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快聯絡我!

 

 

台灣銀行業一定要走出去


中國工商銀行上市第一天,在香港的成交量達到三七四.五億港幣,在中國大陸達到八七.二五億人民幣,港股當天的總成交量是七六○億港幣,中國工商銀行就佔了四九.二五%,而當天台股的成交量是八六一億台幣,一檔股票的成交量超過台灣全部加起來的總和,實在是非常驚人。
這十年當中,全世界IPO集資額前十名的公司,第一名就是中國工商銀行的一九一億美元,第四名是中國銀行,第八名是中國建設銀行,可見中國前三大國營銀行的IPO都擠入了世界前十大。這次工行上市創下非常多的紀錄,第一是在香港有九七.七萬人去參加認購,香港總人口數也才六九○萬人。
此外凍結香港本地資金四一八三億港幣,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國際配售部分也有超額認購廿九倍,杜拜投資公司、阿瓦里德王子,中東有很多熱錢都來參加中國工商銀行的認購。
回頭去看中國工商銀行的基本面,其實並沒有很好,現在工行的逾放比是四.一%,在大陸銀行裡面,並不算是特別乾淨的公司,現在逾放比大約是四.一%,在大陸銀行裡並不算是特別乾淨,像招行)3968(現在逾放比大約是二.三%。如果拿台灣的銀行來跟大陸的比,台灣的銀行逾放比打得比大陸的都乾淨,但是在香港上市的這些大陸銀行,全世界的熱錢和香港的財團幾乎全部都去參與,就是因為它的戰略價值。
其實中國工商銀行的績效不見得比台灣的銀行來的好,台灣大部分的銀行逾放比是二%,而關於金改的程序方面,第一階段兩岸也沒有很大差別,大陸動用外匯存底打呆帳,台灣也是花了將近六千億,除了RTC外又減稅,可是成績卻截然不同。
我們再世界經濟論壇中排名第十六名,我們的銀行卻被評為一百名。而大陸的銀行實力並沒有很強,卻被評得很高,這其中的關鍵我覺得是「願景」,也就是大陸的龐大市場和未來的願景,經濟起飛過程所創造的資金需求。
反過來說台灣看不到願景,國內市場太小,近年衝消金的結果又爆發雙卡風暴。好不容易希望要用整併來減少家數,又發覺政府的手在裡頭操弄,這樣子不可能產生一個大而強的銀行。現在中國工商銀行在香港和上海同步上市創下了這麼多的紀錄,同時國內三大金控家族則身陷風暴之中。
中信金這個案子涉及到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法律問題,此外就是它的行政問題,中信金違反三個原則,一就是說募集的資金是要去授信卻買了結構債,也就是沒有誠實呈報使用科目。第二是說要去買八檔卻九九%去買兆豐金,這不涉及違法,這涉及到公司治理的問題。第三就是轉紅火公司造成將近十億的差價,雖然金管會並不肯定這錢有沒有進辜家,若有的話就是背信問題,但是目前還不肯定,就罰得非常重,讓人感覺到這其中有政治力介入。

法律需負面表列

歐僑商會以前都說台灣再不三通、積極運用大陸的話將喪失競爭力,這次用的措詞更重,是已經喪失競爭力。大陸現在已經是全世界的經濟動能來源,台灣一直用各種方式阻絕和這樣的動能聯結,當然就會喪失動能。
譬如我們的金改,若是改由開放金融機構去大陸,我相信很多的外資就會對台灣的銀行開始感興趣,這樣一來不但增加我們銀行的競爭力,官股也可以賣出很高價錢。
現在的操作法是不讓他們去,造成股價低,政府又用暗示和人為強制的方式要求合併,這樣的結果當然弊端很多。
現在政府應該對金融採取的有效方法,第一就是要讓官股的比重再降低,現在全世界沒有政府控制官股銀行那麼多,加上國內政局在藍綠對抗中,這種生態對銀行經營來說很困難;第二是盡量讓銀行有更多的揮灑空間,把遊戲規則定好,只管理限制的項目。第三是國內的金控版圖有些很大,比方說國泰金控總資產三.二五兆,兆豐也超過兩兆,公司治理就相當重要。
台灣的法律很奇怪,採取的是正面表列,也就是告訴大家哪些東西可以做。可是金融機構常常需要競爭、追求創新,所以常常不知道做哪些東西是不是在許可範圍。歐美法規則相反,是告訴你什麼不可以做,所以沒有說的部分都可以嘗試去做,就不太容易觸法。
台灣整個遊戲規則傾向經營政商關係,造成政府上下其手的空間很大;另外我希望台灣金融法規要盡量用負面表列,遊戲規則越透明,這種事就很難發生。
台灣的金融因為打呆的關係,其實本身是相對乾淨的,最重要的是要讓全世界知道你的優點,台灣的優勢就是和大陸有語言、文化和社會結構的聯結,所以當務之急就是讓台灣的銀行可以進大陸;對內就是讓我們的遊戲規則更透明,令政治力不容易去介入專業領域。台灣的金融產業佔台灣的經濟已經超過十%,而我們全部製造業才不過二十%而已,如果台灣的金融業垮掉,對台灣絕對是不可承受之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