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菜鳥交誼廳 (1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所謂類貨幣市場基金(Quasi Money Market Fund),持債比例不超過基金淨資產30%以下,且持債部位應持有至到期日,存續期間少於三年,買回價款於T+1日交付。

     類貨幣市場基金投資標的,大多是投資銀行的存單、商業本票、承兌匯票等,屬風險低、流通性高的短期投資工具。因此類貨幣市場基金每天淨值波動小,理論上報酬每天都會固定小幅成長,報酬或風險相對較小。

     該類基金,強調的是資產安全與變現靈活,利於資金調度,也適合追求穩定收益、風險承受度較小的投資人。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幾天最熱門的話題,就是美國一連串的金融「土石流」。繼有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投資公司破產,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之後,企業規模更大,影響層面更廣的美國國際集團(AIG),也跟著出現嚴重的財務危機。

AIG若是在美國時間周三前若無法緊急籌到750億美元的救命錢,整個集團很可能宣告垮台。此消息一出,不旦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股市重挫,連遠在太平洋這一邊的台灣投資人及南山人壽相關保戶,也開始緊張地四處詢問:是不是該將手中的保單解約?

老實說,這幾天筆者也接到不少的詢問電話,歸納整理投資人及保戶的相關問題及解答如下,希望能給惶惶不可終日的民眾,一些較為明確的答案,以免在倉促之下做出不利自己權益的決定。

一、美國AIG母公司出問題,會不會影響到台灣南山人壽子公司保戶的權益?首先以分公司與子公司的差別來看,「分公司」好比是7-Eleven或麥當勞的「直營店」,而「子公司」則是「加盟店」,總公司就算經營不善而倒閉,「子公司(加盟店)」頂多是換個招牌而已,並不會影響到相關的正常營運。

而台灣南山人壽就是美國AIG的「子公司」,而不是分公司。所以,就算擁有台灣南山人壽超過九成股權的美國AIG總公司倒閉,未來也只是換個招牌營業而已,相關保戶的權益並不會受到影響。

其次,依據保險法的規定,所有保險公司都必須將保戶所繳保費中的一定比例,提撥一筆保單價值準備,最為未來理賠給保戶錢的一部分。至少保戶可以獲得一定的保障,而不致於血本無歸。

二、保單需要解約嗎?這裡分兩種類型的商品來回答,一是傳統壽險或健康險等保單,另一種則是新型態的投資型保單。首先傳統型的壽險,因為保戶的錢都是與保險公司合而為一,保戶是有理由擔心未來保障是否能持續。

不過,就像前一個問題—「美國AIG總公司出問題,台灣南山人壽會不會受到影響」的答案一樣,美國總公司破產,台灣的子公司是不會受到影響的。也就是說,台灣保戶未來是否能獲得完全的保障,關鍵並不在美國總公司,而在於台灣子公司的營運狀況。

所以,保戶似乎沒有必要因為單一的國外事件,就輕率地做出解約的行為。因為在投保的前幾年,保戶解約是必須支付一筆不小的解約金;而就算現階段保單帳戶價值大於過去所繳保費,解約之後也可能面臨再也買不到保障的風險。

其次是投資型保單保戶,根本就不用擔心保險公司是否有可能倒閉的問題,因為當初投資型保單的設計,就是將保戶投資的錢,與保險公司分開,是放在另外一個「分離帳戶」中。而分離帳戶的好處,就是「不受保險公司一般債權人的追索」。

當然,精打細算的保戶可能會問:投資型保單屬於「投資」的部分,雖然是放在分離帳戶中,但是關於「保障」的部分,卻依舊是由保險公司來負擔(類似傳統壽險的運作模式),這部分難道不會因此減少嗎?

發行投資型保單保險公司承諾給予保戶的一切保障,主要是以保戶分離帳戶裡的金額為主,再加上這部分的保險成本,也都是由保戶按年支付,真正的影響可以說是相當小。

投資型保單保戶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所購買的保單,是屬於強調「保本、保息的連動債式保單(它的特色是中、短天期,例如五到十五年,到期可以提供100%,甚至更高的報酬)」,同時其發行或保證機構是雷曼兄弟或美林證券等。否則,像這類具有「保本」機制的連動債保單,除非未來發行或保證機構也跟著倒閉,否則就只有短期的流動性風險,還不致於會發生到期無法保本的情況。

三、雖然發行及保證機構不是雷曼等公司,也要先行贖回嗎?老實說,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首先,沒有人知道下一個未爆彈會是哪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其次,就算是未雨愁綢繆,在現今全球金融市場流動性風險激增之下,也沒人可以保證贖回時,是否剛好就因為爭相殺低而賣到最低點?

四、金融土石流持續發作,真會影響到台灣投資人嗎?自從美國次貸風暴以來,每隔一陣子,媒體總因為某一家大型國際金融機構面臨財務問題,而將國內金融機構的「曝險部位」重新計算一次。

但是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很少人能真正了解「曝險部位」這個金融辭彙的定義,而常常誇大的自己的擔心。熟悉財會的人都知道,「曝險部位」≠「已實現損失」。以「曝險部位10億元」為例,只代表國內金融機構投資有10億元的金額,是與這些問題機構有關,還沒有到完全虧損的結果。

筆者認為,投資人此時固然要有危機意識,而且各個股票及債券市場也一定會因為短期市場上的流動性風險而驚惶失措。但是,除非投資人是以融資方式(借錢)投資,否則沒有必要跟著大家去一窩蜂地殺低。

就算接連這麼多大型金融機構發生問題之後,也引發國際資金轉往較為安全的地方移動,並且造成少數幾個市場或國家(例如日本)的市場上漲,但這終究只是一時的權宜,未來市場終究會回歸基本面的路上走。

流動性風險:是指由於缺乏獲取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而招致損失的風險。以一般人熟知的「軋三點半」為例,如果持有現金不足以支應債權人的請求,不論是公司或投資市場,都會面臨倒閉或損失。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上周台股大盤指數應聲跌破6708點重要防線時,融資追繳與斷頭警報再響,不少歷經多次補繳保證金的融資戶,也過不了這個關,任由證金公司對其無情的斷頭殺股動作,而所剩的資金僅剩數萬元的零頭數字,財富的損失嚴重;惟反觀不採信用交易,以現股持有的投資人,雖目前也是嚴重套牢,但若沒有資金壓力,只要股票不是地雷股,等個一年半載總有股市回升解套機會,也就能守住財富了。

會利用融資管道來擴大信用交易的投資人,多半已有多年的投資經驗,融資戶因為想要藉由證金公司提供的「融資」資金,供其買進更多的股票,以期待買進的股票上漲時,能賺進更多的財富,但卻不知已暴露高度風險於其中,等到股價頻頻跌落,融資維持率一降再降,並瀕臨維持率在120%以下,會遭受證金公司要求補足保證金的追繳時,則融資戶將陷於到底是任由證金公司斷頭處分,抑或再補足保證金的兩難煎熬。

這一次的融資戶就是面臨這種兩難的艱熬,而最可怕的是,有不少人是已補了多次的保證金,但因股價又一再破底,維持率仍頻頻掉落到120%以下,最後結局還是遭慘斷頭出場,損失慘不忍睹。

但反觀以現股買進者,沒有面對證金公司融資維持率的問題,只要沒有賣,就沒有立即的損失,充其量不過是帳上「未實現」的損失,只要這家公司是獲利出色的績優股,以長線持有來投資,每年參與配股配息,擺個二、三年總有等到一波大多頭行情,屆時再趁高解套出場,就不會在股市被斷頭「畢業」出場。

證券專家指出,投資股市要嚴控投資風險,掂掂自己的財力,有多少資金就投資多少的股票,若還是想透過融資管道來擴大信用交易買股,則務必要善設「停損點」,也就是說,當持股淨值縮水一定程度(7%~10%)時,一定要強迫自己執行「停損賣股」動作,以化解往往已深陷其中而不願面對的風險。

 

美商GDI MAC團隊邀請您 共創網路互助事業

 

免費諮詢服務:
skype:tsaiyingjiun
msn : yingjiun_tsai@hotmail.com
e-mail:tsaiyingjiun@yahoo.com.tw
手機 :                 0910-999-564         蔡先生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益比(PE Ratio)應該是目前市場最廣泛運用於評斷股價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了。它的計算方式為每股市價/每股稅後盈餘。實務上在年初時通常是用當年度的預估值,當接近年終時通常就會用次年度的預估每股盈餘了。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分析師認為一檔個股或一個國家的本益比偏低,未來有上漲的空間,不過到底幾倍的本益比才算合理呢?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要先了解本益比真正的意義,過去的教科書上會寫說市場合理的本益比就是市場基準利率的倒數。就理論上來說確有其意義存在,不過這個理論並不實用。簡單地說這個理論就是折現的概念,假定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E)符合永續年金性質(年收益固定、時間為無限大),那麼此時將未來現金流量分別用折現率(K)折現、求和,再對無窮級數求極限,即可得到其現值(P)等於利息(E)乘以利率倒數(1/K),本益比(P/E)就等於利率倒數(1/K)了,以現在台灣20年期公債殖利率約2.13%計算,台股合理本益比是46.95倍!?

其實眼尖的投資朋友應該發現這理論中有很多缺陷,首先它假設未來現金流量是固定的,但試問有哪家公司的獲利是每年都固定的呢? 而存續期間無限大也是一個不合理的假設。此外,更重要的折現率部份在這裡用的是公債利率,也就是無風險利率,但又有哪家公司的債信是可以稱之為無風險的呢? 既然最基本的三項假設在實務上運用都有困難,也難怪這個理論只能成為理論了,不過它在概念上的定義是值得我們用來深入思考本益比的實務用法的。

高本益比只不過代表你是市場人氣王

我們如果把上面的公式做一些調整,採用股利固定成長模型來分析,那麼就不難明白為什麼IC設計類股或是太陽能產業可以享有這麼高的本益比的原因了。我們假設上述公式中的E會持續以g的比率成長,其本益比就等於折現率(k)-成長率(g)的倒數,當成長率(g)越大時,自然就會享有更高的本益比。而這都是因為市場預期這些類股未來的獲利(現金流量)將會持續穩定的成長所致。

經過這個分析與推論,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想法。首先,本益比只是市場對於公司未來營運的預期所產生的結果,代表著市場的看法,而這也是為什麼熱門的明星產業可以享有動輒15-20倍的高本益比,但傳統產業大約都只有10倍左右本益比的原因了。然而,這對於公司未來實質營運或股價的高低點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預測能力,所以,就某方面而言,本益比僅可以說是市場的人氣指標罷了。

而人氣能夠維繫多久就必須視市場狀況而定了,某些產業的人氣能夠維繫很長一段時間,例如IC設計產業即為一例,但某些概念卻是如曇花一現,如同過去的2000年的網路泡沫以及近期的博奕概念股即是如此。因此,高本益比是否一定代表著持續的高成長性呢? 其實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存在,只不過是當時的市場有如此的預期或炒作罷了,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Warren Buffett)會說:「從短期來看,股市是一個投票機;而從長期來看,股市應該是一個秤重機。」

本益比低不代表股價就必然便宜

如果今天我們所分析的是景氣循環股,例如鋼鐵產業或LCD產業這些波動明顯的產業,由於這些標的不容易維持長期穩定的獲利,每每到了景氣的高峰,獲利創下歷史新高之後,就會開始走下坡。以上式的公式來看,就代表著成長率g不會是穩定的成長,甚至還有可能是負成長。這也就是為什麼這些類股往往在特定的年度中賺了大錢,但市場所給予的本益比卻無法提升的原因,因為大家都清楚,這樣的榮景將不會持續下去,由未來的盈餘趨勢來看,現在並不值得用太高的價格去投資。

我們最常聽到一些媒體或分析師關於本益比的評論就是「XX產業本益比低於台股平均本益比,具有投資價值空間。」,或著是說「台股本益比低於大陸、香港與南韓,國際資金將持續湧入。」。但從上述的分析就可以得知,本益比低並不代表股價就相對處在便宜的位置,相反的,很有可能這是市場資金已經預期基本面要走下坡所產生的結果,從未來的盈餘趨勢來看,現在的本益比可能還算是高的呢。

本益比到底幾倍才合理

根據上述的分析,本益比是高或低其實對於未來股價的走勢並沒有預判的能力。而不同國家或產業之間的本益比由於彼此的成長性不盡相同,所以本益比的比較也沒有實質的意義,事實上,即便同一檔個股在不同的階段也會享有不同的本益比區間。舉例而言,新興產業的股票由於成長性高,所以通常會享有高本益比,但慢慢的轉為成長期或成熟型產業,雖然獲利能力並不一定衰退,但市場預期未來成長將逐漸減緩,本益比區間也會因此被調降。

因此,我們投資時應考量的並不是本益比的高低,而是企業盈餘的品質與成長性是否能符合我們的預期。所以,讓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一家公司的本益比到底幾倍算合理呢? 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它對於我們的投資決策上也沒有實質的意義,反而是如果有「投資專家」能夠斬釘截鐵的告訴你幾倍本益比才合理時,請對這個「投資專家」的程度打個大大的問號。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幾天聽到一聲春雷,春天終於降臨了,台灣確實是個寶島,連小鳥都知道,小黃鶯、白頭翁、麻雀、燕子到處都是。記得幾年前也是在差不多的時間去北海道旅遊,行程中除了看到幾隻烏鴉外,其他鳥都不見蹤影,真懷疑那裡適合人住。

春天食物豐富,大部份的鳥類都在這個時間交配,樹林裡充滿著鳥類調情的歌聲,接下來就是產卵、孵蛋,忙碌的撫育下一代。春天台北的空氣還算清新,我喜歡騎著單車四處閒逛,以前偶而會看到剛學飛的小鳥,去年不知道怎麼回事,竟然遇到四起學飛鳥意外事件,其中三隻被我小心的護送回家人懷抱,一隻白頭翁跌落時被流浪狗先發覺,衝過去張嘴就要咬,我大喝一聲衝向前,拚命伸手去撥狗嘴,女兒在旁被嚇得大叫,小鳥一溜煙就鑽到車下不知去向。鳥媽媽在枝頭跳上跳下焦慮的叫喚,「另一半」跳著腳氣急敗壞的趕狗,我則趴在地上仔細搜索,以地上散落的鳥羽毛來看,這隻學飛鳥大概是凶多吉少。

股市學飛鳥

投資股票在台灣是一項全民運動,幾乎每一個散戶都是在跌跌撞撞的情況下進場,就像剛學飛的小鳥一樣,不小心就會掉到地上。自然環境裡野貓惡狗還不多,學飛鳥跌下來還有救,股票市場則是主力作手四處遍佈,散戶新手只要一疏忽,就可能再也飛不起來。其實學飛鳥只要在枝頭上多呆兩天,讓翅膀長硬一點,多觀察鳥媽媽怎麼飛,大部份都能平安飛上天。散戶投資人也是一樣,投資前認識一些投資的基本觀念,例如業績獲利的觀察,長期投資的方法,好公司的條件,買進賣出時機,投資的災難應該可以減至最低。

業績獲利的觀察,是散戶新手最容易上手也是最常看到的資料,股價漲跌的最後依據,就是看獲利,日本股神是川銀藏先生的投資五原則,第四條就是「股價最後還是由業績決定,做手硬做的股票千萬別碰」。但就散戶來說,這一句話的重點不是「業績」而是「最後」兩個字,主要是「業績」別人早就知道,散戶知道時已經是「最後」一個。所以散戶買股票,不能看到獲利大好就衝進去,這樣十之八九要被套。也不能在知道獲利變差下跌時去搶反彈,這時股價通常還有下跌空間。買進最好的時機是不利的業績獲利已經完全反映,股價跌到長期量縮穩定的低點,這時或許股價還會再跌,或許要等不知道多久,但就散戶來說,這時才是最安全的投資點。

是川銀藏在他的自傳中有提到三支股票,日本水泥、同和礦業及住友礦山,他在買進的時候,這些公司的業績獲利及景氣都是在不佳的情況下,但是川銀藏看到了公司的未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蘊釀,股價最後都快速的反映。散戶買股票也是一樣,最容易賺的方式是在不景氣時低檔買進,慢慢等待他上漲,這種方式可能比較慢,但絕對要比景氣好時衝進去殺進殺出機會要大。

每年的五、六月都是學飛鳥試飛的季節,如果你看到有鳥媽媽在矮枝跳上跳下。呼喚聲焦慮又急切時,仔細的巡視一下各個角落,一定會看到一隻粗心的學飛鳥,驚慌的在地上抖動。用雙手小心的把小鳥撿起來,放到鳥媽媽能看到的樹枝上,接下來你就會聽到鳥媽媽悅耳的感謝歌聲。股市每天都有新手試飛,他們沒有鳥媽媽照顧,跌下來的可能性比樹林裡的學飛鳥要高幾十倍。網友們如果遇到這些股市學飛鳥,請他們來郭大俠論壇看看,這裡的知識應該可以幫助他飛上最近的矮枝,只要能在試飛期逃離野貓惡狗主力作手的殺戮,飛上青天就容易多了。

學飛鳥呀學飛鳥,要小心呀!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六月量子基金的羅傑斯又來台灣,馬總統還親自接見,羅氏當然又再度吹捧台灣的經濟,免不了引起媒體的大篇幅報導,只是台股好像不怎麼領情,股價繼續往下探底。我記得他4月才來台灣,說的內容跟這次差不多,還表示他已經進場大買台灣50指數,同時還鼓勵大家進場,算算到今天(6月底)至少賠兩成,看起來有不少羅氏粉絲慘遭套牢。羅氏藍眼金髮,長相肯定跟我不一樣,如果是我4月叫人進場,6月底跌成這樣,早就自己找個老鼠洞躲藏,那還敢明目張膽的四處趴趴走,台灣股民厚彼薄此的好客之道,確實令人難忘。

正確的方法只有一種

羅氏不知道台灣股市偉大的地方,免不了賠點錢繳學費,不過大師的意外失利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就花了點時間仔細的看了看羅氏的投資理論。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沒想到羅傑斯的投資方式跟我的幾乎一樣,他的七條投資法則,一、二、三條是要大家努力做功課,第四條是要大家要保護自己,千萬不能輸,第五條是一定要看價值,第六、七條是要耐心等待。我跟他唯一的不同點應該是他是洋和尚,懂得多但水土不服,我是土散戶,雖然學問差了點。不過是在自己的地盤作戰,佔了點地利之便,所以產生了不同的投資結果,他一來就套,我平安度過今年的股災。

投資股票的方法感覺是有千百種,但對懂的人來說,正確的方法只有一種。這個方法巴菲特在用,羅傑斯在用,是川銀藏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基本上都是以價值投資為基礎,再配合自己的特質及優勢,自然很容易獲勝。巴菲特眼光獨到,靠長期投資績優股獲利;羅傑斯有冒險精神,匯率指數是他的本行;是川銀藏靠山吃山,專門投資礦業股。我沒上面這幾個大人物的功力,不過也有我的本領及優勢,本領是我有努力且嚴格執行反向投資,優勢是掌握董監事選舉的要領,所以我的獲利絕不是僥倖,方法正確是唯一的原因。

正確的投資方法一點都不難,不過就是價值投資及成長投資那一套,數字全都只用到加減法,原理一句文言文都沒有,專有名詞網路都有詳細的說明解釋,多花點時間就會了解,沒這麼複雜。至於如何掌握自己的優勢,我認為把簡單的基本道理融會貫通,自然就會知道自己的優勢在那裡,雖然不代表一定穩賺,但長期來看,賺的機會非常大。羅傑斯這次來台投資,短線算是慘遭滑鐵盧,不過他一定會在適當的時機,用他自己的優勢來改變前面的錯誤,長期來看還是有逆轉勝的機會,這一點我對他有信心,就好像我對我的投資方法有信心是一樣的道理。

最後,雖然已經說過很多次,我還是不厭其煩的把我認為唯一正確的股票投資方法,詳細的說明如下,希望能讓更多散戶擺脫永遠輸家的命運。

1.價值投資法很重要,簡單的資產負債表要會看,不須要把報表複雜化。

2.成長投資要花時間了解,損益表要會看,要多了解公司的未來。

3.散戶是弱勢,所以一定要嚴格執行反向投資,千萬別被市場假象沖昏頭。

4.不景氣時以低價買進長期投資,盡量不要短線操作,也不要借錢投資。

5.投資成功沒捷徑,聽來的明牌遲早要輸,只有自己努力做功課選股才會賺。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一波股市重挫,大批投資人受傷慘重,虧損累累,身家大縮水,財富重新「被」分配,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指出,投資賠錢,本金輸光光,五大心理陷阱作祟,最是關鍵。永豐銀副總經理韓志宇說,投資市場有如心理試鍊所,在在考驗人性,很多投資人在各種心理陷阱的驅使下,最終賠大錢。

     一、急著想要賺大錢:台北富邦銀資深協理蔡孟娟說,大部分投資人進入市場,都想要很快賺到大錢,在投資市場中,愈是心急、愈是想要賺到大錢,投資判斷往往會失去準頭。

     操作策略上,也會因為操作過急,選擇風險過高的標的,採取過度積極的操作方法,市場行情如果不如預期,便會面臨嚴重虧損。

     二、小賠捨不得停損:兆豐銀襄理邢光仁說,一般而言,布局股票、或是股票基金,採取波段操作的話,大概虧損二成就該停損出場。

     萬一輸到40%、50%,問題就大了,再次進場的話,必須獲利70%、100%,才能回本,以現在的環境來看,機率極低。

     三、有賺捨不得跑:人生本「貪」,一家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說,很多客戶對報酬率不滿意,不管大環境的變化如何,一心只想賺大錢,常常會嫌棄賺太少。結果股票、基金抱上抱下一場空,甚至從賺錢抱到賠錢。

     四、過度擴張信用:荷銀私人銀行台灣區主管王蘊慈說,投資沒有百分百賺錢,最怕大舉擴張信用,而且所有資金全部押注上去,100萬的本金、卻做200萬的投資,一碰到行情反轉、虧損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可能身家財富頓時成空。

     五、前景仍不明、卻一路向下攤平:銀行主管指出,金融市場多空循環,空頭大多持續1、2年,但是,不少投資人大舉買股票、單筆買基金,往往行情一跌就加碼攤平,可能在2、3個月之間,本金就已全數投入。一旦行情持續走低,投資人的資金周轉不過來,很可能翻身無望。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股市行情一路挫低,台股指數大跌,直直摜破十年線,針對大批投資人股票斷頭、基金認賠,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建議,本金虧損五成以上的投資人,最好暫時離場,冷靜一下,未來更要加倍地努力工作;若虧損三成以內者,好好找標的,可以俟機進場再翻本。

     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說,2008年,這一波股市空頭,對投資人衝擊激烈,不少借錢投入台股的投資人,被迫斷頭出場,本金只剩零頭,一批批持有股票基金的客戶,認賠贖回,一虧30%、50%。

     投資人投入100萬本金,斷頭出場時,只剩30、50萬,甚至只剩20萬,本金大縮水,面對虧損慘況,斷頭客心中最關注的重點,就是如何翻身,扳一些錢回來。

     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人員說,依虧損幅度不同,有不方法可供運用。

     一、投資大賠之後,更要努力工作、固守本業:台北富邦銀資深協理蔡孟娟說,不管投資損益如何,做好本業最重要,守好固定收入,千萬不要因為輸錢,心情低落之餘,影響工作士氣和態度。

     二、虧損三成以內,俟機進場扳本:兆豐銀襄理邢光仁說,賠掉3成,100萬元投入、拿回70萬元,仔細計算起來,還有一定本金可以扳本,只是想要百分之百回本,獲利率必須達到40%以上,很不容易。

     經濟情勢不佳,短期間內,股市行情不易大好,這種低迷景況,可能會持續一段期間,斷頭客最好先守著70%的本金,等待時機再進場,千萬不要急著再投入。

     若是積極投資人,大跌後要翻本,就要挑好標的,如何挑?有法人建議,如果可以承受投資風險,此時可以分批逢低再以融資方法買台股ETF,因為除非台股再向下大跌五、六成以上,否則不必怕被斷頭,但只要台股一翻轉,就可以加倍獲利。

     三、賠掉5成以上,請離場,不要再投入:兆豐銀襄理邢光仁說,借錢投資、慘遭空頭襲擊,一生碰到1、2次,就很可怕,投資人斷頭出場、認賠以後,如果手中只剩下一點現金,最好離場,未來2、3年內,不要再進場。

     特別是年歲較大投資人,荷銀私人銀行台灣區主管王蘊慈說,年輕人投資金額有限、歲月仍長,即使本金全數輸光,以後,還能東山再起。王蘊慈說,中高齡斷頭客往後如有機會,重新進入投資市場,千萬記得、不要融資。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2007)下半年美國「次級房貸」事件發生,造成國際信用市場緊縮與歐、美金融機構大規模資產減計,後續接連的「二房事件」,加上因原物料價格高漲引發的「通膨壓力」,已引發一連串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幅震盪,股市亦呈現修正走勢,導致過去一年無論是海外或是台股投資人,想在股票市場獲利著實不易,而面對此種變局,投資人究竟應如何應對呢?!

群益投信建議投資人,在市場大幅波動之時,除檢視投資組合內容、做出適當的調整外,也必須審視自己的投資「觀念」和投資「方法」是否正確,畢竟行情起起伏伏、預判並不易,唯有做好資產配置,再搭配正確的投資方式,才能在投資這條路上走得安心而長久,群益投信認為成功的投資人必須要擁有三「心」二「意」,作為投資的參考準則:

首先,投資人要有「信心」:相信景氣難免會有循環,但是股市長期趨勢向上、終究會回升。

投資人要有「恆心」:持之以恆定期定額扣款,在低檔多累積單位數,絕不中斷投資。

投資人要有「耐心」:沉穩以對等待行情來臨,您定會發現時間是投資人最好的朋友。

此外,投資人「意圖要明確」:投資絕非漫無目的或是一時興起,而應有明確的目標和步驟,才能事半功倍、進退有據。舉例而言,若投資人預計以20年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作退休金的儲蓄規劃,就無須擔心短線的市場波動,反而應在股市回檔時見獵心喜、加碼投資。

投資人「意志要堅定」:切勿因短線市場波動或是情緒性因素,而破壞自己原先設定好的投資計畫,俗話說「知易行難」,在金融市場尤其如此,是以投資人必須要堅定地執行投資計畫,向理財目標邁進,「行百里者半九十」,堅持再堅持,財富就在未來不遠處。

最後,投資人「一定要定期定額」:國際知名的基金評鑑公司(晨星)發現,「定期定額」投資法是長期投資最好和最成功的方法,建議投資人宜多多採用。

投資人「一定要逢低加碼」:買低賣高人人都懂,可是能夠做到者少之又少;追漲殺跌很容易,買低賣高卻需要智慧和勇氣,不過報酬也很豐碩。股市不會每天都漲、也不會永遠在跌,投資人切記,股市逢低宜酌量加碼,以把握低檔入市的長線賺錢契機。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操作經歷解析----那一次我虧得笑了,因為頓悟...

那是我去年的一次失敗操作,當時我的操作策略還沒有現在這樣成熟,現在拿出來分析一下失敗原因給大家參考。在那次我共損失了15%.大盤是弱勢盤整中,當時我發現一支票,從32元跌至8元(那段時間我的操作策略是專買暴跌後有反彈跡像的票做短線,我認為,在一段時期內要尋找並堅持你適合的方法,這是非常重要的投資理念),伴隨著大成交量(10%以上)強烈反彈了兩三天,並且它的下跌不是主力股主力回吐那樣一口氣狂跌下來,而是漫漫地跌了一年多,按理老主力應該出的差不多了,並且基本面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危險,這樣大量的反彈極像是新資金介入,並且我想就算是反彈剛投進去這麼多成交量也總要有個過程不會馬上下了吧,於是我在9.5元買入,由於剛大漲了兩三天,它開始縮量調整,成交量縮到只有4%,調整幅度也小,感覺走勢非常健康理想,當時大盤也不錯在緩昇,我等待著它的二次拉昇.

過了兩天,它真的開始又一輪放量上漲,從9.4一下衝到10元,跟我想像一樣,於是我馬上又追進了一筆,差不多是持股滿檔了,當天10.1收盤,第二天開始震蕩,依然保持大量,收在10元,我微微失望,第三天還是保持大量,不過它再也沒前進一步,而是在下跌,隨後兩天跌回了我的買價,這期間我的心態很複雜,一方面它的大量使我迷惑,這表明有主力,我不相信從32元跌到8、9元主力才來出貨,一方面我精心觀察和思考這麼容易就要承認錯了心有不甘,我怕這是主力在洗盤,我一出去它就狂拉,"畢竟在底部"的思想一直給我希望,所以我遲遲沒有賣,最後的結局大家都應該猜到了,隨後它開始大跌,很快跌回8元的反彈起點,我終於不再抱幻想,在盤中反彈到8.3悉數停損砍單,停損砍單的第二天它跌破了8元,並一泄千里地跌到了6元。

上面的操作乍一看沒有什麼大問題,一般的看法就是我在判斷上出了錯,把震蕩出貨看成震蕩吸貨,並且有點倒霉而已,兄弟,如果你看到這裡也是這種想法就危險了,至少說明你還不知道怎麼搜尋賺和虧的內在原因,你的操作不會有改進,你這次這樣虧了,下次依然會繼續虧.其實我這那次的操作從根本上就錯了,錯不在判斷失誤,也不在運氣和大盤,錯在抱著錯誤的戰術理念和心態,幾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80%的失敗概率,如果賺了,還真是運氣,但如果賺了我當時肯定不會認為是運氣,會以為是自己能力高,以後還會這樣操作,要不了幾下就會把賺的小錢連本都吐回去,現在想起來我都不知道那次是該賺還是該虧,呵呵...

現在我來總結一下失敗原因,主要有4點: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要想做好股,當然也必須要有自身的規矩。作股票的規矩其實很簡單,只有24個字箴言:


奴顏婢膝、察言觀色!
有奶是娘,棄貧追闊!
逆來順受,看風使舵!



只是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真正深刻理解並身體力行!所以,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無論多好的股票,首先要做的是觀望,而不是操作。
2:盡量去獲取相關的資訊,財經網站,公司網站,當地新聞,當地政府網站,相關協會網站,都是很好的地方,稍微提前一點知道消息,主動權會在你這邊,當你努力過之後,當你嘗試去了解之後,再下結論。
3:如果可能的話,不要每天都盯著股票看,那樣會讓你出錯。
4:作股票的基本是保住本金,而不是賺錢。
5:這一點是我自己的想法,我不是冒犯大家,只是拿出來做個討論,與其想改變人內心深處的本性,不如花時間來控制你的情緒。即使你能夠改變你的本性,這也不一定是好事。
6:操作有很多種的方法,一定要學會的一種操作叫做,滿手鈔票!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一個人的改變,源自於自我的一種積極進取,而不是等待什麼天賜良機。
2 在最艱難的時刻,更要相信自己手中握有最好的獵槍。

3 任何一次對自己的原諒,都會導致下一次更大的錯誤。

4 當你開始學會把說話變成一種成功的資本時,你一定能發現其實成功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艱難。

5 從早晨到傍晚,你反問自己一天究竟做了什麼?或許對第二天有更多的觸動。

6 相信別人,放棄自己,這是許多人失敗人生的開始!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作股票已有十餘年,也曾有過損失慘重,敗走麥城的經歷,但股市最終還是給我帶來了比較可觀的收益,雖然當中不排除有運氣的成分,但我總結,要想在股市成為贏家,就必須有自己的理念和操作方法。
  首先我作股票很注重大盤所處的點位,覆巢之下無完卵,在大盤處於下降趨勢時買入,逆勢而做往往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如何選股也很重要,我買入時盡量選擇那些具行業龍頭地位,或具資源壟斷地位以及一些高成長行業的股票,業績要比較穩定、適中,市盈率能力要相對較低,最好歷史上沒被大幅做作過,成交量也不太大的股票。這樣的股票一般只要選對了合適的價位,都有盈利機會。獲利目標不要定得太高,不能太貪。操作也不能太頻繁,寧可不做,不可做錯,沒有機會就耐心等待。我認為作股票重要的不是在股市上漲時獲得了多高的收益,而是在股市下跌時不賠錢或少賠錢,這樣才能保證在股市中生存下去。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你的習慣無法改變,但可以用好的習慣來替代。成功很簡單,只要簡單的事情重覆做,養成習慣,如此而已。 以下是成功者十三個價值連城的習慣,我們稱之為"百萬元的習慣"。



習慣一:成功者清楚地了解他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


成功者雖重視事情的結果,但更重視事情的目的,而目的的清楚則有助於他達到結果並且享受過程;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做股票需要熟能生巧。股市中常常有這種現像:某位小散戶的投資理論技巧都不精通,在研判股市時總是容易出錯,但是,他在分析自己手中長期持有的股票時,往往能非常準確的預測該股未來的趨勢變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股票和人一樣,每種股票都有各自的性格。投資者長期做作某支股票時,往往能十分了解其股性。
  有時,即使這支股票素質一般,表現平平,熟悉該股股性的投資者也能從它有限的波動區間中獲取差價。但是,如果有一支股票,外表極為風光,投資者貿然買進。由於不熟悉該股股性,在它調整時不敢攤平;在它稍有上漲時就急忙賣出。那麼,即使這是一匹黑馬,投資者也很難從中獲利。因此,在選股時,要盡量選擇自己最熟悉的股票。
  有的投資者看到別人用追漲的方法大獲其利時,就也跟著改用追漲方法,過段時間,又看到別人用測底的技巧騎上匹黑馬,就趕緊改用測底的技巧。殊不知,每種技巧都有不同的技術要求、應用時機、使用範圍等,對任何技巧的熟練掌握都需要一段磨合期。成熟的投資者理應多掌握一些技巧方法,但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拿來就用,就很容易出現失誤。因此,在實際操作中,要盡量選用自己最熟悉的投資技巧。投資者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生存的市場環境,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加大操作頻率,而在其它不熟悉的環境中,盡量選擇休息。
  綜上所述,做作股票要做到百戰不殆的中心要訣就是:熟。就是要用自己最熟悉的投資技巧,在自己最熟悉的市場環境中,做作自己最熟悉的股票,這樣就可以在股市的實際操作中立於不敗之地。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到自己持有的企業股價,上漲到一定水準時,相信有不少人會產生是否應該「停利」、「實現獲利」的想法。相較於需要思考「停損」這樣令人煎熬的議題,能夠思考「可以停利了嗎」,倒還真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不過,對於價值導向的長期投資者來說,上述一般人認知中的「停利」、或者「停損」的動作,兩者的嚴肅性,其實相同,其意義皆是出脫手中持股,未來的可能性就此「嘎然而止」。此外,就風險而言,實現的獲利,需要尋找新的投資標的,同樣可能產生新的「再投資風險」,這是投資者對於「停利」動作,不能等閒視之的原因。

■股價大幅成長,可以「停利」了嗎?

我在「長期投資,可達『零成本』效益」一文中,曾經分享嘉鼎資本在2004年投資美國紐可鋼鐵(Nucor Corp.)的經驗。藉著該經驗談長期投資中「持有成本」的議題。這一次同樣以美國紐可鋼鐵為例,來談談長期投資者如何思考「停利」此一議題。

嘉鼎資本在2004年經過研究後,確定該公司的利基、策略、未來價值…等長期發展後,開始持有該公司。其股價約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成長163.57%(必須先說明的是,當初投資時,我們完全沒有去預期其市場價格在短時間的變化)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會「哇!」一聲,發出驚嘆,看到眼前的獲利如此之多、如此之具體(只要出脫持股的話),大概很少人能難忍「趕快停利」、「趕快獲利了結」的想法如滔滔江水不斷湧現吧。

不過,這樣一來,也就喪失了未來更多的可能。

為什麼這麼說?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考量「價值」、「股價是否合理」,是繼續持有的必要依據。如果只看到表面的股價變化,這樣的操作,鑑識力相對缺乏,許多投資決策將會在曖昧不明的情況下被迫完成。

■將「價值」納入考量,新的視野產生了!

當投資者的視野加上企業價值曲線之後,觀看的角度也將有所不同:

此一價值曲線是當時依據非常保守的預估而得,而隨著每一年的年報出爐,我們會逐步調整其價值預估。你可以發現,儘管股價不斷攀升,但是其企業內在價值亦不斷成長,其成長甚至超越股價上漲幅度,06年的安全程度,還較04年為高。

即使股價攀升至06年接近60元的水準,此時出脫持股,可以預期有相當豐厚的獲利。但是,對於價值導向的長期投資者來說,此舉無疑是「扼殺金雞母」:將每年能夠下金蛋的企業給了結掉,即使有一筆為數不少的現金入袋,卻也因小失大。如同在「長期投資,可達『零成本』效益」一文中提到的,投資者可以積極利用投資組合中的股價波動,降低持有成本,甚至完全回收成本、達持股「零成本」的階段。彼時163.57%的獲利率,相形之下,可能不太值得艷羨了。

■「停利」通常是短線的財務操作

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更為重要的思考是,「停利」、「獲利了結」可能只是一種短線的財務操作。這當然並無不可,但若是做為長期投資事業、充分考量價值的情況下,投資者要出脫持股的原因,可能只會兩個:其股價已經趨近其價值,且未來發展已不再值得期待;或者,另覓得更佳的投資標的,在機會成本的考量下,汰弱留強,轉換更加的投資標的。

充分將價值因素納入考量,是投資者提升透析力、鑑識力的必要功夫。如此一來,你會明瞭,股價只是被動因子,就如同不斷搖擺晃動的狗尾巴,最後仍會依隨著狗前進著的走向。你的思考將會清朗,而能真正以企業的長期價值為依歸。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股市的投資行為上,我們常常看到「量先價行」這四個字,似乎成交量放大,就是價格上漲的先行指標。但問題是,為什麼呢?為什麼成交量先出來以後,股票價格就會上漲呢?

要解釋這一個現象,可以從投資人的「預期心理」來解讀。基本上,一個人會願意購買股票,通常是基於未來行情看好所致,因此,這位投資人才願意在證券市場上進行逢低佈局的行為。

但如果只有一位投資人基於預期行情會變好的因素,提前逢低佈局市場的話,並不會造成市場交易量放大的狀況。只有許多人共同看好未來行情時,大家有志一同,在沒有事先約好的情形下,集中買進,才會出現低點放量的狀況。

通常低點一放量,敏感的投資人(或投資老手),就會嗅出不尋常的氣氛,開始在市場上打探利多消息,適時選擇加入逢低買入的陣容當中,並進一步推升股價的上揚。

所以,量先價行反映的是市場上的買氣訊號,當市場買氣旺盛,想買股票的人變多,導致成交量放大以後,股票價格自然會慢慢升高。

根據成交量來研判股市上漲的可能性,是一種好方法,但也要小心「人心難測」的道理。因為大家會有志一同的買股票,也有可能這種現象一夕反轉,變成有志一同的一起「賣股票」。

最明顯的情況是在指數往上推升的過程中,投資人有時會看到成交量急速擴大,甚至出現所謂的「天量」,但那往往是看壞行情而賣股票的人變多,而不是表象上大家所看到散戶投資人看好未來而讓股市熱騰騰那般樂觀。

就此而言,「量先價行」並非市場的定論,通常在股市交投熱絡,指數沸騰到最高點時,也容易出現成交量急速放大的狀況,而在此時反而是行情即將反轉的危險訊號。

所以,「量先價行」要能夠成立,通常必須是在行情低點,也就是市場充滿悲觀氣氛時,比較能夠成立。當行情走到高點時,成交量的放大反而可能是「量先價格下跌」而行,是一種反指標。

雖然「量先價行」幾乎被認定是股市投資時非常好用的一句俗諺,但問題是,投資人必須正確理解「成交量」的意義,而不是單看到成交量放大就心中小鹿亂撞、預期行情會持續火熱。

通常股市是有買、有賣才有成交量,一個交易量要成立必須買方、賣方情投意合,在同一個價位上達成合意行為,才有可能出現「成交價格」與「成交量」。所以,成交量反應的是有人在成交價上買股票,但也有人在那?婼獢C

就此而言,行情低點出現「量先價行」時,表示有人看好未來而加碼買進,但也同樣意謂著有人看壞未來而繼續賤價拋售股票。同樣的,在行情高點時,也是這樣的,有非常多的人在買股票,造成「天量」時,也正意味著有同樣多的人看壞未來而在高點大倒貨。

「量先價行」這個投資指標好不好用?見仁見智,但不論是哪種風格的投資人,都應該正確理解「成交量」的意義,不要只看到有人在買股票,而忽略掉有人在賣股票。

一個巴掌拍不響,股票只有買、沒人賣,不足以構成一個市場的。而如果有人左手買、右手賣,自己拍自己,會不會有造成個股交易量的放大呢?會的,肯定會的。如果有人願意砸大錢,一邊買股票又一邊賣股票,這個人不太會有買賣虧損的,只是會損失大筆的證券交易稅與手續費而已。

為什麼有人甘願損失交易費用而進行個股的「作價」或「作量」行為呢?很簡單,就是要誘使那些相信「量先價行」的投資人,願意進場逢低佈局,為將來的價格抬轎。

如果投資人只根據「量先價行」的指標來做投資進出的研判,卻忽略去研判一家企業的基本面與經營者的誠信問題,就容易落得技術指標失靈或研判失準,看到成交量放大而砸了大錢去做投資,最後卻莫名奇妙的因「量先價行」而住進高點套房去了。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滿手鈔票難,難滿手鈔票,相信即使“涉市”不深的小散戶,對此也多有體會。之所以難,原因不外乎二點:客觀上,滿手鈔票者沒有獲利的機會,這是由我國股市的“單邊做多機制”所決定的。主觀上,面對股市中每天閃爍的“機會”,我們的心態難以平衡,因為我們是人--我們有貪念。

對於“機制”,我們無能為力,那是國家的事。因此,滿手鈔票者只能調整自我,調節心態,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而說到心態調整,細想起來,還是與對問題的認識密不可分。根據我的體會,滿手鈔票時,多想想下面幾個問題,對於心態的平和多少會有幫助:

一、“失去的機會永遠大於得到的”。對於每個投資者來說,我們每天“丟掉”的機會遠遠大於我們可能得到的(不信的話,可以問問自己:在每天的上漲股中,你能夠買到幾只、幾股?)。無論你有幾千萬還是幾個億,既然“所得”遠遠小於“所失”,那麼在行情不好時,再放棄一點,又算得了什麼?況且在你主動放棄機會的同時,也同樣放棄了更大的風險。

二、“允許別人賺錢”。在股市,每天我們都會聽到一些賺錢的聲音--或是從身邊的朋友、或是從散戶大廳、或是從電視、廣播中那些天天抓漲停的投顧老師家嘴裡。對於這些聲音,我們本不該眼紅耳熱,畢竟他們人多,你“人少”,你永遠無法勝過“他們”。再有,從心理上說,大多數人都是傾向“報喜不報憂”的。每個“賺錢啰”的聲音背後,都會有他虧損時的竊竊私語。而這樣的聲音你是聽不到的。更何況並非所有的賺錢聲都是“貨真價實”。因此,對於賺錢的呼喊,我們除了給予由衷的祝賀外,就是在心底裡也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發出同樣的聲音。

三、“現金不燙手”。一個奇怪的現像是: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人因為口袋裡裝滿錢而愁眉不展,但在股市裡,很多人卻會為戶頭裡都是現金而寢食難安。究其原因,無非是害怕失去“機會”。但是不要忘記,股票是“資產”,現金更是“資產”,而且是最高質的資產。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煙稀少的冷廟,若能心誠以對,未來香火鼎盛時,神明永遠念及當時的誠心,永不陷「臨時抱佛腳」之境;平時多燒冷灶,未來需要用時,萬事已然俱足。

「拜冷廟、燒冷灶」,是一種人生觀,反映出的,也正是一種投資的概念。

有人會說,廟、灶之所以冷,必有其原因。然而,「英雄落難、壯士潦倒」的情況,所在皆有。企業由人組成,商場上競爭激烈,大環境瞬息萬變,再好的企業,也會有「英雄氣短」的時刻。也因此,「拜冷廟、燒冷灶」代表的,是一種「看好潛力」、「默默佈局」的哲學。

對於價值導向的長期者資者來說,找到被市場低估、安全程度高的企業,是其重要的任務。然而,多數被市場所關注的企業、光環中的「績優股」,絕大多數已經被虎視眈眈了,在市場過多資金競逐的情形下,投資者不一定能搶得先機、早先站在「球會到的地方」。也因此,透過不同的投資取向,在投資組合中,安置值得長期佈局、燒冷灶的投資標的,是一種必要的策略。

■「冷灶型企業」的徵象

一般來說,企業之所以會「英雄落難」,從商業的角度來看,目前歸納起來,可能會因為以下因素:

1)歷經大風暴

風暴加劇市場恐慌,例如,經歷過「次級房貸」、「二房恐慌」後的美國房建業,在各項經濟數據出爐後,媒體大幅報導,市場信心日漸瓦解。投入歷經大風暴、搖晃欲起身的企業,一般會被認為好傻好天真的。

2)典範移轉

歷經典範移轉的產業,原本的商業模型瓦解、市場界線重新劃分,通常會先呈現一段戰國時代,瓦解、併購…新聞頻傳,之後由少數競爭力強的對手展開對峙,例如印刷業、音樂通路業,在數位化的衝擊下,便呈現這樣的樣貌。然而,聰明的企業,依舊可以在這樣的情形下,找到一片藍海市場。

■哪些「冷灶」不能燒?

然而,「拜冷廟、燒冷灶」的哲學,卻也有實踐上需要特別注意的兩大迷思:

1)絕非「雞蛋水餃股」

許多人可能落入價格導向的直線思考,認為買超低價股、就能期待有一天變熱門,屆時以小搏大,怎麼算都值得 ── 但這叫下賭注、不是投資。燒冷灶的哲學,專注的是「價值」、在於「潛力」,真正要評估的,在於企業的策略實踐、未來發展、以及領導階層重然諾、負責任的態度。

2)絕非「雪茄屁股」

巴菲特在其年報中曾談到一種操作方式:「如果你以某個相當低廉的價格買進某家公司的股票,即使該公司的經濟前景相當不看好,它通常還是會出現一些出人意表的表現,而你也有機會可以先獲利了結。這稱之為『雪茄屁股式』(cigar butt)的投資方式。」

此種「撿便宜貨」的方式,雖然看起來很精明 -- 以極低廉的成本,獲取價格上的可能報酬(通常也看似「逆勢操作」,而且這種企業通常也有一段迴光返照的時間),不過,這種操作方式,通常也會落入前述未能以「價值」作為考量,貿然持有,風險通常很高。巴菲特在過去也有過好幾次這樣的持有經驗,在最後,他以親身經驗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與其以一個低廉的價格去買進一家普通的企業,還不如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一家績優的企業。」

■「冷灶型企業」通常並不完美

只是,在一般投資實務上,對投資者來說,想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尋得100%完美、模範級、且又價格低廉的「璞玉」企業,幾乎已是高難度的不可能任務。

冷,代表的是一種市場尚未注意、尚未認同的徵象 ── 因此,「拜冷廟、燒冷灶」的投資標的,通常也在當下伴隨著某些不完美,歷經環境的巨幅變動,抑或重新規劃策略、正要從大家不看好的氣氛中爬起......,這些不完美,促成了市場的疑慮,加劇了冷門效應。

然而,投資上的最大特點即是,「企業表現打破市場預期」,往往是股價成長的強勁動力。就這一點來說,被市場看壞的企業,從低估的逆勢中成長的幅度,往往比可能面臨「成長天花板」的績優企業,還要更值得期待。

若在生活上,錦上添花、趨炎附勢不是你所愛,雪中送炭、默默佈局更符合你的價值觀,那麼,透過嚴謹的研究,確認這間企業儘管不完美、但卻值得期待,以合理的價格持有它,將會是一件美事,而這也是資本市場上,長期持有者所能帶給企業穩定力量的真正價值。


咖啡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