爭力,配合台灣的管理行銷經驗,再加上深耕已久的外銷市場,成功的創造企業價值,即所謂外銷型的中概股。如寶成、豐泰及巨大等傳統產業,以及鴻海及台達電等出口導向的電子產業為其代表。

    消費能力三級跳

    民間消費力竄高,二○一○年占GDP比重達四五.六%。

    然而,目前將近一半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已經移轉生產基地到大陸,其所帶來的成本降低效應,似乎已不再贏得投資者的青睞,再加上大陸人工薪資不斷調漲、人民幣升值與台幣貶值的長期趨勢下,未來三邊擠壓將使獲利能力大幅減退。

    反觀身為世界工廠,中國大陸近幾年在各國資金與企業的努力創匯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存底國,每年維持十%以上的GDP成長率,人均所得更於二○○六年突破二千美元,此時中國十三億人口對於食衣住行育樂的龐大需求將隨之激增。以最新經濟數據來看,二○○七年首季民間消費成長率高達十四.九%,遠超過經濟成長率的十一.一%,可以顯見內需噴出的強勁力道。

    根據十一五規劃重點,二○一○年民間消費規模將達十一.八七兆人民幣,較二○○六年的七.六四兆人民幣增加五五%,民間消費佔GDP比重可望由二○○六年近四成提高至二○一○年的四五.六%。此外,從近一年(二○○六/四-二○○七/四)深圳證交所指數的類股表現中,除表現最佳的金融股以外,排名居次的批發通路、農產、製藥、食品、電機、建設、紡織等,皆是由國內需求所延伸出來的。因此,觀察中國的角度,應該改由世界市場的觀點來看,由十三億人口對於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來檢視,顯見在大陸深耕已久、且文化相近的內需型中國概念股非常具有勝出的機會。

    新中概股來了

    內需之外,陸客來台觀光更是挹注

    台灣動能的一帖靈藥。

    新中國概念股中,除了內需型中概股之外,若將地點由中國移到台灣,則還有陸客來台觀光概念股。大陸觀光客出國購物的能力高居世界第一,以香港為例,陸客每年赴香港消費約達七十四億美元,為香港挹注了四個百分點的經濟成長,也造就了香港經濟的快速復甦。

    未來若開放第一類大陸觀光客來台,將可為台灣挹注可觀的經濟成長動能。因此擁有觀光資源的企業,將可望由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商機中直接受惠,此外藉由開放觀光,兩岸政治關係趨向和諧氣氛,並進一步燃起市場對於開放中港資來台置產的期待,將有助帶動房地產景氣。

    中國大陸內需市場龐大,包括統一、味全與大成長城布局都超過十年,其中統一與大成長城今年的大陸營收,都將超過台灣市場,利潤貢獻度也跟著提高,而且都有切割大陸事業在香港掛牌的計畫;至於味全則在「富爸爸」康師傅控股的帶動下,借重該公司在中國的通路銷售系統,迅速擴大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從高價延伸至低價市場。冷藏飲料將成為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

    今年是大成長城集團成立第五十週年,隨著集團在中國大陸的基礎架構趨於完整,自今年起大成長城在大陸的業績表現將可望大幅成長,去年營收已經正式超越台灣,而集團轉投資大陸白肉雞事業的大成東北亞公司,也將同時評估在香港掛牌上市。

    台灣食品龍頭統一企業布局亞洲市場,大陸市場已經扮演火車頭的角色,而飲料商品更占統一整體營收比重將近五五%,旗下的稀釋果汁、奶茶與茶飲料,是去年三大主要成長動力,統一在大陸整個飲料市場的規模,更足足是台灣的一倍以上,去年營收成長超過五○%。

    不僅如此,統一在大陸的策略聯盟案,也幾乎以飲料為主,包括健力寶、完達山、今麥郎等等,推估在整合效益出籠後,飲料規模可望倍數翻揚。

    另外,味全公司為了集中發展中國市場,今年將頂新集團入主之後的投資,和過去味全黃南圖家族的投資事業進行切割,未來味全在大陸投資事業,將全部由新成立的味全控股(BVI)負責主導,目的是要讓投資的管理作業更為清楚,以便於未來進行切割或處理。

    味全發展大陸最重要的資源,來自於康師傅控股,康師傅花了十年的時間,在中國站穩速食麵與飲料市場龍頭,未來更將放眼中國更廣大的農村低價市場。

   隨著台灣產業外移,國內三大工業用紙集團也不得不另起爐灶,跨海前進大陸建立起橋頭堡,永豐餘、正隆與榮成等工紙三傑已陸續完成在大陸投資布局的動作,同時也都在規劃下一階段的擴廠計畫。不過因受到投資上限影響,這三大國產工紙業者都在尋求外資奧援,榮成已先馳得點,永豐餘與正隆還在洽商中,一旦外資進駐,未來工紙業者在大陸的發展不可限量。

    永豐餘集團四月中旬,在江蘇揚州展現出集團投資的企圖心,在百萬噸級造紙廠完成第一階段建廠工程後,初期產能約有四十五萬噸,同時永豐餘總裁何壽川也下達指令,今年大陸紙廠必須轉虧為盈。

    永豐餘布局大陸十多年,先從下游紙器業著手,然後再往上游興建紙廠,一氣呵成,完成上下游的串連。永豐餘工紙董事長鍾弘治分析,大陸版圖太大,若貿然切入紙廠會十分辛苦,更何況大陸市場競爭惡質化,過去幾年布局已陸續完成十四座紙器廠規劃,其中上海廠被視為永豐餘大陸旗艦廠,每月產能達一千萬平方米,將於近日上線投產。

    正隆在大陸的布局也不落人後,在華東與華南都有根基地,隨時都在進行擴廠的準備,目前正隆在大陸的營運開始出運,有漸入佳境的味道,今年的獲利有機會三級跳。

    正隆在大陸穩紮穩打,其中在大陸投資的中隆造紙廠,也已於去年十一月順利超越全年四十萬噸年生產目標,一舉跨過損益兩平的臨界點,預期今年獲利空間還會拉大,目前旗下也有六、七座紙器廠,營運都維持不錯,加上紙廠的業績逐漸上軌道,未來大陸的獲利挹注,對該集團而言絕對是加分效果。

    榮成是國內工紙三雄的老三,但卻是最早有獲利的公司,去年貢獻母廠至少有三億新台幣,今年目標將可以更上一層樓。該公司在無錫具有年產能三十萬噸的造紙廠,目前在昆山、蘇州等地設有紙器廠。新增的據點,包括杭州下沙,將邁入投產,上海還會再增加一個新的紙器廠,可望明年動工興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